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辨思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临证辨思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任志红,夏日勋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01
书籍编号:30618377
ISBN:978711719809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29093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 (CIP)数据
临证辨思/任志红,夏日勋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ISBN 978-7-117-19809-7
Ⅰ.①临… Ⅱ.①任… ②夏… Ⅲ.①中医学临床医学 辨证论治 Ⅳ.①R2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 (2014)第236945号
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临证辨思
编 著:任志红 夏日勋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20年5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9809-7
策划编辑:梁兆一
责任编辑:孔烈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作者简介
夏日勋,男,1935年1月生,河北巨鹿人。原邯郸市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美国世界传统医学科学院传统医学博士。
出身中医世家,并经科班学习,1962年毕业于石家庄中医学校。从事中医临床、教学50余年,治学严谨,辨证精细,崇尚经典,博采众长。临床善用东垣之术,治病重脾胃、顾正气。善于治疗胃病(包括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对于咳喘病及一些疑难杂病,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发表医学论文十余篇,曾获河北省卫生厅优秀论文奖。
任志红,女,河北邯郸市人。1990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获得学士学位,现在邯郸市第三医院工作,任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20余年,善于中医整体辨证与现代医学病理相结合治疗内科、妇科、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撰写有价值医学论文十余篇。
周 序
夏老先生,出身中医世家,早年又经科班学习,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五十余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耄耋之年,整理医案,编写成书,欲将自己的宝贵经验贡献于世,使之造福于民,为祖国医学添砖加瓦,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今年国庆节后,作者携稿来京,慕名求教于予,要求给予指导、帮助,并为之作序。拜读之后,颇感此书很有特色。
此书编写形式新颖,每个病都有病情、辨证分析、治疗及治疗经过几个部分,这个形式,使每个病的治疗,理、法、方、药俱全,辨证论治过程清晰,不仅彰显了祖国医学传统的辨证论治精神,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的医疗水平和医疗经验。这种形式在已出版的医案书籍中,尚属少见。
辨证分析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突出辨证分析,展示医者辨证思考,是该书的又一特色,此书命名《临证辨思》,很有意义。
另外,附录中之《外感病辨证》一文,是作者一种学术创新,有一定学术价值,值得研究。
综观全书,学术水平较高,医疗经验丰富,治疗效果较好,有不少创新、独到之处,适合广大临床医师参考应用。此书出版,必将对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具有一定意义,愿为之序。
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主任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常务副会长
周立孝
自 序
