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实务(第5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统计学实务(第5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梁俊平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8-01
书籍编号:30618168
ISBN:978712135621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64309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统计学实务 / 梁俊平主编.—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5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经济管理系列
ISBN 978-7-121-35621-6
Ⅰ.①统… Ⅱ.①梁… Ⅲ.①统计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Ⅳ.①C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63648号
策划编辑:刘露明
责任编辑:刘淑敏
印 刷:
装 订:
出版发行: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173信箱 邮编 100036
开 本:787×1092 1/16 印张:14.25 字数:356千字
版 次:2002年8月第1版
2019年5月第5版
印 次:2019年5月第1次印刷
定 价:46.00元
凡所购买电子工业出版社图书有缺损问题,请向购买书店调换。若书店售缺,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联系及邮购电话:(010)88254888,88258888。
质量投诉请发邮件至zlts@phei.com.cn,盗版侵权举报请发邮件至dbqq@phei.com.cn。
本书咨询联系方式:(010)88254199,sjb@phei.com.cn。
前言
本书继承了第4版的基本风格,继续沿用每章节内容结构知识导向图,以便读者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每章重点内容。同时考虑到很多学校课时设置限制,对内容进行了删减,把课外拓展知识内容通过二维码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其次,对每个章节标题进行了重新梳理,以便读者很容易地想到本章节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书继承了第4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色,注重对实际经济现象的分析,同时引入了新案例数据,突出事务性操作,在保持统计学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删减了部分章节内容,更新了引导案例,充分体现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及财会专业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统计爱好者自学统计知识的参考书籍。
本书由梁俊平副教授担任主编,董海华副教授和马海涛老师担任副主编。各章执笔人分别是:第1章由常州工学院梁俊平编写,第2~4章由董海华编写,第5~7章由马海涛编写,第8章由梁俊平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第9~10章由马海涛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第11章由常州工学院苏频编写。特别感谢南京审计学院贾超同学和常州工学院龚敏茹同学对本书习题编写付出的辛勤劳动。
在本书再版过程中,得到电子工业出版社刘露明女士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在此,谨向帮助与支持本书编写与出版的所有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或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完善和修订。
编 者
第1章 数据统计凭什么成为最强的商业武器
引导案例
威尔斯的预言[1]
威尔斯于1903年预言,统计思维和读写能力一样,终将成为良好公民所需具备的必要条件。
这段文字就写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使用的统计学教材的开头。
作者H.G.威尔斯人称“科幻小说之父”,也是一位思想家。时光机器及透明人等概念都是因其著作而闻名的。据说,他的科学知识之广博、眼光之高远,早就预言了核子武器和国际联盟的出现,甚至还预言了类似现在流行的维基百科全书的问世。
在现代统计学仍处于黎明期的1903年,我们无法确认威尔斯为何会如此预言。但经过了100年之后,正如读写能力的重要一样,我们也确实需要统计学的思维。读写能力视为教养或素养,因此,缺乏统计学方面的识读能力,即缺乏“统计学素养”,尤其对于现今社会发展与时代潮流所趋,是极为不智的。
不具备读写能力就无法了解合约及法律等内容,不具备统计学素养则无法了解概率及数据资料的运用。无论是以上何者,都可能陷入弱势族群的处境。
1.1 统计是什么
统计是对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统计是描述、总结某种现象的数据或其他信息。
统计学的目的:统计学有很多目的,而它最重要的目的是我们在面对不确定问题时做出决策的依据。
统计是这样一些数字:它们通过某种有意义的方式对原始事件和数字进行提炼,使得仅仅通过观察原始数据无法立即水落石出的一些理念得以昭示。这里的数据指的是我们能够据其做出结论的事实或数字。
“统计”一词从字面上理解,是指对大量事物的数量进行汇总和计数,即“统而计之”的意思。后来,从反映社会活动方面理解,“统计”一词延伸为用数字反映现象,表明统计还有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现代的“统计”一词,可以从三个不同方面理解,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的理论概括,而统计学形成的理论对统计工作起着指导作用。统计工作一方面受统计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也检验着统计理论的正确与否,促进统计理论的不断发展。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表明,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被实践检验,体现着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关系。
几乎所有学科都要依赖统计学的方法和数据分析。
1.2 统计的研究对象、特点、方法和过程
1.2.1 统计的研究对象
统计、统计学是从研究社会经济的数量方面开始的,随着统计实践的发展,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统计学得以不断前进。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决定了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最终是一致的,都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规律性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数量表现,揭示事物的本质、相互联系、变动规律性和发展趋势。它们又有区别:统计工作是从实践上研究具体的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统计学则是从理论角度为统计工作提供数量研究和认识规律的科学方法,包括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统计过程所应用的核算和分析方法,以及组织方法。其核心内容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这些方法论构成了统计学的科学体系。所以统计学就其性质来说,是研究如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从中做出正确推断的方法论学科。
1.2.2 统计的特点
1.总体性
统计的研究对象不是个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而是许多个体现象构成的总体的数量方面。当然统计研究又必须是从个体入手然后经过分组、汇总,过渡到对总体特征的了解与认识。在认识和研究方法上遵循个体到总体的路径。
2.数量性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即用大量数字资料说明现象的规模、水平、现象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决定现象质量的数量界限等。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经济调查研究活动的根本特点。必须指出,统计对现象数量方面的认识,是与现象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以定性认识为基础,遵循定性—定量—定性的科学的认识规律。
3.具体性
