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摄影 > 书法篆刻 >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楷书学习从入门到精通

作者:子瞻书画教育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书籍编号:30617992

ISBN:978712235451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4348

版次: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书法篆刻

全书内容: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内容提要


本书从书法的基本功讲起,强调用笔,重点通过楷书的演变和经典碑帖的解析,使读者完全了解楷书书体的特点和运笔技巧,掌握楷书的书写要领,从而达到从入门到精通。


本书编写人员


主 编: 李 骉


副主编: 王旭红 岳长海 杨皓月 付平安


编 委: 赵小龙 夏可珍 刘永泰 贺 慧


吴 明 陈先郡 张建勋 闫雪峰



版权页


书名:中国书法楷书24讲


作者:子瞻书画教育编


CIP号:第244341号


ISBN:978-7-122-35451-8


责任编辑:李彦玲


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



购书咨询:010-64518888


售后服务:010-64518899


网址:http://www.cip.com.cn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绎绎六辔 坐将致远


绎绎六辔 坐将致远


李骉和我相识十余年,第一次见面还是在“松竹草堂”刘正成老师家里,那时的他刚来北京不久,还带着几分青涩,和今天的成熟不可同日而语。后来,我们又成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同学,经常往来,谈古论今,畅谈书艺;再后来,我们一起对成都市青年书协进行改组换届,推出了一大批书坛青年才俊,进一步推动了成都乃至四川青年书法事业的发展。多年来,我们时而纵酒论书,时而清谈悟道,一直到现在,始终保持着“不忘初心”的交流。


得益于多年来他在书画界的深耕,也得益于刘正成老师的提携,一年半前,李骉创办了“子瞻书画教育”,并请正成老师题写了校名。可能是对四川家乡的情结吧,他以苏东坡的字号作为办学机构的名称,当然也有这个时代家长所期盼的“望子成龙,高瞻远瞩”之意。


短短近两年时间,“子瞻书画教育”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北京为中心,在全国多地开花。北京教学机构也从原来一间教室,升级到多家教学点,学员数量稳步提升,《中国书法入门24讲》也变成了五体单行本教材。更值得称道的还有韩启德、孙伯翔、王家新、卢禹舜、曾来德、范扬、于明诠、张铁林、聂成文、陈传席、叶培贵等名家的题字题匾,为教材平添了几多内涵。


当我读完这五本教材的样稿时,感觉到这套教材比第一次发行的版本更加翔实,更加通俗易懂。首次发行的《中国书法入门24讲》将篆、隶、草、行、楷编在一本书中,这次是将五种字体分别编成五本书,增加了内容的深度。


楷书系列中介绍了魏晋及其他几个时期经典小楷,钟繇的《宣示表》、卫夫人的《近奉帖》、王羲之的《乐毅论》、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很有代表性。在小楷序列中重点介绍了楷法纯一、隶意脱尽的《董美人墓志》。


魏碑方面,《始平公造像记》碑文方笔斩截,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张猛龙碑》通篇字左倾右仰,给人以活泼飞动的感觉。而《张黑女墓志》结体取隶法,故多横平竖直,但其难得之处在于平而不滞,直而不僵。摩崖刻石的代表《石门铭》,书写难度极大,仅凭功力成字,故点画多流畅而跌宕,显笔法圆厚兼有韧劲峻势,是此碑用笔之典型特征。


唐楷是楷书最为成熟时期的象征,介绍了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等,堪称楷书经典的大荟萃,学习者无论从哪一家入手,都能找到书法的奥妙。在元、明、清时期的楷书中,介绍了赵孟頫的《三门记》、文徵明的《后赤壁赋》,当代介绍了启功楷书,这样的编排直接使学习者有一个跨越时代的纵深感,便于开阔视野。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本系列书对临摹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即分析对比。不仅有临摹方法,还有如何解读原帖,在临摹的基础上如何背临,更重要的是,还有当代名家的临摹和创作对比,以及作者的临摹,通过多方对比分析,不仅使学书者能即时产生浓厚兴趣,还能认识每个经典字帖当代名家创作的水平,提高书法分析能力。比如孙伯翔、刘正成、吴东民、袁波、刘新德、刘炳玉、刘俊京、洪亮等当代名家的创作和原帖,以及作者的临帖进行对比,拉近临摹与创作之间的对比关系。


