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编年史2:通往天国的阶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地球编年史2:通往天国的阶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金字塔竟然不是坟墓,且必然不是人类建造的!近东古文明研究领域专家撒迦利亚·西琴通过来自古代的隐秘线索,揭开金字塔的神秘面纱!
作者:(美)撒迦利亚·西琴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01
书籍编号:30618231
ISBN:978755943413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18187
版次:1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科普
版权信息
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令人兴奋,极富挑衅性和吸引力,非读不可!这是西琴——大师兼充满热诚的调查员继《第十二个天体》后的又一次杰出表现,令人眼花缭乱……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柯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 《第十二个天体》揭示了一个真相:来自“谜之行星”尼比鲁的外星淘金者创造了人类,但作为“原始人工人”的人类却擅自摘取了“知识之果”,从而被逐出了伊甸园。
※ 那么,“知识之果”蕴含的究竟是什么知识,让上帝不愿人类掌握?不是别的,是“原始人工人”自我复制和繁衍的能力。从此,人类在地球上崛起。
※ 伊甸园中还有另一种禁果——“生命之果”。此时,人类的最大梦想就是重返伊甸园,或者,在地球上某个隐秘的角落找到永生的源泉。
※ 《通往天国的阶梯》是对最敏感而且最重大问题给出的超级答案,关于生命……和来世!
不得不信,令人佩服!西琴由此继续他开创性的《地球编年史》的奇异旅程。
——《书目杂志》(Booklist)
令人印象深刻,且不得不再次思考关于宇宙与生命的那些难题。
——合众国际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考察全面,极其有说服力……这一次,西琴的眼光从苏美尔转向了埃及,他展示了现存的金字塔建造者理论的诸多缺陷,向我们揭示了一些远古人的戏法。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中译本总序
《地球编年史》系列修订本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十年前,这套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的全球畅销书,在第一本发行30周年之后引入中国,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而这套书的再次出版,我相信会再一次掀起一股有关人类文明起源的探索热潮。
对一个读者——至少是我本人——来说,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最具说服力而且也最陌生的关于太阳系与人类历史的知识体系。它是如此恢宏、奇诡、壮丽,使我首次意识到,人类在终于有机会和能力追寻人类起源的真相时,才发现事实竟然比想象或幻想更加不可思议。而此前,人类也许并不知道,其实我们一直就置身于创造的奇迹之中,或者,我们本身就是一个被创造的奇迹。
应该说,大多数对人类进化及其文明有兴趣的人都将对这个系列的图书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同样,对《圣经》故事以及大洪水之前的历史感兴趣的人,也可能会持有同样的阅读姿态。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我们这个物种是地球上唯一的高智能物种?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从古代的哲人到现代的科学家,都无法完全回答我们从哪儿来?或者你是否知道,为什么希腊词语anthropos(人类)的意思是“总是仰望的生物”?甚至连earth(大地、地球)一词都是源于古代苏美尔的e.ri.du,而这个词的本义竟是“遥远的家”!
——其实,撒迦利亚·西琴在《地球编年史》系列图书中回答的远不止这些。
西琴是现今能真正读懂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少数学者之一。作为一位当代伟大的研究者,他既利用了现代科学的技术,又从古代文献中窥知了那些一度处于隐匿状态的“神圣知识”。而这些神圣的知识所包含的内容,正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甚至“我们往何处去”。
在他看来,人类种族是呈跳跃式发展的,而导致这一切的是30万年前的一批星际旅行者。他们在《圣经》中被称为“纳菲力姆”(中文通行版《圣经》中将其误译为“伟人”或“巨人”),在苏美尔文献中被称为“阿努纳奇”。与《圣经》中所记载的神话式历史不同,他通过分析苏美尔、巴比伦、亚述文献和希伯来原本《圣经》,替我们详细再现了太阳系、地球和人类这一种族及其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西琴发现,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得来的天文资料,竟与古代神话或古代文明的天文观有着惊人的相似。令人震惊的是,数千年前的苏美尔文明的天文观甚至是近代文明所远远不及的。哪怕是现在,虽然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第十二个天体”尼比鲁的迹象,但却无法证明它的实际存在;而位于人类文明之源的古代苏美尔,却早就有了尼比鲁的详细资料。《地球编年史》充当了现代科学和古代文献之间的桥梁,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古代神话及天文学的帮助下,西琴向我们全面诠释了太阳系、地球以及人类的历史。
