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建筑类 > 水泥新型干法中控室操作手册(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水泥新型干法中控室操作手册(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水泥新型干法中控室操作手册(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水泥新型干法中控室操作手册(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谢克平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书籍编号:30617912

ISBN:978712235685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78537

版次: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建筑类

全书内容:

水泥新型干法中控室操作手册(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近几十年新型干法生产线运行的实际状况,尤其是针对企业经营中产量、质量、运转率与能耗四大指标的关系,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新型干法生产线中央控制室的操作知识,包括窑和磨机的操作手段、操作参数的选择、验证操作指标的合理性等,对中控室操作人员实现精细操作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对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有很好的参考性。


本书可供水泥生产企业的中控室操作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版权页


书名:水泥新型干法中控室操作手册 第二版


作者:谢克平著


CIP号:第006825号


ISBN:978-7-122-35685-7


责任编辑:韩霄翠 仇志刚


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



购书咨询:010-64518888


售后服务:010-64518899


网址:http://www.cip.com.cn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前 言


光阴荏苒,《水泥新型干法中控室操作手册》一书自2012年5月出版以来,已有七年光景,多次重印,至今仍有读者需要。编辑问是否有必要再版,因此我重新翻看此书,发现随着水泥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当下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原版内容已远不能适应技术发展,满足读者要求了。


从客观上讲,水泥生产技术发展迅速,有相当多的内容(包括为水泥提供的生产装备及用户对水泥性能的要求)第一版并未涉及或适用。如很多企业都在制定水泥生产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的目标,但很多操作仍存在误区,甚至很多企业还不知自动化的标准及与智能化的差异,如果只提出口号,就难以符合健康发展的节能路线。又如,当下政策要求水泥窑排放NOx量、SOx量、废气粉尘量降低,并扩大对生活垃圾及工业污染物的处理能力,这些都应当有新的技术支撑及正确操作。还如,当今水泥的主要用户——混凝土,已对水泥质量控制有了新的要求,中控操作同样要有新的认识。


从主观上讲,任何人对任何技术的认识,除了会受到客观条件约束外,自身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笔者编写此书第一版时,只强调了中控操作要尊重水泥生产的客观规律,突出以均质稳定为主的操作理念,以提高产品产量、质量,降低消耗。但这几年通过对各企业经营的观察发现,很多企业在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与调整中,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不能抓住节能减排的关键要求,不仅没有去掉劣质产能,而且还影响了环保治理效果。因此,很有必要重新认识与理顺企业经营中产量、质量、运转率与能耗四大指标的关系,这样才可能正确操作,取得更好效果。


基于上述考虑,本书再版不但必要,而且任务也很明晰。希望通过本书的再版,能为更多中控操作者提供进一步改善操作的参考,搭建讨论平台。希望中控操作者不要认为现有的操作技术已经成型而止步不前。


还是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水泥生产的健康发展,需要从业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也需要同行们勇于在实践中检验。


谢克平


2019年12月

第一版前言


《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精细操作与管理》一书出版后,得到广大读者的首肯与欢迎,不仅出乎意料,也为此感到欣慰。与此同时,又听到不少读者的反映及要求,认为书中介绍的精细操作,在操作细节上仍涉及不多、不够具体。事实也说明,近两年来一些企业在参考该书取得效益的同时,仍有一些操作还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讨论,还会有进一步改进与规范的可能。加之近几年笔者通过在一些企业的实践与调研,加深了更多原来合理的体会,纠正和补充了原来认识上不一定准确的概念。所以,又编写了本书,以期实现与更多读者再一次进行交流的愿望。


既然是“操作手册”,就是要提供给操作者操作的依据及具体手法、甚至事无巨细地包括各种程序和步骤。然而,生产现场的情况千变万化,水泥窑、磨的类型也千差万别,本书很难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这不仅是笔者水平有限,更因为是过于具体后就不会具有普遍性,甚至还会对现场管理者与操作者产生越俎代庖的负面影响。所以,本书只能更多涉及处理的原则,对某些较为肯定的操作,将尽可能地具体化;对生产现场变数较多的情况,则提供更多可能性,供读者选择。


