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如何为公司创造高增长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高管如何为公司创造高增长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彭剑锋,尚艳玲等编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01
书籍编号:30746961
ISBN:978754025856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36043
版次:1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版权信息
高管如何为公司创造高增长
作者:彭剑锋 尚艳玲
出品方:识干家
导读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成长的企业。企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战略则是成长过程能够延续多长的决定性要素,而企业的持续成长则是战略的根本目的。
企业是环境的产物,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与“黑天鹅”共舞的世界。2020年初,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是当代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它似乎触动了某个机关,让人们看到繁荣表象下的暗流涌动——全球政治和经济的走势正变得不确定,全球市场规则与商业规则正在重构,大国关系正在改变……这些都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投下了巨大的变数。
我们如何厘清迷思,学会战略性思考,让战略的思维、方法、原则可以衔接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从而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寻找新的成长与繁荣之道?
本书给你答案。
深耕与创变,进化与守恒,混沌与秩序,沉淀与激活,是我们较为推崇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可分而治之,又需整体看待。正如禅宗的“不二法门”,既要“不二法门”(即建立整体观),又要在操作时一分为二地动态平衡。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的价值主张是“从方法论到行动力”,所以本精选集系列均分为四个篇章:“洞见篇”,提升认知、创新思维、研判环境;“方法篇”,是华夏基石在上千家企业咨询案例中提炼出来的底层逻辑与一般原理;“研讨篇”,实践永远是鲜活的,理论的灵魂也在于一个“活”字,研讨会在于激活思考、民主讨论、群体智慧,用思想启发思想,以观点激发观点;“案例篇”,精选标杆企业的优秀实践,不仅仅提供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提供方法之后的原理——成功实践背后的假设系统与文化内涵。
本书文章主要来自《华夏基石管理评论》杂志2016—2020年原创文章精选,以及华夏基石管理评论公众号的编辑文章,也收录了少量华夏基石专家作者团成员发表在其他媒介上的文章。
第一篇 洞见篇
一、大变局时代的战略自信
文/彭剑锋
我们正进入一个宏观大变局的时代,中国的企业家和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压力和转型阵痛。我在企业咨询一线的直接感受是,由于经济下行与消费升级增长乏力,2020年实体企业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实体企业普遍业务量急剧下滑、利润率下降,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民营企业家对未来发展前景迷惘,信心不足。
股市暴跌也使很多民营上市公司面临股权质押导致平仓的风险和债券违约的风险。此外,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的实质性影响也有所显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技术进步加速,这些也都使企业的转型升级压力陡增。因此,国内目前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弥漫着一种悲观情绪。
但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仍然持乐观态度,对中国企业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并坚信:中美正面竞争与冲突,短期会给中国经济和企业带来阵痛,但长期中国必胜。我们既要反对唱衰中国,又要警惕盲目自大。我们必须有战略自信,要坚定地相信:短期阵痛,长期必胜。
中国的战略自信来自哪里?我认为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一)战略自信来自中华优秀文化的历久弥新
也许我们错过了工业文明,赶上了信息时代的末班车,但在智能文明时代,我们在技术上跟欧美基本是同步的。中国企业将不再输在起跑线上,而是借助契合后工业文明时期所需要的中国先秦优秀文化之思想和智慧,中国企业在数字化与智能文明时代有可能超越欧美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是变道超车。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在先秦时期出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和智者,如代表儒家思想的孔子、孟子,代表道家思想的老子、庄子,代表法家思想的管子与墨子,还有集汉民族优秀文化之大成者的六祖慧能,都提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思想。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先贤们所提出的许多思想是缺乏严密逻辑推理和科学论证的,是经验式、先知先觉的感知式的,是顿悟式的,是比较跳跃的,更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而忽略细节和局部,跟工业文明所需要的严谨、科学、细分的思想基础是不太契合的。我认为,这也是工业文明没有产生于中国的原因之一。
从思维和认知模式来看,中国文化一直是多神论、多中心论,而西方国家是一神论、单一中心论;中国是一体化的整体思维,是善恶一体、黑白融合的灰度思维,典型的如《易经》的阴阳一体,而西方国家更多是牛顿式的二元对立思维,是黑白分明的细分思维。
