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仔猪腹泻中药复方的筛选及应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治疗仔猪腹泻中药复方的筛选及应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中药治仔猪腹泻,方便且高效
作者:董发明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书籍编号:30617963
ISBN:978712236153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67244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本书介绍了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发病情况调查、猪源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分析及中药对其耐药基因抑制作用的研究、黄连等15种中药对猪源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及耐药消除作用、芩黄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检测、银黄可溶性粉的的制备及体外抑菌试验,以及中药在防治猪腹泻病上的应用等内容。
全书理论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对于兽医技术人员、兽医兽药研发人员、兽医等专业师生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
书名:治疗仔猪腹泻中药复方的筛选及应用
作者:董发明著
CIP号:第023498号
ISBN:978-7-122-36153-0
责任编辑:邵桂林
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
购书咨询:010-64518888
售后服务:010-64518899
网址:http://www.cip.com.cn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前言
调查研究显示,仔猪在规模化猪场中的死亡率偏高,大概占到猪只总死亡数的65%~75%,仅因腹泻所造成的死亡仔猪数就达到25%。近年来,仔猪腹泻已成为猪场常见病,在集约化猪场、中小型猪场或乡村散养户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情况,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仔猪疫病之首。而且大肠杆菌血清型比较多,致病原因复杂,因此给预防和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仔猪腹泻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不仅减轻体重效益,增加额外的药品支出,而且能在短期内对动物造成长期影响。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滥用,不合理运用,细菌耐药性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产生,耐药基因逐渐增多,整个畜牧业面临巨大的防控问题。
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对世界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世界医学发展史上的奇迹。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不仅保障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对畜禽养殖业正常持续发展起到了有利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中药具有广谱抗菌消炎的作用,属于天然药物,不易产生耐药性且种类繁多及作用靶位多,并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优点。中药已成为解决细菌耐药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复方中药抗菌活性分子种类更多,作用靶点更广泛,且不同中药间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所以复方中药抗菌效果优于单味中药。为了研究中药对仔猪腹泻的防治,对引起仔猪腹泻主要病原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耐药性产生的延缓作用,为中药复方防治猪病进行临床药物筛选提供帮助,我们进行本试验。
本书内容包括: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发病情况调查、猪源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分析及中药对其耐药基因抑制作用的研究、黄连等15种中药对猪源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及耐药消除作用、芩黄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检测、 银黄可溶性粉的制备及体外抑菌试验、中药在防治猪腹泻上的应用等。
