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 > 这样读史更有趣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这样读史更有趣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这样读史更有趣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这样读史更有趣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渔樵耕读著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1-01

书籍编号:30811120

ISBN:978750741855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26773

版次:1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哲学

全书内容:

这样读史更有趣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版权信息








读史有乐趣


(代前言)


如何读史,大有学问,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很难撩开历史的面纱;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很难体会历史的百般滋味。


读史就是与古人交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他们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古人的悲喜人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读史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置身于宏大的历史洪流中,跟古人面对面地交流,如此,就能深入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心灵的脉动,洞察久远历史的尘封画卷。


历史犹如滚滚东去的长江之水,汹涌而逝。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是凝固、暂停的现实,在凝固的历史画面上,笑谈着有趣的历史故事,也别有一番乐趣。


既然是读史,就少不了说说那些皇帝们,这里要说的不是那些英明君主、也不是昏聩之帝,而是较为特殊的一类帝王——艺术家帝王。这类帝王治国水平一般,搞艺术绝对水平一流。可是,如果用艺术家的水平去做政治家的事,岂能不出乱子?


俗话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说完皇帝,就该说说那些出名的皇后、妃子们,尤其是有帮夫像的后妃们。可以说这类女人是能造化男人的女人!她们有的帮助丈夫打天下,有的帮助丈夫治理天下,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历史上有清官也有奸臣,二者的结果是清官流芳千古,奸臣遗臭万年。清官为民请命、舍身护法;奸臣祸国殃民,干尽坏事。清官虽是为了维护封建帝王的家业,却也掩饰不住他们的光辉。奸臣就像钻进大树根部的蛀虫,自内而外的腐蚀着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若是不将蛀虫挖出,总有一天这株大树会轰然倒塌。


最有意思的要数皇帝的后宫,因为皇帝拥有众多的嫔妃,这就很容易引起嫔妃间的争风吃醋、相互倾轧。为了能够出人头地,更是为了自保,这些嫔妃们会使出浑身解数争取自己在后宫中的地位,并且想尽一切办法获得皇帝的好感。如此一来,皇帝的整个后宫倒像一个大舞台,生、旦、净、末、丑纷纷登场亮相,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得势的受宠至极,失势的轻则孤影伴青灯,重则死无葬身之地。所以,皇帝的后宫又像角斗场,上演着血淋淋的厮杀场面。


读史的乐趣还在于,以特殊的视角挖掘历史另一层面的另一类人群:政治弃儿与文化巨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它们不仅是文化巨人,又是正直官吏,他们的文化贡献与人格贡献相映成辉。但是,他们的文人性格,却在仕途上处处碰壁,以至于撞得头破血流,自己还不明就里。究其原因就是:文人的性格与政治家的性格不能重叠。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也是历史上的一道风景,当一个朝代的兴起或没落时,正是忠臣与奸臣激烈对撞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英雄辈出的时候,这个时候容易涌现出英雄人物,这种人治国是忠臣良将,乱世也是奸雄,所以,这类人在历史上也占有着一定的地位。


侠客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文人的人格、英雄的勇气、高深莫测的武功,三者合一组成了侠客这个群体。侠客不能改变一个时代,却能感染一个时代。真正的侠客并不像金庸、古龙、卧龙生在武侠小说里所描写的那样,都有移山倒海、偷天换日之能。其实,这只是作者为了寄托某种愿望,虚构的人物。但是,侠客的生命情态能把美好的愿望以极其特殊的方式昭示给人们,让人们在传统压抑中透一透气,这就像沙漠里的一汪清水或一片绿地,最终这汪清水这片绿地要被沙漠所湮没,但人们会永远记住这汪清水或绿地,这才是侠客永不凋零的生命情调。


历史是庞大的、复杂的,读史容易,读懂很难,读出乐趣更难。


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值得每个中国人细细品味。读史要用心去体味,用生命去感悟,才能读出乐趣。

第一篇
帝王艺术家


有时历史也会开玩笑,把艺术家推上皇帝宝座,造就出“艺术家帝王”,这是中国历史长廊中一道奇特的景观。


艺术家性格软弱、感情细腻,痴迷浪漫;而政治家则果断勇敢、狡猾奸诈。如果以艺术家的禀赋去做政治家的事,岂能不出乱子?



