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固其心·洗心禅1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坚固其心·洗心禅1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贤宗法师著
出版社:上海市华文创意写作中心
出版时间:
书籍编号:30811015
ISBN: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85314
版次:1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宗教
版权信息
书名:坚固其心·洗心禅1
作者:贤宗法师
出版社:上海市华文创意写作中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香海禅寺
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
万人施,万人用,同结万人缘
据《桐乡地方志》记载:香海禅寺本名福善寺。元至大二年(西元1309年)濮院镇濮氏先祖濮鑑(字明之)舍宅建寺,占地28亩。建寺之初,元代书画大师赵孟頫曾题款于正殿左右二梁。之后,福善寺从明永乐年至清乾隆年间盛极一时。清顺治(福临)赐额“香海禅寺”,更名后便沿用至今。明、清两朝间,僧人不断修葺扩建,至乾隆时期,福善寺拥有殿堂七座及钟鼓二楼,楼置一口重达1300斤的巨钟,素有“钟声传千里”之说。大殿两侧僧寮拥簇,四周碧水环绕,蔚为壮观。
清咸丰年间,香海禅寺被大火焚毁。光绪年间,寺僧在寺基东边建僧房数间,名为秀野堂。清代以后,屡遭兵燹,日趋式微。上世纪中期,在十年浩劫中,寺庙被移作他用,面目全非。
斗转星移,岁月流转,香海禅寺只剩下地方志泛黄的纸页,和坊间老者口中的传说。
21世纪之初,盛缘具足,古刹重辉。2001年香海禅寺开堂接众安僧,恢复宗教活动。2004年邀贤宗法师前来住持寺院,开发扩建。自重兴以来,硬件建设渐具规模,已陆续完成四座殿堂、两栋客寮、一栋僧寮,以及禅修中心、客堂、斋堂、厨房、办公室,及寺院整体绿化等工程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8600多平方米,总绿化面积80亩。其中,高42米,广盈1260平方米的万佛殿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并上装4000多尊佛像,令十方信众得以参礼朝拜。
香海禅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正知正觉,共证菩提”的兴教宗旨;以“建精舍,创特色,树典型”为建寺纲领;本着“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用,同结万人缘”的美好心愿,力争将香海禅寺建成融人文、历史、宗教、艺术、园林于一体之特色景观,树立起中国佛教道场之绚丽典型。
香海禅寺是一个禅宗道场。荷担如来家业、继承祖师心法,使古老的佛法在新的世纪焕发出时代的活泼与生机,是香海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们有信心把香海建设成一个融传统宗教理念与时代精神的新型佛教道场,使之既能为四众弟子提供一个修行解脱的场所,也能够广摄群机、利益世人,以包容的心态,真正投入到人间的利生事业中去。
慈 悲
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
我们所遇到的一切困扰,都是源于内心的不慈悲。慈悲的人拥有含包太虚的宽广胸怀,他们于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世间百态、人情事故,无所不容,因而少有烦恼与痛苦。
慈悲是炎热夏日里的叮咚山泉,给人以清凉,透彻心扉;慈悲是寒冷冬天里的篝火,带给人融融的暖意。
慈悲似水,柔软无形。落入杯中,则呈杯状;流入河中,则呈河状;放之大海,则成就大海之宽广与博大。
慈悲是对一切事物的欣赏与喜悦。花开花谢、潮起潮落都是美,春去秋来、阴晴圆缺皆欢喜。
慈悲的人,安住当下,于万事万物不抵触、不抗拒,有的只是一份自在和谐;没有人我、是非、对错之分别,有的是一份“看尽世间百态,心中了无挂碍”的清净平等。
慈悲的人,如春暖花开般让人赏心悦目,随时随地散发着从容与淡定。与其相处,就如置身于“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美妙境界。
慈悲的人,内心通明透亮,纤尘不染。放下的是忧愁与烦恼,盛满的是喜乐与悲悯。纵使历经沧桑、容颜老去,也依然有着纯真的笑容与柔和之美。
慈悲的人,魅力无限,所到之处都会生起一片祥和与安宁的氛围,让人情不自禁想要靠近。
慈悲的人,没有敌人,他的世界永远都是那么美好!
