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流动的家园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流动的家园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流动的家园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流动的家园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苏州星星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01

书籍编号:30398149

ISBN:978752011165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13073

版次:1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社会学

全书内容:

流动的家园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15年底的7017万;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5年的56.1%,在“十三五”规划内,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1000多万人从农村来到城市。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从农村外出到城市的打工者数量达到2.77亿人;仅江浙沪长三角一带的跨省打工者就有4000多万人,占到了全国的43.73%,这还不包括省内的流动打工者;苏州地区的打工者也从2000年的86万快速增长到2015年底的724.8万,超过苏州当地的户籍人口。


人口大规模流动迁移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结构变迁、利益格局调整、社会组织体系变化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劳动和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打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在社会各界不断的关注与支持下,打工群体在社会保障、就业平等、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打工群体及其家庭能更好地在工作所在城市生活和发展。


近年来,关于打工群体的媒体报道、学术研究日渐增多,特别是经济先行发展的珠三角一带,打工文学、打工诗歌等反映打工群体工作、生活、情感等的作品,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和发展,几乎已达到汗牛充栋的程度,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打工文学作家,如许强、郑小琼、王十月等。这些作品较好地记录和反映了打工群体在珠三角一带的生活、奋斗历程,是宝贵的“民族志”材料。


而相较于珠三角打工文学兴盛的状态,经济发展比珠三角略晚的长三角一带,关于打工群体的文学作品则很少,更别说传播了。


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美国作家爱默生);我们需要文化,就像需要空气一样(苏联政治家加里宁);没有文化的人类历史是无法想象的,任何民族都离不开文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岳川)。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也提到“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内首个民间打工者文化艺术博物馆的标语就是“没有我们的文化就没有我们的历史,没有我们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将来”,这些都说明文化记录和传播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打工群体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力量,没有关于他们的生活、情感历程、文学作品等的记录是很遗憾的。苏州星星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办的《工友通讯》,七年多来收集了500多篇关于打工者生活、工作、情感的文章和文学作品。透过这些文章和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打工群体在苏州、长三角等地的工作、生活状况,以及他们从农村到城市发展的个人成长历程。这也间接记录了他们所在城市的发展变迁。只是这样的记录是零散的,也是不深入的,我们希望长三角地区也有较深入地反映打工群体工作、生活、情感的文学作品。


从2014年起,苏州星星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及其公益伙伴就开始访谈主要在长三角区域工作的打工者,并收集他们的文学作品。三年来,我们共访谈了近40名打工者,并选取了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20名打工者的故事,集结成书,书中附上一些他们的文学作品,希望能较好地反映长三角区域打工者的生活。其中的“老苏州”,他到苏州三十二年,有二十来年从事建筑工作。从他的个人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三十年前苏州城区的发展状况,透过“老苏州”早期写的打油诗,我们可以了解到二十多年前建筑工的生产状况:“辛辛苦苦一年整,汗流浃背整天忙;平时吃饭对班来,干活快跑如飞机。”


制度、政策或社会的区隔无意识地塑造了打工者的生活方式。19岁的街舞少年从小出生、成长在苏州,只回过老家四川几次,但他认为自己还是四川人。这不仅有户籍上的因素,还有心理上的认同:“我本来就是四川人嘛!”他觉得自己是四川人没有一点问题和矛盾,虽然他这一生可能都不会在四川长期生活。


本书还收录了个别长年在上海、浙江工作的打工者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展现长三角区域打工群体的生活。


本书大部分故事是以访谈的方式记录,小部分故事是打工者以“自传”的方式记录的。如本书中“我和我的家庭”就是在工厂流水线工作的女工王姐,繁忙的工作之余,在狭小的城边村出租屋里一笔一画在车间里废弃的报表纸上写出来的,她从自己的视角,简要地记录了她观察到的一些与她身份一样的女工的故事,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工厂女工的生活概貌。


本书短短十余万字是难以穷尽打工群体的喜怒哀乐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关注、关怀打工群体,尊重他们的劳动,记录和传播打工文化,让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树更丰满。


本书篇幅不长,但也历时数年,这数年间得到了不少单位、个人的支持,有香港乐施会、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上海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浙江永康小小鱼劳工服务部和上海大学郭春林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郑广怀教授、上海大学高明老师、林志斌博士、王琼、刘雨萌、朱晓莉、王海军、贾孝飞、王治兴、王蜜芳、苏浩民、孙统定、苏成杰、贾芳芳、訾双双、丁浩、罗长发、林春华、刘秀燕、郑云红等。非常感谢他们!

