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教育儿 > 家庭教育 > 好父母的说话之道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好父母的说话之道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好父母的说话之道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好父母的说话之道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父母的语言,塑造着孩子的大脑与性格!父母说话方式的微小改变,会让孩子受益终身。临床心理学家、育儿专家、美国《父母》杂志顾问温迪.莫戈尔力作

作者:(美)温迪·莫戈尔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01

书籍编号:30618540

ISBN:978755202990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87623

版次:1

所属分类:家教育儿-家庭教育

全书内容:

好父母的说话之道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献给安·莫戈尔(Ann Mogel)和莱纳德·莫戈尔(Leonard Mogel)







她仿佛上了一条船,又被一阵巨浪卷进了大海。可她还是不懂得这些话的含义,甚至好多名字也念不出来,但是没有人打断她,纠正她的错误,她只好继续读下去,渐渐地,语句里的重音让她找到了节奏,她越读越流畅,从一个铿锵有力、圆润浑厚的韵脚读到下一个,她读得越来越流畅。


—多萝茜·坎菲尔德·费舍(Dorothy Canfield Fisher),摘自《理解贝西》(Understood Betsy),1916

作者的话


在20世纪70年代时,我还在念心理学,当时人们对很多可怕的传言信以为真,其中包括:精神分裂的人一定有着“精神分裂”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过分保护却又情感隔离);有自闭症的人一定有着冷冰冰、硬邦邦的母亲;男同性恋的父亲一定性格软弱,无法控制自己的霸道妻子。那个年代,妇女运动致力于消除人们心目中“生理决定命运”的概念。女孩和男孩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平等的,是他们后天的养育环境造就了他们的差异。让女孩从小玩乐高积木,让男孩玩芭比娃娃,那他们之间的性别差异就会消失。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些养育理念在维护儿童权益方面作用微小,没能给儿童提供不受限制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机遇,而且也经不起科学的考证。


另一方面,70年代也产生了一些流传至今的真知灼见。其中包括社会心理学家桑德拉·本(Sandra Bem)的“心理双生性”理论。她出色的研究揭示了,那些表现出一些传统上认为属于“男性化”特质的女孩,以及那些表现出一些“女性化”特质的男孩,相比于那些无论从心态上或行为上都完全符合他们所属性别特质的孩子们,情绪其实更加健康。本发现人们把性别角色定义得狭隘且限制诸多,这样对个人或社会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本发起了一项运动,旨在把人们心中对于性别定义的固定表达,转变成如今对复杂变化的人类身份和性别认知的微妙理解。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的一次经历帮助我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一对家长带着他们四岁半大的儿子阿什来找我咨询,因为他们发现阿什有些令人不解的行为。“每天至少一次,他都会这个样子:突然伸长脖子,仰望天空,并且一脸担忧的模样。然后举起双臂,弯曲双肘,握紧拳头,踮起脚在房间来回走动。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一副确有其事的模样向我解释说,‘妈妈,当灰姑娘听到午夜12点的钟声,她必须马上提起晚礼服的裙摆,这样她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飞上南瓜车呀。’莫戈尔医生,我们很担心他是不是有性别认同障碍。”


那时候,“性别认同障碍”被看作一种精神病,经常见报。为了给阿什确诊病症以及对症治疗,我咨询了两位资深的精神病学专家,他们的专长就是处理这些年轻男孩的“毛病”。一位医生秉承了和那些扭转同性恋倾向的治疗师一样的死板理念:“跟那男孩的父母说,让他们立刻把男孩房间里的洋娃娃和女孩服装通通清理掉,别让他跟任何女孩玩耍,还要让他的爸爸每天和他做运动。他们应该把孩子送进至少一支少年体育队。”


另一位医生则说:“告诉男孩的父母,随他去吧。要称赞他想象力丰富,甚至还要参与他的想象。妈妈可以问他,‘那南瓜车上的座椅有没有垫子呢?还是比较像长木凳?’”