观世音菩萨之受人爱戴,源于她对众生生起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
佛陀成就无上圆满果位,亦源于“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慈悲宏愿。
拥有了慈悲,就远离了烦恼污浊、轮回小我,收获的将是无上菩提、寂静涅槃。
在我们的圆满自性中,每个人都有慈悲之性。“时时存好念,事事存善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并不断身体力行地利益他人,那我们就融合在慈悲里了。
或者,慈悲还可以更简单,“一念心清净”即是慈悲。
贤宗
序
自从皈依之后,我的内心呈现出另一个世界:纯净、美好。每一个日子如同琼玉,清澈无比。试着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集汇成一部书,书名就叫:《我错了,我改》。等这部书稿完成后,我想请贤宗法师作个序。
谁知,尚未等贤宗法师为我作序,他却请我为他作序了。我以为他是开玩笑的,他却说是认真的,并说:不能写我的诸种好,要写你自己的学佛感悟。
缘起今年的一个秋日,天气晴好,风送桂香。我收到了寄自香海禅寺的一套书:《香海禅》,内有六册《贤宗法师演讲集》、一册《读书分享集》、三册《养息香分享集》。坐于窗下翻阅,甚喜,我打电话向贤宗法师道谢。贤宗法师说,这部书稿是内部印刷的,他想正式出版,并提出要我作序。我想他是开玩笑的,他所认识的人当中,有许多高士大德,请谁作序都比我合适。但在第二次的通话中,他仍然要我作序。等我确认他是认真的,我突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这份压力并非是泛泛的,而是实在的,这与以往任何一次为朋友作序所感觉到的压力不同,以至于我一连好几天都无法下笔。
人说:法不孤起,道不虚行。我与贤宗法师有缘!
2008年初,我到老家宁海与同修莲友小聚,他们请我在县城的跃龙禅寺作一次学佛心得讲座。那时,贤宗法师虽说已是香海禅寺的住持,但同时仍兼着跃龙禅寺的住持一职。同修们为了这次讲座,提前做了许多准备,把会场布置得非常庄严、肃穆,备有400多个座位。不仅如此,他们还把贤宗法师从香海禅寺请到跃龙禅寺来。讲座之前,我见到了贤宗法师,那是我今生头一次见到他:长身玉立,飘逸出尘;站在那里不说话,就知道他是一朵尘世的白莲!最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贤宗法师的笑容,与当时的晚霞一样灿烂。我没有见到过当年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一笑的情形,但我看到贤宗法师的笑,就想起优钵罗花。其实,这种花我也没有看到过,不知长得什么样。但我觉得这种花如同贤宗法师的笑容一样,是可以去除浮躁的,是可以洗涤人心的,是可以让人回归心性的。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完毕之后,贤宗法师走上讲台,对我的讲座作了总结并予以高度评价。其实,我在台上讲了什么,一下台就不记得了,经他一总结,才知道自己原来讲了这么些内容,与原先内心想的相差十万八千里!