流动的家园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律动的青春


第一份工作


芳芳是个性格开朗、活蹦乱跳、有着两颗可爱虎牙的女孩,陕西宝鸡人,1990年出生的她在2005年初中毕业后就从家里跑到市区找工作,进了一家电子厂。她的语速很快,像有说不完的话似的,不时显露她灿烂的笑脸和两颗虎牙。


我在那个厂一个月才200块钱,还管住不管吃,常常吃都不够。员工都是些女孩。那个厂是没有加班的,那时候反而希望每天上班12小时,这样的话就没时间出去玩了,不然下班后没事干还不知道去干吗,还得花钱。我们那时候5个人一个房间,下班后天天打打闹闹的,很开心。


2006年春节后,她进了宝鸡的一家饭店。饭店中等规模:有10张圆桌、8个包间、11个服务员和1个收银员。也许是她能说会道、人很开朗,才在那里做了两个月老板就让她当采购员。采购员的工资比一般员工高一些,也吃得开,逢年过节时,供应商都会送些东西给她,老板也很信任她,常常开着车载着家人和她去吃烤肉什么的。


来到苏州


2008年春节后,芳芳跟着表姐来到苏州,几天后就到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个日资企业上班了,上班那天刚好是元宵节。她们是通过跟派遣公司签合同进去的,还花了200元的中介费,但没花培训费。当时苏州的劳务中介不仅收中介费,还收培训费,特别是对男孩子。用工淡季的时候,工人得花100—800元(视工厂好坏而定)的中介费、150元左右的培训费,其实培训费只是变相的中介费而已;而到用工旺季的时候,有些劳务中介就不收中介费,只收培训费。


流动的家园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苏州的集体宿舍楼外景


摄影:芳芳


2009年芳芳在一个电脑培训机构学电脑及各类电脑软件,如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ERP、CAD等,还报了“成功学”课程。老师定期来讲课,有时培训机构也组织学员去听各种讲座。她觉得应该趁年轻多学些东西,这样自己的发展机会就会多些。与她有同样想法的女孩并不少,在电脑培训机构芳芳就遇到好几个,大家都想摆脱最底层普通打工者的身份,成为一个白领或成功人士。


芳芳在日资企业一直做到2011年,用她的话说,“混得也还好,是个副班长,人很吃得开,但最后还是离开了”。


芳芳来苏州后除了住过近一个月的出租房外,就一直住在苏州木渎镇的一个工人集宿区里。集宿区一般是8个人住一个30多平方米的房间,有卫生间和淋浴间,每月房租约100元,不包水电。此前因为和室友们都很合得来,所以她没觉得有什么不便。虽然住一个房间的人基本都不是同一个厂的,但如果彼此能互相尊重、理解还是能相处得很好的。以前,她们宿舍8个人,4个陕西人、3个江苏人、1个河南人,也不是同一个厂的,但大家很谈得来。大家都很喜欢看她跳舞,每天都要看,有时宁愿等到她凌晨下班。她常跳的舞有《快乐崇拜》、《不怕不怕》、《给我几秒钟》等,音乐用手机放。


遗憾的是,前段时间有几个舍友离职回家了,她得搬到另外有空铺的宿舍。在她搬去的宿舍里,半个月她没认识一个人。


离开日资工厂后芳芳应聘到一家小企业做办公室文员,感觉还行,工作轻松,收入不高。她现在想在单位里好好发展,学好电脑后回家开照相馆或去应聘设计类的工作。


芳芳虽然是城市户口,但住在郊区,所以家里有很多地。不过她没想过回去种地,土地由父母在家经营。她觉得外面的男孩很坏,十个有九个坏,但她也不排斥在外面找男朋友。她说如果在外面找男朋友的话,他们会尽力留在苏州,不行的话就回男方家发展。她总结这几年的经验,认为在外面还是要多交朋友,多展现自己,不然的话个人的才能就像“水壶里煮饺子”——既倒不出来别人也发现不了;要走到哪学到哪,人要跟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性格要乐观一些。


