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验培训参考用书
作者:陈成法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01
书籍编号:30617970
ISBN:978712236224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98493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工业技术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车辆检测概述、汽车综合性能检验机构能力要求、道路运输车辆技术要求、道路运输车辆检验仪器设备、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方法以及道路运输车辆检验结果的判定与处理等内容。本书根据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的特点,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检测原理和检测方法、设备使用和设备维护等方面注重专业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突出新标准和新技术,力求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着重检验员实际检验能力的培养。
本书可作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相关岗位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版权页
书名: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验
作者:陈成法主编
CIP号:第028854号
ISBN:978-7-122-36224-7
责任编辑:辛 田
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
购书咨询:010-64518888
售后服务:010-64518899
网址:http://www.cip.com.cn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前言
道路运输车辆的性能直接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安全、生产运输的效率和公共环境的保护等。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综合利用各种现代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在汽车不解体或不完全解体的前提下,通过对汽车各项性能或技术状况进行检测,为判断、查明故障原因提供公正、科学依据的一种技术手段。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车辆技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汽车二级维护竣工检测、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检测和汽车大修竣工质量(品质) 检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书参考新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编写,共分六章,具体内容包括车辆检测概述、汽车综合性能检验机构能力要求、道路运输车辆技术要求、道路运输车辆检验仪器设备、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方法以及道路运输车辆检验结果的判定与处理等。
本书根据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的特点,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检测原理和检测方法、设备使用和设备维护等方面注重专业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突出新标准和新技术,力求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着重检验员实际检验能力的培养。
本书由陈成法任主编,白云川、李泽华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李树珉、夏均忠、徐臻圆、苏丕利。编写过程中,参阅了许多专家、同行的教材、著作,引用了相关技术标准,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可作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相关岗位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本书再版修订时参考。
编者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车辆检测发展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检测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并在汽车制造、汽车使用、汽车维修和车辆管理部门获得广泛应用。通过检测,可以在不解体情况下判明汽车的技术状况,为汽车继续运行或维修提供可靠依据。
一、国外汽车检测概况
1.国外汽车检测的发展历程
从汽车检测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过程来看,国外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国外就开发了以故障诊断和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检测技术和单项检测设备。60年代初期就有美国的发动机分析仪、英国的发动机点火试验仪进入我国。这都是国外早期发展的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检查的第一个阶段,即检测、诊断设备是以机械结构为主,单机人工操作。虽然检测、诊断设备和仪器结构较简单,测试精度也不高,但已从过去的人工定性检查进化为设备、仪器的定量检测。从现场或路试发展为相关性台架的试验,不仅省时、省钱,而且在检测数据精度上也是一个质的飞跃。
随着科技进步,国外汽车检测设备在自动化、精确化和综合化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应用新技术,开拓新的检测领域,研制出许多新型检测设备和仪器,进入检测技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国外大量开发出应用电子、光学以及理化与机械相结合的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的检测、诊断设备,并与单板机、单片机或微型计算机相结合,使检测、诊断设备首先走向单机自动化。例如非接触式速度计、前照灯检测仪、车轮定位仪和尾气分析仪等。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汽车检测、诊断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直接打印等功能的汽车性能检测仪和设备。
第三个阶段是汽车检测设备智能化,汽车检测线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阶段。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汽车检测设备向智能化方面发展,出现了一些具有智能化功能的检测设备,它们能对设备本身和汽车技术状况进行检测,并能判断出故障发生的部位,引导维修人员迅速排除故障,如四轮定位检测系统和电控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等。80年代出现了集检测工艺、操作、数据采集和打印、存储与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软件,使汽车检测线实现了全自动化。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人为的判断错误,提高检测的精确性和检测速度,而且可以把受检车辆的技术状况储存在计算机中,既可作为车辆技术性能的档案资料备查,也可供处理交通事故时参考。
第四个阶段是车载自诊断系统及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阶段。车载自诊断系统一般作为汽车结构的组成部分,利用安装在汽车内各个部位的传感器,将汽车的主要技术状况经常地、自动地向驾驶员显示。显示方式既有声光信号,也有数字和图形信号。美国凯迪拉克轿车系列,日本丰田、本田轿车系列等均已先后采用了车载自诊断系统。车载自诊断系统和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有更多的汽车性能参数在这些系统中被检测出来,甚至可能影响到目前广泛实行的汽车定期检查、审验制度的改变。
