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新知 > 农林 >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你问我答,帮你解决西葫芦栽培中的各种关键技术问题

作者:刘海河,张彦萍等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书籍编号:30617906

ISBN:978712235590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51480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农林

全书内容: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版权页


书名: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


作者:刘海河,张彦萍主编


CIP号:第250736号


ISBN:978-7-122-35590-4


责任编辑:邵桂林


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



购书咨询:010-64518888


售后服务:010-64518899


网址:http://www.cip.com.cn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本书编写人员名单


主  编  刘海河 张彦萍


副 主 编  王平魁 曹菲菲


编写人员 (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曹菲菲 郭守鹏 靳昌霖 刘海河


牛伟涛 史明静 王平魁 张彦萍


前 言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佐餐食品,是人体重要的营养来源。蔬菜产业是种植业中最具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已成为种植业的第二大产业,仅次于粮食产业。有些省份如山东省,蔬菜产业占种植业的第一位,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蔬菜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价格波动较大、生产技术落后及产品附加值偏低等造成菜农收益不稳定等问题。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及技术集成,使主要蔬菜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我们在总结多年来一线工作的经验以及当地和全国其他地区主要蔬菜在栽培管理、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新技术的基础上,编写了“科学种菜致富问答丛书”。


本书是“科学种菜致富问答丛书”中的一个分册。我们在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西葫芦安全生产设施、西葫芦栽培的基本特征和要求、西葫芦类型与优良品种、西葫芦育苗技术、西葫芦生育季节与栽培茬次安排、西葫芦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西葫芦生长发育障碍及其对策、西葫芦主要病虫害诊断及防治、西葫芦安全生产的农药限制、西葫芦杂交制种技术。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为进一步提高西葫芦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平、普及推广西葫芦生产新技术、帮助广大专业户和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一些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做出贡献。


本书由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蔬菜产业体系(HBCT-2018030202)和生产一线多位教授、专家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借鉴了有关书刊中的资料文献,在此向原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书中附有彩图,可帮助读者比较直观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出现不当之处,谨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20年3月

第一章 西葫芦安全生产设施


1.西葫芦安全生产的设施有哪些?


目前,西葫芦安全生产的设施主要有地膜覆盖、中小塑料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遮阳网覆盖等类型,这些生产设施是根据生产的需要及生产条件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起来的。设施的相互结合如塑料拱棚、日光温室与地膜覆盖相结合,不但为西葫芦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而且降低了冬春季节西葫芦的生产成本,提高了西葫芦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

2.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哪些作用?


地膜覆盖栽培是用厚度为0.015~0.02毫米的塑料薄膜(或0.006~0.008毫米的超薄地膜)覆盖地面的一种简易保护栽培形式。


地膜多为0.015~0.02毫米厚的聚乙烯透明膜,北方可用幅宽60~70厘米的,南方可用70~100厘米的。近年来开始采用0.007毫米厚的超薄强力地膜,以降低成本。低温季节生产应用无色透明膜,其透光性好,透光率可达80%~93.8%,增温2~4℃。春夏季还可采用反光性较强的银灰色膜,以驱避蚜虫,减轻病毒病危害;也可使用黑色膜,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省工省力。地膜的用量可按55%田间覆盖率来计算。厚度为0.015毫米、幅宽60~70厘米的地膜每亩(1亩=667平方米)大约需要4千克。


覆盖地膜能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墒防涝,保持土壤疏松透气,为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物分解创造适宜的环境,可有效促进西葫芦植株的生长发育,达到早熟、优质、丰产的目的。

3.地表地膜覆盖主要有哪些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1)高畦地膜覆盖 是地膜覆盖最基本的方式。整地时要求精细,将畦做成龟背形,畦的高度和宽度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地下水位、地膜的宽度及栽培蔬菜的种类而定。一般北方地区以10~15厘米高为宜;南方高温多雨地区,为防涝排水方便,畦高可达15~25厘米,畦背宽60~80厘米,畦沟宽30~40厘米,覆盖80~100厘米宽的地膜。高畦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效果好,早熟增产效果显著(图1-1)。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高畦地膜覆盖栽培断面示意图(单位:厘米)

(2)高垄地膜覆盖 高垄地膜覆盖的畦面较高畦地膜覆盖窄,高度基本一致,一般畦背宽35~45厘米,垄高10~15厘米,垄距60~70厘米,覆盖60~95厘米宽的地膜(图1-2)。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2 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断面示意图(单位:厘米)

