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图解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新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图解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双色图解版)
作者:李启明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01
书籍编号:30696627
ISBN:978711543647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36148
版次:1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财务管理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新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图解版 / 李启明 主编.--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6
ISBN 978-7-115-43647-4
Ⅰ.①新… Ⅱ.①李… Ⅲ.①单位预算会计—图解 Ⅳ.①F810.6-6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050050号
主 编 李启明
责任编辑 刘琦
责任印制 焦志炜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北京鑫丰华彩印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787×1092 1/16
印张:14.25
字数:345千字
2017年6月第1版
2017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256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
内容提要
本书立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突出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讲授与训练。
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会计和财政预算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讲解事业单位会计操作实务,共分为事业单位资产的核算、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事业单位收入的核算、事业单位支出的核算、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六个项目内容。第三部分主要讲解行政单位会计操作实务,共分为行政单位资产的核算、行政单位负债的核算、行政单位收入与支出的核算、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核算、行政单位财务报告五个项目的内容。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同时也可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和参考用书。
前言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货币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按其核算、监督的对象及适应范围可划分为企业会计(也叫营利性会计)和预算会计(也叫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两大体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课程是财务会计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为适应财务会计类专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时满足广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学习会计制度的需要,我们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2年财政部第72号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结合《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012年财政部第71号令)、《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年财政部第68号令)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的基本要求,组织编写了本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立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遵照学习者学习规律,突出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讲授与训练,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力争突出以下特点。
“丰富”——本书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及相关规章制度正式实施2~3年后编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本身的规范要求,另一方面针对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充实了部分项目任务的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和学员自学重点、难点问题的效率。
“实用”——本书契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容与流程以及岗位业务素质的要求,主体内容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为基本项目单元,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为基本任务单元,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经济业务与事项介绍了会计科目的基本对应关系与使用方法,充分体现了会计教育的基本规律,突出了实用性和操作性。
“通俗”——本书作者长期从事财务会计类专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承担财政、教育、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行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担任当地市(县)会计局、教育、卫生等行业或单位的会计业务咨询专家,指导或参与部分学校和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修订与制定。作者在编写本书时,在每个项目任务中插入了一些图形和表格,这些图形和表格是作者多年教学和研究的成果,能够形象直观地分析和描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本书由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启明主编,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有关资料和观点,在此对原作者深表谢意。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6年6月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知识
基础理论知识一 会计
会计基本概念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含义
行政单位是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实行预算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等[1]。行政单位会计是指各级行政、党派、政协机关核算和监督国家预算资金的取得、使用及其结果的一种非营利组织会计。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2]。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事项为对象,核算、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非营利组织会计。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标准体系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日常会计核算,财政部近年来先后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形成了新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标准体系。
从狭义上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标准体系主要是指财政部2012年12月6日公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012年财政部第71号令)及2013年12月18日修订印发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统称行政单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标准体系主要是指财政部2012年2月7日修订公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年财政部第68号令)、2012年12月5日修订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2012年12月19日修订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近年来相继修订印发行业特色突出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如《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等。《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必须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一般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但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除外;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除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所以,一般来讲如果事业单位所处的行业有国家统一规定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则该事业单位执行特定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如公立医院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没有国家统一规定的特定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都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从广义上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标准体系除包括上述主要内容外还具有较强的层次性,作为规范单位财务行为的财务管理标准体系分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最低层次是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中间层次是财务规则与行业特色突出的行业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标准是单位财务活动的基本遵循,在一定程度上财务管理标准体系是给单位会计核算定“规矩”的;作为财务行为反映形式的会计标准体系也分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最低层次是通用会计制度及行业特色突出的行业会计制度,中间层次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单位没有会计准则),会计标准是单位财务活动的基本遵循。以事业单位为例,财务管理标准标准体系和会计标准体系分别如图1-1-1和图1-1-2所示。
图形示意
图1-1-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
图1-1-2 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体系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及事业成果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
行政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政单位自身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与记账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行政单位的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事业单位的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按照其适用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的选用如图1-1-3所示。
图形示意
图1-1-3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的选用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会计核算前提
(一)会计主体假设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分别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二)持续经营假设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三)会计分期假设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四)货币计量假设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可靠性原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它要求在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如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记账、结账、编制财务报表时等都必须真实可靠。在确认会计事项时也必须依据真实可靠的经济活动,会计的计量、记录不得伪造,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地反映情况,不得弄虚作假以偏概全和掩饰真相。
(二)相关性
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行政事业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关性原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收集、处理、传递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国家、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级政府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以及它们对会计信息需要的不同特点,确保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
(三)全面性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全部(或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及事业成果等。
全面性原则要求凡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会计都应反映,以保证会计的全面性;为全面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或事项的相关信息,并且能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易于理解,就要求对会计信息充分揭示;如果某项会计信息被忽略或遗漏,会引起信息使用者误解或误导其决策时,则该信息也应予以揭示。
(四)及时性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由于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前提的存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并未停止,而财务会计报告是定期报送的。为了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避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性,必须遵循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要求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要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五)可比性
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行政事业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及事业成果的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同类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同单位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同类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六)可理解性
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在会计核算中坚持可理解性原则,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准确、完整地把握会计信息所要说明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加以利用。
可理解性原则要求对于重要的、复杂的经济业务应用规范的文字加以单独反映;对预算收支项目和会计科目的分类,要科学合理、有条不紊,项目内容清晰明了。
会计要素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资产、负债、净资产是用来说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三个基本会计要素;收入和支出(费用)是用来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事业成果的会计要素。
(一)资产
行政单位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行政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事业单位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二)负债
行政单位负债是指行政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等偿还的债务。行政单位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事业单位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事业单位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三)净资产
行政单位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行政单位的净资产包括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资产基金、待偿债净资产等[3]。
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
(四)收入
行政单位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行政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
事业单位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