李后主:词坛高手,亡国之君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可否认,这是一首好词,作者李煜本质是一位风流的文人,命运却让他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他的皇帝当得倒也逍遥快活,每天填词赋曲、丝竹弦歌。谁知,好景不长,宋太祖的铁骑打破了他的好梦,最终以哀婉动人的词句慰藉自己。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李煜最初取名李从嘉,继位后改名李煜,人称李后主。李煜是位风流皇帝,短暂的一生浪漫多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也留下了流芳千古的不朽词作。李煜是位一流词作家,又是位一流情场高手,却是一位不合格的政治家。当数十万宋军攻破建康时,身为一国之君的李煜,不想办法召集群臣采取措施,却回后宫,去问老婆小周后!


小周后倒显得比李后主镇静,她首先想到朝政机密,急命执事官带领众人一起动手把朝臣们的奏章抱出去统统焚掉,然后又令人把珍奇墨宝、贵重典籍和价值连城的名画也都抱出去焚毁。顿时,雍和殿前烈焰飞腾,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浓烟如愁云惨雾四处飘散。六宫美人儿也忘记了宫禁严规,个个惊恐万状地跑出来,围着小周后团团乱转。


此时,小周后也没有了正宫娘娘的尊容仪态,娇美的凤体颤抖着蜷缩众美人中间。雍和殿前哭声、叫喊声混作一团。


此刻,李后主必须迅速做出决定:殉国还是降宋。宋军的攻势越来越猛,还有小周后和众美人期待的目光。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宋兵已至。这就由不得李煜了,他只好身着白衫,带领皇族与属下出宫递上降表。大宋平南将军曹彬命人把李煜等40余人押解到船上,从水路奔赴大宋国都汴京。曹彬久闻李后主是一位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词人,如今同乘一只船,他好奇地凝视着李煜那俊秀的容貌,果然不凡,但此刻却现出一脸怅然若失的神色,不禁对他轻蔑地一笑:如此懦弱之君,焉有不亡国之理?


李煜坐在船舱里,闭着双眼一声不吭,内心像打倒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南唐建国已有40年了。昔日南唐之主,如今沦为亡国之君……一切都像做梦一样,痛定思痛,心中暗自吟诵《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吟罢,暗自伤感地想:真不该轻信谗言,乱杀忠良!以至于落得如此地步!


后来,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说:国破家亡之时,李煜丢掉了祖宗创下的基业,应该首先到宗庙前痛哭,并向百姓谢罪。而他却惋惜自己再没机会与宫娥彩女寻欢作乐了,这样的君主,不亡国才怪呢?


其实,李煜虽生在帝王家,本不该坐上皇帝的位子,可是历史很会捉弄人,却偏偏让他当了皇帝。南唐中主李璟有11个儿子,李煜排行第六,刚好居中。前有李弘翼、李弘茂等五位哥哥,后有李从善、李从镒、李从谦、李从度、李从信5个弟弟。李煜排行第六,又如何能继承帝位?原来,李煜的五个哥哥,除大哥李弘翼活到了19岁,其他四个哥哥早早就去世了。这样李煜由排行第六变成了排行第二,不幸的事接着又来了,19岁的长兄李弘翼也不幸亡故。长兄的去世对李煜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长兄之死,李煜才有继承王位的可能,这是好事;如果李煜不当南唐皇帝,也不至于有国破家亡的悲剧,这自然是坏事。


李煜未当太子之前,专心于诗词歌赋,醉心于文学,不问政务,终日手不释卷,以读书自娱。他把更多的时间都花在吟诗作赋、写字画画上。中主李璟喜好诗文书画,宫中藏有丰富的书籍和大量书画珍品,李煜从藏书中吸取丰富的养料,为日后在诗词方面大有作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太子李弘翼去世后,皇太子位虚悬,按序应归于不想做皇帝的李煜。江山社稷至重,李煜被封为吴王,以尚书令参知政事,旋册立为太子,移住东宫。这一年,李煜24岁。