我去见了阿什的父母,告诉他们不用为孩子现在的行为担心,也不要预判他的未来。“当前,我们知道的所有情况,就是有时候他是灰姑娘,还有,我们爱他。你们对他的创造力和自我表达的尊重,对于他的成长至关重要。”


到了20世纪90年代,先进的技术工具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关于两性差异的海量数据,包括对于两性在认知、情感以及生理上发展的差异;感知能力的差异,如听觉和视觉;人体构造和大脑结构的差异;荷尔蒙对于情绪的影响;以及其他的在与儿童和青少年沟通时出现的细微但重要的差异。虽然至今我们还没有完成足够多的研究,来判定究竟跨性别人群的脑部结构,相对于“分配给他们的性别”(就是出生证明上打钩的性别栏),是否与他们“体验到的性别”更相似。但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始了[1]


时至今日,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及年轻人)都明白了,性别属于一个范围,而并非严格地按照两极划分。每个人对于自身性别的感受,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希望别人如何称呼自己的名字,以及想与谁成为伴侣、谈恋爱、发生性关系,都无须由谁来决定或者归类到某个固定的类别之下。


正如对待日益发达的科技和社交媒体一样,父母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才能为孩子制定并实施合理的、能保护孩子的规矩。理解性别表达也一样。如果在旅行中你希望得到孩子的信任,那你必须做好旅行攻略。据我所知,genderspectrum.org是能帮助你学习的优质网站。它为教育者、父母和青少年提供了全面的资源,而且没有艰涩的术语,没有挑衅的争论,立场清醒而理智。


当你在阅读本书《好父母的说话之道》,读到有关男孩和女孩,以及有关母亲和父亲的态度和行为的论述时,请对提及性别差异的地方,在心中加注,提醒自己留意。即使你是一位单亲家长,一对同性恋人,或者任何一种新型家庭组合方式—如今这些方式已经与传统的核心家庭共存于我们的社会—你都可以这样做。


对于性别的生理差异的敏锐理解,启发了我们如何去帮助女孩们成为21世纪所需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数学家,同时保护她们免于承受人生方方面面都追求完美的压力。这也使得我们可以找到最好的方法,来鼓励男孩们有信心和有能力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也让他们在课堂上爱“捣蛋”和旺盛的精力不再被视作某种病症的表现。男孩们需要成年良师益友的引导,把他们培养成情感丰富、与他人有很深的联系、关心他人并能够控制自己强烈冲动的人。


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读者如何在女儿和儿子的每个成长阶段与他们对话。其中有一些说话之道是依据神经科学和生物学研究的新发现,有一些是依据我多年来与各种类型的家庭沟通得来的临床经验,还有一些是依据最近正在发展的文化洞见。这些说话之道没有一种会把人归类到刻板印象之下,或者笼统地概括所有人。像我一贯所说的,在此基础上,我相信父母们能根据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他们孩子独一无二的精神发展、个性和需求做出调整。


*为了保障隐私,本书中所提及的个人及团体的名字、可辨认的特征以及事件的地点,都已经作了改动。



【注释】


[1] Russo, Francine, “Is There Something Unique About the Transgender Brain?” Scientific American, January 1, 2016.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is-theresomething-unique-about-the-transgender-brain/.

引言


本书为那些想找到父母说话之道的家长们而写。


你们中的一些人是新手妈妈或新手爸爸,刚刚开始这场将持续一生的对话,这场对话将重新定义你的人生,也将塑造那个由你带到这个世界的小生命。


你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为人父母好几年,甚至好些年了。你也许已经因为重复同样的话语而声嘶力竭,然而你的那些提醒、请求甚至咆哮,孩子们依然听不进去:他们还是忘记冲厕所,说自己的妹妹是笨蛋,说自己总是睡不着觉,早上起床却永远拖拖拉拉。无论你每晚如何恳求或威吓,你的女儿依然是一边做功课一边刷朋友圈,对你说话粗鲁无礼,以致你的妈妈都开始怪罪你没管教好女儿。你说的话毫无分量,但是你还没放弃:你只是对自己越来越失望,感觉孩子越来越没希望了。


你们中的一些人已经选择了沉默。你已经放弃了。对于和孩子沟通这件事,你已经没了办法,没了信心,也没了精力。当你和14岁的孩子自拍时,你已经能熟练掌握完美的角度,只是照片上的你们看起来毫无共通之处。因此你逃避唠叨孩子的学习,宁愿躲进肥皂剧的世界或投入工作中去。


无论你是哪种家长,不懈努力的或选择放弃的,新手或老手,你们都想知道这世上是否有一种神奇的魔法,能把一切变得简单,变得更好。根本没有魔法。你拥有的,只有你的话语。但是,只要你知道如何善用你的话语,它就是你所需要的一切。


