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的读脸术:解读微表情之下的人际交往情绪密码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心理学家的读脸术:解读微表情之下的人际交往情绪密码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中国心理应激微反应研究姜振宇博士倾情解读;美剧《别对我说谎》主角原型,微表情之父保罗艾克曼40年研究成果;内涵6种基本情绪、33种混合表情,250张真实面部照片
作者:(美)保罗·艾克曼,华莱士·V.弗里森,宾国澍译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01
书籍编号:30604522
ISBN:978751540451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4102
版次:1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心理学
版权信息
书名:心理学家的读脸术:解读微表情之下的人际交往情绪密码
作者:(美)保罗·艾克曼 华莱士·V.弗里森
译者:宾国澍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01
ISBN:9787515404516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专家推荐
姜振宇
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应激微反应研究小组负责人
微表情之父教你读心术
保罗·艾克曼与华莱士·V.弗里森合著的这本《心理学家的读脸术》(Unmasking the Face),是学习微表情理论的必要基础读物。如果能够通读此书,并且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理解和熟练掌握,那么你的一只脚就已经踏入微表情的专业领域了。
艾克曼博士在国内已经出版过两本书,按照中文版面世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情绪的解析》(Emotions Revealed)和《说谎》(Telling Lies)。与上述两书相比,本书的内容更专注于从情绪到表情的学术主线,并试图突出其辨识谎言的应用功能。它比《情绪的解析》更加体系化,对表情特征的介绍也更加细致精干;同时还删减了《说谎》中与微表情无关的内容。总而言之,对于微表情的初学者来说,本书是艾克曼博士目前已有的三本中文出版物中,最清爽、最成熟的一本。
到目前为止,全球研究微表情的团队和学者试图找寻各种应用途径,来证明微表情在谎言识别领域的应用价值。我们通过实验以及在刑侦工作中的应用,发现分析行为人面部微小的表情变化并将其归属为不同的情绪类别,再建立情绪与刺激源之间的逻辑关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和实际应用价值。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行为人脸上流露出的情绪与其语言表达的内容矛盾,就可以找到谎言的破绽。
艾克曼博士在本书中也使用了这个体例编排内容。他改进了自己在此前著作中曾经使用的7种基本情绪说(惊讶、轻蔑、恐惧、厌恶、愤怒、快乐和悲伤),把轻蔑并入了厌恶,并以此为主线,先后介绍了惊讶、恐惧、厌恶、愤怒、快乐和悲伤的情绪表现,尤其是面部表情的特征。这样一来,读者就可以在掌握了细致的表情形态之后,非常自然地进行情绪分类,进而分析行为人的情绪,推导其内心感受。
对于每一种基本情绪,艾克曼博士都细致地讲述了4项内容:
1.列举情绪出现的原因。
2.描述情绪激起的感受。
3.讲解了该情绪主导的面部表情形态特征。
4.通过面部的局部组合,以对比的方式加深人们对重要表情特征的认识。
这种行文逻辑非常专业,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掌握情绪与刺激源之间的关联,并快速学会观察面部变化的诀窍。尤其是面部的局部组合功能,不但有趣,而且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堪称表情识别训练的绿色通道。
本书是艾克曼博士三本有中文译本的著作中最新的一部。本书中文版的面世,对于微表情爱好者而言都是件大好事。通过阅读和学习,我们可以开阔视野,夯实基础,并在后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和发展,大大提高研究效率。同时,本书的面世,也能惠及更多微表情的潜在研究人员和爱好者。