李煜生性风流、浪漫,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娶了东都留守周京的女儿周娥皇为妻,这一年,李煜18岁,周娥皇19岁。两人婚后十分恩爱。周娥皇天姿国色,舌如丁香,嘴如樱桃,千娇百媚,顾盼生情。不仅如此,周娥皇通经史、会琴棋、善歌舞,尤其精通琵琶,李煜对她宠爱无比。李煜经常作词赞美周娥皇的美貌: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邑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做了皇帝后,周娥皇被册封为皇后。从此,才子佳人在深宫纵情享乐。南唐后宫一片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李煜生活奢华,后宫中金银玉器琳琅满目。御苑广种奇花异草。春暖花开时,在宫室四处插上各色香花,清香数里。宫廷饮宴通宵不断,李煜词作《玉楼春》描绘了这一情景: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周娥皇纵情玩乐,每日和李煜游乐不够。周娥皇好歌舞,也好美酒,美酒佳人,李煜自然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春天百花盛开,草木芬芳。周娥皇梳着耸云高髻,身披轻纱,描着鬓朵妆,风情千种,仪态万方。谁知,好景不长,周娥皇突然病倒,而且一病不起,李煜泪水不断,朝夕侍疾,衣不解带,但病势不见好转。这时候,周娥皇最宠爱的小儿子李仲宣夭折,周娥皇经不起沉重打击,病情恶化,不久便去世,年仅29岁。


周娥皇被隆重地入葬懿陵。周娥皇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与李煜相亲相爱10年,过早地弃世而去;幸运的是她没有像汉武帝的陈皇后那样恩爱10年后发配冷宫,也没有目睹江山沦亡,夫妻流落异国作了阶下囚。


李煜是个多情皇帝,他对周娥皇虽然痴情,同时还偷偷地勾搭上了周娥皇的妹妹。这位小妹也有羞花闭月之貌,而且才艺出众,天真好动,极其逗人喜爱。李煜写了两首《菩萨蛮》,描述了与周娥皇的妹妹偷偷幽会的情景。


其一曰: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谁,教郎恣意怜。




其二曰: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周娥皇的妹妹入宫多年,一直没有名号,只是偷情。开宝元年(公元968),李煜册封周娥皇的妹妹为皇后,史称小周后。很快,小周后填补了李煜丧妻后的空虚和悲寂,二人整日如漆似胶,纵情欢爱。


虽然小周后的音律比不上姐姐,却是个下棋的高手,酷爱围棋与象棋,李煜也正有此嗜好,所以,二人常常布局厮杀,以此为乐。一天,李煜与小周后要对弈,就命卫士守住宫门,不准任何人奏事。一位大臣向李煜奏报国家收入情况,眼看入不敷出,国库空虚;一位大臣奏报宋朝正在调兵遣将,提醒李煜早做准备。结果都被卫士挡在宫外。三朝元老大理卿萧俨知道后,怒气冲冲地闯入宫中,将李后主的棋局掀翻在地。随同进来的文武大臣不禁愕然,替萧俨担心。李煜见状,勃然大怒道:“你想要效仿魏征吗?”萧俨毫无惧色,愤然说道:“臣愿做当年的魏征,也请陛下做当年的唐太宗。如果臣不配做魏征,那么陛下也不配做唐太宗!”几句话说得李后主哑口无言,只好罢弈。


风流成性的李煜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好日子就快要过到头了,宋太祖处心积虑地要统一天下。前不久,大周后去世时,宋太祖派使臣魏丕来吊祭,实际是借机让魏丕观察李后主的想法和打算。魏丕在周后灵前吊唁后,李后主设宴款待。席间,李后主君臣吟诗,认为宋使魏丕乃一介武夫,不会吟诗赋词,只是礼节性地请他赋一首,却不料,他提笔一挥而就,其中有两句是:“朝宗海浪拱星辰,莫教雷雨损基肩”之句,实则是暗示宋太祖处心积虑要统一天下。李后主君臣看罢,惊诧不已。按理说,此时,李煜应马上作出反应,以守为攻,依靠南唐地势和举国贤才,作好应对之策。可是,如果说写诗赋词还可以,一提打仗,早已吓破了胆!


