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新知 > 农林 > 小龙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小龙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小龙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小龙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高效养殖小龙虾,规模化生产,稻虾连作、共作及连作共作配合新技术,小龙虾苗种生产、池塘主养、虾蟹混养、病害防治、产业链延伸

作者:周凤建,强晓刚,常国亮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01

书籍编号:30618014

ISBN:978712235904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05086

版次:2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农林

全书内容:

小龙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我国小龙虾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抓手。本书作为修订版,以“繁、养分离,计划放养,高效养殖”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小龙虾生物学特性,苗种规模化生产、生态高效养殖、捕捞运输及病害防治技术,其中,重点总结、介绍了目前小龙虾苗种规模化生产和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稻虾连作、共作及连作共作配合的最新做法;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繁养一体”做法,也介绍了亲本选优、幼虾培育、苗种数量估算与控制以及适时捕捞销售等优化改善措施。本书还简要介绍了加工、餐饮消费和文化节庆活动的最新进展。本书立足生产,注重实用;内容翔实,文字简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本书配有大量高清彩图,关键技术措施还拍摄了短视频,读者只需用手机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观看相应视频,可以更加直观地学习、理解和掌握其技术要领。本书是小龙虾养殖户较为理想的生产指导用书,也可以作为教学、推广及职业培训教材。




书名:小龙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第2版)


作者:周凤建,强晓刚,常国亮编著


CIP号:第297754号


ISBN:978-7-122-35904-9


责任编辑:漆艳萍


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



购书咨询:010-64518888


售后服务:010-64518899


网址:http://www.cip.com.cn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我国小龙虾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抓手。本书作为修订版,以“繁、养分离,计划放养,高效养殖”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小龙虾生物学特性,苗种规模化生产、生态高效养殖、捕捞运输及病害防治技术,其中,重点总结、介绍了目前小龙虾苗种规模化生产和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稻虾连作、共作及连作共作配合的最新做法;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繁养一体”做法,也介绍了亲本选优、幼虾培育、苗种数量估算与控制以及适时捕捞销售等优化改善措施。本书还简要介绍了加工、餐饮消费和文化节庆活动的最新进展。本书立足生产,注重实用;内容翔实,文字简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本书配有大量高清彩图,关键技术措施还拍摄了短视频,读者只需用手机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观看相应视频,可以更加直观地学习、理解和掌握其技术要领。本书是小龙虾养殖户较为理想的生产指导用书,也可以作为教学、推广及职业培训教材。




书名:小龙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第2版)


作者:周凤建,强晓刚,常国亮编著


CIP号:第297754号


ISBN:978-7-122-35904-9


责任编辑:漆艳萍


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



购书咨询:010-64518888


售后服务:010-64518899


网址:http://www.cip.com.cn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前言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小龙虾、淡水龙虾,原产于北美洲,20世纪初进入我国南京周边地区,经自然增殖和人为扩展,现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各类水域,目前已归化为我国的一个水产物种,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重要的养殖对象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地龙虾节庆活动的举办,小龙虾已成为饭店、宾馆、超市和普通家庭普遍喜爱的美味佳肴,小龙虾餐饮消费越来越火爆。江苏省盱眙县,自2000 年起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九届“中国盱眙龙虾节”,以虾为媒,地方经济在小龙虾的助力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各地竞相效仿,全国的龙虾产业经济规模越做越大。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小龙虾经济总产值突破3690亿元。小龙虾已成为主产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民致富的主要帮手。


为了助力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2009年起,笔者开始小龙虾繁殖、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2014年结合承担的省、市多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小龙虾繁殖规律、规模化繁育与养殖技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总结,撰写并出版了《小龙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这几年来,该书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也受到了同行及专家的好评。但该书出版已近6年,这期间,小龙虾养殖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地也探索形成了更加成熟的小龙虾繁殖、养殖技术,其中稻田养虾发展最快,涌现出“一稻两虾”“一稻三虾”等更多模式,已成为许多地区实施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小龙虾产业发展需求,2018年初,应化学工业出版社要求,笔者开始再版修订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梳理,现整理成册,希望《小龙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第2版)》能为广大小龙虾从业者提供更多有益的帮助。