本书内容的研究得到河南省产学研合作计划项目(计划编号:162107000031)、洛阳惠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资助(洛阳市科技局备案号:2015-410303-00298),得到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领导的关心帮助,得到邱妍副教授、杨国栋博士、林霖高级实验师以及张炳亮、黄永志、李凯明、马艳杰、贾希希、邵兵、樊晓龙等研究生、本科生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本书参考文献的所有作者表示感谢和致敬。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
2020年2月
第一章 规模晔猪场仔猪腹泻的发病情况调查
第一节 文献综述
调查研究显示,仔猪疫病在规模化猪场中的死亡率偏高,大概占到猪只总死亡数的65%~75%,仅因腹泻所造成的死亡仔猪数达到25%。近年来,仔猪腹泻已成为猪场常见病,仔猪腹泻在集约化猪场、中小型猪场或乡村散养户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情况,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仔猪疫病之首,而且大肠杆菌血清型比较多,致病原因复杂,因此给预防和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仔猪腹泻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不仅减轻体重效益,增加额外的药品支出,而且能在短期内对动物造成长期影响。当饲养管理条件差、养殖过密、周围环境消毒不彻底时可加快仔猪腹泻的流行。研究近年流行的新生仔猪腹泻的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和发病的必要条件,对于该病的确诊、预防和治疗有着重大的帮助。
一、仔猪流行性腹泻概况及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是一种肠道疾病,非常容易通过接触而传染。呕吐、腹泻甚至脱水是该病的主要特点。该病于1976~1977年首次发现于英格兰和比利时,随后在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都有报道,通过血清学调查发现猪的血清中有抗腹泻病毒的抗体,并分离到病毒。1978年在病死猪中分离到一株类冠状病毒,命名为CV777毒株,通过各种试验证实,它是一种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有区别的病原体。各个年龄段的猪都能暴发该病,而且只在猪的身上发生。哺乳阶段的仔猪、架子猪或肥育阶段猪患病概率都很高,特别以哺乳阶段的仔猪受到的损害最为严重,母猪发病率在15%~90%之间,发病猪是第一传染源。由于仔猪生长发育还没有完成,特别是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的免疫能力还没有完善,因而极易暴发此病。在发病腹泻仔猪的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内都有该病毒的存在,而健康猪常常是因为食用了病猪排泄的粪便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等进而被传染,所以经过消化道传染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猪的性别、年龄、种类等因素都不能影响此病的流行,因此每个品种的猪都有感染的可能。到目前为止,涉及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保护机理和病毒侵入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仍无确实有效的防制措施。
1.流行病学
猪的性别、种类、年龄等因素并不能影响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因此各个种类、阶段的猪都有可能发生此病,并且每年12月份至翌年1~2月份是此病的高发期。发病猪、带菌猪以及其他带菌的动物都有可能成为此病的主要传染源。患病猪的肠绒毛上皮、肠系膜淋巴结等区域普遍散布着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随粪便进入外界,环境、饲料、饮水乃至器具等遭到污染而导致可能通过消化道等主要的传播途径而使其他个体感染此病。该病散播速度很快,呈区域性传播。依据对近些年的发病情况统计,育肥猪群和后备母猪群通常是最先感染此病的,而后经过猪群的相互接触而感染或人员的流动来传播,产房的哺乳期仔猪非常容易受到感染,导致发病。
2.发病机理
仔猪体内大部分养分被小肠摄取;而大肠部分含有大量菌落,具备很强的发酵作用,挥发性脂肪酸、电解质和水分大部分被其摄取。仔猪肠道内环境在病原微生物和各种应激要素的刺激下产生混乱。病原微生物在肠道内呈爆发式增殖,导致有害气体和毒素在体内的形成和排放,从而引发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凋落及肠绒毛萎缩,不仅使消化机能紊乱,还破坏了肠黏膜完整性,使小肠摄取养分机能降低,造成小肠内大量未完全消化的食糜进入大肠,促进大肠内微生物的发酵,产生有害酸的浓度增加。大肠内有害酸的浓度增加引起大肠内的渗透压增高,大量水渗入肠道而导致水样腹泻。长时间的腹泻导致仔猪体内的养分、电解质、体液大量流失,进而导致仔猪的生长发育迟缓、成僵猪或者引起仔猪的死亡。
3.临床症状
水样腹泻是仔猪腹泻的主要临床症状,其间偶有呕吐情况,仔猪吃食或吃奶后多发生呕吐情况。腹泻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年龄有关,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小,其发病症状越严重。一周龄左右的仔猪在腹泻发病后3~4d,表现重度脱水继而出现死亡,其间死亡率非常高,在50%~100%之间。病猪外观精神萎靡,吃食少或基本不吃食,体温正常或稍微高于平常。连续猛烈腹泻,有黄色或黑色腥臭味的酸性排泄物。哺乳期仔猪被传染后表现体温明显升高,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四肢不灵敏等,难以完全康复。保育猪和育肥猪被传染后会有些许的腹泻症状,一段时间后能够自行康复,死亡率一般低于3%。成年母猪没有严重的临床症状,极个别只有些许咳嗽,也可自行康复。同圈饲养的肥育猪被传染后都会出现腹泻症状,死亡率仅为1%~3%,通常7d后就痊愈。该病原对成年猪致病力较弱,轻则症状仅为呕吐,严重的表现为水样腹泻,而后3~4d就自动痊愈。
