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风云儿女》电影摄制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纪实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起来:《风云儿女》电影摄制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纪实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为您讲述艰难岁月中《风云儿女》电影摄制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的真实故事。
作者:吴海勇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书籍编号:30618060
ISBN:978720815866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28784
版次:1
所属分类:文学-纪实文学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起来:《风云儿女》电影摄制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纪实/吴海勇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红色起点)
ISBN 978-7-208-15866-5
Ⅰ.①起… Ⅱ.①吴… Ⅲ.①电影制作-概况-中国 Ⅳ.①J905.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95930号
责任编辑 李 莹 刘 宇
装帧设计 谢定莹
红色起点
起来
——《风云儿女》电影摄制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纪实
吴海勇 著
出 版 上海
(200001 上海福建中路193号)
发 行 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中心
印 刷 上海盛通时代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890×1240 1/32
印 张 12
插 页 2
字 数 273,000
版 次 2019年8月第1版
印 次 2019年8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208-15866-5/D·3415
定 价 48.00元
作者简介
吴海勇,文学博士,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参与编撰党史集体成果十数本,发表个人署名论文、文章逾200篇。个人著述出版主要有《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时为公务员的鲁迅》《枭声或曰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的生命哲学与决绝态度》《Long之炫奇:百年世博的中国表情》《列兵毛泽东:辛亥革命时期的新军生活》《“电影小组”与左翼电影运动》等。
前奏:电影儿女的风云创作
一部电影激荡风云儿女,一首主题歌唱彻大江南北。
一个文明悠久的古老民族,在近代遭遇三千年未遇之大变故,苦苦挣扎于侵凌、内乱、掠夺、灾难之中,尘封在贫弱与血污的魔咒里,等待着天道运命的回还,祈求着中华儿女的新生——太需要发出郁积胸腔久矣的吼声,太渴望团结奋进、不怕牺牲,去战取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
《义勇军进行曲》,以决绝勇毅的态度、悲慨雄健的歌词、激昂流利的旋律,唱出时代的最强音。这是民族的心声,这是大众的曲调,这是时代的战歌。在多年后众望所归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1)
20世纪30年代,中国站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
源发于1929年美国的全球经济大萧条,致使30年代中国经济雪上加霜。1930年辽西大水灾,淹死万余人,灾民达四五十万人;1931年长江流域大水灾,20余省受灾,死亡370万人,灾民多达5000万之众。中原大战硝烟方散,蒋介石就对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接连发动军事“围剿”。万宝山事件交涉不成,蒋介石“安内攘外”的论调却已出笼。在此节骨眼儿上,因中东路事件看透东北军实力的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实施日本鲸吞中华的侵略计划。对日本关东军的军事动向,东北当局并非毫无觉察,然而,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不但没有积极备战,而且在遭围遇袭时竟然命令官兵“挺着死”,以致鲜有自卫还击者,更多的是望风而逃。
中国共产党立即行动起来,在九一八事变的枪炮声震惊沈阳之际,中共满洲省委便预见到事态的严重性,连夜抓紧起草斗争宣言。“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者已经将奉天营口安东抚顺辽阳海城铁岭长春还有许多别的大小城镇完全占领了,这是如何惊人的事件啊!”翌日发表的《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揭露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动”,抨击国民党军阀的投降政策,指出“只有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领起各政党、各团体反日运动的怒潮。
