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修炼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才女修炼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景步航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1-10-01
书籍编号:30755136
ISBN:978792101383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34619
版次:1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经济学
前言
尘烟深处花睡去
因为有一个诗人爸爸,我从小时候起,也被认定了有文学天赋。
奶奶是最先为我打开诗词大门的人。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和奶奶待在老家过夏天。我在竹席上爬来爬去,奶奶就戴着老花镜,捧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在旁边念给我听。奶奶念一句,我重复一句,就像鹦鹉学舌那样。
于是在路都走不稳的年龄,我就看着一片枯萎的草地吟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一边吃瓜子,一边对自己说:宝宝吃瓜子,粒粒皆辛苦。我的家人惊喜地把我抱起来,发出了每个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发出的感叹:我家宝宝真是太聪明了。
从小学起,我就开始发表文章,写我养的小鹦鹉,写外婆家的趣事,写家里种的花花草草。五年级的时候,《语文报》登了我文章的专版。班主任无比骄傲地把那张报纸挂在班门口,同学们都围上来,叽叽喳喳地问这问那。我觉得很害羞,因为那张报纸上有我的大头照,就在作者介绍的旁边。那张照片上的我,特别地丑。于是放学之后,我等大家都走了,偷偷用小刀把那张照片裁掉了。我就是一个很肤浅很臭美的女孩子,比起大家对我文章的评价,我更在意自己的丑照会不会被喜欢的男孩子看到。
慢慢地,有人夸我是小才女。但我自己知道,我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都不太精通的才女。古筝学了一点,水墨画学了一点,下棋只会五子棋,就连所谓最擅长的写作,也会一个素材写好几遍。一篇回忆江南水乡外婆家的作文,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写,我的文笔生动形象,淳朴可爱,让小学老师夸赞不已,念给了全班同学听;初中的时候又写,我的文笔更优美了些,让初中老师夸赞不已,让我在家长会上念给全班家长听;高中的时候还写,加了点人生感悟进去,让高中老师夸赞不已,印成几百份全年级传阅。一篇作文从小学写到了高中,却让三个语文老师都赞叹连连,这篇文章也算是完成了它的使命。
我是个又敏感又迟钝的人,二百五的脑子林黛玉的心。平时生活里不太用脑子,过得很随意,做什么都大大咧咧,怎么开心怎么来。但是我写文章的时候又变成了一个伤春悲秋的林妹妹,一朵花的盛放与凋零我都能生发出一堆感想。这时候我就深深感受到了遗传基因的强大。爸爸诗人的细胞遗传给了我,让我天生就对文字有一种敏锐。我喜欢平平仄仄的清词,喜欢优美隽永的语言,我模仿那些诗人作家,也写下了诗意的文章。
这就导致高中转学到北京,新同学们读了我的作文,都以为我人如其文,是个诗情画意、婉约含蓄的小李清照。为了不打破新老师新同学心目中我的温婉形象,我只好装了一年的淑女。在学校的时候,细嚼慢咽地吃饭,轻声细语地说话,课间永远在安安静静地看书。
但我在家的样子,用我妈的话来说就是,一点女孩子的样都没有,以后怎么嫁得出去。
所以女孩子,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里,一个女孩子,应当含蓄,贞洁,端庄,守礼,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恪守三从四德,谨记纲常礼节。可是有趣的是,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姓名和事迹的女子,好像都有些叛逆。特别是为我们所熟知的古代才女们,比如李清照,苏小小,鱼玄机,上官婉儿,她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她们中有的酗酒,有的赌博,有的不结婚,有的养男宠。可她们写下的诗词流芳千古,她们的故事,被人们一遍遍地讲述。
我想写一写真正的才女。