希望大家能够学有所成。
权威推荐
姜振宇 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应激微反应研究小组负责人
对于微表情的初学者来说,本书是艾克曼博士目前已有的三本中文出版物中,最清爽、最成熟的一本。全球微表情研究学者都借鉴了本书的重要成果,整个研究领域因为本书才能在今天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金 颖 著名心理专家、CCTV12《夜线》特邀嘉宾
在人际关系上,你靠什么技能生存?在信息时代,你使用自己的信息力了吗?你需要掌握辨别微表情的能力,这个人际关系的生存技能,会让你真正读懂人间百态。你需要拥有信息收集和识别的基本能力,才不致被迷惑、欺骗、误导。
张学新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家
人心变化莫测,却常常在脸色中露出踪迹。读脸能否准确,要看悟性和经验。但若根本不去读,情商一定不高。保罗·艾克曼是情绪研究的先锋,本书融汇精华,是学会知情达意的绝佳参考。
胡慎之 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微表情专家、《童心密码》作者
微表情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专项科学,而且越来越为大众所用,这算是保罗·艾克曼的功劳。保罗·艾克曼是一位微表情研究者和心理学家,是使神秘的微表情走向大众化的第一人。本书通俗易懂,并且具有严谨的专业态度和细腻的心理解读。
作者介绍
保罗·艾克曼 世界微表情研究第一人
最初我想做一名心理医生。14岁时,我的母亲患了严重的精神病,结果是悲惨的。她去世后我决定以我毕生精力去帮助像她一样的人。
——保罗·艾克曼
保罗·艾克曼的荣誉簿
1991年 杰出科学贡献奖,美国心理协会的最高奖项
1994年 芝加哥大学人文主义文学荣誉博士
1998年 威廉·詹姆斯研究奖,美国心理学会
2001年 美国心理协会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
2007年 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大学荣誉学位
2008年 阿德菲大学人文主义文学荣誉博士
2008年 瑞士日内瓦大学荣誉学位
2009年 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从录像带中发现的微表情
艾克曼对微表情的研究源于一个简单的问题:“作为治疗医师,我们能不能从病人的非语言行为中,看出他是否在说谎?”这个问题引发了艾克曼的思考,他从一盘对精神病患者的访谈录像中找到了答案。
接受访谈的玛丽是一位患有抑郁症的中年妇女。在那次访谈的影片里,她告诉医生,她感觉自己好多了,请求周末与家人团聚。就在医生准假之前,她又突然承认自己在说谎。事实上,她撒谎是为了获得自杀的机会,她当时仍感到悲观和绝望。
在一个片段中,医生问玛丽未来有什么计划。在回答问题前,玛丽迟疑了片刻,她的脸上迅速掠过极度忧郁的神情,转瞬又换上了一副笑脸。由于动作太短暂,在前几次的检视中都被忽略了。他还发现,当玛丽告诉医生自己把问题处理得很好时,不时会出现轻微的耸肩——不是完整的动作,只是动作的一部分。艾克曼注意到了玛丽的“小动作”。
这种仅存在不足1/5秒的表情,被艾克曼命名为“微表情”。尽管它完整地表现于脸上,但持续的时间仅止于一瞬,快到让人难以察觉。
情绪表情的研究在微表情被艾克曼博士发现的那一刻起,跨入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阶段。
如今市面上关于微表情的图书琳琅满目,究其源头,都来自这本《心理学家的读脸术》。
METT:让恐怖分子无处遁形
艾克曼博士与弗里森博士于1976年创建了FACS(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面部表情编码系统。他们在人的面部发现了43种动作单元,每一种都由一块或者多块肌肉的运动构成。各种动作单元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也就是说,面部有超过10 000种表情,其中3 000种具有情感意义。FACS系统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人类表情进行了分类,它是如今面部表情的肌肉运动的权威参考标准,也被心理学家和动画绘制者使用。艾克曼博士也因此成为了多间动画工作室的座上宾。
