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 > 技术经济演进模式:迈向智能经济之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技术经济演进模式:迈向智能经济之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技术经济演进模式:迈向智能经济之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技术经济演进模式:迈向智能经济之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技术经济演进理论与实践书籍,从历史发展规律中洞察技术经济演进模式,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下的深刻思考。

作者:唐怀坤,于萍萍,郭江帆,周婷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3-01

书籍编号:30810251

ISBN:978711557336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40128

版次:1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经济学

全书内容:

技术经济演进模式:迈向智能经济之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本书以时间为轴,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中总结出技术经济的演进模式。本书将技术经济的演进分为6个发展阶段,分别是采集经济、渔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每个发展阶段在当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随着科技的进步,虽然新的技术经济模式不断出现,但上一个阶段的技术经济模式依然在借助后续生产力加速发展。本书的前半部分旨在探寻不同阶段技术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书的后半部分一方面着重探讨技术经济演进理论在经济战略和决策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分析当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浪潮中技术经济演进理论的实践。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希望本书能为经济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参考。本书适合对技术经济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编委会


策划委员会


殷 鹏  朱 强  陈 铭  郁建生


袁 源  朱晨鸣  袁 钦  倪晓炜


编审委员会


周 斌  徐啸峰  石启良  葛卫春  魏贤虎


戴春雷  刘海林  王 丽  蒋晓虞  施红霞

前言


PREFACE


破译技术经济演进的“基因密码”


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依靠后发优势、改革红利、技术引进、人口红利、产品出口、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等多重因素的拉动,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未来,这些因素中的大部分将不可持续。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实现自主创新。在此背景下,我国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探索技术经济演进规律,制定更多切实可行的政策,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希望本书所研究的技术经济演进规律的结论和模型,能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如何探索技术经济的演进规律呢?让我们从认识自然发展规律谈起,认识和探索自然发展规律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事业。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认为遗传是以信息形式传递的;1865年,孟德尔发现遗传单元是独立的;1941—1944年,埃弗里证明了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961—1963年,遗传密码被破译。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的基因也在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进化,这种发展是动态的,是面向未来的。那么技术经济演进的“基因”能否被破译和认知呢?如果能找到技术经济演进的密码,就能找到其中的发展规律,巧合的是基因是双螺旋结构,而技术经济的演进也是双螺旋结构。技术与经济的双螺旋体现为问题与创新、需求与供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交织着向前发展;并且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企业的不平衡发展本身也正是一种“遗传密码”。我们通过总结这些历史信息,从中寻找可以借鉴的路径,拟合出未来技术经济发展的方向,并进行快速跟进与提前布局,这就是我们总结技术经济演进规律的宗旨。


本书将人类历史时间轴上的发展规律体现为技术经济演进模式,并总结出6个发展阶段:采集经济、渔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每个发展阶段在当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产生主要影响力的经济形式的生产力在当时最高,是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原动力,也为后续技术经济阶段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经济形式在不断变迁,但是上一个经济阶段依然在借助后续的生产力加速发展,这种阶段化发展的、前后作用的、复杂的技术经济演进关系属于复杂科学的研究范畴。如果能够找到其中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我国便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通过政策引导占得先机,还能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经济发展中,也能准确定位自身产业发展阶段,通过政策引导制定更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政策机制,加速经济发展;在城市的发展中也是如此,建设智慧城市也要遵循技术经济的发展规律;对于处于微观环境的企业来说,外部大环境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产品、服务竞争力、长期发展。只有遵循技术经济演进规律,才能准确定位企业发展战略、投资方向、产品研发方向,才能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本书第一章对技术和经济的本质、技术与经济的关系进行综述,随后分析了技术经济演进的四大范式,分别指出四大范式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二章首先明确了目前我们处在一个概念纷繁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规律,不断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轨迹,随后提出了技术经济演进论思想和分析模型(“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Evolution”,缩写为“ROSE”),并以量化证明的形式分析了这一模型,最后借助ROSE模型从常见的劳动力解放、财富增长逻辑、信息流、能量流、生产要素等维度进行分析来证明模型的可信性。本书的第三章到第八章,分别介绍了采集经济、渔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6个发展阶段,每种技术经济形态在演进的过程中与后续的技术经济形态进行叠加,产生了演进效应,这种演进效应正是本书着重强调的,一旦抓住了这个规律,技术经济的发展就会事半功倍。本书的第九章到第十二章分别从国家、城市、企业,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探讨如何应用技术经济演进论部署国家政策、省级政策、城市发展、企业战略等。本书的第十三章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分析,借助技术经济演进论分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希望给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我们期望通过技术经济演进论帮助读者在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中挖掘出一些确定性因素,同时让读者了解行业的动态,以便寻找机会。人们广泛地阅读哲学、逻辑、科技、经济、管理、历史、地理、艺术的书籍是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建立认识世界的思想体系,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通过思想的交融和互相借鉴,不断达成新的共识以促进人类协同进步,同时不断地探索新知识以发明创造来推动社会发展。本书如果能够给读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些许启示,就实现了它的价值。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同事们的热情帮助:黄文金对技术经济演进论的模型进行了量化证明,周旭对编辑出版流程进行了说明和指导,周斌博士提供了审核修改建议,在此一并感谢。