《好父母的说话之道》是关于如何与你处在孩童期以及青春期的孩子好好说话,以及教会他们如何用说话来表达自己的一本书。本书教导你在说话时如何选字用词,如何控制语调,如何掌握说话节奏和时机,如何铺垫,用什么态度,来加深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一本魔法书,而是一本练习册。


人类天生就善于沟通。婴儿盯着你的眼睛看,在那一瞬间,镜像神经元向你飞速地传递视像信息,她在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你本能地重复着她的声音、姿势和表情。很快你们就会用单词来交流,然后就是句子。尽管交流是最自然的技能,但是与孩子说话这件事情,需要大人的投入、深思熟虑和耐心。你一言我一语的往来之中,需要自律和良好的聆听技巧,不管是轻松愉快,滑稽捧腹,惹人生厌,严肃深刻,令人心碎,感同身受,令人难堪但有价值,还是发人深省的谈话,都要保持欢迎的态度。这些交流丰富了家庭的生活,因为它们加深了家人之间爱与信任的联结,使孩子更充分认识自己的情感和志趣,并帮助他们把父母和其他大人看作是完整的人。


我从事亲子关系有关工作已经超过30个年头。我最关注的是引导父母理解孩子的发展,家庭关系,以及他们那些不现实的文化期望。这些理解帮助父母与孩子相处时更加敏感,也更有权威。但在几年前,我开始转变我的工作方式。


我总是鼓励父母向我重现他们与孩子之间的争论或矛盾。随着我和父母们不断深入演练这些过程,我不但关注他们对孩子说了什么,更留意他们是怎样对孩子说话的。与我对话的父母们在平时都非常善于沟通。当他们与其他成人交谈时,他们的语气有力,清晰而直接。但当他们玩角色扮演与孩子争吵时,我观察到一个戏剧性的转变。他们退缩了,像是被冻住了。他们的声音听起来无力、受伤、生气、恼怒。有些人的声音变得像婴儿,有些人低声下气。所有人的音调都变高了,像是被捏着喉咙说话。他们会耸肩,爱用手指指指点点。


这种时候,我会问:“然后你开始吼孩子了吗?”家长们都会低下头,点着头。我说:“你吼孩子的声音有多大?现在示范一下。”他们会试一下。我就笑了,“哇,这个回合是她赢了,对吧?”我们都笑了。我让家长们与我分享他们的沮丧和羞愧时刻有着双重目的:一是卸下他们心中的重担,二是帮助他们看清,即使他们说的话正中孩子们的心,但他们的说话方式却还是让孩子听不进去。


我决定改变我和几个客户的惯常流程,从教他们发声技巧来开始我们的合作。我会介绍一些概念,比如用较低的音域和更温和的语调说话,放慢语速,表现出放松但自信的身体语言。然后我们开始练习,我还会鼓励他们当天晚上回家就与孩子们练习这些新的说话技巧。


孩子们的转变快得惊人。家长们报告说,哪怕他们只是稍稍改变了语调和态度,亲子之间的互动氛围就完全转变了。当父母们训练自己认真倾听,并用适合孩子的态度与年幼的儿女进行对话时,孩子们也更愿意与父母合作,而且更加乐于助人,也更健谈了。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父母学会寻找机会与青少年进行有礼貌、无议程的对话之时。


与子女对话的艺术不仅在于谈话的内容,更在于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变化。只要大人的风格和形式,与作为聆听者的子女的认知发展、兴趣和性格相匹配,几乎没有什么话题是不能沟通的。这些因素,加上孩子学习方式上典型的性别差异,都影响着男孩或女孩听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你要是期望你七岁的儿子像他姐姐在同样年纪时那样聆听和回应你,他注定达不到你的要求。但要是你找到了他的频道,你们的沟通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本书所讲授的方法旨在改善家庭氛围,拉近亲子关系,并对我们让人紧张而容易分心的文化进行平衡。但想要让这些方法的效果达到最大,还有一种声音需要你去调整。那就是在你脑海中低语的那个声音,它对你说:“这还不够。”没有足够的资源、好学校、老师的关心、机会、正好提供我所需帮助的朋友。时间不够,金钱不够,没时间让世界变得更好,也没机会重来一遍。这种“总是不够的”的恐惧心理,存在于大多数家长的心里,而且愈演愈烈。正是这种心理使得家长们的声音变得尖细和恐慌。我们与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