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训练.2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成长型思维训练.2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会学习的孩子都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训练系列,教育界诺贝尔奖“一丹奖”获奖成果实际应用。实用的策略、步骤与技巧,发掘孩子非智力因素,释放孩子无限潜能
作者:(美)安妮·布洛克,(美)希瑟·亨得利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01
书籍编号:30618537
ISBN:978755202909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85640
版次:1
所属分类:计算机-程序设计
版权信息
书名:成长型思维训练.2
作者:(美)安妮·布洛克 (美)希瑟·亨得利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01
ISBN:978755202909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献给杰瑞德(Jared)。
纪念海伦·穆琳(Helen Moulin)。
——安妮·布洛克
献给马特(Matt),
看我有多爱你!
——希瑟·亨得利
中文版序言
花只会开在你种过的地方
自2018年《成长型思维训练》中文版出版以来,成长型思维教育在华夏大地上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加入了践行的队伍。一些学校找到我,想全校实施成长型思维教育。不少中小学教师告诉我,她们凭一己之力,在自己的班级中教学生成长型思维,在教学中体现成长型思维。我看到更多的,是广大家长充满热情的行动,从自己做成长型思维的父母开始,身体力行引导孩子做成长型思维的人。很多人欣喜地向我分享他们的收获和孩子的进步。当他们高兴地说孩子简直脱胎换骨时,我总是笑着回答说,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科学是可以给人生带来幸福的力量。与阿Q精神或者半杯水乐观不同,成长型思维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所以它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根源是在潜意识深度相信包括智力在内的各种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如能力、性格乃至世界,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努力并且方法得当,你总能让自己变得更棒。其中智力可塑性信念是成长型思维的核心基石,而这个基石本身是铁证如山的科学事实。所以,无论经历多大风雨它都不会倒。有了它,孩子的心灵便有了定海神针。
在欣喜越来越多的人从成长型思维中获益的同时,我也遗憾地看到社会大众对它还有不少误解、误用。例如,有些教师和家长指望把它当作将自己意愿强加给孩子的手段。有些人以为成长型思维教育一劳永逸,教了孩子一次后就再也不用做任何跟进了。还有些人希望成长型思维是万能药,包治百病,如果事与愿违,就心生疑虑。有一位妈妈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她的孩子在我这里接受成长型思维训练时,各方面表现都挺好。孩子在培训班里遇到挑战时迎难而上,犯错误时虚心接受批评,自我反省、改正错误都非常快。老师们看到这孩子的长足进步,都很喜欢他。然而课程结束后我们回访时,他妈妈表示非常不满,抱怨说孩子“还是顶嘴,不听我的话”。抱着吃惊的心情,我约谈了那位母亲。结果发现她把自己和儿子之间事无巨细的不同意见全认定是孩子有问题,她对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不了解、没兴趣。至于与孩子建立合作型的关系,她更是连想都没想过。当我指出问题后,这位妈妈才恍然大悟,大人和孩子的心没有通路,教育就无法开始。这样的老师和家长并不是特例。
如果把教育者必须拥有的知识技能比作一栋别墅的话,成长型思维像是二楼。它下面还得有一楼,有地基,上面还有三楼。教师和家长应该先学会如何共情、如何与孩子建立关系、如何与孩子合作解决问题,以及在这之前,要知道如何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而在掌握了这些之后,要教孩子有效的学习策略。过去两年里我不得不给一波又一波的大人开书单,给他们推荐大摞大摞的书,来帮他们补上在有能力成功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之前,所必须了解的基础内容。说实话,这挺累的。有时候我想,如果有一本书能集中告诉读者这些东西,那该多好啊!
当青豆书坊把本书稿交给我时,我的感觉简直像是看到两位作者在大洋彼岸对我的会心一笑,大家真是心有戚戚焉。看来,她们在美国也遇到了麻烦,和我在中国遇到的一模一样!若要我用一个词来总结这本书的作用,就是“补课”!这本书里给的,正是上文所说的,那些在实施成长型思维教育中遇到问题的教师、家长需要补上的内容。有哪些呢?