为了使管理者与操作者有共同的思路和要求,作为操作手册不能只要求操作者做到什么,更要阐述清楚良好的操作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客观条件。所以,本书在叙述每项操作手段时,始终是分两部分:影响该操作手段的客观条件;操作者所应掌握的主观操作方法。


本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叙述方法上,仍是按操作要素论述,拟与《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精细操作与管理》一书成为姐妹篇,具体分工在引言中详述。


既然两本书是姐妹篇,而且叙述内容有所交叉,故凡该书叙述过的内容,本书尽量减少重复,而是注明出处的相关章节供读者查对。同样,凡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问答千例:操作篇》和《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问答千例:管理篇》及《高性价比水泥装备选用动态集锦》书中所述内容,也采取相同方法引用,尽量减少叙述上的重复。


本书辊压机部分征求了粉磨专家邹伟斌先生,他对该节内容进行了真知灼见地补充与修改,为该节增色不少,在此深表感谢。


本书在撰写中,参阅了近期《水泥》杂志、《新世纪水泥导报》杂志、《水泥技术》杂志、《水泥工程》杂志、《四川水泥》杂志中相关文章,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书的校核仍是由李玉兰完成的,她是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是我的大学同窗,又是终身伴侣。对她为本书付出的艰辛劳动深表敬意。


还是那句话,任何理论和做法都要经过实践检验,而且这种检验也必将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终止。所以,欢迎广大读者在实践中能更多结合实际,对本书的不当之处提出批评与建议,以期本书从当前手册的雏形逐渐完善成为应该遵循的操作依据。


愿所有从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同行们在实践中相互借鉴和学习,为提高我国水泥工业生产的运转水平和效益,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不断努力!


谢克平


2011年12月

绪 论


对于“操作”这一在操作手册中使用最广泛的词汇,有必要与读者交流清楚其具体含义,以作为继续深入讨论的基础。操作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的活动或工作。在生产中所讲的操作涉及任务、目标、标准、参数、手段及条件等各项内容,讨论时不能缺少其中任一部分,否则,就难以对操作过程实施完整有效的指导。很多企业制定的操作规程可操作性不强,其原因正在于此。

水泥新型干法中控室操作手册(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0⁃1 操作要素组成分解


黑实线内为文献[1]所涉及内容;黑虚线内为两书交叉内容;其余部分为本书涉及内容


记得在《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精细操作与管理》一书中,曾以操作的基本要素为序,按章分别叙述操作指标、操作参数、操作方法及排除故障,这只是操作中的部分内容,当时是从实现精细运转的愿望出发,制定科学操作指标的原则,优化各项操作参数,进而推荐所应采取的操作手法与技巧,所以,还不是操作要素的全部;而本书将首先客观分析优秀操作所应具备的操作条件,提出操作员所应持有的操作理念,利用所拥有的操作手段,按照应有的程序与方法,实现最佳操作参数的选择,验证操作指标的合理性,从而实现精细操作。由此便可看出,只有在两本书结合之后,才能完成对操作要素的全面表述。为形象描述全部操作要素之间的关系及两书的叙述分工,特别绘制图表示意(图0⁃1):《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精细操作与管理》是从后向前叙述,本书是由前向后叙述。


两书在叙述内容上既有差别,也有分工,《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精细操作与管理》着重从精细角度出发,针对管理与操作中存在的粗放做法,提出明确的意见与看法,除了参阅国外资料外,基本未摘录国内同行的观点;本书则是尽量周到细致说明每个操作环节的正确与错误,必然会涉及同行所熟知的一些内容及经验,以便讨论。


本书叙述操作的中心思想是:提出优秀的操作标准,即节能的目标。实现这种操作不仅要提高操作员的素质,而且企业管理人员、现场巡检、质量检验等各工种都要为中控操作创造必要条件,对他们同样有对应的考核标准,让他们的操作同样合理与先进。这是企业培训操作员,激励优秀操作员涌现的正确途径。