她们从来就不是千篇一律的美女面孔,而是活得特立独行,千姿百态,每一位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可是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她们常常会被忽略,只有史书上关于她们的三言两语和一些散落民间的传闻逸事。千百年前真正的才女,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自己是个琴棋书画样样都不精通的女孩子。但还好,我可以写作,可以想象,可以讲故事。所以我拾起和她们有关的碎片,去还原拼凑起她们的一生。
我待在我的小房间里,穿着睡衣,捧着电脑,窝在沙发上一边啃手指一边写作。写着写着,我发现那时的她们和现在的我们,竟然有很多的共同点。千年的岁月是过度美颜的滤镜,使她们的面目都变得模糊了。不过改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人性。绝世才女,也会在感情里困顿,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她们有的出生大户人家,有的来自普通家庭;有的在民间,有的在宫廷;有的觅得良人,有的遭遇渣男;有的在情场上周旋,有的在职场中闯荡。她们来自不同的阶层,过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或许我们大多数人对古代女子的认知,就是相夫教子,贤良淑德。这是教科书和传统观念留给我们的刻板印象。但这些才女,却让我们看见了女性生命更多的可能性。哪怕是在纲常礼教极为严格、把女性牢牢束缚的封建社会,她们也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绝不仅仅是在家当个贤妻良母,侍奉公婆,日日洗手作羹汤。(没有说当家庭主妇不好的意思。)
我看见了一个女孩是怎样成长为一个女人,看见了时代大背景对女性命运的影响。我想象着那个年代的她们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说着什么样的话,做着什么样的事情,爱着什么样的人。我诵读她们曾写下的诗词,漫步她们曾走过的小路。她们陷入热恋的欣喜,她们身不由己的无奈,她们不愿服输的倔强。即便隔着时间层层的蝉蜕,我也能够感知,能够懂得。
女孩子当然更懂女孩子。
这样一群历史上最为璀璨的女性,已经沉睡了太久了。她们绝不仅仅是一个个名字,一个个代号,一个个虚无缥缈的传奇。她们曾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想唤醒她们,将她们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仔细品读她们的诗作,搜寻历史上关于她们的只言片语,以及后人对她们的评价。于是她们的形象一点点丰满,又有了生动的眉眼,鲜活的声音,柔软的身体和温热的掌心。她们从历史中走来,掸了掸一身的风尘,和我面对面地坐着,要向我娓娓道来她们形色各异的一生。
写作期间,我常常去拜访我的师父,梁宏达老师。每次都要感叹,梁老师懂的可真多啊。我听他畅谈中国历史文化,听他描述古代社会的风貌。我好像听见了千年之前长安城街上熙熙攘攘的喧闹声,看见了金陵秦淮河畔荡漾的花船,闻见了宫殿之中袅袅升起的龙涎香。
多么让人神往。
写这本书,还因为我自己也身为女性。我想要寻求和另一个时代的女性的共通之处。我把自己代入进去,去体察她们的情感,我很好奇,一千年前,和我一样年龄的女孩子在过怎样的生活呢?她们经历过怎样的悲喜,有过怎样的爱恨?她们是否也如我一样,遇见了喜欢的人,做着喜欢的事?千年的时光也无法隔断这种情愫。只因为,我们都是女性。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我慢慢地想,慢慢地写。以笔为红烛,去照亮那些沉睡千年的红妆玉面。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第一章
李清照:姐妹,喝酒吗?
1.我不是大家闺秀
头疼得很。一觉睡到大中午,怎么昨晚的酒劲儿还没过去啊。
李清照揉着太阳穴,慢吞吞地从床上爬起来。昨儿想必是下了一宿的雨,刮了一夜的风,窗外的海棠花怎么成这样了,花落了一地,整个庭院都乱糟糟的,真是闹心。卷帘的丫头居然还说我的海棠花没事儿,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呢吗,没见那树上只剩叶子没有花了吗?
李清照有点起床气。她坐到梳妆镜前,懒懒地照着镜子,梳着头发。天哪,我怎么都有黑眼圈了啊,皮肤也没那么有光泽了。不行不行,熬夜喝酒太影响颜值了,这次我一定要戒酒。李清照自言自语道。
“第两百五十八次。”侍女小丫头端来一碗银耳莲子羹,噗嗤一笑说道。“什么两百五十八次?”李清照满脸的问号。“这是小姐你第两百五十八次说要戒酒啦。”
从没见过像她这么爱喝酒的女孩子。她的老爸李格非怎么也想不明白,我们家明明是书香门第,怎么就生出了个小酒鬼呢?
