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配方与生产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化妆品配方与生产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陈文娟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01
书籍编号:30617939
ISBN:978712235944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23888
版次: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内容提要
《化妆品配方与生产技术》共九章。本书编写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工艺教材的编写模式,简化理论知识,突出化妆品的配方设计与生产技术。各项目内容遵循典型品种→配方组成→配方设计→生产工艺的思路进行编写。内容包括绪论,乳剂类化妆品,淋洗类化妆品,水剂类化妆品,粉剂类化妆品,面膜、护发和美发用化妆品,美容修饰类化妆品,孕妇、儿童用化妆品。
本书适应高职高专化妆品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用教材。也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或参考书,对广大化妆品工作者也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版权页
书名:化妆品配方与生产技术
作者:陈文娟主编
CIP号:第295519号
ISBN:978-7-122-35944-5
责任编辑:旷英姿
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
购书咨询:010-64518888
售后服务:010-64518899
网址:http://www.cip.com.cn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前言
《化妆品配方与生产技术》是在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日用化工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遵照化妆品技术标准,在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妆品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化妆品技术专业建设中教材建设的要求,以高职高专化妆品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在广泛征求同行专家和企业专家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编写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品位,化妆品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这也促进了日用化学品工业的巨大发展。编写本教材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化妆品工业领域发展的需要,培养化妆品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教材编写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打破了传统工艺教材的编写模式,简化理论知识,突出化妆品的配方设计及生产技术两部分内容。本教材共分九章,其中绪论和所有的实训项目由陈文娟编写,第二章由钟红梅编写,第四、第六、第八、第九章由谢桂容编写,第三、第五、第七章由魏义兰编写,书中所有图表由刘小忠负责编辑,全书由陈文娟统稿。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电子课件。
本教材可作为化妆品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教材,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教材、化工类其他层次的教材和化妆品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盼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
2019年7月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皮肤的组成与结构、生理作用及保养要求;了解毛发的组成与结构、生理作用及保养要求;了解化妆品的国内外发展趋势;掌握化妆品的定义、作用、分类及性能。
化妆品种类繁多,品质各异。不同国家对化妆品有不同的定义,我国尚未统一其分类方法,其他国家的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化妆品性能必须满足安全性、稳定性、功效性和舒适性四个方面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在国内外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
第一节 化妆品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一、化妆品的定义