统计工作研究的总体数量是一个有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条件限定的数值。具体性就是指统计指标在时间、地点、条件三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性。
统计固然是研究具体的数量,但为了进行复杂的定量分析,还需要借助抽象的数学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遵循一定的数学规则。因此,在统计中对具体数量的研究需要密切联系抽象的数学方法。以抽象方法为手段,以具体数量为目的,体现了统计中具体和抽象的辩证关系。
1.2.3 统计的研究方法
统计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它提供对社会经济现象调查研究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统计研究具有多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许多特定的统计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足够多数的个体单位进行观察,以期认识具有规律性的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
大量观察法常见的有统计报表、普查等,主要用于统计调查阶段。
2.统计分组法
统计分组法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将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划分为若干组的方法。
由于所研究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多层次性,需要我们对所研究现象进行分组或分类研究,以期在同质的基础上探求不同组或类之间的差异性。在统计分析阶段,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来划分现象类型、研究总体内在结构、比较不同类或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3.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是指从总体范围角度研究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范畴及其数值的方法。
统计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特征是通过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的。常见的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等。综合指标法用来描述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4.统计模型法
在以统计指标来反映所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对相关现象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在研究这种数量变动关系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一定的假定条件,用合适的数学方程来进行模拟,这种方法就叫作统计模型法。
5.统计推断法
统计推断法是指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包含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它可以用于总体数量特征的估计,也可以用于对总体某些假设的检验,所以在统计研究中应用很广泛,已成为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以上五种方法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计研究方法体系。
1.2.4 统计的研究过程
一次完整的统计活动过程,要经过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1.统计设计阶段
统计设计是对统计活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做的通盘考虑和合理安排,如确定调查对象,设计指标体系,编制分类目录,制订调查、整理和分析方案等。优良的统计设计是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研究活动的前提。
2.统计调查阶段
统计调查是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社会经济现象的实际资料的活动,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也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
3.统计整理阶段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来的大量统计资料加工整理、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成为能够说明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它既是统计调查的延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前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4.统计分析阶段
统计分析是将加工整理好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研究,采用各种统计方法,计算分析指标,来揭示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是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
统计研究过程的四个阶段并不是孤立、截然分开的。它们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各个环节常常是交叉进行的。例如,小规模的调查,常把调查和整理结合起来,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就有对事物的初步分析,在整理和分析过程中仍须进一步调查(见图1-1)。
图1-1 统计研究的过程
1.3 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1.3.1 统计总体、总体单位和样本
1.统计总体
统计总体是指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集合体),简称总体。
在统计研究中,总体是所研究的人或事物的完整集合。
统计要研究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首先要对统计总体有明确的认识。
例如,我们要研究全国乡镇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全国的乡镇工业企业就组成一个总体。这些乡镇工业企业尽管资产规模、产品品种、技术力量、设备状况、经济效益等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乡镇企业,都是工业生产单位,向社会提供工业产品或劳务服务,在这方面具有共同性,或称同质性,是统计总体赖以形成的客观基础。
总体具有三个特征:①大量性;②同质性;③变异性。
2.总体单位
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每个事物或基本单位,也称个体(元素)。
原始资料最初就是从各个总体单位取得的,所以总体单位是各项统计数字最原始的承担者。例如,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生产情况时,该工业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可以作为一个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将每个工业企业的某些数量特征加以登记汇总,就取得该工业部门的统计资料。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研究目的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可以作为总体,也可以作为总体单位。
3.样本
样本是从某个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所组成的整体。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它的数据是进行实际测量而获得的。
一般情况(不同领域标准不一)下,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大于30称为大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小于或等于30称为小样本。在有些情况下,大样本和小样本所用的统计处理方法不一样。
1.3.2 标志和标志表现
1.标志
标志是反映总体各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每个总体单位从不同方面考察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征。例如,每个工人都具有性别、工种、文化程度、技术等级、年龄、工龄、工资等属性和特征,这些就是工人总体单位的标志。
2.标志表现
标志表现是总体各单位的某一标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