本次修订,仍然立足生产,注重实用。作为修订后的新版,本书以“繁、养分离”为基本技术路径,详细介绍了小龙虾生物学特性,苗种规模化生产、生态高效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并将原版“稻田养殖”一节单列成章,总结、介绍了稻虾连作、共作以及连作共作配合使用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实践;本书还完善、补充了“小龙虾苗种生产、池塘主养、虾蟹混养、病害防治、产业链延伸”等章节的新技术、新做法、新进展;增加了水质、底质改良,青苔防治,水草养护等具体技术措施的介绍。为了增加直观性,书中重要内容都增加了插图,关键技术还专门添加了教学视频,用手机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观看相应视频,插图和短视频大部分来源于江苏省淮安市小龙虾产业现场,内容真实,基本上都是首次公开。


本书修订过程中,得到各地行业专家、各级政府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也参考了同行的文献、著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笔者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9年12月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小龙虾的分类与自然分布


克氏原螯虾,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俗称小龙虾、淡水龙虾、淡水小龙虾(本书简称小龙虾)。小龙虾(图1-1)原产于北美洲,广泛分布于美国中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其中,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是小龙虾最主要产区,该区已将小龙虾养殖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小龙虾虾仁等加工制品销往世界各地。目前,经人为引种或自然扩散,小龙虾已广泛分布于世界五大洲近四十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新几内亚、津巴布韦、南非、土耳其、叙利亚、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

小龙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小龙虾

我国的小龙虾,于20世纪30年代从日本传入,最早出现在江苏地区。由于其适应性广,且繁殖力强,江河、湖泊、池塘、水田、沟渠均能生活,甚至在一些鱼类难以生存的水体中也能生存,经长时间扩散,小龙虾种群数量获得快速增长,目前已归化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水产经济物种,成为我国虾类养殖的重要对象。目前,我国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华中、华南及台湾等地区都有分布,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南等地区,还将小龙虾养殖扩展到稻田,成为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对象。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将小龙虾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加大力度发展小龙虾养殖、加工、餐饮及休闲观光等产业,小龙虾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1680万亩,产量突破160万吨,经济总产值达3690亿元。小龙虾养殖,已成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是新时期渔业绿色发展最具活力、潜力和特色的朝阳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

第二节 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1.外部形态


小龙虾的体表具有坚硬的甲壳,俗称虾壳,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共20节组成,其中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图1-2、图1-3)。

小龙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2 小龙虾外部特征示意图(背面观)


1—大螯;2—小触角;3—大触角;4—额剑;5—胸足;6—肝胰脏;7—头胸甲;8—腹足;9—腹部;10—尾扇

小龙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3 小龙虾(♂)外部特征示意图(腹面观)


1—大螯;2—大触角;3—头胸甲;4—额剑;5—口;6—鳃;7—输精管;8—胸足;9—交接棒;10—腹足;11—尾扇;12—小触角

头胸部呈圆筒形,由头部5节、胸部8节愈合而成,外被几丁质甲壳,头胸甲坚硬且发达,几乎占全身长度的1/2,背侧向前伸出一三角形额剑,额剑表面中部凹陷,两侧隆脊尖端锐刺状。一对带眼柄的复眼生于额剑的基部,头端有长触须一对(图1-4)。头胸甲背面与胸壁相连,两侧游离形成鳃腔。在头胸甲背部有一弧形颈沟,是头部与颈部的分界线。

小龙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4 小龙虾外部形态

头胸部附肢共有10对,头部5对,前2对附肢演变成触角,具感觉功能;后3对是口器的主要部分,称为口肢。口肢的第一对是大颚,后面的2对为小颚。前1对大颚、第1小颚及第2小颚共同组成口器,作为摄食器官。胸部有步足5对,第1对特化呈螯状,粗大,相对身体而言,雄虾大螯明显大于雌虾;第2、第3对钳状;后2对爪状。螯足是摄食和防御的工具,后4对步足司运动功能,用于爬行。雄性的生殖孔位于第5步足基部内侧,雌性生殖孔位于第3步足基部内侧。


