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 > 当代小说 > 冷月亮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冷月亮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冷月亮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冷月亮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林谷著

出版社:中国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01

书籍编号:30677546

ISBN:978988741664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5541

版次:1

所属分类:小说-当代小说

全书内容:

冷月亮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版权信息






生活片段,笔底波澜——《冷月亮》序


黄少愚


说实话,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尤其是业余作者,尤其是近几年来,能够一本不漏地读着有如潮涌而来的这书那书,其可能性是很小很小的。即使是名人名作也不例外。然而,若是为人作序,或者为某人某作品写评介文章,那就另当别论了。


四年前,林谷的小说散文集《布谷声声》出版后,给我送来一本,记得那时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只浏览了一下,便常规地一视同仁地放进藏书架了。文友作品问世,新书出版,本该相贺一番,而我却如此怠慢,确实令人遗憾。而今,他又打算出一本小说专集,消息传来,一沓厚厚的书稿也送来了。目的有二,一是让我抽出时间给他看一下,二是征求我能否给他写一点序之类的东西。前者还好答应,后者真的有点难为。这些年来,我也曾经为人写过一些序,但没有给小说写过,何况这段时间我几乎没什么小说问世。有人说过:“写不了作品就写创作谈,当不了作家就为作家写序。”今天,我竟然应了这句话。


我一口气读完这本厚厚的散发着墨香的书稿。书稿中,小小说57篇,短篇小说3篇,共60篇。台灯之下,欲罢不能,不禁起身离案来到书架前,取出那本《布谷声声》,逐一补读,深知相见恨晚。不知不觉间,这二书成了我的真挚朋友。


《冷月亮》和《布谷声声》一样,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是多年来惨淡经营的结果。作者在《布谷声声》自序中说:“我觉得我的文学之路走得实在太艰辛了,可用一句话来形容:蜀道难行,难于上青天!别人一两天可以写一篇作品,而我写一篇小文章,需要五六天甚至十天半月。”林谷确实有他的难言之隐。由于众所周知的那个历史原因,他初中毕业后就没能继续深造,稀里糊涂之中回到农村老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放过牛,养过鸭,参加过繁忙的农事劳动。同许多自学成才的人一样,他的创作硕果缘于与生俱来的天分和锲而不舍的追求与砥砺。


小说专集《冷月亮》是以小小说为主,它的出版,于作者本身来说,是第一次,于全县小小说的创作来说,是第一人。在防城港市也是为数不多。虽是初出茅庐,但却出手不凡。正如著名作家茅盾对小小说本身的赞扬那样:“一鸣惊人!”


读完林谷的小小说,掩卷而思,总的感觉是令人满意的。他对于小小说的选题、立意、结构、情节、人物、语言等技巧的探求,已经是日臻成熟,颇得个中之味了。


小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要有一个完整、统一、和谐的结构,而小小说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它比短篇小说表现得更精粹、更单纯、更洗练。创作上的有些套子,如“有头有尾有情节”“结尾必须有个结”之类,对于它不一定完全适用,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当作尚方宝剑。因为它只撷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镜头。在结构上有时可以有“头”无“尾”,可以有“尾”无“头”,也可以无“头”无“尾”,只取“腰”的一段。林谷小小说对于结构上关于虚实、疏密、主次、起伏、浓淡、断续等辩证关系的精心运用,书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开头和结尾。其开头如《丝花桥》《丝花治赌》《遛狗》《槐花与菊花》,等等,这些文章开门见山,挥斧直取,势不可遏;或者投石问水,一波三折。其结尾如《寡妇与狗》《二胡》《赶集》《第一个军礼》《拼碎片》《上夜班的女孩》,等等,它们有的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含蓄有力;有的则画龙点睛,水到渠成;有的则是传统的大团圆,光明闪耀;有的则采用中途辄笔,留下悬念。这法那法,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回味,留下思考。


《冷月亮》和《布谷声声》一样,都把激浊扬清视为一种担当,因小小说短小精悍,小中见大,能很快地反映新时期新农村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颂扬真善美,讴歌时代精神。《冷月亮》开卷后的前十篇,文中的主人公丝花是当今农村中的一名村委会妇女主任,在她身上或身边发生的事多如牛毛,但笔者只选取十件看似平常但不寻常的家事村事,放进他的作品中谋篇布局,精心刻画,把一个敢想敢干、敢作敢为、令人称道的农村女强人带头人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如《丝花桥》《河湾里的鸭声》《丝花的舞姿》《丝花治赌》《村官》《红娘》,等等,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时下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有的掌权人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但也有一些忘记了党的宗旨,在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的面前迈出了罪恶的步子。他们的所作所为,天知地知人人知,前者心安理得,半夜敲门心不惊;后者在打虎拍蝇的声浪中魂不守舍,惶惶不可终日。作者在《一条钥匙》《天眼》《鱼腹里的鱼钩》以及《公园画画》《遛狗》《贪心的草鱼》《手表》等篇章,发挥着小小说之能事。廉者得到赞颂,腐者受到曝光。这些作为反腐倡廉的作品,让人读后为之震撼,为之警醒。这些作品,读来令人若闻其事,如见其人。有人担心,那些受到抨击的人,如果还在台上,免不了要对号入座,免不了要伺机给人穿小鞋。随他也罢。而我却这么认为,这正好说明作者抓住了小小说的“深、新、辣”这一特点,游刃有余。艺术魅力与胆力相得益彰。这些功力,都来自作者长期的刻苦修炼,学以致用。