首先,要想帮助孩子,你必须先与他/她建立积极温暖的关系。中国在这方面的现状有不小的进步空间。我上初一的儿子告诉我,他班上很多同学非常讨厌回家。有些同学是住读生,本来见父母的机会就少,却还嫌多。有个同学每到星期五就在教室里捶胸顿足,抱怨“又得见到我妈妈了,好烦!好烦!好烦!”亲子关系如此,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似乎也不容乐观。2019年我做过一门视频公益课,科普成长型思维,得到了很多热情的留言。但其中有不少孩子说的竟然是,这课真好,但大人们不会相信的。有个初中生留言说:“我们讨厌一门科目,往往都是因为讨厌老师……你都讨厌TA了,你怎么还会喜欢上TA的课?那成绩自然就不好了……”孩子说的没错。我们每位老师、每位家长也都是从孩提时代走过来的。试试回忆,当你对批评你的长辈烦厌有加、避之唯恐不及时,他或她的批评使得你全心倾听、深以为是、醍醐灌顶吗?当然不是。那你凭什么期望你和孩子关系不好的时候,孩子能听得进去你的劝诫呢?其实,要想让孩子聆听你的意见,首先得让他愿意接受你这个人。换句话说,关系是前提。本书中一半的章节,都是在告诉你,关系多么重要,以及如何与孩子建立积极的、合作型的关系。特别提示,本书第7章中所说的“共情”,是中国人普遍最需要恶补的部分。我们中国人常常了解同情,却不会共情。
如果把上述的与孩子建立关系比作一楼,把成长型思维本身的内容比作二楼,那么元认知策略可以说是教育者须知的三楼的内容。元认知指人对自己思维的思考,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则是一系列具体方法,它们是提升学习成效的通途。做成长型思维教育多年来,我发现培训能带给孩子的,本质上是个窗口期。在窗口期内,孩子相信努力就能带来进步,因此愿意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尝试、坚持和坚韧。然而如何让孩子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呢?唯有让他们真真切切地看到努力确实带来了进步。但众所周知,如果方法不当,努力不一定能带来进步。所以,善加利用窗口期,教孩子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就变得十分重要。这决定了孩子是否能进入良性循环,让小成就积累,带来更大的成功。元认知策略正是有效学习方法的核心之一,本书的第4章对此作了通俗易懂的介绍。
最后,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顾他人。每次坐飞机,你都会听到安全提示中强调说,如果需要戴氧气面罩时,大人一定要先给自己带好,然后再去帮孩子。同样的道理,只有当你学会并做到了自我赋能,自己反思,自我调整,你才可能有足够力量去做好上面所说的一切。所以,本书最后一章所讲的教师和家长的自我关怀就像地基一样重要。
花只会开在你种过的地方,这是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诚然,做一个成长型思维的教育者,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孩子,这并不容易。即使你做了,我也不能保证你就能做到什么。但如果你做到了,一定是因为你尝试了,努力了,遇到挫折时坚持没有放弃,犯错误时从中学习教训。这,就是成长型思维。它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条路。
黄臻
2019年8月1日于北京
(黄臻,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非智力因素教育项目负责人、全国非智力因素学术专业委员会理事)
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让孩子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扫码免费听《成长型思维训练》,20分钟获得该书精华内容。
前言
热身
人们称它为训练,但它是教学。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内 容,更是教给他们内容背后的缘由。
——文斯·隆巴迪(Vince Lombardi)
嘿,是你!对,就是你,正在读这本书的超酷老师,我们觉得你很棒。我们知道你在想:你怎么就认为我很棒?你都不认识我!嗯,我们确实了解你一点点:你买了这本书!(或者是从朋友那里借的,或者是从图书馆查到的,或者是在垃圾箱里找到的,虽然我们真的希望你不是从垃圾箱里找到的这本书)。读这本书就意味着你有兴趣学习新的想法和策略来改进你的教学实践,而这恰恰是成长型思维的一种基本技能。瞧!你已经注意到了!这就像你在SAT考试中写下你的名字就能得到20分一样。(这到底是假的还是真的?)总之,我们知道你是棒棒的。我们了解到一些不合格的老师,虽然数量不多,但总有些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你知道他们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什么吗?他们已经放弃了,退出了,在提升自己方面举步维艰。而我们知道你没有放弃,因为你把这本书从垃圾箱里挖了出来!或者也许是买了这本书。但是,不管你是怎么拿到这本书的,我们都很高兴你在这里,而且为你和我们一道来体会成长型思维的旅程而欣喜。