从此以后,我与贤宗法师的交往就多了起来。这一年5月25日,香海禅寺举办“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活动,贤宗法师邀请我去参加。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让灵魂跟上脚步”。这个主题非常好,脚步跑在前面,而灵魂永远跟不上来,当脚步招呼灵魂的时候,灵魂尚未出发!这绝非危言耸听,尤其是当今这个时代,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那天的论坛有1500余人参加,各项活动相当精彩,我的感受十分深切,回家后撰写了《走进香海禅寺,感受商道佛心》一文,发给贤宗法师审阅,他看了之后非常高兴,将此文放在了他自己的博客上。
一般来说,佛弟子会常去寺院做义工,但凡寺院需要的工作都可以做。我因尚未退休,平时又懒得外出,加上科研任务重,几乎没有去寺院做过义工,只在皈依的那天做了一天的义工。后来,我想,我可以做点文字义工。贤宗法师经常去全国各地讲经说法,而且均有录音,同时还有人将录音资料整理成初步的文字。贤宗法师把这些文字发给我,由我来整理。这是我非常喜欢做的一件事,因为我不可能赶到现场去听贤宗法师的每一场演讲,而有了这些文字资料,就等于他的每场演讲我都参加了。从几年前的演讲稿到现在的演讲内容,我觉得,贤宗法师是以飞一般的速度在前行;看得出,他看了很多书籍。听说他去外地出差,爱在深更半夜起来看书,如有人与他同房睡,他就到洗手间去看,以免影响他人睡眠。不知道他看了多少书,反正在他演讲里面提到的那些书,有许多是我不曾读过的。有些书都是在他的演讲稿里看到之后再去买来看,有些书在书店里买不到,我会向他要,他很快就会寄来,我也很快会读完,然后再赠送他人。这些年,香海禅寺每年总要花上几百万元钱购书,赠送、结缘,广度众生。他们所赠送的书籍,往往是大家平日很难买到的,人们看了之后,会说:“寺院也会赠送这么好的书啊,我还以为寺院只有一些佛经呢。”我们单位的一位领导,原先对佛教并不十分了解,自从看了这些书籍之后,对佛教的看法大为改变,说起佛教来是头头是道。我说:“您都可以去为大家上课了。”他说:“有机会可以一试。”这是什么?这就是贤宗法师的高明之处,弘法利生并非只是讲经说法一途,八万四千法门,门门能入,得随众生根机而行。
在我心目中,贤宗法师是位特别可亲可近的人,我说的不是“可亲可敬”,而是“可亲可近”。我们都知道,出家法师怀有诸多戒律,为了保持其威仪,许多事情是不可以随便做的,譬如接近女性,这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心仪已久的法师,十分高兴,走过去想与他合一张影。出于对法师的崇敬,我伸手去扶他的胳膊,不料被他一把推开了。我当时想:法师怎么把我推开了?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当时的情形甚为尴尬,最后拍出来的照片,我与法师的距离间还能站两个人。从此,我就害怕与法师合照了。不知怎么搞的,每次看到那位法师,我就紧张,不愿意走近他。实际上,他对我是非常关心的,也经常鼓励我多写一些佛教散文,也时常询问我的学佛体悟,但我就是害怕与他交往,不知何故。这倒并非是我说这位法师不好,因从他的角度来看,他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说明他持戒持得好。而对我这样的俗人来讲,我喜欢可近的法师。贤宗法师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的拘束,在他面前,如同面对自己的兄弟,面对自己的朋友,我喜欢这种感觉。我想:不管谁,你上去拥抱他,他仍然会微笑如花。更多的时候,看到贤宗法师,觉得他是亲人,一个前世的亲人,今世又逢上,那是非常美好的感觉。我说这话时,内心里充满了暖意与敬意。
这些年来,贤宗法师把香海禅寺从一大块荒地上立起来,如同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首诗,诗句琳琳琅琅,韵味十足。但谁能想到,个中有着贤宗法师的多少酸甜苦辣呢!云一朵,霞一朵,云蒸霞蔚;风一程,雨一程,风雨兼程。建一座寺院,不像我写一篇文章那么简单,其中的艰辛、复杂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我想:在那样一个过程中,在那些是是非非中,有些事情是值得流泪的,有些事情是值得感伤的,有些事情是值得愤慨的。我想贤宗法师也是人,在诸多复杂的事情面前,他也同样会难过,会伤心,但他呈现给大家的始终是从容、自在、以及如花的笑容!菩萨所到之处令一切众生皆生欢喜心!