我认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与认知模式,虽然不具备产生工业文明的文化思想基础,却正好契合了后工业文明时期、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所需要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连接交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跨界融合的整体,整个人类将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与生态体。它所需要的不是二元对立思维,不是与自然界斗争的思维,而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这种思维和智慧在中国先秦文化中就是主流思想,比如孔子提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论,这些都超越了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与智能文明时代所需要的整体思维、生态思维、共同体思维,以及万物互联互通、跨界融合的思维非常契合。
②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是多中心与分布式的,而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中心论。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多神论或者无神论,儒、释、道思想相互兼容,多元文化并存,这种文化传统与数字化时代的多中心与分布式思维高度契合。
③后工业文明的生态思维与量子思维,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禅宗思想不谋而合。我们现在强调生态思维,而道家最早提出了“利他取势”的生态思维、人与自然和谐的思维;我们现在强调“平台化+分布式”思维,强调突变、不连续、断点。
禅宗提出的“顿悟”,其实就是突变、不连续;现在我们经常讲“颠覆式创新”,而禅宗的“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就是强调创新、打破常规、超越经验曲线;我们现在强调工匠精神,而禅宗的“我心即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就是尊重个体力量、人人平等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顿悟”与跳跃性思维,自我超越、自我驱动,修炼内心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脱目的的思维,以及驾驭各种矛盾的思维,与后工业时代量子力学里的态叠加思维、灰度思维其实是高度契合的。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之所以始终保持着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开放、包容。中国文化从来不僵化,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并且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工业文明产生在西方有它的思想和方法论的基础,但是在智能文明时代,中国能够实现变道超车,同样是因为我们具备了这样的文化思想基础。我们要重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重塑中国文化自信,实现超越。
(二)战略自信来自领导力的超越
在中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国家领导团队倡导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思维,以及开放、融合的生态领导力思维。换言之,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思维与生态领导力一定会战胜西方二元对立的冷战思维与线性领导力。
西方学者现在研究的悖论领导力、矛盾领导力,其实就是如何在驾驭错综复杂关系时把握好“度”的领导力,我称之为灰度领导力。这种领导力,中国比西方国家更强。未来,我认为是生态思维领导力、灰度领导力和二元线性领导力之争。我坚信,生态思维领导力、灰度领导力一定会战胜二元对立的权威型、霸王型领导力。
(三)战略自信来自领导者的自我批判精神和战略执行力
我们国家还没有这么厉害,我们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产品技术竞争力方面、全球竞争力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需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补短板;我们必须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开放。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使得我们真正认识到需要尊重企业家精神,尤其要尊重民营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
最近我们看到国家整个政策的导向是更加开放,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有很强的自我批判精神与战略执行能力。企业中也有一批善于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强不息的领导团队。我认为,具有自我批判精神的领导团队,与“自大狂”式的领导方式相比是有长期优势的。
(四)战略自信来自工业制造体系和企业家奋斗精神
今天的中国,已不是苏联的体量;今天的时代,也不是里根时代。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达美国的三分之二,是货真价实的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有13亿消费升级的巨量潜在市场,我们经济的活力源泉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内需。