4.病理变化
仔猪的小肠极易感染致病菌而致使小肠的局部区域病变,经过解剖查看可发现肠壁变薄,肠腔内填充有略显黄色的不明液体,局部有点状出血,黏膜上炎症清晰可见。对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采取组织学检查,可发现有凋落并有空泡化情况。背部肌肉呈急性坏死。绝大多数表现为水样腹泻,其呕吐物多呈乳白色的豆腐渣状。一周龄以内的仔猪一旦暴发腹泻,多表现为重度脱水现象,绝大多数病猪最后死于衰竭,部分仔猪出现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不能爬行进入保温箱而被冻死或压死。发病猪的体表温度大部分表现正常或略微偏高,小部分发病仔猪在痊愈后因生长迟滞而成为僵猪。一周龄以后的仔猪对腹泻有稍强的抵抗力,经医治,大部分发病仔猪在一周后可进行采食、排泄,精力等逐步变为正常。轻微腹泻,极个别排水样便是刚进入保育舍的绝大多数仔猪所呈现的典型症状。发病而死亡的仔猪眼观特征为:尸体消瘦,呈典型性脱水特征;肠系膜有充血现象,肠系膜淋巴结表现水肿,小肠膨大,小肠壁变薄,肠内充满黄色淡薄的物质;胃内有很多的凝乳块,呈黄白色。
二、仔猪腹泻发病原因
仔猪由于日龄的原因,其肠道内部还不具备维持菌群稳定的能力,自身的免疫功能低下,所以极易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或各种意外的影响,从而引发腹泻。仔猪腹泻产生的因素有非传染性因素、病毒性因素、细菌性因素、寄生虫性因素等。
1.非传染性因素
(1)自身生理因素 ①有资料显示,大肠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等在仔猪出生后大约一天内逐步附着于仔猪的肠道系统,慢慢建立肠道内平衡的菌群微环境,而仔猪在出生前,肠道是无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乳酸杆菌可以防止由病原菌造成的消化系统混乱和腹泻。因为它可以通过竞争阻碍有害菌的扩增,而使有害菌的密度下降,毒素产生的可能性降低。②仔猪在哺乳阶段,乳中的乳糖通过发酵产生的乳酸可以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而其胃酸分泌很少。所以一旦断奶,乳酸没有来源,胃内的酸性物质含量降低,胃内环境酸碱失衡,乳酸杆菌便逐渐消失,因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数量慢慢增多,引起仔猪胃肠道菌群失衡、菌群稳定性下降、菌群的微环境失去平衡。而且胃肠道的空间比较小,小肠绒毛不长,非常容易遭受伤害,这些因素的存在都极易会阻碍肠道对消化养分的摄取,进一步导致腹泻。③仔猪体表被毛、脂肪含量很少,基本不具备相应的体温调节能力,所以仔猪的消化系统很容易因为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等因素而发生病变引发腹泻。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温度的突然变化、饲料的转换等各种应激因素极易导致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机能不全面、免疫力也很低的仔猪在肠道内滋生大量的致病菌,从而出现仔猪腹泻病症。④刚出生的仔猪本身对病原菌并没有免疫力,绝大多数只能吸取初乳并摄取相关的免疫球蛋白去抵抗病原菌。尽管初乳中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但是仔猪对它使用得也快。所以,引起仔猪患病的重要原因便是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
(2)营养因素 ①仔猪饲料中含有某些抗营养成分,如抑制蛋白酶活性的成分等,使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导致对蛋白质的分解降低,仔猪消化吸收蛋白质受到影响,体内肠道系统的统一性被破坏,引起消化道和肠道的吸收障碍,所以导致仔猪腹泻。②仔猪的饲料营养成分单一,使仔猪缺乏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和维生素C,还缺乏钙、铁、锌、硒等矿物质元素,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在仔猪生长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③饲料中的纤维素成分含量很高,尽管纤维素物质在饲料中起到促进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和维持体内正常的菌群微环境平衡的作用,能较好地防止仔猪腹泻,但是仔猪消化能力不强,对纤维素的摄取吸收能力差,过多的纤维素会导致仔猪的消化道黏膜遭到机械性损伤,影响仔猪对饲料的摄取效率,进而导致仔猪发生腹泻。
(3)应激因素 由于仔猪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差。气温的突然变化、冷风的侵袭以及保温、降温等不当时,可导致仔猪抵抗致病菌的能力下降,造成仔猪腹泻。断奶后,饲喂仔猪营养丰富的饲料,会造成仔猪消化不良。饲料单一,会造成营养缺乏,仔猪本身免疫力降低。另外,异常惊吓、大小仔猪分开饲养、仔猪去势、抓捕等应激也可引起体质下降,抵抗致病菌的能力降低,易受到病原菌侵袭,造成仔猪腹泻。
(4)管理因素 仔猪吃到发霉变质的食物后,在体内分泌多种毒素或者有害的物质,这些有害的物质可通过不同的途径造成仔猪消化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