她说,她现在得多学点东西。


流动的家园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苏州的集体宿舍楼宿舍内景


摄影:芳芳


五年之后


我2011年开始在一个小企业做文员,一直在那里做,中间还去卖了一年汽车,后来再回去当文员。公司让我做业务,因为只有老板一个人做业务。但当时想卖汽车,卖了一年的汽车,老板又让我回去。卖汽车也挺好的。出来的时候老板让我出去学学怎么做销售,半年后老板让我回去,我没回去。过了一年,老板经常请我吃饭,还叫我回去,我那时也想回去,就回去了。他做事情都是有手段的。当我回去的时候,公司的几个人就要老板涨工资,中间也发生了冲突,有一个还是我带的同学。那时是小企业,老板没交社保,工人们还想去告他。他也请我吃饭,我也不好意思。加上当时我老公上班离住的地方远,每天从马浜骑老远的电瓶车来沈巷上班,我就说换过来吧(那个公司在金桥,离沈巷较近)。我回去的时候公司办公室就老板、老板娘和我,车间里就三个人。我们主要是接单后外发给其他厂做,自己做不过来的时候就是这样。那时候我专做贸易,接到单,能找到供应商就做。我们不打算主做加工,一直是这么操作。


我2011年3月回去,待了一年,公司就搬到东山去了,后来改成了卖管子、卖型材,生意还不错。我在那里又待了三年。老板娘很小心,在那里做的文职都做不久,都待个半年就不做了。有的人出去就把资料带走了,或者卖钱,或者自己开公司,又不需要多少投资。我做得最久。老板每个月只给我发生活费,其他的都是年结。正好抓住我这个把柄,他不给我钱呗。签合同的时候就写着押2万,我后来要钱,说合同到期了我不干了,他就押了我3万。那时候想得简单,想反正不用钱,你就押呗。押着3万,他现在还没给我。走的时候他说我什么时候用钱就什么时候打电话给他,他就给我。所以老板都是黑心的。之前的工资都是一年结一次,现在的业务员很多都是这样的。每个月给一点底薪,离职的时候,有的老板好一点给你全部都结掉,不好的老板好多业务员都被押钱。年底一般不会少给钱,业务都有开票的,系统里也都会有,不会少的。有的老板抠一点,会说这个客户回款慢了,会给你扣一点。


他押一年,是怕我把公司的资料给出卖了。他觉得我对客户知道得比较多,包括跟客户的交接,还有价格什么的都很明了。如果过了一年,很多公司的采购都换了,还有,一般性的价格我都不太清楚了。他觉得那个时候,可以把押金给我了。


我们签了劳动合同,合同里有保密协议,说合同到期后两年内不能再干同行,押的一万块钱在离职一年后才给,还要我们按手印。就因为这事,我们好多同事在签协议的时候都不干了,有的是在做了几个月才签的。自从上次我同学那次冲突后老板就给交社保了,即使工资低一些也要交。之前不交的时候就在合同上写明把交社保的现金发放给员工。现在都不招外地人了,都只招苏州本地的。像我们老板太贼了,他就想得比别人多,就想着世上没有好人,对谁都防着。


按去年(2014年)来说,刚去的新人除社保后一般能拿到3000多,老员工一般能拿到四五千,上六休一,每天(工作)8小时,中午管一顿饭。工资在那边基本还可以吧!就是我们老板没文化,有时候做事情比较极端,脾气又差。比如,他都不分清楚是客户把单子传错了还是我们的错误(客户也不想承担责任),只要听到客户投诉就开始骂我们。文职也不好做,有时候把那些小姑娘都说得哭了。所以说,我也不做文职,他说话有时候说得不好听。


现在基本都是这样的,像长江路的华夏五金城,还有望亭的长三角钢材市场,纯做贸易的太多了。苏州没有直接卖钢材的厂家,除了苏钢,其他都是假的、骗人的。白洋湾那里有真的,不过一般人找不到,只有几家是真卖材料的,开单都不知道是谁家的。


