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甘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王布衣著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书籍编号:30739525
ISBN:978755511359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25031
版次:1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农林
版权信息
书名:甘泉
作者:王布衣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ISBN:978755511359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前言
风起了,云落了,桂花开了一年又一年。
2010年春天至2018年秋天,广西地质人找水打井抗旱救灾奋战了8年多。当年,他们在大石山区挥洒的心血和汗水,已化作今日汩汩流淌的甘泉。
至今整整10年了。10年在历史长河中仅是一瞬间,但对广西地质人来说,却是艰苦卓绝的10年。他们以顽强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缺水群众打出了一口口甘泉。笔者采访发现,广西地质人的心灵世界丰富深邃,他们的讲述精彩生动,故事里透出的人性真诚、美好和善良,令人感动和难以忘怀。
例如,广西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工程师丁凯,为了查找水源,探险钻了上百个溶洞,几乎是九死一生。采访时,他却轻描淡写地对笔者说:“找水打井是一种修行,磨炼意志,锻炼能力,涵养心性。我们干这一行没觉得怎么辛苦,尤其是看到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去接水的时候,那种欢呼,那种喜悦,就觉得很有成就感,自己比别人幸福。”
说他们不苦不累是假的,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物探组的莫准斌就说过“找矿身体累,找水心累”,为什么心累呢?因为压力实在太大了,上级的信任、旱区人民的期盼、灾情的触目惊心、找水打井人的使命、时间的紧迫等,由不得你不紧张不焦虑。面子事小,民生事大!
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副队长何裕良说:“打出水之后,那种感觉无法用言语形容,所有的辛苦和劳累都烟消云散了!”
苍天不负苦心人。当他们看到旱区人民在地下甘泉喷涌而出时流下狂喜的眼泪时,所有的劳苦、疲惫和艰辛都被那汩汩清流冲走了。他们难忘8年奋战的岁月,爱那拼搏苦战的每一天。“三光荣”“四特别”的精神,已经融入广西地质人的血液中。
通过采访,笔者才知道地质行业肩负的使命,不仅仅是找矿,也不仅仅是找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地质灾害的调查以及地下热能的开发利用等,都是地质工作者的职责任务。
作为这段历史的记录者,笔者的思绪随着他们的悲欢喜乐像过山车似的起伏,笔者看到广西地质队伍出征时的光荣和梦想,看到他们面对旱魔袭来时的勇气和担当,看到他们在黑暗时刻的坚守、在曙光中的欢笑和泪水。无论是偏远山区的工作生活,还是险象环生的传奇遭遇;无论是一线队伍的日夜苦战,还是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无论是锦旗鲜花和表彰会上的掌声,还是默默的奉献,都堪称伟美,堪称阳刚,堪称奇迹,堪称悲壮,堪称意志闪光。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有句名言:The farther backward you can look, the farther forward you are likely to see(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往事并不如烟。
笔者只能根据自己的采访和理解,记录和解读眼中的那一泓甘泉。既然1000个观众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那么1000个读者眼中也会有1000个找水打井战役,笔者也只是其中之一。
当下的叙事,无论是学院派的研究,还是报告文学作者的创作,都在有意无意地试图“重返现场”。记录这段历史,既需要理性的思考,也需要感性的认识。
寻找悠远而纯粹的源头,我们能够看到未来的方向。历史是一条河,正如广西首府南宁的母亲河邕江,穿越时空,不舍昼夜地流淌,淌过青山和白云,淌过星星和月亮,淌过悠悠岁月,不时卷起命运的漩涡。在“在场者”看来,那条河已不是原来的邕江。
社会记忆是一个民族的良知,对于过去,无论是经验教训还是荣耀,无论是成功还是苦难,都不应该忘记。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找水打井办公室主任黄桂强对笔者说:“我们从政治高度来认识找水打井这件事情,为了解决旱区群众的吃水问题,广西政府先后共投入7个多亿元的资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需求,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的重视和投入,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以后又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力度……”
