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休闲 > 健康养生 > 解密经典老药传世名方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解密经典老药传世名方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解密经典老药传世名方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解密经典老药传世名方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老药名方“久经考验”,全家人都能用的家庭常备中成药。做自己的家庭医生,中成药用对才有效!

作者:吴丽丽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01

书籍编号:30618372

ISBN:978711729168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65464

版次:

所属分类:生活休闲-健康养生

全书内容:

解密经典老药传世名方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解密经典老药传世名方/吴丽丽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ISBN 978-7-117-29168-2

Ⅰ.①解… Ⅱ.①吴… Ⅲ.①验方-汇编 Ⅳ.①R289.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48189号

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解密经典老药 传世名方

编  著:吴丽丽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20年3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9168-2

策划编辑:任海霞

责任编辑:韩敬霖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作者简介

吴丽丽,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已在SCI源期刊及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10部学术著作和国家级规划教材。曾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教育厅优秀教学课件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及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等奖励和荣誉称号。主要从事中医内科杂病、中医妇科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工作。

内容提要

名方之所以为名方,除了因它已经过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临床使用,被证实疗效确切外,还在于每首名方的构建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医理。名方常常被制成膏、丹、丸、散等不同剂型的成药,现如今,很多药店甚至便利店中,都有中医名方成药的销售。本书从众多名方中精选了一批代表性强、使用频率高且应用范围广的名方成药,细心解读每一首名方,以求让更多的人能真正认识名方,并能更好、更准确地使用名方,在切身体会古人高深医理、哲理的意境中,尽享我们的健康人生!

前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不少安全、方便、效果显著的老药名方,它们是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精华,可谓“久经考验”,这些老药名方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老药名方被加工成了中成药,并且这些中成药大多数为非处方药。也就是说,这其中的很多中成药无须医生的处方,患者就可以在药房买到。相对于中药水煎剂来说,中成药无须煎煮且方便携带,更重要的是,这些中成药在服用时不存在像服用水煎剂时特有的异味刺激,这些因素使得中成药更便于患者服用。

此外,一般情况下,中成药每次需用的中草药量远远少于中药煎剂,相较于中药煎剂而言,具有少量长期服用的特点,可主要用于慢性病及体质的调治,尤其是在症状被控制后的病后恢复阶段,其运用更为适合。俗话说得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多种因素作用于人体,经过一定的时间积累才会导致疾病,因此治疗疾病也理所当然地需要一定的时间。中成药显然是非常契合这类情况的。

中成药是基于中医理论创立,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运用的,但大多数老百姓对于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却很有限,再加上很多中成药的说明书存在中西医病名及中西医症状等术语混杂的现象,这些情况常会妨碍中成药的有效应用。实际上,西药通常是针对西医的病症而设,而中成药则是针对中医的“证”而设。所谓“证”,实际上是指一类病理状态,它可散见于多种西医病症当中,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西医的病症,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疾病阶段,会是中医不同的“证”,这就造成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上会出现一些困难。

本书主要介绍一些常用且基于老药名方开发的中成药,并介绍了这些方药创立所基于的中医理论,以期读者在使用名方及中成药时能更加合理、有效。

编者

2019年金秋于广州

御邪篇

在本篇中,我们主要介绍用于治疗外感风热邪气的桑菊饮、银翘散,针对热毒邪气的西黄丸,针对外感风寒的通宣理肺丸,针对外感暑湿邪气的藿香正气散,针对虚人感冒的小柴胡汤,针对风寒邪气郁而化热或风温邪气侵袭的柴葛解肌汤,以及针对湿热邪气的二妙丸类方。