李清照诞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关于她的家庭背景,有过两种传闻。有人说她的曾外公叫王拱辰,曾中过状元;有人说她的外公叫王珪,曾当过丞相。总之,李清照的妈妈出生于最高层的士族家庭,而她的爸爸李格非就更厉害了,是大才子苏东坡的门生,著作颇丰,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这样不凡的家庭,才能诞生出千古第一才女。作为婉约派词宗,在后人的心目中,李清照的形象通常是一个温温柔柔的小女子,她或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或是独倚西窗,人比黄花瘦。她的词写得如此美,如此婉约,想来本人也是“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式的女子吧。
可是我们完全想错了。
1084年的春天,大宋仍然是一片繁荣安稳。在这烟花三月的时节,一个双鱼座女娃娃诞生在了山东济南。老李爱怜地看着襁褓中软软糯糯的小女孩,决定唤她为李清照。“人动佳色,物含清照。若合璧之无瑕,比重轮而有耀。”多美啊。老李满心温柔地想道:我的宝贝女儿,日后必定是一个端庄娴静的大家闺秀,如白玉无瑕,似明月清照。
然而大家闺秀的养成,并不仅仅需要优良基因的遗传,更需要一个安稳优渥的成长环境。可李清照的童年,生活条件并不好。李格非虽在朝为官,却非常清廉,所以家里也没什么钱。李清照一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四岁的时候,爸爸又被调去东京汴梁当太学教导主任,小小的李清照便只能被寄养在伯父的家里。
一般来说,书香世家的女孩儿应该是深锁闺阁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李清照从小就被放养了,没有妈妈教她在家学女工刺绣,也没有爸爸在身边约束她的行为。李清照和她的堂兄们一块儿玩闹着长大的,和他们一起玩泥巴,也和他们一起去学堂读书。远在汴京的老李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女儿离大家闺秀的样子,是越来越远了。
不过李格非还是很开明的,他觉得女儿开开心心地长大更重要,不用太拘泥于传统礼仪思想。有了老爸的宽容,李清照就更加光明正大地不学女红,不学淑女礼仪。当堂兄们聚在一起玩游戏时,李清照也要来凑个热闹。玩归玩,闹归闹,读书这个正经事儿小李同学可一点也没落下。比起玩泥巴,李清照更爱读书写字,每天和堂兄们一起去书院上学是她最快乐的事。
一千多年前的学堂,传来了孩子们拖长了音调、如小和尚念经一般的诵读声。午后的熏风吹得一群小孩子直犯困,他们一个个东倒西歪,巴不得早些下课回家放纸鸢、玩蹴鞠。只有小小的李清照睁着求知的大眼睛,生怕漏掉先生说的每一个字。随着她慢慢长大,认的字越来越多,小李同学便越来越喜欢看书。不管她人在哪里,手上总是粘着一本书。堂兄们叫她玩游戏她都不玩了,只一心沉浸在书卷的墨香里。
她还尝试着自己写诗作词。小李完美继承了老李的文学天赋,再加上她聪明好学,芝麻点大的小人儿,就已经显露出了在诗词创作上的才气。那遣词造句,简直就是为文字而生的。老李得知后,别提有多开心了。他心想,宝贝女儿如此有天赋,可不能耽误了,必须得好好栽培一番。于是便将李清照接到了自己身边。
2.我的少女时代
李清照被接到京城的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已经好了许多。此时李格非担任礼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在外交部的一个处长,这官衔不小,俸禄自然也不少。再加上老李自己的文学造诣颇高,平日里他结交的朋友都是有头有脸的文化人。为了女儿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老李便专门请了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来指导她。有天分,有热爱,有老爸的鼎力支持,还有名师一对一指导,小李同学便尽情挥洒着她的文学才能。她某天喝多了随手写的一首小令,也就是那首“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就被汴京文艺圈的大咖们夸上了天,有记载称“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那时的李清照,只有十六岁。
