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治疗心法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帕金森病治疗心法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作者探索治疗帕金森病20余年,并把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
作者:鲍晓东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书籍编号:30618381
ISBN:978711728741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77357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帕金森病治疗心法/鲍晓东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ISBN 978-7-117-28741-8
Ⅰ.①帕… Ⅱ.①鲍… Ⅲ.①帕金森综合征–诊疗 Ⅳ.①R742.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52813号
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帕金森病治疗心法
著 者:鲍晓东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20年4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8741-8
策划编辑:陈东枢
责任编辑:骆彩云;陈东枢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著者简介
鲍晓东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史文献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医疗系,1990年获浙江中医学院中医文献专业硕士学位,毕业留校后任教于医史文献教研室,从事医古文及中医文献研究。先后参与校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弄丸心法》《女科万金方》等。于临床上师从浙江中医学院蔡鑫培主任医师,后又拜于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张灿玾先生门下,长期从事中医神经科的临床与研究,尤其擅长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中风后遗症、脑外伤后综合征、面瘫、末梢神经炎、带状疱疹后遗症、癫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疑难杂症。
临床恩师蔡鑫培教授
张灿玾先生解疑释难
路志正先生指点迷津
路序
古人云:“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普天之下,难病繁多,然公认棘手者,帕金森病当跻身前茅。是病好发于高年之人,缘精血渐枯,脏气向衰;虚实错杂,寒热交糅。顽症此起彼伏,良医束手;沉疴日甚一日,其势难挽。
鲍生晓东乃余席下弟子,资秉颖悟,质成更勉。潜心钻研帕金森病已有二十余年,期间搜罗剔抉,踵事增华,于今已粗臻小成。乃三易其稿,十年一剑,著成《帕金森病治疗心法》一书并向余索求一弁。
业内历来多将帕金森病归属于老年颤证。颤证之名,似源于明代楼英《医学纲目》的“颤振篇”,后辗转而定为“颤证”。“震颤、肌僵直”是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而“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是“痹”证的共性,二者相差甚远。今鲍生却力倡将“帕金森病”归属于“痹证”,进而命之曰“帕金森痹证”。这不免引发争议,然鲍生上引《素问·痹论》之典,下又结合自己二十余年来的科研成果,尤其是临床经验,据理力陈,言之凿凿,细细读来,其间也颇含新意。
“抗帕”之路最大的瓶颈在于肌强直一症。鲍生首倡祛风散寒除湿之法应对,并总结出一整套“病证疗法”以辨证施治,收效良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临床疗效的高低又能反证相关医理的正确程度。鲍生提出的“医理”及“病证疗法”能否被广大同行接受和推广,一方面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也需要诸同仁不吝赐教,给予斧正、补充和完善。比如,余就曾将《圣济总录》中,以治舌强不能语,足废不能用,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之“地黄饮子”,荐与鲍生用治帕金森病,多有良效。总之,“众人拾柴火焰高”,愿诸同仁,勠力同心,争取在“抗帕”的道路中有所创新和突破,以解脱病人的痛苦,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今鲍生抛砖引玉,推出《帕金森病治疗心法》一书,其勇于探索,大胆革新之余勇可贾,是以为序!
前言
帕金森病,这肆虐人间的恶魔!
它带给患者绵绵无期的身心折磨。手脚的震颤、慌张步态、动作迟缓、浑身抽痛、大便干结,到了晚期卧床不起、口角流涎、关节变形、难以吞咽、不能说话等,真是难以忍受的病痛煎熬!