高垄地膜覆盖不仅增温、保墒效果好,而且便于灌溉,但是较费膜、费工。


(3)平畦地膜覆盖 是将地膜直接覆盖于平畦畦面的覆盖方式(图1-3)。一般平畦宽60~150厘米,畦埂底宽20~30厘米,畦埂高出畦面8~10厘米。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3 平畦地膜覆盖栽培断面示意图(单位:厘米)

平畦地膜覆盖可直接在畦面上浇水,但浇水后容易造成膜面污染,降低透光率,增温效果不如高畦地膜覆盖。该覆盖方式适用于西葫芦育苗时播种后短期覆盖,出苗后应及时揭去地膜。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4 高畦沟植地膜覆盖栽培断面示意图(单位:厘米)

(4)沟畦地膜覆盖 是在高畦、高垄以及阳坡畦面开沟,在沟内定植西葫芦后,再覆盖地膜的栽培方式。这种方式具有贴地覆盖和近地面覆盖的双重效果,不仅能提高地温,还能提高气温,可在晚霜前大幅度提早定植。一般可在终霜前10~15天定植西葫芦(图1-4,图1-5)。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5 高垄沟植地膜覆盖栽培断面示意图(单位:厘米)

4.近地面地膜覆盖主要有哪些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近地面地膜覆盖是较先进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不仅可提高地温,而且可提高气温,更有利于西葫芦提早播种和定植,促进作物早熟丰产。近地面地膜覆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平畦近地面覆盖 一般栽培畦宽90~100厘米,取土畦宽40厘米,畦埂高15~20厘米,畦埂应踏实,在栽培畦内播种或定植后,在畦埂上每隔30~40厘米插一根用细竹片、荆条或细树枝等做成的小拱架,在拱架上覆盖地膜(图1-6)。该覆盖方式在河北省中部及南部已广泛应用于西葫芦早熟栽培。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6 平畦近地面覆盖断面示意图

(2)高畦(高垄)近地面覆盖 将栽培畦做成高畦或高垄,在高畦或高垄上定植西葫芦,然后在高畦或高垄的两肩处插小拱架,拱架高30~40厘米、宽60~70厘米,上面覆盖地膜(图1-7)。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7 高畦近地面覆盖断面示意图

该方式可使西葫芦幼苗在终霜前10~15天定植,终霜后当外界气温适宜西葫芦生长时,拆除小拱架,把地膜覆盖在栽培畦面,然后在每株苗顶上将地膜开孔,并将苗引至膜外,最后将地膜用土固定,使地膜继续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有时将高畦地膜覆盖与近地面覆盖共同配套使用,则称为高畦地膜双覆盖,增温保温效果更好。


(3)沟畦近地面覆盖 将栽培畦做成槽形沟畦、阳坡沟畦等形式,将种子或幼苗播种或定植到沟内以后,用细竹片、荆条、树枝条等作拱架,然后覆盖地膜(图1-8)。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8 沟畦近地面覆盖各种形式

该方式除具有提高地温和气温的性能外,还可以利用较高的垄背土抵挡寒冷的北风,因而更适于西葫芦提早定植。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西葫芦可在终霜前1个月左右定植,相当于大棚西葫芦栽培的定植期。

5.小拱棚主要有哪些覆盖方式?


小拱棚拱架取材范围广,可以就地取材,选用竹竿、竹片或树木枝条等。架材长度一般在1.3~3米,扣棚用的薄膜一般选用厚度为0.06~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薄膜,宽度为1.5~4米。小拱棚一般高度50~150厘米,跨度50~300厘米,长度15~30米,不宜过长,过长则抗风性差,通风不良。棚间距80~150厘米。如加盖草苫或无纺布等保温材料,棚间距要稍大,以留出空间放保温材料。


小拱棚是在地膜覆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早熟栽培形式,各地覆盖形式多样,根据覆盖方法不同,小拱棚的覆盖保温方式有以下三种:①地膜加小拱棚的“双膜”覆盖方式(图1-9);②地膜加小拱棚外盖草苫的“二膜一苫”覆盖方式(图1-10);③地膜加小拱棚外加中棚的“三膜”覆盖方式(图1-11)。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9 “双膜”覆盖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0 “二膜一苫”覆盖(单位:厘米)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1 “三膜”覆盖(单位:厘米)