写到这里,想起一则往事:有一次,我去宁海的跃龙禅寺作讲座。前一晚住在一位居士家里,我叫她芳姐。她的先生爱花,庭院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其中有荷兰的郁金香。我去时,离郁金香开花的时节还有两个月,只是一个花苞,实实地蕾在那里,有如处子。那天,芳姐把两盆郁金香供在佛前,结果,两盆都开花了,是盛开的那种。讲座完后,我马上赶到车站要回杭州,就在候车的时候,芳姐打电话来说,他们家的郁金香提前两个月开花了,但开了之后又紧紧地包回去了(两个月后再度盛开)。我听后心有所悟,郁金香尚未到开花季节就把自己盛放了,她肯定是想让别人开心。那作为我们佛弟子,是不是也可以学一学郁金香呢?她们开花是有季节的,而我们的心花没有任何季节,想开就开;就像贤宗法师的笑容,如花一般,时时刻刻开放着。谁说微笑不是优钵罗花呢?谁说微笑不是一部经文呢?谁说微笑不是一场法会呢?谁说微笑不是一个法门呢?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微笑是人类最生动的容颜;微笑足以融化一切坚硬的心灵;微笑是我们这个尘世的一场心灵盛会。
前些年,听说贤宗法师参加了上海行动成功国际教育集团举办的教导型组织模式的培训,他们的使命是“培养教导型企业家、打造教导型组织”。在当时看来,贤宗法师的这一举动,颇有些令人不解。一位法师,不去讲经说法、弘法利生,却跑去参加企业家的培训,难道他要改行当企业家不成?现在看来,这又是贤宗法师的另一个高明之处,因为时代在发展,脚步在前进,灵魂必须得跟上,否则,寸步难行!大家都知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人间佛教”一直都在提倡;但如何使佛教与世间接轨,如何使两者的关系亲密无间,这需要一定的方法。贤宗法师分身有术,他可以是法师,在课堂里给别人讲课;他也可以是学生,坐在课堂里听别人上课;甚至,他可以跑到企业家聚集的培训班里,与他们一起学习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他还去上海交大进修EMBA。他不断地吸取对于寺院经营有用的东西,不断地学习对于接引众生有利的知识,从而上升为一种智慧,得大自在、大从容。贤宗法师把自己不断地融入到世间去,香海禅寺的经营理念与模式就出来了。从该寺确立的十个项目,就可看出其风格与其他寺院完全不同:一、成立同修互助会,以接引社会各界有缘同修;二、以商学院的形式创办会所式寺院,以树立一方禅修中心;三、建设弥陀村,以方便禅修弟子学佛;四、开办辅导班,以提高信众禅修水准;五、设立大众关房,以广开学佛进修门径;六、创建石雕花苑(大型雕艺群——华藏世界),以展示佛教文化艺术;七、创办《香海禅心》刊物,以深化人们的禅修造诣;八、开通佛学网站,以传递禅学最新信息;九、开发少儿读经教学,以关怀青少年健康成长;十、建立寺院董事会,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会所式禅修中心、“三三互联制”之同修互助会、创办杂志、开创网站、建立董事会、关怀青少年等等,均是当今崭新的经营理念,贤宗法师把它们都用来经营寺院了。难怪他的寺院令人耳目一新,短短的时间内,出现了万千气象,成为佛教界之翘楚。省民宗委的一位领导曾经对我说,贤宗法师所倡导的寺院经营理念将会引领国内诸多寺院的经营方向,必将成为国内寺院经营的典范!此话绝非虚语,也不是个别人的想法,而是代表了一种趋势。不经意间,香海禅寺成了一面旗帜;不经意间,贤宗法师成了一个榜样。
贤宗法师作为法师,其形象也颇具颠覆意味。为何如此?在我以往的经验中,似乎法师都是相当威严的,穿着法袍,走步端庄,双手合十,双目低垂,只可远观,不可近触。一旦不小心碰着了他,便觉得罪过,便觉得是对神圣之亵渎。而在贤宗法师面前,压根儿就没有这种感觉。即便他穿着法服,仍然会感觉到他的平易、他的随和。在他面前不用跪拜,不用恭敬合掌,就在这种轻松无拘之中,生出对他的大恭敬心、大赞叹心。庄严并非来自外表,而是内心的真实流露。当所有的愤怒都转变为宽恕,当所有的愁苦都换成笑容,一切便都变得美好了。有如花朵绽放在枝头,有如鸟儿飞翔在天空,有如鱼儿游弋在大海,有如盲者回归了光明。前几年,我当时还在某图书馆工作,邀请贤宗法师前来参加一个研讨会。此前,他曾亲自驾车送来许多书籍在会上分发。记得那天法师来到会场入口,就有不少年轻人尤其是姑娘们围了上来,对着他拍照。有位姑娘对我说,贤宗法师好可爱,一点都不像法师。我说那像什么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