“号外!号外!日本人炮轰沈阳,国民政府下令不抵抗!”报童的叫卖声响彻申城。时在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闻讯紧急反应,9月20日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抨击日本帝国主义公开进兵中国、强占中国领土、屠杀中国民众,批判国民党军阀投降政策“出卖民族利益”,号召“一致动员武装起来”,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两天后,共产党又通过《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特别要求加紧军队工作,组织兵变与游击战。待3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工人、学生、各行业、各团体的抗日运动已火爆上海。鉴于国民党政府军未能履行国防军的职能,广大民众奋起要求行使抵御外侮的权力,敦促南京政府迅速出兵,义勇军运动在上海如火如荼展开,并迅速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上海,成为全国抗日风云的风暴眼。
上海公共体育场,上海抗日救国会义勇军三千余人11月1日举行宣誓检阅典礼。为北上援助马占山的江桥抗战,12月3日公共体育场,又有青年自动赴东北援马抗日团召开誓师大会。如火如荼的义勇军运动甚至影响到驻沪的十九路军。蔡廷锴谋划从该军分出两独立旅、一特务营,组建“西南国民义勇军”。正准备1932年正月底率军北上,日本海军陆战队借“日僧事件”要在上海动武的动向日益明显,蔡廷锴与蒋光鼐召集军部紧急会议,鼓舞斗志,决意就地反击猖狂的日军(蔡廷锴《蔡廷锴自传》)。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各路义勇军奔赴上海火线,支援十九路军。这其中就有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新建的义勇军,“民反”是中共江苏省委发起领导的抗日群众团体。这分明是响应1932年1月27日中共《中央紧急通知》所发出的号召:“以极大的力量来进行组织工人的义勇军与纠察队”。淞沪抗战期间,中共中央迅速发表斗争纲领,继续强烈倡导“民众自动武装起来”。4月15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签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中国共产党有敌无我的气概、坚决捍卫民族尊严的立场,与国民党当局畏敌如虎、奉行不抵抗主义形成鲜明对照,不啻为中华民族树立起万众一心抵御外侮的抗日先锋旗帜。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共产党人在各地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批党员干部在白山黑水直接领导创建了一些抗日义勇军,在1933年东北抗战局势陡转急下的危境中仍然坚持抗战,后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基础力量。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坚持武装自卫抵抗,中国共产党如此抗战主张与斗争实践,直接促成了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于1934年8月在上海成立。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义勇军运动的主心骨,并由此影响相关文化领域的创作。
“起来啊,饥寒交迫的奴隶,拒绝这种种残酷的命运!”当此民族危难之际,1931年12月11日出版的左联刊物《十字街头》创刊号发表《怒吼啊,中国!》,指出九一八事变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压迫“又在翻着新的一页”。在左翼文化旗帜的引领下,在广大观众的强烈呼吁下,上海电影界开始左转。一·二八淞沪战火使上海电影业饱受摧残,更刺激中国电影人危境奋起。当年上海的电影公司大多拍摄了淞沪抗战的新闻纪录片。联华公司赶制抗日故事片《共赴国难》,实现文艺片在这方面零的突破,影片中主人公参加义勇军,奔赴上海火线。
一·二八淞沪抗战硝烟平息后,中国共产党人抓住契机进入电影界,左翼电影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面对国民党当局扼杀左翼、禁拍抗日影片等重重阻力,左翼电影人设法冲破燃烧的荆棘,将反帝反封建包括宣传抗日的影像成功地投射于大银幕上。在此过程中成立的电通影业公司,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控的左翼电影大本营。在电通公司第二部影片《风云儿女》中,主人公经过沉沦最终奔赴抗战前线的情节,为一首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的热血歌曲提供了创作契机。
田汉创作了《风云儿女》电影故事梗概以及主题歌歌词;夏衍承担起据此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的任务,并指定了该影片导演许幸之、摄影师吴印咸等摄制主创人员;聂耳主动承担了为该歌作曲的任务;还有孙师毅、许幸之,在聂耳作曲中协助调整了相关词句。当聂耳从日本给孙师毅、司徒慧敏寄来乐谱定稿,《义勇军进行曲》就此诞生。
促成《风云儿女》及其主题歌面世的,不仅是田汉、夏衍、司徒慧敏、孙师毅、许幸之、聂耳等人的接续努力,还有一大批左翼电影人的风云际会。他们中有左翼戏剧运动、左翼美术运动、左翼音乐运动的文化健将,还有左翼电影运动的团结对象,以及幸运路过的历史过客。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风云儿女》盘旋着《义勇军进行曲》的壮音,横空出世。
事实正是如此:风云时代涌现风云人物,风云人物演绎《风云儿女》,《风云儿女》孕生风云歌曲。我们的《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这样起来的!