第一篇 中控室操作的主客观条件


  水泥生产中央控制室的操作对企业效益至关重要,为充分发挥其作用,不仅要提高中控操作员的主观素质,企业所有部门也都要为中控操作创造最佳客观条件。

第1章 水泥生产经营的目标与核心指标


1.1 节能减排是提高中控操作技术的核心内容


1.1.1 降低能耗是各项操作指标的核心


水泥生产要不忘初衷,想要有利于社会与环保,企业就应当树立正确的节能思路,全力抓好节能减排。


之所以称能耗指标是企业经营的纲,是在分析了它与产量、质量、运转率等生产指标的关系后得到的结论:凡是片面追求产量、质量及运转率,必然会威胁能耗的降低。反之,能耗的降低,不但不会影响产量、质量及运转率的完成,反而有助于这些指标的改善;如果再分析成本、环保、技改、采购装备、现场管理、人力资源等经营指标与能耗的关系,也同样得出这样的结论:降能耗一定是降成本、利环保、确保技改效果、提高装备素质、改善现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的关键举措。反之,单纯抓这些经营指标,很可能造成能耗升高,最终反而让各项指标倒退。所有分析都表明:降能耗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唯一经济指标,它是带动企业素质全面提高的灵魂。


如果将企业比喻为一头牛。牛要前进,只需牵动“牛鼻子”,而这“牛鼻子”,就应该是能耗,而台产、质量、运转率、成本等指标则是企业的“牛腿”,全力支撑着企业在市场中行走。想让牛前行,只需牵着牛鼻子上的缰绳,而不能逐条搬动牛腿。然而,当前不少企业的管理现状却是:产量低了有人急、质量低了有人抓、运转率低了有人管,甚至连现场管理都要一把手亲自抓,唯独能耗高了无人问,显然成了“搬牛腿”式的经营。


在企业各项生产经济指标中,唯独降低能耗,才最能体现企业管理与技术水平。因为高产可以通过投资建设新生产线或增大装备规格实现;提高质量只要用好原燃料与配料就能达到;高运转率只要购置好装备并认真维护就能创造。而要降低能耗,就必须要求全体员工提高素质,通过全企业的精细管理与操作才能实现。所以,降低能耗是最不易完成的任务,也是任何企业蕴藏巨大潜力的目标,毫不夸张地说,只有低能耗才能反映企业管理者的真功夫。


总之,企业只有尽早抓节能,才能抓出企业经营的主动权;只有一把手给力抓节能,当作核心工作去抓,才能抓出企业日新月异的效益。


1.1.2 最高产量与最低能耗间的关系


人们提高台产时,常常还要考虑对产品质量及运转率的威胁,但却较少担心能耗的升高,而且这种升高常常在质量与设备并未受到威胁之前。为此,有必要再次思考产量与能耗的关系,看看增产是否一定节能,查查产量背后是否有更为关键的指标在影响企业效益增减。


相当多经营者的理念首先是总产量,不但要努力提高台产,还要提高运转率。他们习惯性认为:多一吨产量,就能多一吨的利润;而且提高台产,就能摊薄固定成本,增加利润。很多人坚信“产量越高,能耗就越低”,并未理解节能还有更深刻的意义,只以为是降成本而已。却没想到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能耗反而要增加,企业发展开始为这种高产承受负增长的恶果。再加之,企业管理存在很多落后习惯,如为节省投资,总是低价购置高耗能装备;为多发电,不惜多用煤增加余热等。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只靠技术人员节能降耗,就无法指望有好的水平。

水泥新型干法中控室操作手册(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单位能耗与台产的关系


 


从理论上分析:在其他条件相对固定时,单位能耗与台产的关系理应如图1⁃1所示:最初产量低时,能耗确实随产量增加而降低,但到一定程度后,能量转换与交换将受到设备规格的约束,煤耗、电耗都会升高。因此,台产与单位能耗的关系中,势必存在一个对应能耗最低的台产a点。它不会是设计保证值,也不是设备安全的额定值,却是管理者与操作者需要认真摸索的最佳产量[详见4.3.1节(2)]。尽管水泥生产计量尚不够精准,让人们对过高台产所增加的能耗有些麻木,但该最佳产量一定客观存在。低于它,生产线就是欠产;但高于它(如b点),热耗就增加,带来更多污染排放与经济损失,当前更多企业状态即如此。


因为熟料在煅烧过程中,有预热、分解、烧成及冷却四大热交换阶段[详见7.1.1节(3)],无论台产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某阶段热交换的充分程度。这些不充分将反映在如下参数上:一级预热器出口温度、分解炉出口温度、窑尾温度、窑头废气排出温度(或是进余热锅炉的废气温度)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