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技术(中职阶段)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药物制剂技术(中职阶段)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药物制剂技术
作者:汪婷婷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书籍编号:30617917
ISBN:978712235741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03965
版次: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内容提要
《药物制剂技术》(中职阶段)是为适应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为中职-应用本科贯通(中本贯通)培养开发的教材之一,主要内容包括走进药物制剂、制备液体制剂、注射剂和眼用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和其他制剂等。本教材以典型药品的生产任务为载体,按“岗位任务-知识归纳-技能要点”为编排顺序,整合知识和技能,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材中运用AR技术,将设备结构和运行原理可视化,并可进行交互式学习。教材版面设计风格愉快、明亮,采用不用颜色的文字突显知识层次,有效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效果。
《药物制剂技术》(中职阶段)可供应用本科、中高等职业院校药学类、药品制造类、食品药品管理类等专业及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供药品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及自学者参考。
版权页
书名:药物制剂技术:中职阶段
作者:汪婷婷主编
CIP号:第256047号
ISBN:978-7-122-35741-0
责任编辑:刘俊之
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
购书咨询:010-64518888
售后服务:010-64518899
网址:http://www.cip.com.cn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药物制剂技术》(中职阶段)编写审定人员
《药物制剂技术》(中职阶段)编写审定人员
主 编:汪婷婷
审 定:(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燕燕 甘莉 沙娜 林文辉
编 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 赞 杨春梅 张 麋 范明雪
前言
前 言
本教材是根据上海市“中职-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人才培养方案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标准开发的,适用于中本贯通制药工程专业,也适用于应用本科、中、高等职业院校制药类相关专业使用。
《药物制剂技术》(中职阶段)一书紧紧围绕完成药品生产所需的职业能力,通过学习液体制剂、注射剂和眼用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和其他制剂等常见剂型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和制剂生产技术,使学生掌握常见剂型的基础理论和生产知识,熟悉常见剂型生产基本操作技能,知道制剂生产岗位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能初步分析、解决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医药职业素养。
本教材是任务引领型教材,以典型药品的生产任务为载体整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本教材运用AR技术,学生用手机或PAD扫描本文下方的二维码,安装“制剂设备扫扫看”APP,即可扫描教材“项目三”和“项目四”中部分设备图片(图片标题有 标注的),进行视频阅读,能看到三维的设备整体结构、二维的设备结构和运行原理,配有语音解说,可进行交互式学习。
本教材由上海市医药学校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共同组织编写,汪婷婷担任主编,参编教师有刘赞、汪婷婷、杨春梅、张麋、范明雪;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于燕燕、甘莉、沙娜、林文辉老师进行审定。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上药集团等相关企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也借鉴和参考了相关的专业文献并融入了有关院校专家的指导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知识水平有限,教材内容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AR阅读使用指南
请使用手机或PAD扫描下面二维码,安装“制剂设备扫扫看”APP,即可扫描下图14-3和图14-4,进行交互式学习。
图14-3 湿法制粒机外观图
图14-4 湿法制粒机结构原理图
1—黏合剂入口;2—呼吸器;3—出料口;4—出料挡板;5—顶盖;6—制粒刀;7—搅拌桨
编 者
2019年12月
项目一 走进药物制剂
项目导学
药物制剂技术是以药剂学理论为指导,以药物剂型与药物制剂为研究对象,以用药者获得理想的药品为目的,制备安全、有效、稳定和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是研究药物制剂生产和制备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课程的核心和本质是药物制剂的处方和工艺—处方阐释药物制剂中的成分、比例及用量,工艺阐释如何制备成剂型。
本项目主要介绍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药品标准的查阅等内容。
模块1 一个崭新的世界—认识药物制剂
学习目标
1.能知道药物制剂的定义与常用术语。
2.能知道药物制成剂型的目的。
3.能进行常见药物制剂的分类。
学习导入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伊尹,选用神农本草以为汤”。随着药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发现的药物,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我们日常使用的药品,并不只是一些单纯的化合物或者原料药,这是因为原料药往往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稳定性、难溶性、吸收差等各种缺陷,因此,在开发和利用药物时,需要将药物制成适当的形式,以便更充分地发挥药效,最大程度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更方便使用和保存。
课堂互动
说一说,原料药能直接应用于人体吗?我们自己用过哪些药品?这些药品是固体、液体还是半固体形态,或者是其他形态呢?又是如何给药的呢?