在FACS的基础上,艾克曼博士又开发出了METT(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微表情训练工具。这套工具被国家安全部门和执法机构用于侦查可疑行为。2009年,艾克曼博士的团队在美国交通安全管理局(TSA)培训了1 000人,教授他们如何留意到“微表情”。艾克曼希望帮助发现试图乘坐飞机的恐怖分子,以挽救无辜者的生命。
FBI、CIA的御用识谎专家
在艾克曼博士写下《说谎》一书后,美国的刑侦人员、检察官、警察以及FBI、CIA的官员开始邀请艾克曼为他们举办识谎技巧的专题研讨班。
艾克曼的研讨班通常从一项简短的测试开始。艾克曼将一些笑容满面的表情拍摄下来,拿给研讨班的人,让他们指出哪些人是在真笑,哪些是在假笑。
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50%左右的正确率意味着他们的判断并不比随机选择高明多少。艾克曼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提醒工作在识谎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鉴别一个谎言有多么困难,不要对自己的识谎能力太过自信。
艾克曼在研讨课上提供了许多要点来辨别情绪如何出卖了谎言,以及如何识别这些情绪的信号。他向他们展示了大量的面部表情照片,只在极短的时间里晃过他们的眼前,以此教授他们识别微表情;他还运用了各种谎言的录像带样本,让学员练习新学会的技巧。一段时间后,艾克曼再次对专业识谎人员进行测试,少部分人员的正确率已经达到或超过70%了。
编者的话:
艾克曼博士开创了微表情研究的先河,是当代表情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的工作还会继续下去,并且还将为后人继承,因为这个世界的谎言永远不会绝迹。曾有几任总统咨询过艾克曼能否帮助他们提升自身可信度,但他都一一拒绝。
艾克曼相信一个人与人之间彼此坦诚的世界会更加美好,但他同时也知道谎言有时必不可少,当面临抉择时,人性将是决定谎言性质的最终条件。他曾这样说过:“我们既能说谎,也能诚实;既会辨识谎言,也会懵然无知;既会被骗,也会探知真相。我们可以选择,而这,才是我们的本性所在。”
前言 1/5秒内看穿他人心
读懂他的表情,就能抓住他的心
本书讲述的是面部表情和情绪,既包括你自己的,也包括周围其他人的。我们第一个关注要点是:情绪体现在人们面部是什么样子的?在照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几种主要的情绪,如惊讶、恐惧、愤怒、厌恶、悲伤和高兴等,是如何通过前额、眉毛、眼皮、脸颊、鼻子、嘴唇和下巴的变化来显示的。
人们在识别面部情绪表情时往往会混淆不清,其实只要将几组照片做个简单的对比,比如惊讶和恐惧、愤怒和厌恶、悲伤和恐惧,其中的区别便一目了然。再看看某种情绪的面部表情照片,你会发现面部情绪表情是如此的微妙。
举个例子,惊讶这种情绪就对应着一类面部表情。由惊讶所产生的表情可远不止一种,包括质疑性的惊讶、惊呆、惊晕以及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惊讶等。而从另一些照片中我们又可以看到面部表情是多么复杂,因为多种情绪可以通过仅仅一个面部表情就全部表达出来,比如既悲伤又愤怒、既愤怒又害怕、既惊讶又恐惧等。
一旦熟悉了这些面部表情的信息,你就能更好地洞悉他人的情绪,任其极力掩饰也无济于事。或者,你可以使用面部表情的相关知识来审视自己,从而更加明白自己脸上写着的到底是什么情绪。比方说,你是个不动声色甚至“面瘫”的人吗?还是情绪早已溢于言表内心却浑然不觉的人?又或者,你会不会心面不一,以悲示怒?
我们把情绪在面部的具象化表现称为面部表情蓝图。
本书第二个关注焦点则是情绪本身。尽管人们都在用愤怒、恐惧和悲伤这样的字眼,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完全地了解他们所感受过的这些情绪。比如:
◆ 害怕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 你害怕的时候身体里是什么感受?
◆ 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害怕?
◆ 你能预知自己何时害怕吗?
◆ 你会在同一时间既害怕又愤怒吗?
◆ 当你害怕的时候,你是会变得咄咄逼人,或是沉默寡言,还是思维缜密呢?
◆ 你是用哈哈大笑来消除恐惧感,还是会吓得起疹子呢?
◆ 你会享受恐惧感吗,就好比有人爱看恐怖片那样?
◆ 别人害怕的时候,反应跟你一样吗?
◆ 他们害怕的时候,会像你害怕时那样,呼吸发生变化吗?