李清照的芳名从此传遍了整个京城,人人都在议论着这个诗词界第一文艺美少女。如果那时有微博,那么热搜榜上必定总是挂着“李清照又创佳作”的新闻,就跟现在的当红明星出了新专辑差不多。
十六岁的李清照,已经过了及笄之年,是个正儿八经的大姑娘了。这样的名门才女,身边自然有很多暗恋她的男孩子。照理说,古时候的女孩子,到了适婚年龄,却仍未嫁人的,是应该每天待在闺房绣楼里,等着父母给自己安排婚嫁的。可是李清照从小就习惯了自由自在,若是天天被锁在闺房当宅女,那她肯定会被憋死。还好老爸李格非很宠爱女儿,对此并未严格约束,所以李小姐照旧四处游玩,春日要去郊外踏青,夏日要漫溯藕花深处,秋日要赏水光山色,冬日正逢元宵节,便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街上看那“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盛况。
除了游山玩水,李清照最爱的就是喝酒了。自古以来,酒好像都是男性世界里的东西。君不见,边疆将士醉卧沙场,三国豪杰煮酒论英雄,狷介文人拟把疏狂图一醉。李清照这个女孩子,小时候玩男孩子才玩的游戏也就罢了,如今长大了,她还是要到男性的世界里凑个热闹,闯荡闯荡。在往后的七十余年人生里,她开心了要把酒言欢,不开心了更要借酒消愁。就连那醉人的月色和春色,都被她一同饮尽了。
那时她年纪尚小,并没有什么忧愁,即便有,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年少时的借酒消愁总有些天真的矫情,有些故作的诗意,只因心中并无真正的沉痛,只有少女纯白的心事,是微醺把酒看斜阳,是醉卧花间梦正香。少女时代的酒真甜,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就是爱喝酒,就是要喝酒,就是不想安安静静地当一个美少女,就是要比爷们儿更爷们儿。李小姐从来就不是深锁闺阁的乖乖女,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娴静优雅的淑女。可是往往有个性的女孩子,会更加招人喜欢。
有一位叫赵明诚的公子,就对李清照小姐很是欣赏。虽然并没有和她接触过,只读过李小姐写的诗词,但小赵公子已对这个女孩子倾慕不已了。这位赵公子的家世可不简单。他的爸爸此时在朝中担任吏部侍郎,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人事部副部长。小赵虽然是个官二代,但他并不是那种只会开豪车泡妞的纨绔子弟。相反的,小赵很有人生追求。他和李清照一样,喜欢诗词歌赋,而且还醉心于金石研究,是个有才气有前途的小伙子。书香门第的出身,还给了他贵家公子独有的翩翩风度和良好教养。
可是再优秀的男孩子,在喜欢的女孩子面前还是会自卑。李小姐到底会不会喜欢我呢?小赵第一千零一次问自己。在辗转反侧了无数个夜晚后,这一天他终于鼓足勇气,决定先去李格非的府上拜访一下。或许,能偶遇李小姐呢?
而李清照也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虽然她平日里四处游玩,见过的公子少爷也不少,收到的情书也挺多,可并没有哪一个人,真正地打动过她的心。
3.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直到她遇见赵明诚。
初见他时的美好,李清照一生也未曾忘记。这是她唯一爱过的男人。当明眸皓齿的李小姐变成了白发苍苍的李婆婆的时候,她也还是会常常回想起,第一次见到他时的怦然心动。
或许李清照的那阙《点绛唇》,记录的就是初见赵明诚时的情状。
晨起,又是美好的一天,李清照正在院子里荡秋千。她玩得正开心,干脆把鞋子都脱了,让小脚丫也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在这时,她突然看见门外进来了一位丰神俊逸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