西琴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发现真正的人类只有30万年的历史,而非之前认为的有上百万年历史。而这是基于他对最古老文献的研读、对最古老遗址的考察,以及对天文知识的超凡掌握。借助强有力的证据,他向全世界证明,人类的出现是缘于星际淘金者阿努纳奇的需求。人类是诸神的造物,这一点在《地球编年史》中有着完美的科学解释。
不过,这套旷世之作的重点并不仅仅止于此。
在《地球编年史》中,我们能看到古代各文明神话中对“神圣周期”的理解竟然出奇地一致。与这个周期相关的正是太阳系的第十二名成员,被称为“谜之行星”的尼比鲁,即阿努纳奇的家园。所谓的“末日”——如一万多年前的大洪水——是尼比鲁与地球持续地周期性接近的结果,而人类文明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末日”中走向未来。
在我看来,《地球编年史》是一部记录地球和地球文明的史书,它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思想和观点那么简单。它是一本集合了最新发现和最古老证据的严肃的历史书。而对未来,撒迦利亚·西琴同样有着科学的预测。按照古代神话中“神圣周期”的推算,以及最新的天文学研究成果,有迹象表明,一次巨大的事件就快发生了。凡是接触过各古代神话的读者都应该不会遗忘,诸神曾向我们许诺:“我们还会回来。”那么,如果他们真的以某种身份存在的话,人类与造物者的再一次相会,将是在未来的哪一年、哪一天呢?
我不禁想起17世纪英国语言学家约翰·威尔金斯(John Wilkins)创造的一个词:everness,他用它来更有力地表达“永恒”之意。而阿根廷诗人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以此为名,写下了一首杰出的十四行诗,仿佛是在与西琴所关注的领域相呼应:
不存在的唯有一样,那就是遗忘。
上帝保留了金属,也保留了矿渣,
并在他预言的记忆里寄托了
将有的和已有的月亮。
万物存在于此刻。你的脸
在一日的晨昏之间,在镜中
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反影,
它们仍将留在镜中。
万物都是这包罗万象的水晶的
一部分,属于这记忆,宇宙;
它艰难的过道没有尽头
当你走过,门纷纷关上;
只有在日落的另一边
你才能看见那些原型与光辉。
从《地球编年史》的第一部《第十二个天体》的出版,到第七部《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的出版,西琴耗时达30年。而他在这30年间所做出的成果,对于全人类来讲,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我们期待着一个有关地球和人类起源与文明新的探索热潮,将随着《地球编年史》系列修订本的出版再次出现。
宋易
2019年5月20日于成都
前言
很公正地,《通往天国的阶梯》被认为是一项有关人类对永生无休止追逐的研究。然而,与该课题其他研究不同的是,它并没有将这样的追逐当作寓言故事、乌托邦理想或纯幻想,而是把它们看成是发生在真实地球上的真实旅途。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讲过,乌鲁克——《圣经》中叫作以力——的苏美尔国王吉尔伽美什追求永生的故事;而在这本书里,将会显示他的确去过两个空间连接点(而非一个),它们的存在将被证明,它们的地点也将被显露出来。我们将要做的,就是跟随那些迦南国王的脚步:他们认为,他们因去过诸神的燃烧石之地而获得永生;同时还会显示出他们去过哪些地方、那里是什么、为什么那些空间连接点会遗留下过去的诸多事件,以及何以在当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然,也不乏混乱。
之前的那本书,《第十二个天体》,主要是基于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证据的,这一本则加入了埃及部分,并讲述了当埃及的法老们准备旅行到百万年之星获得永生的时候,他们将会切实地去一个地方——一个真实的地方,在那里,他们装备成在今天看来是宇航员的样子,被升起,去往众神的行星。
为什么吉萨金字塔被他们称作“通往天国的阶梯”?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了什么目的修建了它?这些令人震惊的答案,包括了一个通过许多证据碎片组成的、极为周密的分析。这些章节显露出大金字塔中令人羞耻的一个赝品,而它曾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并且,相关的这些发掘还在不断进行中。
本书重新诠释了《圣经》中前大洪水时代的伊诺克、后大洪水时代被带去天国成为神的先知以利亚,以及他们的苏美尔先驱者阿达帕、伊塔那和恩麦杜兰基的故事;通过这些,它将人类对永生的追逐变为了可以实现的梦想。
撒迦利亚·西琴
2006年10月于纽约
大事件年表
(445000年前至2300年前)
第一章
寻找天堂
《圣经》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个时期,“永生”是在人类的掌控之中的。
在那个被称为“黄金时期”的遥远年代,人和他的创造者都居住在伊甸园中,人照顾他漂亮的花园,而上帝则在午后的微风中读着经卷。“上帝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眼目,其上的果子好做食物。园子中又有生命之树和辨别善恶的树。有一条河流从伊甸流出浇灌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第一道叫比逊河,第二道叫基训河,第三道叫底格里斯河;第四道叫幼发拉底河。”
园中除了善恶树上的果子以外,其他树上的果子他们都可以吃。但他们若是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上帝就会让他们失去永生。
上帝耶和华说:
“看,亚当已经变得和我们一样
能辨别善恶了;
难道他就不会再去吃生命树上的果子
而得到永生吗?”