20世纪50年代,我上中学的时候,喜爱过一本书,叫做《长征回忆录》。那本书是万里长征的将士们,将亲身经历的一场场战斗故事,通过回忆,编写出来的。书中故事非常具体、生动、精彩。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我上了医校,懂得了“治病如打仗”、“用药如用兵”的道理,就想:将来我当了医生,一定要好好记录病历,把治过的病,也写一本像《长征回忆录》那样的书。由于有这个想法,开始行医后,看病就写病历,形成了习惯,五十余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并且注意保存。如今,年届耄耋,想把这些病历整理成册,怎奈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幸有儿媳志红,中医大学毕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工作二十余年,有较好的医疗水平和写作能力。她主动请缨,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加工整理,编纂成书。通过两代人的努力,终于使我梦想成真。
本书汇集了120个医案,这些医案,都是挑选资料较全、疗效较好的,个个都是验案,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其中不乏一些疑难杂病。编写形式,系按疾病状况、辨证分析、治疗方药、治疗经过几个部分编写。这几个部分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环环相扣,能够显示辨证论治的全过程,能够保持理、法、方、药的完整性,也能够展示作者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水平。浏览此书,可以了解作者的治病过程、医疗方法和医疗经验。
所有的病例,从病状到治疗以及治疗过程和疗效,都是原始的、真实的。在加工整理过程中,只对辨证分析和方解两部分,加了补充和润色,使医案更加具有理论性、思想性、学术性。
全书的内容,除了医案以外,末尾还附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治未病》,目的是宣扬中医学预防疾病的学术思想,中医学预防疾病的思想源远流长,而且贯穿于医疗工作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这是非常可贵的,应当大力发扬。另一篇是《外感病辨证》,我一向主张“寒温统一”,从该文中可以看出我主张统一的理由和具体方案。我认为把外感病辨证统一起来是正确的,是科技创新,是中医的进步和发展。把它发表出来的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医界同仁思考、讨论。
这本书名曰《临证辨思》,顾名思义,就是临床看病时辨证的思考。辨证在中医诊治疾病中是非常重要的,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法宝,是中医临床的核心理论和根本方法,其中辨证又是论治的基础,没有正确的辨证就没有正确的治疗,因而辨证是中医临床的重中之重。本书突出这方面的内容,通过一个个案例体现医生在临床看病时,是怎样辨证的、是怎样思考的,这是本书的特色,故以之为名。
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是我们重要而光荣的任务,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祖国医学这座伟大殿堂添砖加瓦,把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点滴经验、体会发表于世,如果能对祖国医学发展有所裨益,对医界同志有所启迪和帮助,就是我的莫大欣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我的同学杨肇勋,我的老伴李瑞彩在此书编写过程中,对稿件的修改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打字、校对上给予很多帮助,在此志之,以示未忘。
由于专业不精,水平有限,错误及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尚希同道高明,不吝指教。
夏日勋
2014年6月1日
第一章 呼吸系疾病
一 上呼吸道感染
牛某,女,61岁。住邯郸市水厂路农校家属院。2010年9月1日初诊。
主诉:患感冒十余天。初病恶寒、发热、头痛,经医院治疗,虽有好转,但至今仍不清利。现虽不发热,但仍全身恶寒拘急不适,鼻塞,流浊涕,咽痒、咳嗽,痰少而黏,口干咽燥,时欲饮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检查:脉细略数,舌淡红苔白薄。
辨证分析:此病初病恶寒、发热、头痛,病属外感表证,病情迁延,日久不愈,最易导致表邪入里。从刻诊情况看,病人仍有恶寒拘急症状,说明表邪未清,中医谓“一分寒热一分表”,所以只要还有一分的恶寒发热症状,就还有一分的表证。表邪外束,肺气失宣,则见鼻塞流涕,咽痒咳嗽;表邪入里化热,肺失宣降,热灼津伤,则见流浊涕,痰少而黏,口燥咽干,溲赤便秘等一派肺热症状;脉细数是肺热津伤之象;病尚轻浅,故舌象无大变化。由上可知,这是一个表邪未清,肺热壅盛的证候。