成长型思维训练
2016年秋季,我们出版了《成长型思维训练》(The Growth Mindset Coach)一书,书中我们采用了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的畅销书《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关于思维的阐释,并将之运用于教学。
我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希瑟长期担任小学教师,曾教过三年级、一年级,最近还教过幼儿园。安妮是个作家,后来转做高中英语教师和图书馆媒体专家。但是,成长型思维几乎适用于所有人群,因而在我们中间产生了共鸣。尽管我们在课堂上的经历各不相同,犹如《猫和帽子》(The Cat and the Hat)和《凯撒大帝》(Julius Caesar)的巨大差别一样,但我们认识到,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建立起了牢固的师生关系,培养了重要的非认知技能,帮助学生看到了他们不可否认的潜力,以实现学业和个人的成长,我们便成功地教好了学生。
在写作《成长型思维训练》一书时,我们有幸与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分享我们的教育思想。虽然我们了解我们的努力在自己课堂里所产生的作用,但还未准备好听到那些素未谋面却正在使用或者受益于这本书中思想和经验的人所反馈的好评。你知道当一个老师得知学生掌握了一个困惑他相当长时间的艰涩概念时,他是什么感觉吗?当然你知道,那就是,作为教师,我们就像瘾君子吸了口白粉一样陶醉。好吧,在出版《成长型思维训练》这本书时,我们突然了解了来自许多城市的教师与学生分享的陶醉时刻,尽管这些城市我们闻所未闻。当得知我们微不足道的工作产生的巨大作用后,我们是多么的欣喜和激动!这就是为什么继第一本书后,我们决定写第二本。
《成长型思维训练2》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续集,但也可以自成一体。所以,即使你没有读过第一本书,也不要担心。这本书对任何有兴趣提升课堂成长型思维的理念和价值的教师来说都是有用的。思维,如果能被正确使用的话,是一个强有力的概念,能运用于全球任何一个角落里的学校和课堂。
在第一本书中我们就讲到的,在这里再说一遍,即成长型思维并不是万能药,可以治愈公共教育系统的一切问题。从种族隔离、资源的不公平到过度测试、父母教育的缺席,我们可以看到削弱我们教育工作的因素错综复杂,并时刻存在。在当今的教育者中推行思维科学并不能解决这些体制问题,但我们相信它会带来改变。比如,在智利,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低收入学生人群所取得的成就与高社会经济阶层学生之间的差距得到了缩减,而固定型思维的低收入学生人群却没有[1](这个研究我们会在第1章中进一步介绍)。成长型思维甚至还可以改善孩子的健康状况。最近有研究表示,患有I型糖尿病的孩子中,固定型思维的孩子血糖高于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为什么?研究者认为,当孩子对自己的健康持固定型思维时,即认为他们本该这样,自己没有能力进行有力的改变,那么他们就不太配合医生的要求来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2]
培养成长型思维具有重要作用,要研究这些作用,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成长型思维可以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在此,我们认为:花总会开在你种植过的地方。有时,你最好能结合自身情况,从实际出发。我们想做的就是帮助你理解成长型思维,掌握如何教授与培养成长型思维的一些策略,同时了解一系列与成长型思维相关的非认知技能,它们可以帮助你和学生将生活变得更为充实。
生活和学习上演着剧本
秋日的早晨走进当地的足球场或者夏日的晚风中前往社区棒球场,你都会看到孩子们在进行球类活动,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是家长们,他们扮演着各种角色,如教练、粉丝,有时甚至是裁判。他们在观众席上大声地喊着“加油”“三分球”,或者发出各种指令。场上失分后,他们会将某个孩子拉到一旁,反复强调某一点。这些大人们做着、说着许多他们在学校里经常连看都看不到的东西。如果守门员未能守好门,你不会听到家长说:“咳,他不能做守门员。”或者,一个小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第三次被撞倒,你不会听到教练说:“咳,她将来不会有出息的。”通常,你听到大人们说的都是成长型思维的语言:
“你行的!”
“集中精神!”
“下次你会成功的!”
然而,一旦谈到学习,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