(1) 194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刊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重要议案,其五为:“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12月4日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一章
聂耳:想进电影界的音乐人
九一八噩耗传来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那一天,聂耳接到联华影业公司通知,明天要乐师穿礼服拍戏。这是续拍前些天就参与开拍的影片《银汉双星》的一幕,那年聂耳19岁。
因被同一共青团小组里的叛徒出卖,刚刚毕业、原本有望在玉溪做县督学或在县中教书的聂耳(聂耳《致二哥[聂子明]》,1930年6月19日),紧急避险来沪,至此已经一年有余。通过三哥的关系,聂耳1930年7月18日到沪,即投奔云丰申庄(薛振青、张仓荣《回忆聂耳[摘录]》,《聂耳年谱(增订稿)》),在虹口公平路同春里(今公平路185弄86号2楼)栖身。两天后,他拿着三哥给的介绍信,照上面的地址四处求职。英语专业的师范学校毕业生,在湖南、广东当过数月的兵,曾考进欧阳予倩在广东主持的戏剧研究所,有些表演小天赋,向往音乐、文学,如此种种,在上海找工作并不容易,留洋博士还失业呢!整整十天一大圈兜下来,还是回同春里做云丰申庄的店员。起初没有工资,不久改为“驻申稽查员”,开始有每月15元的津贴。
“云丰”做的是由滇汇款到沪,购买“大联珠”香烟运滇销售的生意。从精华工厂提货、包装、付邮、打电报,忙时忙,闲时闲,聂耳此外还要兼任记账、打扫、买菜等杂务。所住是市井陋巷,苍蝇,蚊子,臭虫,肮脏的被窝,几个人挤通铺,遇到他们打麻将聂耳就设法躲开。邻居有经常酗酒打老婆的白俄,还有能讲英语、日语及多地方言却不会写字的轮船火头。晨起,但见黄包车、巡捕、老虎灶、马桶,西牢的洋岗警,推小车,小红灯,提着饭盒上早班的工人,工厂的烟囱,轮船的烟囱,汽车、洋房……(聂耳日记,1930年12月4日)(1)
聂耳没有忘怀政治,何况上海那时正是进步人士向往的革命中心。八一世界反帝战争日,又是南昌起义3周年纪念日,聂耳正忙,但还是特别留意警察“严怖”的街面,看到第二天上海报纸,这才知道“原来昨天的事”“依然大肆活动”(1930年8月2日)。惦念着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节纪念日,聂耳午后到英大马路(今南京东路)、南京路、跑马场、北四川路一带转悠,但见华洋巡捕密布,眼光闪着凶神恶煞,那天飞行集会没能实现。就在初到上海的日子里,聂耳回顾了既往经历,思想有了新的进步。他抽空整理了自己的所谓年谱:1912年2月生人,4岁丧父,兄三姐二,靠父亲留下的药材铺勉强维持生活,6岁上玉溪县立师范的附属小学,10岁入私立求实小学读高小,演新剧,音乐已成全校之冠,13岁进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15岁进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军,复学,等等(10月19日)。看了几篇革命文学论文,他心领神会:“现在的艺术运动的主要任务是要大众化”,明确自己今后不再作个人呻吟,要“向着新的艺术运动的路上跑去。”(10月19日)“由于该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之特性,产生了依附于该社会经济基础之特殊的意识形态——思想、学说、理论等,”《读书月刊》上的格言也被他认真地抄写在日记本上,“而这意识形态——思想、学说、理论等,恰恰足以解决了当时代的社会问题。”(11月10日)通过郑雨笙(郑易里),聂耳11月和虹口的反帝大同盟联系上了。聂耳之所以尊称郑为七叔,是因为自己的三哥与他的侄女订婚,其实二人相差不过5岁。郑雨笙是中共党员,是中国组织翻译《资本论》的第一人,对聂耳在沪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呵护作用。据郑回忆,有一次,聂耳身穿一件蓝布大褂,参加了南京路的示威游行(郑易里《回忆聂耳二三事》)。
跨入1931年,2月9日聂耳迎来他到沪以来的第一场雪。用冻僵的手画出“一个赤热小心”,那天正是心中所爱袁春晖的生日。继续英文修炼,并补习日文,重读丰子恺《音乐入门》,因而注重小提琴的基本练习,买一本口琴吹奏法搞定口琴,转又研究摄影术。轧马路,逛“大世界”,游龙华,会同乡,偶尔无聊到在买菜时跟踪年轻女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