化妆品用于清洁和美化人的皮肤、面部、毛发和牙齿等部位。目前,国际上对化妆品没有统一定义,但各国依据本国情况颁布的化妆品法规中,对化妆品的定义都很类似,均是从作用方式、部位、目的三个方面对化妆品进行定义,只是管理范围和分类略有不同。
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中对化妆品的定义:以涂抹、擦布、喷洒或类似方法用于人体,使之清洁、美化、增加魅力或改变容颜,而不影响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产品。
韩国则将化妆品定义为:用于人体清洁、美化、增加魅力,使容貌变得亮丽,以及维持、提高皮肤、毛发健康,使用后对人体作用轻微的物品。
日本《药事法》对化妆品的定义为:化妆品是指为了达到清洁、美化身体、增加魅力、改变容颜、保护皮肤和头发健康,以涂敷、撒布或其他类似方法在身体上使用为目的,对人体作用缓和的制品。
欧盟《化妆品规程》对化妆品的定义为:化妆品是指用于人体外部器官(皮肤、毛发、指趾甲、口唇和外生殖器)或口腔内牙齿、口腔黏膜以清洁、香化、保护、保持其健康、改善其外观、去除体味为目的的物质和制品。化妆品不包括药品以及所有口服、注射、吸入体内的其他产品。
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2015年版)中定义化妆品为: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人体表面(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牙齿和口腔黏膜,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以及保持其处于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
二、化妆品的作用
化妆品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清洁作用 清除皮肤、毛发、口腔和牙齿等部位的污垢。如洗面奶、洁面膏、沐浴露、洗发香波、牙膏等。
(2)保护作用 具有对皮肤和毛发的保护功能,使其滋润、柔软、光滑、富有弹性,抵抗风寒、烈日、紫外线辐射等对皮肤和毛发的损害。如润肤霜、润肤乳、防晒霜、发乳等。
(3)营养作用 在化妆品中添加营养组分,营养皮肤和毛发,增加细胞活力,维持角质层的含水量,减少皮肤皱纹,延缓皮肤衰老以及促进毛发生长,防止脱发等。如珍珠霜、营养精华霜、营养面膜、生发水、防脱发液等。
(4)美化作用 美化修饰人的面部、皮肤和毛发,散发芳香,使身体更具吸引力,心情愉悦。如胭脂、口红、美白霜、香水、眼影、眉笔等。
(5)治疗作用 预防及治疗皮肤、毛发等部位影响外表的生理和病理问题。如祛痘霜、祛斑霜、痱子粉等。
三、化妆品的分类
化妆品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五花八门。有按用途进行分类,将化妆品分为:清洁用化妆品、保护用化妆品、营养用化妆品、美容修饰用化妆品、治疗用化妆品;也有按性别分为男性化妆品和女性化妆品;还有按年龄分为婴儿化妆品、少年化妆品、青年化妆品、中老年化妆品;还有按化妆品的内容物分为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系列化妆品、芦荟系列化妆品、黄瓜系列化妆品、珍珠系列化妆品、果酸系列化妆品、蜂蜜系列化妆品等。其中比较规范的分类方法是按使用部位以及剂型来划分,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化妆品分类方法。
1. 按化妆品使用部位分类
(1)皮肤用化妆品 指用于皮肤及面部的化妆品。有洁肤用品如洗面奶、清洁霜等;有护肤用品如日霜、润肤乳、化妆水、保湿霜等;有美肤用品如香粉、胭脂、增白霜等。
(2)发用化妆品 指专门用于头发的化妆品,有洗发膏、洗发香波等;有护发用品如发乳、发油、护发素等;有美发用品如摩丝、烫发液、染发剂、漂白剂、定型水等。
(3)唇部及眼部用化妆品 唇部用品如唇膏、唇线笔、唇彩等;眼部用品有眼影粉、眼线液、眼影液、眼线笔、睫毛膏、眉笔等。
(4)指甲用化妆品 有指甲上颜色用品如指甲油、指甲白等;有指甲修护用品如去皮剂、指甲柔软剂、抛光剂、指甲霜等;有卸除指甲用品如去光水、漂白剂等。
2. 按化妆品的剂型分类
(1)乳化(体)状化妆品 润肤霜、粉底霜、BB霜、润肤乳、营养霜、护手霜、日霜、晚霜、发乳等。
(2)液状化妆品 洗发香波、沐浴露、洗面奶等。
(3)油状化妆品 防晒油、发油、按摩油、清洁油、唇油等。
(4)悬浮状化妆品 祛痘水粉、增白粉蜜、微胶囊型化妆品等。
(5)粉状化妆品 痱子粉、香粉、爽身粉等。
(6)棒状化妆品 眉笔、唇线笔、眼线笔等。
(7)膏状化妆品 洗发膏、眼影膏、剃须膏等。
(8)胶状化妆品 发胶、定型水、凝胶面膜等。
(9)锭状化妆品 唇膏、防裂膏、除臭剂等。
(10)纸状化妆品 香水纸、香粉纸、清洁纸、香皂纸等。
(11)气雾状化妆品 喷雾发胶、摩丝、香水、化妆水等。
(12)蜡状化妆品 发蜡、脱毛蜡等。
(13)块状化妆品 粉饼、胭脂、眼影等。
第二节 化妆品的性能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外在美越来越关注,对化妆品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化妆品是一种多种组分混合而成的多相体系,虽然它们的剂型和用途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体系特性和质量特性。