他们都只要交一下房租,有的人更简单,租的门面都是关着的,只是做一下广告,放上电话号码,成天待在家里等着接电话就行,这种很多。我的同事中,很多人都这么做。所以搞得我们老板疑心大得不得了,对谁都那样,签保密合同,搞这个搞那个的。其实现在也没那么容易把客户拉走,小厂嘛,都是老板采购,你只要便宜我就要你的;大厂嘛,有专门采购的,采购都要拿回扣的,没有回扣谁做呀,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老板对客户大方得不得了,对员工就……这几年还好一点了,过节都发个三五百红包,以前管都不管的,连假都不放的,像“十一”就放个两天假,现在还给我们放七天的,去年(2014年)我就休了七天,现在办公室人比较多,“五一”什么的,只要该放假的他就给我们放,之前都不放的。


结婚前后


已经结婚了,到哪上班都一样。我在那公司都干了五年了。在苏州这么多年,(青春)都奉献给我们厂了。


跟老公结婚有三年了,没有什么变化,一样的。他比以前要细心一些,还是蛮好的,因为认识得久了。还是不要闪婚什么的,这样有些不靠谱,容易出问题。都认识这么多年了,亲朋好友什么的都熟悉了解了,都彼此进入各自的生活了。


结婚当天有些不想结了,有婚前恐惧症吧,没有任何理由,想跑。我在老家是在8月26日结婚的,刚一上8月我就有点心慌了,不想结了。我回家早,在8月初就回家了,那时候在老家玩,觉得老家发展也挺好的,就不想去东北,不想结婚。我看同学们在宝鸡也挺好的,走到哪都能碰到同学,走到哪都能碰到熟人。她们都说嫁在老家,离爸妈又近,那次回家也感觉老爸老妈又老了不少,就有一种不想离开的感觉。


我爸妈开始有些不愿意我嫁那么远,可那时候我愿意,他们拿我也没办法,也没有特别反对。他们的意思是你姐已经嫁到苏州了,已经成定局了,你就尽量回家。我们老了还有你们依靠,现在你们在外面还可以回家,以后呢?像我大姨是嫁到徐州,她是三年才回一次家,所以我都有点不想嫁了。看我同学她们,超级幸福的,我就更加不想结了。我妈说,早干吗了?当年劝你你不听,现在日子都已经定好了,人都已经通知好了,你不想结就不结啦?我想着尽量自己努力一点,以后多回家看看(爸妈)。


我大姨结婚的时候还没有我,好早之前的事了。尽量还是找个老家的吧。她家是种梨什么的,那时候感觉她家条件已经算是挺好的,但也是三年才能回家一次。


我想着我姐在苏州,况且我们在这边已经这么久了,还有很多朋友都在这边落脚了,像文文、莉莉……我当然想一心回宝鸡啦,但他爸妈有些不高兴,我自己也不可能因为自己的高兴就影响到家里人。我想,既然公公、婆婆不同意(他们一心想让我们回东北),我的朋友、家人都在苏州,就像另外一个家在苏州,能在苏州最好;如果不能在苏州,那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只能跟他回东北,不然怎么办?不然家庭会不和睦啊!


我跟公公婆婆相处三年了。老人就爱叨叨,还好吧,当自己的爸妈一样,不能往心里去,往心里去的话天天都要吵架。他们也都要上班,我们也不住在一起,只是吃饭时在一起。只是感觉结婚前与结婚后会不一样,结婚前你要吃什么就给你做什么。我不喜欢吃香菜,没结婚前,我家的饭桌上从来没出现过香菜,不管是汤里面还是什么里面;但是我结完婚之后,人家想吃就会放。你如果去斤斤计较的话,那日子就没法过了。不要想那么多,家里的情况都会好,都要放宽一点心。如果都是针尖对针尖的,哪有好日子过!


未来计划


他们说要回东北,我还要犟着说不回,那日子还怎么过。他们想说,那让他们说,装作没听到就行了呗!


他们家有个项目,靠近长白山也靠近镇上,交通还挺方便,属于什么四星级旅游风景区,他们想弄什么农家乐。那边风景区人很多,节假日人多得都买不到票。他们要弄,我也没办法。


我是1990年的,还想玩个两三年(再要孩子)。要不然的话,自己都是个小孩子,还要个小孩子。好意思?!真有个小孩子叫我“妈妈”,我都不知道怎么照顾。我是想着再过些年,但家里催,就顺其自然。我姐姐家小孩在这,我自己就受不了,真带不下去的。


