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大学 > 农业气象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农业气象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农业气象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农业气象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王世华,崔日鲜,张艳慧等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书籍编号:30617892

ISBN:978712234964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84309

版次: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全书内容:

农业气象学(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农业气象学》(第2版)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补充而成。全书共12章,分别包括大气、辐射、温度、水分、气压与空气运动、天气、灾害性天气与农业气象灾害、气候与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基础、气象与农业气象观测方法、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等内容。理论结合实践案例,简明扼要。本书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章新的内容,以增加学生们的实践知识和提高实验能力。


《农业气象学》(第2版)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的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园艺、植保、林学、园林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师生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专科学生以及相关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





书名:农业气象学 第2版


作者:王世华,崔日鲜,张艳慧主编


CIP号:第164415号


ISBN:978-7-122-34964-4


责任编辑:尤彩霞


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



购书咨询:010-64518888


售后服务:010-64518899


网址:http://www.cip.com.cn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农业气象学》(第2版)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补充而成。全书共12章,分别包括大气、辐射、温度、水分、气压与空气运动、天气、灾害性天气与农业气象灾害、气候与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基础、气象与农业气象观测方法、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等内容。理论结合实践案例,简明扼要。本书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章新的内容,以增加学生们的实践知识和提高实验能力。


《农业气象学》(第2版)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的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园艺、植保、林学、园林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师生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专科学生以及相关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





书名:农业气象学 第2版


作者:王世华,崔日鲜,张艳慧主编


CIP号:第164415号


ISBN:978-7-122-34964-4


责任编辑:尤彩霞


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



购书咨询:010-64518888


售后服务:010-64518899


网址:http://www.cip.com.cn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本书编者名单


主  编


    王世华 河南科技大学


    崔日鲜 青岛农业大学


    张艳慧 山东农业大学


副 主 编


    张 均 河南科技大学


    杨宏斌 山西农业大学


    刘振威 河南科技学院


    李 聪 河南省郑州市气象局


其他参编 (按姓氏拼音排序)


    李学来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农业局农业推广学校


    刘晨洲 河南科技大学


    刘文霞 河南农业大学


    刘秀英 河南科技大学


    苗 蕾 河南农业大学


    任中兴 山东农业大学


    孙 丽 河南科技学院


    吴姗薇 河南科技大学


    杨林菲 河南省洛阳市气象局


    杨小燕 河南农业大学

前言


《农业气象学》作为高等农林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农学、种子、林学、园艺、园林、植保和资源与环境等农学门类各专业课程与大气之间起着非常关键的知识纽带和应用桥梁作用,编写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农业气象学》,就是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满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的专业设置需求。


本教材是各编写单位多年农业气象教学研究成果的结晶,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将气象学理论与农学门类各专业对象有机结合,注重最新研究成果的吸收,在总结现有同类教材编排优点的基础上,按照农业气象学的教学规律,考虑各校教学计划学时和学期的安排,合理设置章节,各章后配有思考题,同时把主要气象要素、气候资料的观测分析方法作为实验部分,以满足学生自学的需要,新增加的第12章也将有助于农业实践及课程实习。


本版教材修订人员及分工如下:前言和绪论由王世华、刘文霞编写;第1章由张艳慧编写;第2章由杨宏斌编写;第3章由崔日鲜、刘振威编写;第4章由吴姗薇、王世华编写;第5章由任中兴、李聪编写;第6、7、10章由张均、杨林菲编写;第8章由王世华编写;第9章、第12章由吴姗薇、孙丽编写;第11章由崔日鲜、李学来编写。全书由王世华统稿,李有审定,苗蕾、杨小燕、刘晨洲、刘秀英四位负责对全书的图片、参考文献、体例格式进行统稿工作。本版教材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改、提升而来,在此,我们对第1版所有编写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尽管所有参编人员竭尽全力,书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20年3月

第1版前言


《农业气象学》作为高等农林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农学、林学、园艺、园林、植保和资源与环境等农学门类各专业的研究对象与大气环境之间起着非常关键的知识纽带和应用桥梁作用,编写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农业气象学》,就是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满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的专业设置需求。


本教材是各编写单位多年农业气象教学研究成果的结晶,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将气象学理论与农学门类各专业对象有机结合,注重最新研究成果的吸收,在总结现有同类教材编排优点的基础上,按照农业气象的教学规律,并考虑各校教学计划学时和学期的安排,合理设置章节,并把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单独设章,章后配有思考题,以满足学生自学的需要。


本教材编写人员及分工如下:前言和绪论由李有、刘文霞编写;第1章由刘文霞编写;第2章由刘文霞、王世华编写;第3章由崔日鲜、刘振威编写;第4章由刘振威、任中兴编写;第5章由任中兴、王世华编写;第6章和第7章由张均编写;第8章由王世华、孙丽编写;第9章由孙丽编写;第10章由张均、杨林菲编写。全书统稿和审定由李有和刘文霞完成,河南科技大学张金良为本书的编写和出版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尽管所有参编人员竭尽全力,书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12年7月