宋太祖君臣早就定好了统一天下的大计,灭亡南唐自然也在计划之内,为了杀鸡骇猴,同时也表明自己统一天下的决心,宋太祖先挥师攻破后蜀,俘虏了后蜀主孟昶。宋太祖灭后蜀的消息传到南唐,南唐举国震惊。李煜并不傻,他暗想:孟昶踞剑门天险,固若金汤,宋军一到,顷刻陷落,束手就擒,而我仅凭长江天险,恐怕难敌宋朝虎狼之师!


不仅如此,宋太祖紧接着又兴师讨伐南汉,南汉是与南唐唇齿相连的一个小国。仅数日就攻破南汉,将其国君刘獾押往汴京。李后主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宋太祖灭掉南汉之后,大军移师汉阳,其兵锋直指南唐,气势咄咄逼人。宋朝此举把李后主吓破了胆,惶惶不可终日。


历史上有好多帝王都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又从未冲杀疆场,这难免形成软弱性格。李煜就是最典型的一个,生于帝王家,长在金碧辉煌、翡环翠绕、钟鸣鼎食、诗词歌赋的南唐深宫里,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养成了李煜胆小怕事的性格。


对宋太祖咄咄逼人的气势,李煜无可奈何,一忍再忍。池州人樊若水是南唐一介布衣,考进士不第,对南唐怀恨。数十次测量长江采石地段,后辗转来到汴京,自称能够提供谋取南唐之策,宋太祖当即委以重任,做了舒州军事推官。樊若水向宋军进献在采石架浮桥之策,宋太祖欣喜万分。听说其家眷仍在江南,为避免李后主加害,马上下诏要求南唐放樊若水的家眷北上。樊若水感恩涕零,向宋太祖表示,自己会一心一意效忠宋朝,并且永做大宋子民。其实,樊若水逃到汴京任职后,南唐朝臣就纷纷上书李煜,要求惩处此贼,杀其家眷,以除后患。但是李煜执意不肯,等到宋太祖前来要人,只得忍气吞声地派人送樊若水的眷属渡江,任凭国贼逍遥法外。


宋太祖处心积虑要谋取南唐,南唐有识之士深为社稷担忧。南唐并不是没有忠臣良将,镇海军节度使林仁肇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就连宋太祖也佩服他的军事才能。并且,林仁肇忠君爱国,时刻为南唐社稷担忧,为了社稷永固,专程进京密奏对付宋太祖之策。


李后主闻听林仁肇来献御敌之策,自然万分高兴,君臣二人在光政殿密谈。林仁肇胸有成竹地向李煜献出他的御敌之策:宋朝刚刚建国,又连年出兵,淮南诸郡防守薄弱。现在又刚刚对西蜀、荆湖用兵,军士疲惫,兵家称之为“有可乘之机”。陛下派精兵数万,由臣率领,出寿春,过淝水、淮河,直取正阳,依靠那些怀念故国的士民和充足的粮草,收复过去的疆土,必将大功告成。臣发兵之日,陛下可派快骑飞报宋朝,就说臣私自举兵反叛。此事若成功,国家享其利;若不成,请诛臣的全家,以表明陛下未参与此事。


李后主听完林仁肇的御敌之策,立刻吓得龙颜失色,连连摆手:“此乃惹火烧身之策,万万使不得,如照此策行事,势必会招来宋兵。”林仁肇还想进一步论证自己所献之策的可行性。然而,李后主连听都不敢听了。


李煜面对宋太祖的咄咄逼人之势,却如此胆小懦弱,焉有不灭之理。无疑,这使南唐失掉了一次防御宋朝南侵的良机。这就是艺术家在政治上的守势,面对如此之君,也枉费了忠良之臣的一片苦心。


林仁肇献计后不久,沿江巡检史卢绛也来向李煜献策:“吴越乃我朝腹心之疾也,他日必为北兵向导以攻我朝。臣屡与之角,知其易攻,不如先出其不意灭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