另外,一直令我感到希望满满的是中国人的勤劳,是融入我们血液里的“天道酬勤”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信念。我天天在跟企业家和企业高管打交道,他们中有功成名就、身家百亿的,也有还处于创业生存、成长阶段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努力、勤奋。比如今天是星期六,仍有上千名企业家与企业高管来参加华夏基石的论坛,来学习交流。我认为,在这样一个时代,只要企业家的奋斗精神在,只要我们比别人付出更多、更努力,中国经济就一定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以量子战略思维定义未来
文/彭剑锋
战略是对未来的预见与选择,是对未来成长的时空布局。在工业文明时代,未来是可测的,消费者需求和市场是相对稳定的,产业的边界是清晰的,企业的成长有迹可循、成长的时空可控。企业可以基于过去推测未来,可以基于现有资源和能力确定成长的方式与速度。因此,经典的原子战略思维是以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来回答企业的战略命题。企业的战略选择与战略空间布局主要是做加减法,明确决定干什么、不干什么,占有什么、放弃什么。一旦决定了干什么,就聚焦于确定的战略目标,专注于既定产业与业务领域,以非对称性资源配置原则,集中配置资源于战略关键成功要素上,心无旁骛,朝着一个目标“傻干”“傻投入”。因此,原子时代企业战略成功的逻辑是战略确定和战略专注,而不是战略洞察与动态选择中的战略耐性。
在基于互联互通的智能文明时代,虽然信息越来越对称,消费者、企业和行业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紧密,但未来越来越看不清、测不准,一切难以预见:消费者需求变化加速且日益呈现个性化,颠覆式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市场瞬息万变,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企业的成长轨迹无迹可循,成长空间无边界可触,成长模式无标杆可追随。
未来已来,时空穿越,一切变得不确定!已有的战略思维、理论、方法与模型难以定义与设计未来。在近几年的咨询实践中,尤其是我与众多互联网精英、以创新为驱动力的新生代企业家及正在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实业企业家进行交流时,深感用传统的战略思维来应对不确定性、规划创新型企业的未来、推动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时,实在难以在同一频道上实现智慧的碰撞与共振。我数十年积累的传统企业的最优战略实践经验与案例,难以让这些企业家信服和眼前一亮,难以对他们新战略思维的形成有真正的启迪和价值贡献。
只有改变自己,以空杯心态,换一个大脑,用量子战略思维,我们才能发现共同语言并相互脑力激荡。当我们用量子测不准原理、态叠加原理、二象性原理、量子纠缠原理、最低能级原理、能级跃迁原理、量子能量场聚合原理等量子思维去看待不确定的世界,站在未来看未来,超越战略,突破现有资源和能力,在变与不变、确定与不确定中,共同探讨企业的未来及战略选择时,有种脑洞大开的感觉,对未来的战略选择有了全新的思维和框架。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创新思维的时代,一个需要用既更微观的视角又更宏大的语言体系去理解不断变化的新现象、新规律的时代,而量子战略思维就是一种既宏观又微观到极致的全新的认识未来的视角和语言的体系。那么,量子战略思维的内涵和要点是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
(一)战略就是企业家对未来的洞察与信念
工业文明时期,企业的成长有迹可循,原子战略思维更多的是基于过去、基于已有的资源与能力来选择企业的成长方式并设定成长速度,企业所追求的成长曲线是平滑稳定的上升曲线。而在不确定的智能文明时代,企业的战略成长往往无迹可循,无标杆可追随,企业创新的方向往往是进入无人区——无人领航,找不到标杆,不知竞争对手是谁,唯有战胜自我、超越竞争,凭借企业家和创新者对未来的洞察与信念,才能在迷雾之中找到方向。
正如软银孙正义所说:当迷茫的时候,只管往远处看,就能看到洪流中的未来。战略洞察与预见的核心是企业领导人对产业趋势的前瞻和感知。战略就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选择,战略的选择往往是方向性的、探索性的,甚至是试错性的,而不是来自预先精确的计算与方案制定。某种意义上,战略不是一种预先的计划设计,战略的原点不是来自战略专家或战略职能部门,而是来自企业家,来自企业家对未来趋势与发展机会的洞察与感知,来自企业家的发心动念,是一种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企业家信念、追求与意识流。
所谓意识流,就是企业家对未来发展趋势、机会的先知先觉与共同认知。如互联网及许多新型产业的发展并不是来自预先的设计,而是来自企业家与投资家的意识与共同感知,大家都坚信互联网有未来,未来的世界是互联网的世界,坚信这么做是正确的,而非因为正确才去做。有了这种前瞻性的意识与信念,大家都相信它,资金和人才就会往互联网里涌,一旦能量集聚到一定程度,就会找到商业模式成功的突破口。商业模式一旦成功,更多的资金和人才又会涌入,最终会形成涌流。当无数涌流开始连接、汇集、交互,就会形成波涛汹涌、不可阻挡的洪流与大势,互联网就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而那些先知先觉者、勇于创新投入其中者,如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等便创造了互联网企业成长的奇迹。用现在的互联网语言来说,他们敢于扑向并抓住了产业发展的风口,成了展翅翱翔的“风口鹰”或会飞的“风口猪”。
在不确定时代,企业家精神是一个社会最稀缺、最宝贵的财富,企业家与知识创新者的自我超越的追求是企业创新成长永不衰竭的源泉,企业员工对未来的共同期望与对战略方向的认可是企业战略执行与战略目标实现的内在动力与可靠保障。在不确定时代,要相信精神的力量,精神文明才是推动人才智慧迸发与企业创新成长的伟大力量。
(二)战略就是对成长路径的动态选择与创新
在工业文明时代,企业的成长路径和成长方式是可以精准预测和按模型预先设计的,企业成长的曲线是平滑上升的,企业选择干什么和不干什么,只要决定是与不是,战略选择就是做加减法,是在非此即彼、黑与白之间做出选择。而在不确定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是黑白重叠、一片混沌的世界,“黑天鹅”事件频发,一切难以预料,未来难以精准预测和按固化的战略模型进行推演,只能用量子战略思维对未来进行探索,进行多种选择。要以概率性思维,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在创新失败的坚守中提高成功率。因此,它需要的是战略的耐性。正如《黑天鹅在咖啡杯中飞起》一书中指出的:我的商业不成功也别沮丧,未必是我的策略错了,可能是概率造成的,那么我就要进一步去坚持,可能重复几次就会大大降低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