古人云,人生有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抗旱救灾、找水打井、为民解困,便是功德无量,便是广西地质人的立功立德,而为他们立言,便是笔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作为纪实文学作家,笔者一直有个强烈的愿望,把这段珍贵历史记录下来,尽可能还原现场,给后人留下相关的资料。
每当笔者坐在电脑前,望着键盘,便感觉那一个个按键像一只只信任的眼睛望着我,期待着我,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历史最终还原到人。人只要往前走,他的身后就成了往事,成为历史。回望昨天,观照今天,展望明天。
参加找水打井战役的地质人,用自己的宝贵青春、热血和汗水,擎起了广西地质队伍的战旗,诠释了什么叫作打硬仗、什么叫作忠诚、什么叫责任和担当。
参加找水打井的地质人,有足够的资格谈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有足够的资格谈论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资格谈论承受和享受,总之,他们有足够的资格谈论人生。因为,他们的这段经历超越了生命本身。
笔者在采访和写作中,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所属各单位的黄桂强、黄强、苏世峰、邓治平、石科、袁建鹰、丁磊、覃宁魁、王维等一大批专家和宣传工作者的大力协助、鼎力支持和专业指导,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引子三题
之一:龙与马
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
龙集中了动物身上最壮美的部分,比如骆驼的头、鹿的角、大象的耳朵、狮子的鬃毛和须髯、蟒蛇的身躯、鱼的鳞片、虎的掌、鹰的爪……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龙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短能长,上天入地,水陆两栖,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喷水吐火,几乎无所不能。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古人认为,龙从水,是祥瑞之物的主宰。
与龙一样,马在中华文化中也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马象征着成功、人才、能力、进取、奉献、贤能、激励、卓越、坚毅、忠诚、爱心、耐力等。
马是强大生命力的象征。世界上许多国家将地球、水、火和空气这四种元素的属性赋予了马。
藏传佛教中,马身上背着经书、长着翅膀腾飞。
道教的神明是马神,全称“灵官马元帅”,俗称“马王爷”。传说马王爷有三只眼,可看透世相人心。
中国有句成语叫龙马精神。龙马,在古代传说中是外形如龙的骏马,是龙与马的合体,是马中的龙、龙中的马,龙马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所崇尚的刚健、昂扬、伟美、善良、创造、奋发的精气神。
古人认为,龙马是仁马,它是大江大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最高道德。
广西百色有一种山地矮马,体短粗壮,只有齐腰高,体重在65千克至140千克。它很通人性,耳朵很短、很硬,额头是平的,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似乎能看透主人的心思,主人快乐,它也开心;主人忧伤,它也抑郁。它的鼻孔翕张灵活,蹄部比普通马小一点,关节也更短、更灵活。令人联想起勤劳善良、朴实的山里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矮马的身体结构是它们长期以来在山地生活的自然选择结果。身材矮小,重心低,就能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稳稳站立、负重前行;性情温驯,健壮耐劳,干起活来很卖力,不惜体力,能给人当坐骑,又可负重、拉车拉磨、驮物、耕田犁地。它是山里人忠实的好朋友,也是山里人家多功能的壮劳力。
矮马是桂西山地特有的珍稀马种,耐粗饲,耐饥渴,吃苦耐劳,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短短的腿走长长的路,矮矮的个子爬高高的山。
矮马的寿命约30岁。百色市那坡县龙合乡忠合村果林屯的一匹矮马,年龄已经26岁了,本应该退休了,可是它通人性,是山民忠实的朋友和强壮劳动力,与村里人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懂得在干旱时自己担负的重要任务,知道村里的五保户眼巴巴盼着自己送水,妇女儿童和老人需要水来维持生命,它任劳任怨,连续跋涉,即使马蹄磨穿了,也毫无怨言。