小拱棚一般采用南北走向,建棚前先要整地施肥,做好定植畦。顺定植畦扣棚,先在定植畦两侧按50~80厘米的间距插好竹片等架材,弯成半圆拱形。跨度大的中间要设立柱,立柱上拉一道铁丝。要求架材高度一致,弯成的圆拱都要在同一拱面上,为了拱棚坚固牢靠,可以用细铁丝在棚顶将各骨架联结起来,两端固定在棚外木桩上。然后覆盖薄膜,薄膜要压紧压实,薄膜越紧越抗风。在薄膜上每隔2~3个骨架插一道压膜拱条,或用塑料绳在棚膜上呈“之”字形勒紧,两侧固定在木桩上,防止薄膜被风吹起而损坏。

6.小拱棚覆盖栽培具有哪些优点?


(1)提早定植、提早收获 拱棚内有一定的缓冲空间,棚内气温、地温比地膜覆盖或露地高而且稳定。西葫芦定植时间可以比地膜覆盖提早7~10天,比露地提早15~20天,相应收获期也提前。


(2)有一定防霜冻能力 早春由于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较大。小拱棚内的西葫芦,整个苗期都生长在温和的环境下,在轻霜冻(-2~0℃)情况下,可以避免或减轻危害。


(3)植株生长势强,抗病抗逆性好 由于生长前期西葫芦在一个基本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其长势较旺,发育健壮,还可以减少各种病虫危害。

7.中棚覆盖主要有哪些结构类型?


(1)竹木结构中棚 棚架由竹片、竹竿、木棍等构成,一般跨度3~6米,中高1.5~1.8米,拱杆间距0.6~1.0米,拱杆多用竹片或竹竿做成。为增强其支撑性能,可每1~3个拱杆下设1~2根立柱,每排立柱距顶端20厘米处用较粗的木棍或竹竿纵向连接成横拉杆,以增强棚架的稳固性。架上覆盖塑料薄膜,用压膜线将薄膜固定。根据立柱的排数分为单排立柱中棚(图1-12)和双排立柱中棚(图1-13)。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2 单排立柱中棚(单位:米)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3 双排立柱中棚(单位:米)

(2)钢架结构中棚 中棚的拱杆为直径16毫米左右的钢筋或直径1.5~2.0厘米的钢管,通常将其弯成拱圆形,两端插入土中。为防止拱杆下沉,可在土中埋入石块或砖块作垫石,也可在地面横向焊上一段20厘米长的拉筋。拱杆的顶端用拉杆纵向连接,以增强其稳固性。钢架结构中棚一般不设立柱,当钢材细小时,也可设立柱。根据立柱的有无可分为无柱钢架中棚和有柱钢架中棚。

8.中棚覆盖在温度性能上具有什么特点?


中棚空间比大棚小,升温快,降温也快,热容量少,提前延后生产效果不如大棚。但中棚可增加外覆盖保温,如果配合风障,夜间覆盖草苫,其保温效果优于大棚。其他方面的性能与大棚无明显差异,可参考大棚有关部分。

9.塑料大棚主要有哪些结构类型?其各自有什么特点?


塑料大棚按建筑材料分类,主要有竹木结构、混合结构、钢架结构等类型,这几种类型各有其特点。


(1)竹木结构 是大棚初期的一种类型,目前在我国北方仍广为应用。一般大棚跨度为8~12米,长度40~60米,中脊高2.4~2.6米,两侧肩高1.1~1.3米。有4~6排立柱,横向柱间距2~3米,柱顶用竹竿连成拱架;纵向间距为1~1.2米。其优点是取材方便,造价较低,且容易建造;缺点是棚内立柱多,遮光严重,作业不方便,不便于在大棚内挂天幕保温,立柱基部易朽,抗风雪能力较差,使用寿命5年左右。为减少棚内立柱,建造了悬梁吊柱式竹木结构大棚,即在拉杆上设置小吊柱,用小吊柱代替部分立柱。小吊柱用20厘米长、4厘米粗的木杆,两端钻孔,穿过细铁丝,下端拧在拉杆上,上端支撑拱杆(图1-14,图1-15)。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4 竹木结构大棚示意图(一)


1—拱杆;2—立柱;3—拉杆;4—吊柱

西葫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问答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5 竹木结构大棚示意图(二)


1—立柱;2—拱杆;3—拉杆;4—立柱横木

(2)混合结构 棚型与竹木结构大棚相同,使用的材料有竹木、钢材、水泥构件等多种。一般拱杆和拉杆多采用竹木材料,而立柱采用水泥柱。混合结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