2.国外汽车检测制度
(1)日本汽车检测制度
日本法律规定,普通轿车新车第一次车检是购车登记后三年,以后每两年车检一次,其中,卡车、客车、特种车辆需要每年进行车检。车检的费用,包括检查费、手续费、保险、车辆重量税以及更换零部件等费用,根据不同车种、车身自重、排量等,验车费用不同。一般在8万~18万日元不等,相当于平均每年2500~5000元人民币。
日本有专门设置的检测场,但数量不多,验车的工作基本会授权给一些大型汽车用品店,甚至在比较小的地区还会授权一些加油站来代理完成。
(2)美国汽车检测制度
美国每个州的汽车年检政策都不一样。对于有年检要求的州来说,法律上会认为车主有义务来保障自己车辆安全,并使其他路上的车辆、行人得以在安全度上有所提升。
大部分州要求年检,比如得克萨斯州等。年检包括安全检查、尾气排放检测。安全检查有半年一次、一年一次、两年一次甚至终身一次之分,但尾气排放检查基本都是两年一次。也有的州不要求年检,比如阿拉斯加州等。
美国没有专门的检测机构,所有车辆年检工作基本交由拿到授权的车行或修理厂、加油站来完成,整个验车的过程也相对简单。除了基本的安全和排放检查外,检测还会针对车辆出现故障的零件告知车主并报价,一般在没有严重问题的情况下可以不用更换。
除了年检的步骤和要求外,年检的价格也是固定的,主要分为以下三档:质量超过26000lb(1lb=0.45kg)的卡车、乘车人数超过15人的车辆,验车费用51美元;家用车、房车16美元;摩托车12美元。
(3)欧洲汽车检测制度
欧洲很多国家的汽车检测制度依据1996年通过的欧盟交通立法执行,因此基本都是相同的,但在细节方面也略有差别。根据欧盟的法律,所有成员国都要定期对车辆进行年检。欧洲大多国家没有政府运营的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属于私营企业,车主可自行选择检测机构。但检测机构对车辆的年检政策执行是非常苛刻的,其中最为严谨的年检制度主要针对面包车(封闭货车)、卡车、拖车、出租车、救护车、教练车等,以上车型均为每年一次年检,年检内容主要包括车辆安全和尾气排放。
八座以内的家用车购置新车四年后进行第一次年检,随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年检。另外,欧洲还有专门的老爷车牌照,这类车同样为两年一检。在年检后,车检部门会发放车检标识,与其他国家地区不同的是,欧洲的车检标志放置在车辆的牌照上,并且每年的标识颜色都不同,这样对于车辆的检查也就更容易。
(4)大洋洲汽车检测制度
根据澳大利亚联邦法律,澳大利亚汽车检测要在官方授权的汽车修理厂完成,大致情况与美国和欧洲有些相似,但年检细节比较宽松,主要围绕车辆安全来进行。对于卡车、大型客车或营运类车辆的检测项目则相对苛刻,甚至对轮胎的使用年限也有具体要求,以此来尽可能地避免因车辆自身问题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年检的时间间隔也同样宽松,一般新车在五年内不用年检。新西兰汽车检测细节同样宽松,但在时间间隔上则要频繁得多,对于非营运类车辆,采取新车第一次三年一检,而后就变成每年一检。验车的费用这两个国家差不多,折合人民币为150~200元。
二、我国汽车检测概况
1.我国汽车检测的发展历程
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为了满足汽车维修的需要,当时由交通部主持进行了发动机气缸漏气量检测仪、点火正时灯等检测仪器的研究。70年代,汽车不解体检测技术及设备被列为开发的应用项目。由交通部主持研制了汽车制动试验台、发动机综合检测仪和汽车性能综合检验台等。进入80年代,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和设备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的运行安全性、经济性和排放污染已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社会问题,于是汽车的安全、节能和环保逐渐提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因而促进了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又相继研制了侧滑检验台、轴(轮)重仪、车速表试验台、前照灯检测仪和底盘测功机等。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也逐步开展了汽车安全性能计算机测控系统的研制开发。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汽车性能检测线在智能化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在检测线上不仅配备诸如制动-轴重复合检验台、全自动光轴跟踪前照灯仪等智能化检测设备,而且液压举升技术、远红外遥控技术和超高亮度动态点阵显示屏幕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数据通信、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及主机对监视器的控制显示方式、数据处理方式和车辆登录检索等方面都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汽车检测站是综合运用现代检测技术及设备对汽车进行不解体检测的场所。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汽车检测站所安装的检测线经历了手动线、半自动线和全自动计算机控制系统三个阶段。90年代中期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被逐步运用到汽车检测站中,各汽车检测站陆续安装了计算机测控和管理网络系统。该系统将检测登录系统、测控子系统和监控子系统联成一个局域网,用于实现汽车检测站的全自动检测、全自动管理和全自动财务结算等,这无疑可以大大提高汽车检测站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综合利用各种现代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在汽车不解体或不完全解体的前提下,通过对汽车各项性能或技术状况进行检测,为判断、查明故障原因提供公正、科学依据的一种技术手段。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车辆技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汽车二级维护竣工检测、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检测和汽车大修竣工质量(品质)检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五”期间,国家重点推广了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七五”期间,交通部又把“汽车检测、诊断设备在汽车维修生产中的应用”课题列为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研究和试点,经过两年的推广试验,首批推荐了部分国产检测、诊断设备及操作要点,车辆技术状况的诊断方法,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实例等。在单台检测设备研制成功的基础上,交通部从1980年开始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运输和车辆管理部门筹建汽车检测站,检测内容以汽车的安全性能检测为主。80年代初,交通部在大连市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汽车检测站。从工艺上提出了将各种单台检测设备安装连线,构成功能齐全的汽车检测线,其检测纲领为“万辆次/年”。此后,交通部又先后要求1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交通厅(局)筹建汽车检测站。1990年,交通部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13号部令)中提出要对在用汽车实施“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新的汽车维修制度,明确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汽车检测实施行业管理,其后,交通部又出台了《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等国家或行业标准及文件,建立了车辆定期检测制度并监督实施,促进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建设和使用,规范了管理,促进了行业发展。
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经历了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