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少儿 > 传统文化 > 国学四库唐诗三百首(全彩精华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国学四库唐诗三百首(全彩精华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国学四库唐诗三百首(全彩精华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国学四库唐诗三百首(全彩精华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国学四库》编委会编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0-07-01

书籍编号:30754048

ISBN:978754633263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8860

版次:1

所属分类:少儿-传统文化

全书内容:

国学四库唐诗三百首(全彩精华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唐诗三百首/《国学四库》编委会编.—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7


 (国学四库)


 ISBN 978-7-5463-3263-5




 Ⅰ.①唐… Ⅱ.①国… Ⅲ.①唐诗-通俗读物 Ⅳ.①I222.7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20561号






国学四库系列


唐诗三百首



出版策划:孙亚飞  文图编辑:樊文龙


责任编辑:刘晓敏  装帧设计:夏 鹏 孙阳阳


文字撰写:潜 堂  美术编辑:刘晓东 唐伟栋



出 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www.jlpg.cn)


    (长春市人民大街4646号,邮政编码130021)


发 行:吉林出版集团译文图书经营有限公司


    (http://shop34896900.taobao.com)


制 作:alt(www.rzbook.com)


印 刷:北京京都六环印刷厂


开 本:787×1092mm 1/16


印 张:12


字 数:150千字


图片数:200幅


版 次:2010年7月第1版


印 次:2010年7月第1次印刷


定 价:15.80元

前言|Foreword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中国诗歌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巍巍大唐气象融入诗歌的字里行间,幻化出人世间最奇伟、最雄浑、最壮阔、最浩瀚的艺术杰作。唐诗,是中国文学殿堂里最为璀璨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发展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品味唐诗,就是对大唐气象的品味,就是对远去的盛世的追忆。


唐诗,博大恢弘,精深靓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代风流,尽融入其中。初唐诗歌敦厚而旖旎,盛唐诗歌雄壮而高亢,中唐诗歌委婉而细腻,晚唐诗歌流丽而舒畅。时代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作品风格;个性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诗歌风骨。张九龄之敦厚,陈子昂之雄浑,可谓唐诗的领军人物;王杨卢骆,一扫脂粉;沈宋杜李,别开生面。流连山水,王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徜徉田园,孟浩然放歌言志,清雅恬淡。豪情万丈,纵横古今,洋洋不入俗,飘飘如登仙,此乃李白风流,千秋不朽;言称君父,行念苍生,炼字之严谨,格律之细密,此少陵之家风,万古流传。以文为诗,韩昌黎开一代风气;老妪可解,白乐天演时代传奇……有唐一代,诗歌之盛,诗人之盛,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千百年来,名言警句,脍炙人口!


品读唐诗,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消遣,是一种休闲,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心灵鸡汤。现代人无须了解唐诗的深层次背景,无须探究唐诗隐含的意义。只要切切实实地让自己的心去阅读,就可以感受唐诗的魅力,情感随之抒发,心潮随之起伏,心灵得到慰藉,灵魂得以升华。


alt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韶韶关)人,字子寿。长安二年(702)进士及第,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迁中书令。张九龄为人刚介,直言敢谏,极论朝政得失。后为李林甫排挤,贬为荆州长史。卒谥文献。有《曲江集》行世。


感遇二首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葳蕤(wēi ruí):花草繁茂枝叶下垂的样子。②生意:生气蓬勃。③自尔:自然,天然。④林栖者:隐士。⑤闻风:仰慕兰桂高风;坐:因为。⑥本心:本性,天性。⑦岂伊:难道。⑧岁寒:《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此处借指丹橘耐寒之性。⑨荐:进献。⑩树:栽植。




赏析


此二诗题名《感遇》,同题共十二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和第七首。


alt


第一首诗九龄自比兰桂,以明己坚贞高洁之性,超然离俗之态,本心如此,非求“美人折”而后芳香四溢。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兰桂对举,兰举其叶之繁茂,桂举其花之皎洁,互文以见义。接下来,诗人承接上文,有分有统,将兰桂的高洁作进一步的延展分析。其清高淡雅之遗韵,足为林下之人闻风而相悦。兰桂之神韵在于自荣而不媚人,独立而不媚世。终篇之“何求美人折”全从此中得来,比物况人,别具风采,虽篇什短小,而精神自足,咏物之间,有着别样的高雅生活哲理。


第二首则以丹橘自况,贞操自标,虽身处下位,而一旦时危事艰,自可奋身而起,解危济困,而阻隔重深,志不得达耳。读张九龄的这首“丹橘”,很容易联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卓然可见。张九龄谪居南方,恰在丹橘的生长之地,借丹橘而自述怀抱,生面别开。丹橘在江南,冬日依然茏葱,难道是因为地理气候温暖吗,实际上是丹橘有“岁寒心”。丹橘品节如此,足以荐于嘉宾,获荣华筵,而今却处于偏远之地,不能自达,“奈何”一句,有万千感慨。思来想去,诗人只能把这种遭遇归结到命运的循环往复上,索然萧条,无以复加。结尾处语义一变,留意于诗外,给读者不少驰骋联想的空间。诗中有不平,有愤慨,却从温柔敦厚的笔调中娓娓道来,不露痕迹,不留圭角,深得风人之旨。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称赞张九龄《感遇》诸诗,有如下的话:“今观其《感遇》诸作,神味超轶,可与陈子昂方驾,文笔宏博典实,有垂绅正笏气象,亦具见《大雅》之遗。”


alt


王维


王维(701~761),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摩诘。开元九年(721)进士,天宝末年任给事中。“安史之变”之后,曾受安禄山伪职,被责,授太子中允,晚年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以诗画闻名当时,人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画以萧疏清淡见长,其诗以清丽自然见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大家。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行世。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①南山:终南山。位于陕西西安南部。