本书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如有不妥,希望行业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2年1月18日于南京

第一章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分析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艾萨克·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无不是循序渐进的,它们基本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实践型技术探索和传承—科学理论奠基—实验与实践摸索—科学理论确认—经济发展对生产力提出新需求—通过技术实现—推动经济发展。有逻辑的学术观点不是凭空臆想的,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后再加以提升的,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在创作《物种起源》并形成生物进化论观点之前,达尔文阅读了大量的生物学、地理学书籍,例如《世界奇观》《地质学原理》等,并接受了爱丁堡大学医学专业的体系化教育。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知识储备,对大自然不断探索的热情,英国海军贝格尔号船提供的经济上的支持和环球旅行的机会,这些使达尔文开始尝试创作《自然创造史的痕迹》,在47岁时,达尔文终于把毕生的所学、所想、所获集中体现在《物种起源》这本书中。因而,我们在阐述一个学术观点时,要站在前人认知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形成初步的认知,然后通过实践不断地加以检验和归纳,使其成为一个体系,持续不断地用这个体系去解释相关领域的现象,去实践、验证、补充,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截至目前,自然界仍遵循着《物种起源》中阐述的规律,而社会中技术经济演进的规律又是什么呢?


宏观层面存在“能量与信息”“三次浪潮”“生产要素”等不同视角,全面分析技术经济演进的方向。


中观层面存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技术成熟度曲线”等理论,帮助企业评估某种技术或产品。


微观层面存在研发管理、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等观点,系统阐述企业管理相关的知识。


探索社会中的技术经济演进属于宏观层面,因此必须从宏观层面分析过去与现在的主要观点,对这些观点加以分析阐述,从中汲取精华,与社会发展现象不相符的部分则不纳入新的体系。社会学说是从“唯心主义”开始的,即主观地对感悟、情绪、创造精神和自身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形成一个新的模糊的认知,然后慢慢对所在专业领域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体系,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于此,如果停滞于此,就会走进“唯心主义”的误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这个认知体系放在逻辑与量化分析层面、实验场景、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对照分析,认知体系才能回到社会“唯物主义”的轨道上。当我们分析社会层面的技术经济演进规律时也是如此,通过对技术的本质、经济的本质、技术与经济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当前研究已有的三大课题,对这一领域前沿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四大范式。技术与经济演进规律观点的逻辑关系如图1-1所示。

技术经济演进模式:迈向智能经济之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技术与经济演进规律观点的逻辑关系

技术的本质


技术思想家、复杂性科学的奠基人布莱恩•阿瑟认为,当人类学会钻木取火时,根本不知道摩擦生热的原理;当人们发明弓箭时,也不知道物理学为何物。近代的许多技术,例如动力飞行,几乎与科学毫无关系。传统观点认为,技术来源于科学,先有科学,再有技术,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在一个领域的科学诞生之前,人们已经有了先验的技术。因此,技术并不只是科学的应用,还是从科学和自身经验两个方面综合得来的。不涉及技术的科学只是建立在思想和猜想之上的,“这种科学和希腊时期的思辨科学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工业革命是技术革命,其后,人们发现科学需要技术,技术也需要科学。