再说林谷的短篇小说。《老蔗根》中,作者在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编排上是成功的:正直善良的老蔗根钻进了方西红设下的圈套,家无宁日,但最终还是没有失去什么;贪婪的方西红套住了老蔗根,赚了满满一钵,但最终还是物归原主,什么也没有得到,临死前还忏悔了自己的罪孽。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而最终的结局却耐人寻味。《应聘》写的是当代大学生求职中的酸甜苦辣和那些鲜为人知的潜规则,作者用锋利的笔尖揭露了官场中的腐败现象,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有相同之处,看了使人产生共鸣。


有个大作家给人作序之后,自叹人微言轻,写出的东西起不了序的作用。大作家不会信口开河,自然言之有据。但,人贵有自知之明,他的这段话对我来说,倒是非常切合。这一点,林谷明白,我更明白。真正的作家是靠作品来支撑,而不是靠序文来吹捧。今天,我蒙受作者的厚爱,捷足先登地读了小说专集《冷月亮》,写了这篇短文。作为序言,难免有见仁见智之说,卓见竟如何,读者自知之。


2018年9月12日于上思

第一辑 小小说


丝花桥


丝花与青山办完离婚手续不久,就决定嫁给村里的光棍汉大梁了。


这个消息使村里人张开的嘴巴拢不上来了。但消息不止这些,已在广东当上老板的青山传来话说,如果丝花嫁给村里的大梁,他就撒回村里的修桥资金。


丝花嫁鸡嫁狗不要紧,要紧的是那座准备修建的小桥!


村里几位有名望的老人去找丝花,说,好男人有一千一万,你年轻又漂亮,出了这个村子,你爱嫁谁就嫁谁,就算是为我们村积点阴德吧,求你了。


丝花说,大梁爱我,一定要嫁!再说了,是青山负我,又不是我负他。


青山五年前就到广东闯世界,刚去的两年,经常给家里寄钱,也常回来看丝花,但自从当上工头后,他就养起小蜜来了,打那以后,家里的门槛儿从来就没迈进过,只给丝花母女汇来足够的生活费。青山虽是负义,但他还有恋乡之情,从公路通往村里的那段水泥路是他出钱修建的,最近他还答应出资在村边的小河上修建一座小桥。为此,乡亲们都把青山当作活菩萨来奉着。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那座小桥就建不成了,往后人们往返县城,还得坐着渡船过河……


丝花的娘也坐不住了,来找丝花。娘说,你跟青山离了就离了,娘不怪你,但你不能赖在村里嫁人,往后娘的老脸往哪搁?人要脸树要皮啊!


丝花说,不嫁大梁可以,但我只能死。


娘无言。


村主任知道这事后,很是光火。他找到丝花,说,青山是我们村的财神爷,谁都得罪不起,为了父老乡亲的利益,你就担待一点吧!如果你嫁到村外,我答应在青山的修桥款中拿一万元奖励你。


丝花说,我只要大梁的心!


一提起大梁,丝花才感觉自己是个女人。


大梁几年前因打残了人而蹲了两年监狱。出狱后的大梁,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一天说不上三句话,整天都在拼命地干农活,干自己家的,还帮别人干。帮特困户干活,他从来不要工钱。


前年春天,丝花喊大梁帮她家犁田。大梁说,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还要种田,种田好玩吗?在大梁看来,丝花不是种田,而是玩田,因为她闲得无聊。


这么好的田丢荒太可惜了,丝花说,我们母女虽然有钱过日子,但这样的日子实在闷得慌,你不帮忙,我喊别人。


自那以后,大梁就帮丝花犁田,帮她运肥挑谷,帮她干她不能干的那些重活。当然,丝花也少不了他的工钱。细心的丝花看得出来,大梁的眼光中,有一种纯净的东西,他不像别的男人,见到她,眼光总是往她的脸上扫,往她隆起的胸脯上扫,看得两眼发呆。对大梁有了好感,丝花就身不由己了,几年来,她家里不管有轻活重活都喊大梁帮忙,日子久了,丝花家的大黄狗见到大梁也摇起了尾巴,后来,丝花就让大梁那把光滑的犁铧犁进了她那滋润的心田……


不久,丝花和大梁结婚了。


小桥建不成了。


村里的人都在骂丝花,说丝花坏了村里的好事;路过丝花家门口时不断地吐唾沫,指桑骂槐。但不敢大声骂,他们怕大梁的拳头。大梁人都敢打,他怕谁呢?