腹部有腹足6对,双肢型,称为腹肢,又称为游泳肢。雌性第1对腹足退化,雄性前2对腹足演变成钙质交接器。尾肢与尾柄一起合称尾扇,尾扇有使身体升降和向后弹跳的功能。雌虾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向内弯曲,在爬行或受敌时,以保护受精卵或稚虾免受伤害。


小龙虾外表颜色随水质、蜕壳和年龄增长而呈现不同体色。幼体或刚蜕壳的虾,体色呈青色,成虾多数呈红褐色,在光线较差的地方生长的小龙虾可呈蓝色。


2.内部结构


小龙虾整个体内结构分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肌肉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八大部分(图1-5)。

小龙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5 小龙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口;2—食管;3—排泄管;4—膀胱;5—绿腺;6—胃;7—神经;8—幽门胃;9—心脏;10—肝胰脏;11—性腺;12—肠;13—肌肉;14—肛门;15—输精管;16—副神经;17—神经节

(1)消化系统 小龙虾的消化系统是由口、食管、胃、中肠、后肠、肛门构成的管道,贯穿于头胸部和腹部。胃、食管和后肠源于外胚层,肠内壁被有几丁质壳,中肠较短,具有分泌多种消化酶的功能。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与第6腹节相邻和尾部交接处。在中肠处具有一大的消化腺——肝胰脏,肝胰脏是虾类最大的消化酶分泌器官,可分泌与食物消化有关的多种水解酶。同时它也是重要的贮存器官,在肝胰脏内有贮藏蛋白质颗粒、脂肪颗粒和无机物的不同类型的贮藏细胞。其中贮藏钙、磷颗粒的细胞最多,在小龙虾蜕壳周期中具有充当无机元素的转运库和贮藏库的作用。


(2)呼吸系统 小龙虾具有8对鳃,包在头胸甲的两侧,通过鳃丝的摆动形成水流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每个鳃丝上分布着许多鳃小片,上面密布血管网,外界的氧穿透血管壁与铜蓝蛋白结合,同时会释放出二氧化碳。鳃可以吸收水中的金属离子和调节渗透压。小龙虾的呼吸系统较为特殊,离水后保持体表一定的湿润性,可成活数天。


(3)循环系统 虾类属开放性循环系统,由位于肝胰脏后侧的心脏、血管和血窦组成。心脏将血液泵向身体各处的血窦,再至各组织器官。血液是无色的,由血浆和变形虫状的血细胞组成,直接携带氧的是铜蓝蛋白。血液凝血功能强,由心脏抽出的血液在30秒钟内便凝成淡蓝色的血块。


(4)排泄系统 小龙虾头部大触角基部内有一对扁圆形腺体,为触角腺,生活状态下呈绿色,在其后各有一膀胱,由排泄管通向大触角基部,开口于体外。


(5)生殖系统 小龙虾是雌雄异体,雌虾有一个卵巢,呈“Y”形,位于胃的后方、心脏之前、肝胰脏之上,后部分成相连的两叶,中部两侧各引出一条输卵管,分别汇集开口于第3步足基部内侧,开口处为生殖孔。雄虾有一个精巢,呈白色线状,所在部位同卵巢,但输精管只有左侧一根,开口于第5步足基部内侧,开口处为生殖孔。精巢的大小和颜色随着繁殖季节的到来而变化:未成熟的精巢呈白色细条状,成熟的精巢呈淡黄色的纺锤形,后者体积较前者大数倍到数十倍不等。生殖系统的作用是雌雄交配、产卵、繁衍后代。


(6)肌肉运动系统 小龙虾的肌肉运动系统由肌肉和甲壳组成,甲壳又被称为外骨骼,起着支撑的作用,在肌肉的牵动下起着运动的功能。


(7)神经系统 小龙虾神经系统是由位于头部的脑神经节、食管神经环和纵行于腹部的神经索组成。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中各有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