从狭义上来说,技术是指人类在某一领域所需要的某种技能,体现为经验与知识。技术的发展水平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广义上来说,技术是指人类改造世界和认识事物所需要的能力,可以用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者)来概括,但技术并非三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三者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及综合体现,具体可以表现为多层次与多要素的硬技术与软技术的复杂体系。技术分类如图1-2所示。

技术经济演进模式:迈向智能经济之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2 技术分类

•硬技术是物质形态的技术。其核心是劳动工具,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标志,劳动工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软技术是知识形态的技术。具体包括制造技术、管理技术等。


硬技术和软技术其实是解决问题的两个方面,而软技术恰恰起到主导作用。如果说硬技术是一个舞台,那么软技术就是站在舞台中央表演的演员。硬技术与软技术是相互促进、相互限制的,只有软技术与硬技术相互结合,才能加速推进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经济的本质


英文中的“经济”一词叫Economy,意思是节省、节约,源自古希腊语“管理一个家庭的人(Oikonomos)”,其本义是指管理家庭财物的方法。


如果把“Economy”上升到经济学范畴,则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学科。西方经济学有4个核心概念,即经济人假设、资源稀缺、均衡概念与货币中立。针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的问题,又诞生了两大学派,其代表人物分别为哈耶克和凯恩斯。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节,政府过度干预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从而阻碍经济发展;凯恩斯则主张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政府干预来影响市场经济,他认为政府的干预能够降低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克服经济危机并改善经济预期。


从经济形态上看,马克思将经济的发展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3种经济形态。从社会形态上看,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把社会的发展分为人与人的依赖关系、人与物的依赖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三大社会形态如图1-3所示。

技术经济演进模式:迈向智能经济之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3 三大社会形态

自然经济:人与人的依赖关系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经济是“一切劳动产品、能力和活动进行私人交换,既同以个人相互之间的统治和从属关系,又同在共同占有和共同控制生产资料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的个人所进行的自由交换对立”。


在第一大社会形态下,人类只能依靠自然生存,物质生产匮乏,生产力低下,人类的需求仅仅是满足自身的生存,而生活的最高目标是吃饱穿暖。落后的生产工具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很简单。生产方式使人类个性发展空间变得有限,因此人类需要借助共同体的身份而存在。在自然经济环境下,只有依靠人与人的依赖关系,才能满足人类生活所需的社会空间和条件。


商品经济:人与物的依赖关系


第二大社会形态是人对物的依赖,典型的社会形式是资产阶级社会。在这一社会形态下,人类发明了机器来代替人类劳动,提高了生产力。与上一个社会形态相比,人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独立性是基于对物的依赖而形成的。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手工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专业化、合作化的劳动模式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在产业结构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工业成为主体,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产品和活动的交换变成个人的生存条件。


随着交换和分工的不断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共同体开始慢慢瓦解。同时,商品交易建立在自由与平等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交换价值为基础,以物为载体的自由平等的社会交往关系,至此,自然经济被商品经济取代。


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下,人们逐渐摆脱对自然的过度依赖和社会约束的“个人依附”关系,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


产品经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大社会形态即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社会形态是在第二大社会形态的基础上实现的,典型的社会形式是共产主义社会。


在整个社会完全实现人工智能化之后,由于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与人之间几乎不存在雇佣关系和管理关系,人类的活动不会受到他人或其他事物的限制。依靠机器的工作,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地控制所需物品的生产过程,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最终实现自由的社会活动。在不断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最终,人类成为社会的主人,不再受自然的控制。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技术与经济关系的主要类型如图1-4所示。


首先,技术与经济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技术与经济相互促进,互为依存。技术的进步可以促进社会财富积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技术因素在推动世界各个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同时,人、物、财等社会资源的投入可以促进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技术与经济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制约。如果技术落后,则很难改进经济的增长模式、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如果经济投入不够,则较难推进技术的研发进度和创新应用。

技术经济演进模式:迈向智能经济之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4 技术与经济关系的主要类型

其次,我们还应该看到,技术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并非完全同步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