更令人感到忧虑的是,现代医学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治愈它,目前它依然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列举的诸多难治性疾病之一。
我治疗帕金森病已有20来年了,运用中医的“病证疗法”和中医结合西医的“交替疗法”来治疗帕金森病,进行了一番探索,并获得了一些有益的体会。
所谓中医的“病证疗法”是指在中医的诊治过程中,以辨病为纲,辨证为目,辨病以确保疗效,辨证以针对个体,病证结合,同异相兼的诊治体系。
什么叫中医结合西医的“交替疗法”呢?那就是运用中医中药来减撤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多巴丝肼、卡左双多巴),在尽量长时间地服用中药之后,停用中药,然后再低剂量地服用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如此反复,将原来单纯运用西药的“单脚跳”,变成中西药交替使用的“双脚走”,以此来加长复方左旋多巴制剂的使用时间,达到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我将它称之为中医结合西医的“交替疗法”。
目前在我这里治疗的患者服药时间最长的已经有14年了,服药5~6年的还有很多。一年365天,天天熬药服药,没有疗效是不可能让他们坚持到现在的。
什么样的疗效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呢?目前在治的众多患者中,除了70岁以上的老人不主张减撤复方左旋多巴制剂的剂量外,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减撤了复方左旋多巴制剂,有的甚至全部成功撤除。
有人要问,为什么一定要减撤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呢?
因为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又有可能加速帕金森病的进展,副作用多。所以我主张最好将它用在60岁以后。
尽管帕金森病依然无法治愈,但是能够成功地大幅度减撤西药而长期并较好地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借以延长患者的生命,这在目前医学界的所有治疗方案中是比较难以做到的,因此我认为这是目前最佳的帕金森病内科治疗方案。
每当我为患者看病的时候,每当我漫游网上浏览网友帖子的时候,总是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在抗争中热切地企盼着早日获得能够“降妖伏魔”的良方妙法。有位叫“闲云野鹤”的网友对我们中医的希望尤为真切,他说:
“根据我的经验,中西医联手,攻克帕金森病的希望更大一些。其实中医加西医对帕金森病的论述才是真正完整的病因病机,西医论述的是标,中医论述的是本;西医治的是标,所以见效快而不能彻底治愈,而中医治的是本,见效慢,不等真正见到明显效果,患者早已失掉信心……思来想去要让西医放下架子来和中医联手恐怕比登天还难,所以还是烦请国粹中医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汲取西医的精华,来个标本兼治,也让人家刮目相看不好吗?!诸位患者朋友们用鼓励、期盼、充满信心的眼神拭目以待吧!”
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帖子的时候,尽管有的观点并不专业,但是我总是能看到一双双充满着热望的眼睛,心里总是因歉疚而感到沉甸甸的不是滋味。有时候我会产生一种急于要解除他们病痛的冲动,这种冲动促使我发帖子来告诉病友们我运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心得体会。但理智告诉我这样做是行不通的。因为在这虚拟的世界里,在“治帕”领域鱼龙混杂的今天,想要用寥寥数语就要让别人相信你,这无异于异想天开。
何况,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现有患帕金森病的人口可能已逾200万,而且每年以约10万的速度在递增,这样庞大的患者群,如此繁重的任务,仅靠个人的匹马单枪是绝对难以承受的。
为了让许许多多“山穷水尽”的患者能够感受到“柳暗花明”的喜悦,为了能够抛砖引玉,让广大的同道们了解我运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思路和方法并给予我指正,一起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理论和实践,我愿意毫无保留地敞开胸襟,于是我决定动笔写这本书了。
我这本书主要是写给我的同行们并向他们求教的,同时深感于目前“抗帕”领域里有许多自暴自弃的观点正在蒙蔽我们的专业视野,正在麻痹我们的进取神经,正在阻碍着神经内科领域医学事业的发展。
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中医药无用论”,令人倍感忧虑的是持这种错误观点的人目前在医学界无论是中医界还是在西医界都不在少数,甚至在我们的有些中医教材上也明确地指出:在帕金森病的治疗领域,中医中药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尽管从叙事的角度,这样的描述不无事实,但是从评判的角度理解,这样的论断无疑是宣判了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自身价值的“死刑”,并且打上了权威论断的烙印,而且得到了学界同仁相当广泛的认可。