化妆品的体系特性是指胶体分散性、流变性和表面活性。所谓胶体分散性是指化妆品大都属于胶体分散体系,其粒子大小为10-9~10-7m,即化妆品是将某些组分以极小的微粒分散在另一介质中,形成一种多相分散体系。化妆品的流变性主要表现在使用化妆品过程中的各种感觉,如“稠”“稀”“浓”“淡”“黏”“弹性”“润滑性”等。化妆品大都具有表面活性特征:一方面因为在绝大多数化妆品成分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常用作洗涤剂、乳化剂、增溶剂、发泡剂、润湿剂等,从而使化妆品具有相应的表面活性;另一方面由于化妆品属于胶体分散体系,由于分散相微粒的比表面积大,表面与表面互相吸附导致了物质表面性质的改变,因此使化妆品具有表面活性。
消费者更关注化妆品的质量特性。一般来讲,化妆品的质量决定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满意程度。化妆品必须满足一定的性能要求,它包括安全性、稳定性、功效性和舒适性四个方面。
(1)安全性 化妆品是人们每天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使用时间长,甚至会连续使用几年至几十年,因此,它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化妆品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的安全性,所有的原材料都必须通过安全性评价试验,确认对人体的皮肤和毛发无毒、无刺激性、无诱变致病作用等方可使用。只有使用合格的原材料,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无微生物污染,贮存和使用过程无污染,才可以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
(2)稳定性 化妆品在一定的保质期内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指的是化妆品在保质期内,即使在炎热、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其形状、香气、颜色等也不改变,化妆品的胶体化学特性和微生物存活方面能保持稳定。微生物污染是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化妆品最怕微生物污染,而化妆品的组成包括水分、碳源和氮源,这些都是微生物的理想培养基。如果感染细菌,一旦温度、湿度适宜,细菌繁殖速度迅速,导致化妆品出现分层、变色、变味。为确保化妆品的稳定性,必须严格控制化妆品在生产过程受到的一次污染和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受到的二次污染。此外,由于化妆品的胶体分散体系在本质上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尽管体系中加入了乳液稳定剂,也只能获得暂时的稳定,所以化妆品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对一般化妆品而言,其稳定期是2~3年。
(3)功效性 化妆品的功效性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质量特性,其主要依赖于添加的活性成分和基质的效果。化妆品的功效性包括保湿、美白、防晒、抗紫外线、祛斑、祛皱等。目前,化妆品的功效性评价体系日益健全,评价方法趋向成熟和多样化。
(4)舒适性 化妆品的舒适性是指人们使用时感到舒适,因此,这就要求化妆品的颜色、香味兼备,在使用上与皮肤、毛发的融合度、潮湿度和润滑度适合,而且形状、大小、重量、结构、功能性和携带性合适。
化妆品的质量特性及要求也可用表1-1来描述。
表1-1 化妆品的质量特性及要求

第三节 化妆品与皮肤、毛发科学
人体的皮肤和毛发是化妆品的多数使用部位,使用化妆品的目的是保护、美化和修饰皮肤和毛发,好的化妆品能清洁、保护、美化皮肤和毛发,相反,不适当地使用化妆品或使用劣质化妆品会导致皮肤和头发问题。因此,研究和开发与人体皮肤和毛发相配套的安全、有效的化妆品的前提是了解皮肤和毛发科学。
一、皮肤的结构
皮肤作为人体外表层的主要器官,覆盖身体的全部,和身体另外一些器官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大量不可或缺的功能。成年人的皮肤总面积范围是1.5~2.0m2,其重量大概是总体重的16%,平均厚度的范围大概是0.5~4.0mm。通常而言,相对于女性皮肤来说,男性皮肤较厚;人的眼睑皮肤是最薄的,手掌与脚掌的皮肤是较厚的。
皮肤包含三个不同层面: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的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皮肤的结构
1. 表皮
表皮,也就是皮肤的最外层,主要组成部分是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表皮作为皮肤中最薄的部位,根据其在人体中所处的位置有着不同的厚度,然而其不存在血管与神经。表皮通常被分成五层,分别是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与基底层。
(1)角质层 主要成分是已处于死亡状态的扁平无核细胞。其中角蛋白能够使得皮肤避免受到外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另外,大量的脂质集中在角质层细胞附近,在避免体内组织液外渗上有着良好的效果。角质层的产生与脱落通常是保持稳定状态的。
(2)透明层 只存在于手掌与足跖的表皮上。主要成分是无核、界限模糊与紧密联系的嗜酸细胞。细胞中的角质母蛋白和弹性纤维结合之后,能够避免水和电解质渗透,发挥出生理屏障的效果。
(3)颗粒层 主要成分是平行于皮肤的梭形细胞。其中还有细胞核、张力原纤维,细胞质中包含角质透明颗粒。这一层是非常好的防水屏障。
(4)棘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