任何一种原料药都不能直接用于患者,必须经过加工制成一定的形式,以达到充分发挥疗效、减小毒副作用、便于贮存和使用等目的。药物制成的适合临床使用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图1-1)、胶囊剂(图1-2)、颗粒剂(图1-3)、丸剂(图1-4)、口服溶液剂(图1-5)、糖浆剂(图1-6)、注射剂(图1-7)、滴眼液(图1-8)、乳膏剂(图1-9)、栓剂(图1-10)、气雾剂(图1-11)、喷雾剂(图1-12)等。
图1-1 片剂
图1-2 胶囊剂
图1-3 颗粒剂
图1-4 丸剂
图1-5 口服溶液剂
图1-6 糖浆剂
图1-7 注射剂
图1-8 滴眼液
图1-9 乳膏剂
图1-10 栓剂
图1-11 气雾剂
图1-12 喷雾剂
知识充电宝
一、药物制剂的定义和常用术语
将药物按某种剂型,以一定规格和质量要求制成的药物制品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如阿司匹林片、维生素C注射液、红霉素眼膏等。通常把生产制剂的过程也称为制剂。药物制剂主要在药厂生产,少部分在医院制剂室制备。药物制剂由主药和辅料组成。辅料是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
1.药品
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
2.药品名称
药品名称主要有通用名、商品名和化学名。
药品通用名是指由国家药典委员会按照《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组织制定的法定名称,是同一种成分或相同配方组成的药品在中国境内的通用名称,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凡上市流通的药品的标签、说明书或包装上必须要用通用名称。药品通用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使用。
药品商品名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特定企业使用的该药品专用的商品名称,体现了药品生产企业的形象以及对商品名称的专属权。如对乙酰氨基酚是解热镇痛药,它的通用名是对乙酰氨基酚,不同药厂生产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其商品名有百服宁、泰诺林、必理通等。
除了新化学药品、新生物制品和具有化合物专利的药品,其他药品(包括原料药、中药和仿制药)都不得使用商品名,比如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不管多少个厂家在生产,每个厂家都只能叫这个名称而不准再取其他名称。
在药品包装上必须标注药品通用名,如果同时标注通用名和商品名,则通用名应当显著、突出,两者字体比例不得少于2∶1。
药品化学名是根据药品的化学成分确定的化学学术名称。
3.原料药、中间品与成品
原料药指用于生产各种制剂的有效成分和原料药物。中间品指完成部分加工步骤的产品,尚需进一步加工方可成为待包装产品。成品指已完成所有生产操作步骤和最终包装的产品。
4.新药
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5.剂量、常用量、极量与标示量
剂量指一次给药后产生药物治疗作用的数量。常用量指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极量指药品服用后,能产生疗效又无危险的最大剂量。标示量指该剂型单位剂量的制剂中规定的主药含量,通常在该剂型的标签上标示出来。
6.毒药与剧药
毒药指药理作用剧烈,极量与致死量非常接近,虽服用量甚微,但一旦超过极量,即可引起死亡的药品。剧药指药理作用剧烈,极量与致死量比较接近,一旦超过极量,能引起人体伤害,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的药物。
7.药品批准文号
指国家批准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该药品的文号。批准文号的格式是: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其中字母H代表化学药、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分装药品、F代表药用辅料、T代表体外化学诊断试剂。同一药品不同生产企业发给不同的药品批准文号。
8.批
经一个或若干加工过程生产的、具有预期均一质量和特性的一定数量的原辅料、包装材料或成品。如口服或外用的固体、半固体制剂在成型或分装前使用同一台混合设备一次混合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用于识别一个特定批的具有唯一性的数字和(或)字母的组合称为批号,可用于追溯和审查该批药品的生产历史。如某批号由6位数字组成,通常前4位数字表示生产的年、月,后2位数字表示该月生产该品种的流水号。
9.药品有效期
指药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能保持其质量的期限。有效期的表示方法如“有效期至2017年4月”即指该批药品可使用到2017年4月30日,5月1日起失效。
10.处方
指医疗和生产中关于药物调制的一项重要的书面文件。按处方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法定处方 是指药典、药品标准收载的处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协定处方 是根据某一地区或某一医院日常用药的需要,由医院药剂科与医师协商共同制定的处方。
医师处方 是指医师对患者治病用药的书面文件。
1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案例分析
【通用名称】阿奇霉素片
【商品名】希舒美(大连辉瑞)、维宏(石家庄制药)、格罗特明(山东鲁抗)
【化学名】:(2R,3S,4R,5R,8R,10R,11R,12S,13S,14R)-13-[(2,6-二脱氧-3-C-甲基-3-O-甲基-α-L-核-己吡喃糖基)氧]-2-乙基-3,4,10-三羟基-3,5,6,8,10,12,14-七甲基-11-{[3,4,6-三脱氧-3-(二甲氨基)-β-D-木-己吡喃糖基]氧}-1-氧杂-6-氮杂环十五烷-15-酮
课堂互动
请检索并列出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和复方甘草酸苷片的通用名、商品名、批准文号、产品批号、执行标准,重点思考和讨论批准文号的格式和内涵。
二、药物制剂的分类
由于药物剂型较多,各剂型的制法、用法等各不相同,为方便学习和应用,对药物制剂进行如下归纳分类,见表1-1。
表1-1 药物剂型分类一览表

三、药物制成剂型的目的
药物的疗效主要是由药物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但作为药物应用形式的剂型,对药效的发挥也极为重要,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每一种药物在临床使用前都必须经过加工制成合适的剂型,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剂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临床治疗的需要
病有缓急,证有表里,所以临床应用时对药物的剂型要求各有不同。比如急救时,宜选用注射剂、吸入气雾剂、舌下片等起效快的剂型;需持久或缓慢给药的疾病,可考虑用丸剂、植入剂等作用缓慢而持久的剂型;局部皮肤病症,宜用软膏剂、凝胶剂等局部给药剂型;直肠给药宜选用栓剂等。
2.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
胰岛素、促皮质激素口服后,能被胃肠道消化液破坏,失去活性,宜制成注射剂或鼻腔给药剂型。硝酸甘油吞服给药,易被肝脏破坏,起不到治疗作用,制成舌下给药剂型(舌下片、舌下膜),药物吸收途径改变,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表现出良好的疗效。氨茶碱治疗哮喘病效果好,但有引起心跳加快的毒副作用,若制成栓剂直肠给药,则可以减小其毒副作用。对胃刺激性大的药物,则不宜制成胃溶型的散剂、胶囊剂等。
3.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青霉素干燥状态很稳定,在水中易水解产生高致敏性成分,宜制成粉针剂,提高其稳定性。红霉素极易吸潮,可制成包衣片,增加其稳定性。
4.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
将中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后制成片剂、颗粒剂、丸剂等,既可以减小体积、增加药效,又便于使用和运输贮存。另外,还可通过制剂手段进行色、香、味的调节,更顺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总之,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能调节药物作用强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控制药物起效快慢,甚至改变药物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