当然也有很多中医同仁认为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确有疗效,但多数强调的是非运动症状的缓解和控制,而对于运动性症状的控制还是持怀疑的态度。
诚然,在帕金森病的治疗领域,五十多年来外源性地补充脑内多巴胺一直都是西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经典方法。但是复方左旋多巴制剂长期运用的副作用往往使这种单一疗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寻找能够替代复方左旋多巴制剂的药物,使得原来单一的疗法向着多元的方向发展,一直是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发展方向,也是检验一种疗法是否先进的试金石。实践证明中医中药能够承担起这样的重任。
我在20多年帕金森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中医结合西医的“交替疗法”初步尝到了以中医中药来替代复方左旋多巴制剂的药物的甜头,我深刻地体会到:中医中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大多数患者可以大幅减少西药剂量,有一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完全停用西药并能够长期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相对于西药而言,中医药以其稳定、持久、可靠的疗效,较少的毒副作用给广大的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在帕金森病的早期,我们中医应该唱主角,即便是进入了中晚期,西药乏效的时候,中医药照样可以一显身手。
我有一位病程已有21年的患者,今年64岁了,做过两次细胞刀(苍白球毁损术),先是多巴丝肼每天6颗,无效后改吃卡左双多巴每天6颗,还是无法走路。12年前找到了我,经过中药的治疗后,第八天就能扔掉双拐正常走路了,而且曾经相当长的时间内卡左双多巴一颗都不吃了,不仅能正常地走路,还一度骑上了自行车,至今还健康地活着。这难道不是中医药的神奇吗?我们怎么能这么轻易地否定它呢?
但是有的人对中医药的成见是相当顽固的,有位西医听了病人向他介绍我的疗效后,竟武断地说我的中药里肯定掺西药,试想多巴丝肼和卡左双多巴都已经用到各6颗了,我还能掺什么西药呢?
我的师父张灿玾国医大师说过:普天之下,既有物生,必有物制。皇皇中医,积淀千年,博大精深,何邪不可制?何病不可御?唯求得其法耳!
我这本小书取名“心法”,本意是要为我们的中医发自内心地鼓劲,中医不必妄自菲薄,西医也不再一枝独秀,我们都是一条战壕中的战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是在不断扬弃自己和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的,中医学概不能外。在中医学比较薄弱的神经内科领地,大量地汲取西医的精华,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坚持以中医为主,实现中西医对帕金森病的交替治疗,能够开创出一片中医结合西医的崭新天地。我认为从前人们在观念上一直认为中医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上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的认识可望得到改变,至少在其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的地位可以是并重的。
当然,中医药学的先辈们从古到今一直都在为帕金森病的治疗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从《黄帝内经》直到现代的许许多多的医哲们积累了大量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为我们后人继续深入地研究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但是,时至今日还是未能摆脱从属的配角地位。
由此看来,取名“心法”当然是要跟中医的同道们讲讲心里的话,把20年来自己治疗帕金森病的心得、方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寻找知音,共同提高。另外,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看,我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从中医病名、临床分型到辨证用药都与前人有着不小的区别,肯定免不了稚嫩和欠缺,我也会将其中的体会细细地一一道来,以求得方家们不断地将其完善,以期抛砖引玉。
本书第二章是我的弟子佟晓洁、连胜利为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勉力草成,对他们的鼎力相助特表谢忱。
我尤其想要说的是:感谢我的恩师、第一届国医大师路志正、张灿玾师父给予我的悉心教诲和深情鼓励,使我改变了过去思想上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并在本书中得以体现。还要非常感谢路志正国医大师,对于我这个默默无闻的后生小辈慷慨赠序,使得朽木成雕,璞玉成器,黾勉之意足令我终身铭恩!我还要感谢我的临床启蒙老师、已故江南名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蔡鑫培老先生,是他两年来的言传身教、悉心传授使我筑好根基并终身获益。最后我还要鸣谢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