一个人做好一件事不容易,执着地做好一件事更不容易。李骉,名里有三匹马,正像他做事的风格一样可谓“天马行空”。后来,国学大师文怀沙老先生给他取了个“字”,即字“六辔”。我当时就跟他讲,文老真是高啊,“绎绎六辔,是列是理,威仪济济,朝享天子”,给你起“六辔”这个字,是期待你有所作为。


苏子瞻云:“捐六辔於王良,坐将致远”。拥有了“六辔”,而今“三匹马”的李骉正有目标执着地做着他的事业,有这么多当代“王良”帮助“六辔”,我坚信“子瞻书画教育”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千里马来。


是为序。


魏爱臣


己亥白露前四日于首都机场

第一章 中国书法基本功


第 一 讲 书写姿势和执笔


一、书写姿势


学习中国书法,书写时可以使用站姿,也可以使用坐姿,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姿势不对,影响雅观和艺术效果,对视力、脊椎伤害极大,字也不可能写好。站姿是为创作大幅书法作品做铺垫,坐姿常运用于小幅书法作品书写。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写姿势要点:①人正;②笔正;③纸正。


① 人正


头正:就是头部端正,勿歪斜,稍微向前俯视。


身正:就是指上身挺直,两肩齐平,腰部挺起,胸部与桌沿有一拳距离。


臂开:就是两臂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


足安:就是两脚自然平放。


② 笔正


毛笔垂直于纸面,在书写过程中保持中锋行笔。


③ 纸正


纸要位于身体正前方,保证纸张平正。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站姿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坐姿

二、“五指拨镫法”执笔


了解掌握执笔的方法是学习书法的一项基本功。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说:“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初学书法宜先学会正确执笔,一般采用传统的执笔法——“五指拨镫法”,即:擫、押、钩、格、抵。


擫:就是按的意思,即大拇指罗纹处按住笔管,向右前方与食指相对用力,轻轻控制住毛笔。


押:就是用食指的第一关节紧贴笔杆的外侧,与大拇指配合起来,大拇指的擫与食指的押主要是对毛笔起固定作用。


钩:就是将中指的第一、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杆外侧,向手心方向用力。


格:就是将无名指弯曲,用指甲与肉交际处抵住笔管,向外向上轻轻用力,即与中指的用力方向相反。


抵:就是将小指紧贴无名指,依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不接触笔杆。抵是对格的辅助。

第 二 讲 线条练习


一、线条初识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书法创作追求“形神兼备”。所谓“形”,指书法的点画、结体、章法等;所谓“神”,指书法的神采、风格等。我们欣赏书法,包括欣赏点画的线条美、结体的造型美、章法的整体美,乃至由此而形成全幅作品的风格美,可以理解学习书画的必经之路是从提高线条质量开始的。


中国书法发展,从篆书开始到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篆书是线的浓缩和延伸。传统所说的点画,是指书画艺术的造型线条,它是书画艺术形式表现形态 之一。


线条是学习书画的基础、灵魂,是书法赖以延续生命的重要媒介,也是书法家表情达意、精神、气质和学养得以流露的媒介。因此,解决线条质量是学习书画的重中之重,线条练习用笔应是书法学习最重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横竖线条练习


横竖线条练习主要是解决中锋用笔。中锋也叫正锋,是指毛笔在运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始终走在笔画的正中。中锋用笔,执笔要正,笔毫要顺,即笔杆垂直,笔锋在笔画中行,其线条两边齐平,圆浑饱满,有立体感。中锋行笔自古被认为是书法用笔中“千古不易”的准则,学书者不可逾越。通过一定数量的横、竖线条练习,可以使整个手腕越画越松,达到轻松执笔的效果。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三、画圈线条练习