桑菊饮

桑菊饮是中医临床治疗风热感冒轻证及外感风热咳嗽常用的一首方剂。

桑菊饮是由清代著名温病四大家之一的吴鞠通所制,出自《温病条辨》这本著作。

方剂组成如下。

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桔梗6克,甘草2.5克,芦根6克。

——《温病条辨》

从方名中便可一目了然,桑菊饮的主药是桑叶和菊花。这两味主药有着共同的特点,都与秋季有密切的关系。入药的桑叶以夏秋再生者为上,霜后采之,也就是农历节气霜降前后采摘,以经霜者质佳,称“霜桑叶”;而菊花是九月花,在秋季盛开,常称为秋菊。这二者都得了自然界的“秋气”。秋在五行中属金,对应人体的肺金系统。五行中,金气主降,故而秋天落叶,秋天最后一个节气是霜降(气肃而霜降),整个自然界的能量下降到土层,因此地面上温度越来越低,生命迹象也越来越不明显,树枝逐渐变得光秃秃的。人体内肺的气降突出表现为肺能吸入自然界中的清气(含氧的空气)。万物都有阴阳相反的两面,肺金虽然以肃降为主,但是因其由肺泡组织构成,肺体空虚、质轻,古人讲“肺得水而浮”,现代解剖学也表明肺质软而轻,呈海绵状,富有弹性,内含空气,比重小于水,故浮水不沉。因肺质轻上浮,故有宣发作用,也就是与肃降相反的向上向外的作用,宣发作用突出表现为肺能呼出体内浊气(二氧化碳等废气),二者合起来就是中医所说的肺主宣发肃降。肺通过宣发肃降作用,完成其呼吸作用。

解密经典老药传世名方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菊花

而我们刚刚提到的桑叶、菊花两味药,一方面得到自然界秋天肃降、清凉之金气。尤其是桑叶,在《百草镜》一书中记载桑叶:“须大雪压过,次日雪晴采下,线穿悬户阴干,其色多青黑色,风吹作铁器声,故名铁扇子。”铁本身是金属,这种采摘与保管方式就是要增强桑叶的“金”气。另一方面,由于桑叶、菊花都质轻,故而也具有宣发升散的作用。桑叶、菊花都可以宣散外感的风热邪气,但由于其清热效果不如银翘散中的金银花、连翘,因此只能用于风热感冒初期,发热不明显或不发热的情况。但在治疗风热外感症时,桑菊饮也有银翘散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利用桑叶、菊花的肃降、清凉之金气,金能克木,防止风热邪气侵犯人体的肝木系统(肝在五行属木)出现肝经风热病证。

吴鞠通在解释桑菊饮制方原理时,就强调过桑叶平肝风的功效,说:“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故桑叶善平肝风”。箕星即箕宿,是二十八宿中东方青龙七宿的最后一宿,在青龙尾巴那里,箕指的是龙尾摆动所引发的旋风。东方青龙对应的是五行中的“木”,与“肝”“风”同类。肝开窍于目,风为阳邪,势必走上,风热之邪,侵袭肝经,循经上扰头目,出现头昏、头痛、目赤、目痛及流泪等症。所以,桑叶和菊花都有非常好的明目、治疗眼病的功效,对于用眼过度、老花眼、流行性结膜炎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慈禧太后晚年经常吃的“明目延龄丸”“明目延龄膏”就是用桑叶与菊花两味药制成的,两种剂型交替服用,可起到护眼明目的效果。

此外,由于桑叶、菊花两味药都既能肃降又能宣散,因此对于风热邪气侵袭人体,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出现呼吸障碍的咳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一方面能宣散风热邪气,另一方面能清泄肺热,使肺的宣发肃降正常,呼吸正常,故而可以治疗风热犯肺引起的咳嗽病症。尤其以桑叶调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效果明显,临床中会用桑叶治疗尘肺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咳嗽、咳痰、胸痛、咯血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接下来,我们看看杏仁这味药。杏仁是杏的果仁,果仁都富含油脂,有滑润的作用。肺就其特性来说是喜润恶燥的,润则下,有利于肺的肃降作用,防治肃降不及所导致的咳喘症状,尤其是喘。杏仁可以改善因肺气不能下降而出现的胸闷起逆症状。杏仁这种润下的作用,还可以用于改善与肺相表里的大肠,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自《伤寒论》开始,古人用杏仁入药的时候,常要提一句“去皮尖”,即除去杏仁表面褐色的皮,露出白色且光泽的内核,与古人对肺的描述“肺叶白莹”,两者物象相通,加强了杏仁与肺之间的关联。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甜杏仁能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光泽,具有美容的功效。这在古人看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因为杏仁能够助养人体肺系统,肺在体合皮,而皮肤本身就属于肺系统。去尖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构建一个兑卦,我们看下兑卦的形状,就知道“兑上缺”的意思了,兑卦最上面是一个虚线的“阴爻”,而非实线的“阳爻”,兑卦代表的是金、肺、泽。因而,杏仁去尖后,物象上形成兑卦,加强肺金肃降之气,同时有水泽的润下之意,可见古人心思之巧妙。

解密经典老药传世名方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兑卦

那么,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桑菊饮呢?