◆ 能令你害怕的情境,会不会也让别人害怕呢?
◆ 你有时会不会觉得“我就不明白他怕个什么劲儿,我怎么就没觉得怕”或是“我都吓得屁滚尿流了,她怎么还一点感觉都没有”?
多数人都难以回答上面列出的这些问题,至少关于某些情绪的问题会让他们头大不已。这是为什么呢?老套一点的说法是:因为你跟自身的情绪隔离开了。不过,即便没有隔离,也可能回答不了上述问题,因为你可能不太清楚自己对某种情绪的感受有多么与众不同。
通常来说,会有那么一种或者多种情绪,你不会开诚布公地将其与他人分享,更不会详细地描述给别人听。你可能不敢去感受这种情绪,也可能无法控制它,还可能从来就没想过它。另一种可能是,这种情绪是你能深刻感受到的,但却特别私密。比方说,跟某位密友广泛接触之后,你发现,让你痛苦不已的事情,在他看来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再比如,蜜月期一过,伴侣双方发现,他们对愤怒这种情绪的感受和表达方式不大一样。其中一方如果爆发,会觉得隐忍的那一方无法沟通;也可能是脾气好的一方觉得脾气暴躁的一方不可理喻。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婚姻破裂。
本书的第二个关注焦点正是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书中会详细描述对每种情绪的感受。只要是日常生活中能感受的各种情绪,我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看完之后,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对于情绪的感受,明白自己跟别人在哪些方面相似,哪些方面相异;也可能会发现哪些是自己从来没有过的感受。
要是你一直没有明白某些情绪的根源,读过本书之后,可能会有所发现。此外,你对他人情绪的认知将不再是简单地基于自身的情绪表现,而是懂得去探根寻源,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
谁都能学会的表情读心术
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掌握一定的微表情识别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你在职场中更加从容。不仅仅是职场,识别微表情能在交际场合助你一臂之力,无论面对的是父母、亲人、朋友、恋人,你都能轻而易举地读出他们内心所想,从而做出正确应对。
人事经理面试应聘者时,人事经理需要分辨出对方是否在控制自己的情绪。比方说,应聘者表现得很自信,这是自然流露,还是企图用佯装的自信来掩饰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又比方说,应聘者说他对这份工作很感兴趣,这话能信得过吗?人事经理可以看看对方的面部,就能明白所谓“很感兴趣”到底有几分可信度。售货员都知道,顾客的某些情绪可能促成一笔买卖,而这些情绪很可能不会用言语表达出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东西,也未必足以采信。
医护人员也需要了解情绪和面部表情。人们对自身疾病或者潜在疾病往往会有一种情绪上的反应,这种反应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人们对于疾病和治疗常常心生恐惧,而恐惧感有可能加重病痛,或是耽误早期诊断,还可能扰乱治疗方案,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了解人们对于恐惧这种情绪的不同感受。有些人惧怕癌症和手术,但他们对恐惧的感受不尽相同。失去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往往令人沮丧不已,因此,当病人罹患长期或是永久性的残疾时,准确识别出悲伤的情绪,对于协助病人康复而言是很重要的一环。此外,大量关于身心紊乱的理论指出,我们还应当了解人们对于愤怒的感受,比如病人经常不愿意或不好意思提及他们对于患病的感受,他们不会说自己害怕了或是伤心了,也不会说开始厌恶自己了,什么也不会提。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学会这项技能,要能从面部表情信号中准确地发现病人是否正在压抑自己的情绪。
心理医生必须了解人们的感受,必须随时留意面部表情所传达的信息,以判断病人的情绪。只靠听取病人口述的诊断是不现实的,因为有时病人无法描述自己的情绪。比方说,有时他会情绪低落得难以开口,有时他不知道如何描述当时的感受,还有的时候他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感受。不过都没关系,因为我们仍可能从病人的面部读出他的感受。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们是否理解了他的讲解,在他们脸上,兴趣、专注和困惑都清晰可见。
律师往往不能偏信证人或是诉讼委托人的一面之词。因此,他需要另一个信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