终于在2010年3月22日,第十八个世界水日、第二十三个中国水周的这一天,为村民送水的老马由于长期劳累羸疲,不堪水罐的重负,突然扑通一声倒在山路旁。
随着人们“啊”地一声惊呼,水罐摔破了,水洒了一地。老马挣扎了几下,喘息了几声,再也没有爬起来。
顿时,现场一片寂静。
村民们赶紧叫来了兽医。兽医蹲下身仔细查看后,向人们摇了摇头。这匹老马再也不能为村民服务了。
人们围着老马默哀,默默追忆老马那些被沧桑岁月打磨的故事……
之二:甘泉与家业
很久以前,某城镇住着一位声名远播、专门为人们找水打井的大师,人们都很敬重他,尊他为功德无量的活菩萨。
一天,他即将去一个很远的干旱山区寻找水源,为那里的灾民化解吃水难题。
临行前,他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叫到跟前,分给他们每人一杯泉水,对他们说:“你们手上的这杯泉水,是我花了大半生时间寻找、耗费了大半生心血开挖出来的,你们要好好珍惜。我这一去,得三年五载才能回来。时光无情,我已老迈年高,这也许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出远门找水打井了,等到我回来的那一天,我的家业将让你们中的一个继承,还会把多年来积累的找水打井经验传授给他。看你们谁能把这杯泉水保存得最妥善、最新鲜、最长久、最有用,我就让他继承我的家业和事业。”
说罢,老者背起行囊和工具,出远门了。
这三杯泉水,其实是老者考察三个儿子的特殊考题。
老大心想,父亲把这杯泉水交给我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三年五载,这杯泉水还不变成臭水?怎样保管呢?思来想去,他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保管。转念一想,莫非这杯泉水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如果我把它喝了,水在我的身体里,不就是最妥善、最新鲜、最长久、最有用的保管吗!喝下这水,说不定就会变成神人,超凡脱俗了。想到这里,老大扬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那杯泉水喝掉了。
老二心想,这杯泉水多珍贵、多神奇啊!一定蕴藏着什么秘密和天机,如果我把它封存起来,不就是最妥善、最鲜活、最长久、最有用的保管吗!于是,他把这杯泉水密封好,放在供桌上,每天香花鲜果地供着,静静等待着天机出现和奇迹发生。
老三心想,这杯珍贵的泉水,如果自己喝掉,别人就喝不到了。如果把它储存起来,泉水就成了死水,时间久了一定会变质。如果我把它倒入自家的水井里,不就是最妥善、最鲜活、最长久、最有用的保管吗!于是,他把泉水倒进井里,并且每天做父亲在家时常吩咐他们三兄弟做的事:用水井里的水浇田灌地,用水井里的水种树养鱼,用水井里的水煮饭做菜。
五年后,老者不辞辛劳地为旱区找水打井,终于获得成功。
乘兴归来,他第一时间就问三个儿子泉水究竟是如何存放、如何保管的,三个儿子如实作答,还说明了理由。
老者听完后,会心一笑:“老三做对了。”说着,他把儿子们领到自家的水井旁,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一杯泉水,如此这般放在水中,就是最妥善、最鲜活、最长久、最有用的保存方法!”
最终,老三得到了父亲的真传,成为家业和事业的继承者。
之三:水与造物者
一天,水与造物者邂逅。
水对造物者说:“我有好些事情想不通,想向你请教。”
造物者:“有事尽管问。”
水:“你在创造我的时候,为什么把我放在最低的位置?”
造物者回答:“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你可以到最高处。你因为受热而蒸发为云,飘忽于天上。懂了吗?”
水:“懂了。”
水想了想,再问:“我本纯洁,为什么要与尘埃和泥土为伍?”
造物者:“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你遇冷凝结成冰,化成雪漫天飞舞,那是洁白的精灵,多么潇洒动人。与谁为伍何曾影响你的纯洁。”
水:“哦。我还是有点想不通,为什么要让我一下热、一下冷,一会儿地下、一会儿天上呢?”
造物者:“天地之间,万物之中,规律就是这样啊,快乐伴随着痛苦,崇高来自谦卑。”
水沉思片刻,又问:“为什么水与火不相容呢?”
“天地之间,万物之中,相生相克,水能灭火,火又能烤干和蒸发掉水。”说到这里,造物者反问:“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光有水没有火,会怎么样?”
水回答:“世上就没有了光和热。”
造物者:“你还有什么事要问?”
水:“谢谢,没有了。”
“那么,再见啦!”
于是,水和造物者均大悦而去。
第一章 旱魔猛如虎
【相关链接】
新华社广西频道2010年4月1日电(记者张莺、程群):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目前广西旱情仍在进一步扩大。截至3月31日,受灾人口已占广西总人口的22.24%。广西受灾县(市、区)上升至95个,新增荔浦、永福两县,受灾人口1123.31万人(较3月30日增加45.75万人),干旱导致饮水困难人口311.73万人(较3月30日增加14.41万人);农作物受灾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