绪论


0.1 气象学


地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在其周围环绕着一个大气层,大气层内深厚的空气称为大气。在大气中,不断地发生着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物理现象主要有风、云、雨、雪、光、声、电等;物理过程主要是大气的增热和冷却、蒸发和凝结等。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气象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科学。


定性或定量描述大气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物理量称为气象要素,主要有气压、气温、湿度、风、降水、云、能见度、太阳辐射、日照等。各种气象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气象要素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对其进行观测和记录,可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有关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0.2 气象学的分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学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主要有天气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动力气象学、应用气象学、大气探测学等。


天气是指一地短时的大气状态;天气学是研究天气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


气候是指一地多年平均和特有的大气状态;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和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大气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包括大气光学及辐射学、大气声学、大气电学、云雾物理学、微气象学等。


动力气象学是一门应用物理学和流体力学定律,研究大气运动的动力过程、热力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应用气象学是将气象学的原理、方法和成果应用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同各专业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边缘性学科,包括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水文气象学、航空气象学、海洋气象学、医疗气象学以及污染气象学等。


气象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不是孤立的,相互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并且在深入发展中呈现出又分又合的趋势。

0.3 农业气象学


0.3.1 概念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与气象条件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应用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象要素中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要素有辐射、温度、降水、湿度和风等,它们是影响农林业生产的诸多环境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们既为生物提供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也是构成生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外界条件,所以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与农林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二是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农业气象学是大气科学与农林业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农林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研究内容包括农林业生产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农林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生物群体、农林业生产技术措施对周边气象和微气象环境的影响及调控途径等。


0.3.2 基本任务


农业气象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气象现象和过程,寻求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案。具体任务有以下几方面:①农林业气象监测,包括仪器的研制、站网设置和观测监测方法,是发展农林气象事业的基础工作。②农林业气象情报和预报,农林业气象情报包括农林业气象灾害的情报和雨情、墒情、火情、农情等情报。农林业气象预报包括农用天气预报、农林业气象灾害预报、作物发育期预报以及产量预报等。目前可根据资源卫星获取的作物或林木生长状况及气象条件等资料,估计大范围的某作物或林木的产量。③农林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光、热、水、气是重要的农林业气候资源。由于各地气候资源分布并不均衡,且具有显著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的特点,因此,应从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观点出发,分析一个地区农林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点,为因地因时制宜地确定生产类型和结构、改善种植制度、调整作物布局、引种和搭配品种以及荒地的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④农林业小气候的利用与调节,包括农田小气候、地形小气候、森林小气候、水域小气候、畜舍小气候以及各种人工措施的小气候效应研究,为农林小气候的调节与改良提供依据与措施。⑤农林业气象灾害规律的掌握及灾害防御,探讨各种农林业气象灾害对农林业生产对象的危害规律、危害指标与机制以及各种防御措施的气象效应与经济效益。⑥农林业气象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研究农林生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的气象理论,农林业气候生产潜力的理论,农林小气候的调控理论,农林气象系统中物质传输与能量转化过程及其模式,森林生态系统对局地、区域和地球气候的可能影响及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0.3.3 研究方法


农林气象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农林业生产和气象条件,因而在进行各项气象要素、农林气象灾害观测的同时,还应进行作物及林木生长发育状况、产量、品质的观测,称为平行观测法(也称联合观测法),这是农林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平行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可对气象条件与作物或林木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的关系作出正确评价。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研究、分析时所需的资料,在平行观测的普遍原则指导下,经常采用下列具体方法:


(1)分期播种法 在同一地方,每隔5d或10d播种同一种作物,根据研究任务,可播5~10期,最少不少于3期。这样,在一年内就可获得各种不同气象条件对该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资料,进而经过分析即可得出该作物在各发育期对气象条件要求的数量指标。


(2)地理播种法 在气候条件不同的若干地点上,选择土壤条件一致的地段,采用相同的农业技术措施,于各地最适宜的播期,播种同一作物品种,并按照统一计划进行平行观测,这样就可在一年内获得同一品种在若干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资料,达到缩短研究年限的目的。


(3)地理分期播种法 是将地理播种和分期播种结合起来的一种试验方法。它兼有地理播种法和分期播种法的优点,并弥补了单纯地理播种法很难取得地形、土壤、栽培技术完全一致与分期播种只在一个点上进行试验的不足,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田间试验方法。


(4)人工气候实验法 采用人工气候室或人工气候箱模拟各种气象条件,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得出作物或树木要求的定量指标;也可模拟极端气象条件,以研究对作物或林木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


(5)气候分析法 对有关的农林业资料和气象部门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影响作物或林木产量或品质的关键因子、关键期及气候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观测手段正向自动化、遥测和精确化方向发展。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研究目的、任务、要求的精确度和期限等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