丝花和大梁知道村里人恨他们,但他们不计较这些。白天,他们出双入对在田里干活;晚上,他们在自家的院子里看月亮数星星。昔日寂寞的屋里飘出了久违的笑声,他们过上了男人和女人的幸福生活……


来年秋天,有支建筑队在村里的小河上动工兴建了一座小桥。小桥竣工典礼那天,村主任向乡亲们宣布:这座小桥是丝花出资8万元修建的。


后来,村人就把这座桥称为“丝花桥”。


作于2014.9.15


丝花和那些婆娘


村委换届选举,丝花当上了妇女主任。


一次班子会议上,支书何义说:“丝花,你们村梁田和梁地的那两个婆娘经常吵架,三天两头闹到村委来,影响不好,你回去后找个时间给她们调解一下吧。”


丝花说:“行,我会把她们调解好的。”


一旁的村主任李大山和文书吕秋风把脸转到一边吃吃地笑。


从村委出来,丝花一边走一边盘算:这两个婆娘,一个比一个厉害,用大道理跟她们说教,肯定不行,对了,她们经常求我,我也求她们一回,必要时,还要施点压,管它呢,能把她们调解好就行!这样想着,丝花的脚步便轻快了起来。


吃晚饭的时候,丝花站在客厅里端着碗傻笑,笑得有些莫名其妙。


“拾到银子了?”丈夫大梁问了几遍,丝花也没有回答。


一会儿,丝花自言自语道:“我刚上任,就得到一个烫手山芋,好香啊!大梁,我出名了,当官了,你说,我能把工作做好吗?”


大梁听得一头雾水,伸手摸丝花的额头:“你发烧了?”


丝花推开大梁的手,说:“我清醒得很!跟你说了吧,今天班子开会,支书把梁田梁地的婆娘交给我调解。我是知道的,村主任和上届的妇女主任已经调解几次了,都没成,这‘美差’又落到我的头上了。”


“那你应承了吗?”大梁也替丝花焦急。


丝花苦笑一下,说:“对!也许支书认为我有办法,我也许真的有办法,现在我正算计着该怎么做呢。”


提起这两个婆娘,大梁是知道的,她们成了仇人是因为一只鸡。那天,梁地媳妇的一只芦花鸡丢了,她看见邻居梁田家的院子里有几根鸡毛,就指桑骂槐地骂了起来,说:“谁吃了我家的鸡,从嘴巴烂到屁眼……”梁田媳妇也不是吃素的,她也叉着腰,站在自家门口跟梁地媳妇对骂起来:“骂人偷鸡的人得麻风,全家死光光……”两家的男人都外出打工了,没人拉架,当天就骂得天昏地暗。第二天,芦花鸡自己回来了,梁地媳妇自知理亏,忙向梁田媳妇道了歉,但梁田媳妇不依不饶,就这样,两个婆娘又干了起来,两年了,她们从未停过嘴。


大梁傻傻地看着丝花,说:“我知道你和她们的关系不错,你也能办一些事情,但这两个婆娘结怨太深了,别人都调解不了,你能吗?”大梁有点不相信丝花。


“三国演义……辕门射戟……我真的想演一出辕门射戟的戏啊。”也许是说给大梁听吧,说完这话,丝花把饭碗重重地放在桌子上。


“辕门射戟?对!就这么做。”大梁兴奋地喊了起来。


这天晚上,大梁和丝花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有人敲门:“丝花在家吗?”


“在!在!我们在客厅看电视呢,三嫂,进来坐吧。”丝花听出是梁地媳妇的声音,忙招呼她进屋,并对大梁说:“机会来了,按计划行动!”大梁会意,急忙出去了。


“我说丝花啊,广西台上映《三国演义》,很好看,你是在看吗?”梁地媳妇人未进门,声音已灌进了丝花的耳朵,她经常到丝花的家里看电视。


丝花说:“正看着呢,三嫂,你来得正好,我想求你做件事。”


梁地媳妇笑了:“丝花,别说‘求’字行不行!说吧,只要能做到的,再难三嫂也扛着。”梁地媳妇走进客厅坐在丝花旁边的沙发上。


说话间,梁田媳妇敲门了: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