治疗:宣肺解表,清肺化痰,佐以生津止咳。方选银翘散加减。处方:
方解:此病表邪未清,就必须以解表为先,故用荆芥、淡豆豉、牛蒡子、薄荷宣肺疏风解表;肺热为本病的重要病因,故用银花、连翘、黄芩、芦根、白薇清解肺热,其中银花、连翘有轻清宣散之性,能助荆芥等药以散表邪;芦根、花粉清热生津;白薇不仅能清肺热,还能通鼻塞;桔梗祛痰止咳,杏仁降气止咳,两药一升一降,能宣降肺气而止咳;桔梗与牛蒡子、薄荷均善走咽喉,而治咽疼咽痒;甘草清热解毒,尚能止咳。全方具有宣肺解表,清肺化痰,止咳利咽之功。
治疗经过:9月6日二诊,上方服5剂,恶寒、鼻塞流涕消失,咳嗽减轻,但吐黄痰,胸咽部憋闷不适,仍口干咽燥,大便秘结。检查:脉细略数,舌淡红少苔。印象:是表邪已去,肺热未清,肺热有继续加重之势。治疗必须大力清解肺热,止咳化痰,兼以养阴生津。前方去荆芥、豆豉、白薇,加鱼腥草15g,桑白皮10g,瓜蒌30g,麦冬15g。其中鱼腥草性味辛寒,功擅清热解毒而排脓,对于肺热痰黄之症,非常适宜;瓜蒌不仅能清肺化痰,尤善利气宽胸,对于肺热痰多,胸膈不利者,在所必用。
患者服上方5剂,诸症痊愈。
二 急性气管炎
殷某,女,57岁。邯郸市罗城头2号院住。2010年3月3日初诊。
主诉:患感冒、咳嗽十余天,初患感冒,咽痛,咳嗽,经服感冒胶囊,维C银翘片,寒热退,咽痛轻,但咳嗽反而逐渐加重。现咽痒,咽部不利,咳嗽连声不止,干咳少痰,夜咳尤重,咳则遗尿,伴口干咽燥,气短乏力,小便短赤,大便正常。检查:脉细数,舌偏红苔白薄。
辨证分析:本病先患感冒,继则咳嗽不已,说明这是外感引起的咳嗽,中医谓之外感咳嗽。肺合皮毛,外邪束表或肺有痰热,内外之邪,导致肺失宣降,均能引起咳嗽或气喘。本病咽痒咳嗽,连声不已,说明这是外感之邪结于咽部,肺失宣降;干咳少痰,夜咳尤重,这是肺热伤津,阴津不足;咳则遗尿,中医谓之“肾咳”,说明病人素来肾虚失固,膀胱失约;从兼症看,口干咽燥,小便短赤为阴津不足的表现;气短乏力是肺肾气虚;脉细数,舌偏红为肺热津伤之象。所以这是一个外感咳嗽,肺热伤津,兼有肺肾气虚之症。
治疗: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先治外感咳嗽。予以宣肺祛风,清肺养阴。方选止咳散加减。处方:
方解:方中荆芥、前胡宣散风热,以祛外感残余之邪,并治咽痒咳嗽,其中前胡尚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效;病由肺热引起,故用黄芩清解肺热,金荞麦清热解毒,清肺化痰,以治其本;为加强止咳之力,又用百部、紫菀、杏仁、桔梗、马兜铃等化痰止咳之药,以治其标,其中百部润肺止咳,马兜铃性味苦寒,能清肺降气而止咳,非常适宜本病;热灼津伤,非养阴则肺热难平,非养阴则咽痛难愈,干咳难止,故用沙参、麦冬、元参养阴润肺。
治疗经过:3月8日二诊:服药5剂,咳嗽大轻,仍有干咳少痰,咽干咽痒,偶有咳嗽遗尿。检查:脉细缓,舌常。治疗前方去元参,加芦根30g、五味子10g。
又服5剂,诸病痊愈。
三 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一)
张某,女,74岁,邯郸市中华南大街铁路8号院。2006年1月3日初诊。
主诉:感冒、咳嗽半月。患者素有慢性气管炎数十年,平时没有明显症状,近半月因感冒又引起了咳嗽。经西医打针、输液十多天,头痛发热消退。但咳嗽至今不愈。现咳嗽,吐少量白痰,痰黏不利,有时喉中痰鸣,如水鸡声。伴口干,食可,大便秘结。检查:脉弦略数,舌质常苔白黄薄润。
辨证分析:素有咳喘病根之人,往往肺气虚弱,肺内存有宿痰伏饮,一遇外感便会引起咳喘发作。
从临床表现分析,痰黏不利是肺热灼津的表现;痰黏不利,阻塞气道,则喉间痰鸣;口干,大便秘结,亦说明肺热津伤,口及大肠失于阴津滋润所致;舌脉符合肺热诊断,以上说明这是一个肺蕴痰热,热灼津伤的证候。
治疗:宣肺清热,化痰止咳。方用麻杏甘石汤加减。处方:
方解:方中麻黄、前胡宣肺止咳而平喘,能扩张支气管而使痰液易出;石膏、黄芩、桑皮、芦根清解肺热而治其本;其他如杏仁、半夏、百部、紫菀均为化痰止咳之药,以治其标。全方宣外清内,标本兼治。
治疗经过:1月9日二诊:服药6剂,咳嗽减轻,仍痰黏不利,口干欲饮,并觉乏力,气短,大便转常,脉滑利,舌淡红苔白薄润。印象:痰热蕴肺,肺阴未复。治疗:原方麻黄改为8g,去半夏,加沙参15g、麦冬12g、五味子6g,浙贝母6g。以养肺阴,保肺气,化痰止咳。
上方服6剂,诸病痊愈。
四 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二)
李某,女,68岁。住邯钢罗一生活区。2011年6月13日初诊。
主诉:素有咳喘病数年,每遇感冒后即发病,近又发病十余天。初病发冷发烧,咽疼,继则咳嗽吐痰,经社区门诊打针输液五六天,发热退,咽疼消失,但咳喘不愈。现咳嗽,气喘,吐白黏痰,痰多不利,喉中痰鸣,动则气喘加重,伴口干不欲饮,胃脘痞满,食少纳差,手足热,下肢肿,二便正常。检查:脉数带滑,舌淡红苔白薄腻,形胖,下肢按之成坑。
辨证分析:此人形体肥胖,又有咳喘宿疾,肥人气虚痰盛,咳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