画圈线条练习主要是解决线条的铺毫和绞裹,利用画圈过程中的铺毫和绞裹来体现墨色的五种效果,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浓、淡的变化,这是中国书画用墨的奇妙处。通过画圈练习,一是可以达到线条的厚重,有立体感;二是可以达到线条苍茫,有金石气。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知识链接 书法小常识


·作书要领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子瞻书画教育引用王羲之作书要领,培养习书者“心静、专一”,养成不浮躁不急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好习惯。


·临摹


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叫作临摹。临,是照着原作写或画;摹,是用薄纸或绢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广义的临摹,所仿制的不一定是字画,也可以是碑、帖等。


·临帖


临帖是练习中国书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以碑帖或别的法书为榜样,对照着摹仿、练习,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学习书法,首先要清楚所学书体在用笔、结构、章法等的方面的法则和规律,其次要学会表达其艺术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 三国、两晋篇


第 三 讲 楷书《宣示表》


一、《宣示表》初识


《宣示表》,小楷法帖,原为三国时期魏国钟繇所书,真迹不传于世,刻本见《淳化阁帖》《大观帖》,传为据王羲之临本摹刻,共18行,295字,字字古朴典雅、韵味有余。后世阁帖、单本多有翻刻,以宋拓本为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宣示表》局部

《宣示表》与钟繇其他作品相比,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


唐代张怀瓘《书断》称:“繇善书,师曹喜、蔡邕、刘德升。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馀,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钟繇,公元151—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人,官至太傅,世称“钟太傅”,三国时期魏国著名书法家、政治家。他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东晋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二、如何写好《宣示表》


1.《宣示表》背景


梁武帝萧衍赞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宣示表》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王羲之(字逸少),逸少又将之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之后传下来的是逸少的临摹本,字体端整古雅,结体略呈扁形,笔画已脱八分古意,全是真书笔法,是元常的杰作,也是“楷书之祖”。


钟繇精思学书30年,每逢和友人相谈,则画地广步探讨书法,被子因练字而被划破,每见大自然万物,则探索其形象而书之,可见其功力之深。


2.《宣示表》基本特征


《宣示表》风格直接影响“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从《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等就可看出,进而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创作。点画法则、结体规律等影响和促进了楷书高峰——唐楷的到来。


《宣示表》娟秀古雅,小楷中有浓重的隶书波磔意趣,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篇幅不大,但内容诚恳,字体端庄,气质高雅。整幅气脉连贯顺畅,行距较为宽绰疏朗,字距则稍密而大小相宜,信笔所至,情态各异。用笔玉润珠圆、干净利落,虽然多有侧锋落笔,但笔势内敛含蓄,而且总是回锋收笔,潇洒自如,因而线条温润纯朴、敦实可爱。


《宣示表》用笔风格协调一致又丰富多变,不同书写的点画放在字体的结构中,给严肃的楷书增添了不少情趣,使笔画复杂的字有了透气的机会。长横则行笔中注重提按及力度的轻重,使长横在书写过程中既流畅又具有弹性,表现出富有流动节奏的美感,反映出行笔中轻重徐疾的性格,各种笔画之间还有相互对比映衬和扶持拉动的结字特征。


3. 《宣示表》临习


若要真正写好《宣示表》,首要一点是认真读帖,多写,多体味。开始是有意识地、被动地,等到纯熟至极,则气自和、势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笔自端,气贯十指,集中一点,及至此时,便无思虑,只凭自己的一种感觉在写。


三、楷书临摹和创作对比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曾来德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崔伟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作者临《宣示表》单字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宣示表》局部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曾来德书法作品

第 四 讲 楷书《近奉帖》


一、《近奉帖》初识


《近奉帖》又名《稽首和南帖》,卫夫人书,载于《淳化阁帖》 游相本。

中国书法楷书24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近奉帖》局部

唐人韦续在《墨薮》中说:“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蛾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卫铄,字茂漪,号和南,通称卫夫人,公元27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东晋著名女书法家。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丈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习书法,卫夫人是“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


二、如何写好《近奉帖》


1.卫夫人书法初识


卫夫人在书法艺术上有突出成就,不让须眉,在书法艺术理论方面也有重大建树和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