关于做生意,就想着自己还没小孩,去拼一下,如果等到小孩子出来了。那真是想做也做不了了。人家不是说生完小孩三年笨吗,哈哈!想着现在还年轻,如果做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还可以再继续打工。如果有个小孩子了,第一就把我拖住了,也不敢冒险了。我们两个可以饿一顿饱一顿的,那孩子怎么办?我就想着最后一次了,努力一下,能做好当然最好。


我这个计划已经想了很久,就等着合同到期,就想着结束自己干。


准备在××城(某商业综合体)里面开店,卖内衣。柜子、模特已经开始做了。这一次,跨得有点大,也有点担心。那个店有40平方(米)吧!最近在设计,天天在弄。


按总店统一风格装修,自己出钱就好。他们是死命地黑呗!租金是每天7块钱一平方,加上电费的话,一天300块估计都包不住。一年的话房租加电费估计要12万左右,前期的话没有30万做不下来。第一次提货至少15万,加盟费要五六万,押金1万。光给他们就得18万。他们什么都不管,要什么的话他们给你配,但钱得你自己给。


漫漫回家路


思乡情虽切,道阻路且长


很多同学都回去了,虽然还没到家,但漫漫确信:她今年不能回老家过年了,虽然家里只有她一个女儿,爸爸妈妈很希望她回去。


昨天老师讲回家的事情,让回家,说是下午五点的车。我们就四点左右收拾好东西,赶到沈巷村东口一家中介那里。我们老师说是租车,别人会来接我们,然后我们就在那等。等到大概七点吧,来了两辆小面包车。我们十一个人,第一辆拉走了七八个人吧,另外一辆面包车上四五个人,但是车上还有别人,就是大家拼,其实是超载。第一辆车把他们拉到一个太湖服务站,那里停了一辆大巴车;我们是第二拨跟着去,等我们到了,差不多就是晚上十一二点了。当时我们同学就跟老师争执,说好下午五点走,五点走不了,那你让我们晚上走也行啊!可是这么晚了还不走。老师也生气,就跟同学们吵架,还爆粗口骂,什么都有。我们同学都气哭了。还有就是,停在那里的大巴车,我推断其实不会走,就是一辆坏的,就是停到那,安抚一下乘客的心情,让乘客知道有车可以走,其实那辆车是不可以走的,就是坏的车。因为那个车的驾驶室就不像是经常用的那种车,都是灰啊什么之类的,我们当时就在那个车上等了一天一夜。


说起昨天的遭遇,漫漫义愤填膺,特别强调了“差不多等了一天一夜”。


老师说还要等到下午四五点钟,有些同学还特别急切地想回去。最后来了辆黑车,要先到商丘,再从商丘转到新乡,但老师不敢保证到商丘后能顺利地坐上去新乡的车。漫漫还没买车票,担心在途中或到商丘后再遇到问题会更麻烦,索性就不回去了。有些已经交钱算是已经买过票的同学就说要退票,一直催,老师没办法,也退了。部分同学回家心切,还是决定冒险回家。


来的车是个黑车,但是那个黑车司机说,我们要走的话还要先坐到商丘去,到商丘下车,再转去新乡的火车。当时就觉得要是黑车半路就把我们扔到服务站,或者是再次收费怎么办。我就担心这个,就跟着她们一起拐回来了,坐着那辆面包车回到沈巷。我同学是买过车票的,我的车票还没有买,我同学的车票今天全退票了。但是他们说的是昨天退车票,我们就一直在那等,一直打电话催。他们今天才退,退完车票,现在也回不了家了。


体验学生工,被骗没商量


漫漫1998年出生,是新乡一所中专技校的一年级学生,学的是高铁乘务,三年制。家在新乡市郊,独生女,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母亲在市郊开了一家小超市,家里的经济状况还不错。母亲是不同意漫漫出来实习的(其实就是出来打工),最要紧的当然是安全问题。但漫漫想在外面体验一下生活,另外学校的老师也说在苏州打工能挣好多钱,她也就动心了。但真正来到苏州后,她才发现,老师所说的一切,几乎没有一点是真正兑现了的。