上帝耶和华把亚当
逐出了伊甸园,
在伊甸园的东边
设置了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
要他把守住通往生命之树的路口。
人就这样被驱逐出了可以掌控永生的地方。虽然被夺去了永生,但他却从来也没有忘记过它。不仅如此,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渴望着重新得到它。
自从亚当被逐出天堂后,英雄们就去大地的尽头寻找永生。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能看到一眼,也有些普通人称自己偶然发现了永生。
纵观历史,对天堂的追寻一直是许多人的终极目标。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千年纪元的早期,这种追寻又被欧洲大陆上那些强大的王国发起。
新世界被发现了,我们似乎应该相信,它是探索者们在寻找海上路线去印度获取财富时偶然发现的。对,但也不全对。因为斐迪南国王、伊莎贝拉王后和西班牙王室最渴望找到的是长生不老的源泉:它能让老人重新恢复年轻时的活力并使他们永远年轻,据说它是从天堂的一口井中喷涌出来的。
在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刚抵达他们所认为的“印度”(其实是美洲)时,他们就把对新世界的探索和寻找长生不老源泉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西班牙人讯问并折磨被俘的“印度人”,希望能从他们口中挖出长生不老源泉的秘址。
旁氏·德·里昂是在这方面颇有研究的一个行家,也是个职业军人出身的探险家。他一路高升,做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又名海地,位于西印度群岛中部)和波多黎各(位于西印度群岛东部,如今是美国属地)的总督。在1511年,他目睹了对一些被俘的“印度人”的审问。最后的结果是,这些“印度人”介绍了自己的岛屿和岛上的珍珠及其他财宝,还赞颂了他们水域的水的神奇功效;说岛上有一股泉水,有一个“受年老病痛严重折磨”的原住民喝了一口后便“找回了年轻时的力气,并做了年轻时才能做的事情,他还找了一个老婆又生了许多孩子”。
年老的旁氏·德·里昂越听越兴奋,他坚信这些“印度人”所描述的就是长生不老源泉。他们对那个老人在喝了长生不老泉水后重返青春并结婚生子的补充,成了这个故事最有决定性的一页——在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的法庭中,总会挂有许多名家的画作,当这些名家们描绘爱慕或是性爱情景时,都会将一个水池放进画面里。也许对于这一点最有说服力的便是提香大约在西班牙人占领西印度群岛时创作的名画:《神圣与世俗之爱》(1514年,118厘米×279厘米,见图1,布面油画,罗马博盖塞艺廊收藏)。
众所周知,画中的水池暗示了人在黄金年龄时的性爱。因为水池中的水代表着永葆青春的长生不老之源泉,从而拥有“所有年轻力壮的能力”。
官方历史学者皮特·马特尔·德·安哥拉利亚对旁氏给斐迪南国王的报告做了记录。他在《新世界简史》一书中写到,从卢克雅思和巴哈马群岛来的“印度人”声称,“那儿有一个岛……岛上有一处具有神力的泉眼……只要喝了那里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使老人重新变得年轻。”
许多研究,比如旁氏的《年轻之源:里尔那都·奥斯基的一段关于地理谜团的历史》,都表明,找到“年轻之源是当时最盛行、最具有特色的对新世界的征服者们的绝大期望”。毫无疑问,斐迪南国王就是其中一位很受鼓舞的人,他对所有关于“年轻之源”的消息都非常感兴趣并充满热切的期盼。
因此,当有消息说旁氏在寻找“年轻之源”的途中遇到困难时,斐迪南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