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眼科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中西医结合眼科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彭清华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01
书籍编号:30617799
ISBN:978711728606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664497
版次:1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彭清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ISBN 978-7-117-28606-0
Ⅰ.①中… Ⅱ.①彭… Ⅲ.①眼科学-中西医结合疗法 Ⅳ.①R7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16589号
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主 编:彭清华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20年3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8606-0
策划编辑:张科
责任编辑:孔雪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篇“总论”、下篇“各论”和附录三大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中西医眼科的基础知识,包括中西医眼科发展史、眼的解剖与生理、眼与全身的关系、眼病的病因病理、眼科检查与诊断、眼科辨证、眼科症状学、眼科治法等。“各论”主要从病名、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与调护、研究进展等方面介绍眼部从前段到后段常见疾病。附录主要介绍眼科有关正常值、眼科解剖名称中西医对照、眼科疾病名称中西医对照、常用方剂、主要参考书目。
本书力求保持中西医结合的特点,既保持全书的系统性,又注重对目前国内外研究比较深入的疾病做重点论述。本书主要适合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工具书供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使用。
主编介绍
彭清华,男,1964年12月出生,湖南宁乡人,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1985年于湖南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1988年眼科研究生毕业后分配至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工作。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9年晋升主任医师、教授。1995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0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12年聘为湖南省首批二级教授。1999年1月任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业务副院长兼眼科主任;2004年2月始任湖南中医学院校长助理兼国际学院院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兼研究生处(工作部)处(部)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医诊断研究所所长;2012年12月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全国眼底病中医医疗中心主任、中医诊断研究所所长、大学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医药防治眼耳鼻咽喉疾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医药防治眼病与视功能保护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数字中医药湖南省2011协同中心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至“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重点专科眼底病、湖南省重点学科中医五官科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建设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中医眼科创新团队的学科带头人,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一级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眼科的学术带头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 225”工程首批学科领军人才。
1999年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01年获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上海颜德馨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奖励,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2004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5年获第五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2007年入选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8年获评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称号,2011年获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湖南省“十一五”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2015年获评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兼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副会长兼中医诊断信息分会会长,第三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分会副会长、中医诊断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医诊断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眼科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眼科协同创新共同体副主席,中医药健康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第一届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学术委员,国家医学教育中心眼科学术委员会常委、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新药(中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的审评专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及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广西、江西、湖南等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湖南考区中医类首席考官,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湖南省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等。
先后主持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40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部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9项,学术著作优秀奖3项;省厅级科技和教学成果奖18项。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十三五”精编教材《中医眼科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十三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中医五官科学》、国家重点出版图书英文版中医病案教育系列教材《眼耳鼻咽喉科学》及《眼科活血利水法的研究》《眼底病特色专科实用手册》《中西医结合眼底病学》《全国中医眼科名家学术经验集》《中医眼科名家临床诊疗经验》《眼科名家临证精华》《中医眼科名家十讲》《眼科中西医诊疗套餐》《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眼科分册》等教材及专著28本,副主编“十五”“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和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眼科临床研究》等教材及专著10本,编委16本;在《Journal of Ophthalm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中华眼科杂志》《国际眼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等专业性期刊及世界眼科学术大会、亚太眼科学术大会、亚太青光眼学术会议、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先后赴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瑞士、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5次。指导培养博士后8名、境内外博士研究生32名、硕士研究生105名。毕业的学生获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励9篇,全国中医药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二等奖3篇,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等奖6篇。
先后聘为《Digital Chinese Medicine》《东方药膳》《数字中医药与诊断》主编,《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中医眼耳鼻喉杂志》《医学人文与管理》副主编,《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国际眼科杂志》和《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的常务编委,《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医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中西医结合学报》《辽宁中医杂志》《湖南中医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10多家核心期刊的编委和特约审稿人等。主要从事中医诊断、眼科病证规范化、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眼底病、青光眼和眼表疾病的研究。
编写说明
眼科学是一个既涵盖外科手术技巧又包揽内科用药精髓的学科,需要掌握的内容很多,随着西医学的不断进步,西医眼科学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在最近30年,先进的检查方法、创新药物及先进的治疗设备、手术方式层出不穷,正是这些设备、药物的广泛使用,使西医学对于眼科疾病本质的认识也更加深入、日趋完善,并促进了针对这些病因机制的先进治疗方法的诞生。中医眼科学历经数千年的流传,其每一方、每一药都是直接作用于“人”这个医疗个体所得出的临床经验总结。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眼科不少疾病,如干眼症、病毒性角膜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色素变性及眼科手术后促进视功能恢复等,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加以挖掘、整理和提高。而当今临床上许多眼科疾病都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本书的编写分为上篇“总论”、下篇“各论”和附录三大部分。
“总论”主要介绍中西医眼科的基础知识,包括中西医眼科发展史、眼的解剖与生理、眼与全身的关系、眼病的病因病理、眼科检查与诊断、眼科辨证、眼科症状学、眼科治法等。
“各论”主要介绍眼部从前段到后段常见疾病。在各论的编写体例上,对于每一个疾病章节,均按病名、无标题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与调护进行论述。“无标题概述”主要介绍该病的概念、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中西医病名对应关系、病名沿革。“病因病理”主要介绍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和中医病因病机,且注重与治法、方药的对应。“临床表现”主要介绍病史、主要症状和体征,以及主要的并发症。“辅助检查”主要介绍各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由于目前眼科检查设备更新较快,且对于临床诊断十分重要,因此本书将“辅助检查”独立于“临床表现”之外,较重点地进行阐述。“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介绍每个疾病的诊断要点,以及需要鉴别的病种和鉴别要点。“治疗”主要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般原则、思路,中、西医治疗的优势对比,治疗又分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治疗三大方面,全身治疗主要包括西药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或其他疗法。每个疾病的具体用药强调临床实用性,避免牵强附会,力求“去伪存真”,只收录切合临床的药物,已经淘汰的药物不再收录。本着确切提高疗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负担的原则,强调不能为了中西医结合而勉强中西医凑合,一切应从临床实际出发。局部治疗主要介绍眼局部治疗方法,如散瞳、激光治疗等。手术治疗分项介绍各种手术疗法及其适应证。“预防与调护”主要介绍疾病的预防、调摄与护理知识。
“附录”主要介绍眼科有关正常值、眼科解剖名称中西医对照、眼科疾病名称中西医对照、常用方剂索引、全书主要参考书目。
本书由湖南中医药大学担任主编单位,南京、广州、成都、山东等中医药大学担任副主编单位,近20所高等医药院校及医疗单位联合编写。参编的专家大多是我国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和西医眼科某一领域的知名专家。本书集各位专家教授数十年临床、教学和科研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医眼科学当前的学科现状和学术水平。
本书的出版得到中医五官科学湖南省重点学科和中医药防治眼耳鼻咽喉疾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本书力求权威性与可读性,编写工作历时两年多,虽经反复审改,但由于编者个人能力水平有限,不足之处甚或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海内外专家教授和医生们批评指正,以便重印或再版时进一步补充、修改和完善。
湖南中医药大学 彭清华
2018年3月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西医眼科发展史
第一节 中医眼科学发展史
中医眼科学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与医学其他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