我以前在学校呢,不喜欢学习,所以就去了中专学校,当时报的是高铁乘务。过年期间,因为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想打工,学校也说我们可以去苏州打工,能挣好多钱。来的时候学校给我们开了会,一个主任跟我们说一个月至少可以拿3600,包吃包住,而且还可以体验一下外面的生活。我当时跟我妈说了,我妈不让我来,后来跟我妈说了半天,当时有学校老师带队,所以说工作问题啊,安全问题呀都比较放心,就让我跟着学校一起来了。刚开始两天,以前打过工的同学都有经验,就说这个厂太破了,而且宿舍住宿条件也都蛮差的,比如,宿舍门特别不安全,脚一踹就能开的那种,在食堂吃的饭也不太合口味。我就跟老师提出要回家,我们老师不让走。为什么呢,我也不太清楚,别人说学校把我们介绍过来会拿一定的提成。学校扣押身份证,我就问老师要身份证,没有身份证就没有办法买车票回家嘛,只能坐黑车,但老师没给,就没有走成。


每个出来“实习”的学生对于“老师”来说就是一个小财源,当然不会轻易让出来的学生回去。所以老师除用押学生身份证的方法留住学生外,还会用其他的手段。


我们老师说我们可以在这干一个月试试,如果不行的话,一个月工资发了后可以再走,最少能拿3200块。离一个月还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候,我听他们老员工说,干不满时间走的话是要扣违约金的,百分之三十的违约金。我当时就问老师有没有扣违约金这回事,他说应该不扣。我不太放心,因为他说得不肯定,第二天我又问了他一次。他当时就急了,他脾气特别暴。他说“你爱干就干,不爱干就滚蛋,卷铺盖滚蛋吧,你!”我当时想好歹快一个月工资在他那,他让我滚蛋我就滚蛋啊!他说话带脏字,一说话就他妈的怎么怎么样,他就那样说。那天我跟他吵架,跟我一起来的一个女生借过老师100块钱,她说要走,老师说,“赶紧给我还钱,还完100块钱就给你滚蛋”。当时俺俩身上总共才剩不到几十块钱吧,没钱还他,没办法了,就接着又在那干了。干够一个月发工资,扣扣就剩800块了。一个老员工按照他们的标准给我算了下,应该发1100多块的。结果学校说要扣住宿费、水电费啊什么之类的,说了一大堆要扣的钱。我们住宿的那个水电费会制成表贴到楼下,我当时看了一下。我们的水费还有住宿费,每人分摊差不多42块,结果扣了我们300块。


当时怎么承诺的啊,工资最低不低于3600块,包吃包住,24小时热水,还有厂里干活也不累,就把我们骗过来了。到这里的时候,我第一次要走的时候,老师说工资最少3200,结果发下来800块。


刚开始去不习惯,一天最少都是站11个半小时。刚开始的时候脚会肿,小腿也会肿,站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左右以后就好了,习惯了。做那个不知道是什么线,总之就是那种线产品,直径0.07毫米吧,不太清楚那个。我不是做产品的,我是看机器,如果它那个线断的话,把那个线给它换上。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格,就让技术员来修,每半个小时检查一次、滴一次油。


漫漫对流水线的工作很是不屑,觉得这样的工作简直是浪费青春。这也难怪,对于一个家境还算可以且个性活泼开朗的女孩来说,每天固定地站在一个地方不断地重复简单的动作,不能体现出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她肯定是做不下去的。何况这样的岗位都不用岗前培训就直接上岗,不小心的话,还可能受工伤。


工作啊,我觉得我回去之后要上高中,考大学,因为我觉得在厂里工作的话,就是浪费自己的青春。从我做第一天起,每周一开始上班到周五。我每天都在重复着做一件事情,我就觉得时间过得挺快,没有任何收益。人就像活着的机器人,做那种工作就是太埋没人。你知道吗,就比如你有别的才华,但在那种地方工作,只要会呼吸、能喘气、四肢健全就可以做。如果特别没有追求,就是一辈子只做那个的话,我觉得真的是浪费生命、浪费光阴。


其中有一个同学,她当时做的是打磨,她当时手受伤了。但是具体伤到哪不知道,看到那张照片特别恐怖,一片全都是血肉模糊的。你知道吗,手上全是血,好吓人啊!受伤就住了六天院。应该是没有任何赔偿,但是住院期间的工资会给她,应该是这种,我不太清楚。


漫漫表示,开始对实习和打工,还是挺有期待的,但在外面遇到的所有,都让她挺伤心的。最初因为是学校组织来的,还比较放心,对带队的老师印象挺好的,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