1.风热型感冒轻证

与银翘散主治的风热感冒比较,桑菊饮主治的感冒程度较轻。桑菊饮的解表能力比银翘散要弱。适用于桑菊饮的风热感冒患者可出现发热,但一般热度不高,甚至体温并不升高。口微渴,可出现头昏、头痛、目赤肿痛或者晨起眼分泌物较多的情况。一般咽喉症状不突出,可表现为热邪伤及肺络,出现咳嗽。由于桑菊饮用药温和,临床上有将其应用于妊娠期风热感冒的病例,效果也不错,但还是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才比较安全。

2.感冒后咳嗽

桑菊饮有很好的止咳平喘、疏散风热邪气的作用。因此,对于感冒后期出现的余邪不尽、侵扰肺络及咳嗽气喘,桑菊饮是很好的选择。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感冒经治疗以后,发热、头痛等急性症状消失,却仍遗留有咳嗽未愈或咳嗽较之前加重的情况,会出现很长一段时间的反复咳嗽,尤其对于小孩、老年人及体质比较弱的人群尤为常见。一般表现为咳嗽频作而剧烈、咳声高亢粗糙或咳声嘶哑,咽喉可出现干燥疼痛、咯痰不爽、痰黄稠而黏,同时可伴有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热及怕风等感冒症状。

3.皮肤瘙痒

桑菊饮可以用于皮肤瘙痒的辅助治疗。因为其中桑叶、菊花可疏散在表的风热邪气。风邪侵袭肌表,容易引起皮肤毫毛动摇,出现瘙痒症状。风邪引发的瘙痒特征:瘙痒游走不定,时发时止,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发病急。临床上出现玫瑰糠疹、干燥性湿疹、皮肤瘙痒或皮屑脱落等症状时,可考虑使用桑菊饮辅助治疗。也可以采用桑菊饮熏洗患处皮肤的方法,疏散局部风热,改善症状。

4.电子产品过度使用引起的眼部疾患

现在是信息时代,很多人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长时间对着这些电子产品,会导致用眼过度,容易出现眼睛干涩、疼痛,时间过长还可导致视力减退。电子产品的辐射相当于中医的风热邪气,作用于眼。肝开窍于目,因此可认为这些眼部病症是一种肝经风热证,使用桑菊饮可以及时解决这种风热邪气对于眼部的影响。

桑菊饮相关中医理论解析——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这一说法是由与吴鞠通齐名的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的叶天士提出的。所指的温热邪气,是一种属阳的邪气,容易侵袭人体的上部,从人的口、鼻侵入,也就是从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侵入;另外,它也容易从人体体表侵入,也就是从皮肤与肌肉之间的纹理与间隙(即中医所说的腠理的概念)侵入人体。这句话明确指出温热病初起,病位在肺。这也是桑菊饮治疗风热外感把重心放在调整肺宣发肃降上的缘由。

在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中,肺的位置最高,被称为“华盖之脏”,华盖本意指帝王的车盖,即古代君王出门时,展开于头顶或车上的华丽的伞盖。古人在描述肺的位置时,说它位于胸腔,覆盖着五脏六腑,借用华盖一词形容,一方面非常形象地突出了肺在脏腑中位置最高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说明肺是人体脏腑的第一道防护线。肺通过它的门户——喉,直接与口鼻相通,且肺在体合皮,从皮毛、腠理、口、鼻侵入的邪气可以直接影响到肺。与身体其他脏器相比较,肺是唯一与外界相通的脏器,基本可以算作是“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外在病邪、汽车尾气、大气污染、尘埃扬灰及雾霾等均可直接进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