赏析


饮酒言别,是朋友常事。此诗与《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立意颇近,而取舍迥然,《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是以劝慰勉励为主,此诗则以感慨羡慕为主。


alt


诗人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问。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伏就渗透在字里行间。王维此诗用问答法,一问一答之际,事情逐渐明朗起来,归隐南山,解脱尘网,是友人之志。且一问一答之际,又可见诗人友人之失意无奈。前四句饱含归隐与失意两重含义,末两句既感慨于友人的失意,又推重友人隐居所能得到的快乐。山中白云无尽,世间名利有终,山川之乐,是诗人的期盼,送别友人,亦是直抒胸臆,名缰利锁,何日可得解脱。整首诗联系起来看,诗人在表达对朋友的同情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是此诗的着意之处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比较平淡,似乎无甚意味,至结尾两句,诗意顿浓,韵味骤增,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


①渭川:即渭河,发源于今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陕西凤翔、西安、渭南、大荔等县市,从潼关入黄河。②墟落:村庄,村落。③雉雊(zhìgòu):野鸡鸣叫。秀:麦子扬花称为秀。④《式微》:指《诗经·邺风·式微》一诗,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表明了诗人意欲归老田园。式:发语词,无实际意义;微:衰落,衰败。




赏析


晚年的王维,深居简出,沉酣于辋川别墅的优美风光之中,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因而田园风光,成为王维晚年诗作的主题。


在这首诗中,王维以羡慕田家的闲逸为诗的主旨,着重描写了夕阳村落,养牛下山、野老候门、麦秀雉鸣、蚕眠桑稀、田夫荷锄等一系列田舍风景,原本极为平易的事物,却被王维信手拈来,意味盎然。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归村的情景。在观察村庄景象的时候,使人发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诗人十分感慨。


全诗在内容上重心就在“归”字上,写景抒情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诗人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


綦毋潜


綦毋潜(692~749),唐虔州(今江西赣州)人,字季通。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中进士,曾先后任宜寿尉、右拾遗、集贤院侍制等,官终著作郎。工诗,尤善描写风景及方外之情。后弃官归隐,终老其江东别业。有集,已散佚,《全唐诗》存其诗二十六首。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释


①际夜:黄昏傍晚。②南斗:星名。南斗六星,总称斗宿。③弥漫:茫茫无尽的样子。④持竿叟:渔翁。




赏析


綦毋潜推崇佛教,因而在诗中多有方外之言。唐代殷璠评价他说:“拾遗诗举体清秀,萧肃跨俗。桑门之说,于己独能。至如‘松覆山殿冷’,不可多得;‘钟声和白云’,历代少有。借使若人加气质,减雕饰,则高视三百年之外也。”殷璠的称赞未免过誉,但是从这首诗里确实能感受到綦毋潜的脱俗之处,清丽之笔,即景生情,随处触发。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游若耶溪,具体时间是傍晚时分。开篇“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即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这支配着诗人的人生,不曾“断绝”。因此,他这次游若耶溪只是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随所偶”。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晚风吹行舟”一句,既点明了具体时间,又突出了“泛”字的意义。接着诗人用“花路”指明春季,用南斗指代若耶溪的地理位置。接着在舟摇水漾之际,诗人看到潭烟缥缈,林月低垂,转念之间,便对人生发起了感叹,由景及情,在欣悦之余又有了一丝惆怅,溪水之上,持竿垂钓,便成了诗人的愿望。


诗人超然出世的思想给若耶溪的景致染上了一层孤清、幽静的色彩。由于诗人描写的是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怀着追求和满足的心情来描写它,因而这夜景有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整首诗也就显得“举体清秀,萧肃跨俗”,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清悠意境。


王昌龄


王昌龄(690~756),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字少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举博学宏词科,授汜水尉。因事贬官岭南,北迁江宁丞,晚年又贬为龙标尉,因此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安史之乱后,避乱还乡途中,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以七绝见称于世,有集,已散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释


①山阴:今浙江绍兴。少府:官名,县尉的别称。②帷:窗子上的帘幕。③清辉:月光的借称。④演漾:流水晃动的样子。这里指月光的摇晃。⑤盈虚:指月亮的圆缺。⑥澄澄:清光。⑦美人:借指崔少府。⑧越吟:语出《史记·张仪传》:“凡人之思故,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这里用的是山阴故事。⑨兰杜:指气味清芬的兰花杜若。




赏析


玩月思人,玩月思友,固是人之常情。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聚散无常,今古不变。王昌龄同从弟玩月而思友人,情深意切,思绪缠绵。


诗的首句点明地点“南斋”,二句直接写“月”。“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月影在窗,清光如水,“玩”字的意味便在这里表现出来。清景如画,由景生情,“忆山阴崔少府”这一主题便自然而然地被引申出来。同样以月光为媒介,将南斋和越两地联系起来,中间虽远隔千里,但是少府的清芬如兰杜一样,被微风吹来。诗人忆朋友,一则抒发相思之苦,一则称誉其道德文章,王昌龄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在后代的评论中,王昌龄的获得的称颂是很高的,例如《袌碧斋诗话》中这样谈道:“王龙标诗务为清超,少沉苦,其源盖出于江文通。至所为七古,以雄直之气,改初唐轻艳之风,与东川并为时杰。”在这首诗中,其总体特征就是王昌龄所秉持的清超之气。


alt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襄阳(今湖北襄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