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进口原版 > 医学 > 脑卒中居家照护指导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脑卒中居家照护指导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脑卒中居家照护指导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脑卒中居家照护指导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常红,宋海庆等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01

书籍编号:30617761

ISBN:978711728114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85626

版次:1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全书内容:

脑卒中居家照护指导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脑卒中居家照护指导手册/常红,宋海庆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ISBN 978-7-117-28114-0

Ⅰ.①脑… Ⅱ.①常…②宋… Ⅲ.①脑血管疾病-护理-手册 Ⅳ.①R473.54-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52517号

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脑卒中居家照护指导手册

主  编:常 红 宋海庆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20年3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8114-0

策划编辑:吴磊

责任编辑:尚心航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阶段。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9%。同时,衰老、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全国目前失能、失智老年人口已超过4000万,其养老与医疗问题直接影响约1亿家庭。关注及关爱老年患者,帮助其得到安全、专业、有效的医疗、康复以及不同阶段的连续性照护是老年医学护理工作者的责任。

2017年,全国老年神经疾病照护联盟以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为依托正式成立,为国内疑难、重大神经疾病护理领域开展学术研究、交流及培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目前全国已有116家医院成为联盟单位。

为做好老年神经疾病专病照护人员的培训,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老年神经疾病照护联盟立足实践,以为老年人健康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组织一大批在老年护理、神经疾病护理、神经康复、神经心理、社区护理等方面走在前列的医护人员共同编写了《老年人居家照护指导手册》《帕金森病居家照护指导手册》《脑卒中居家照护指导手册》和《阿尔茨海默病居家照护指导手册》。他们把多年临床实践与神经疾病患者照护需求相结合,以简练的文字、形象的图片,介绍了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以及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照护方法,并结合微视频展示了不同疾病各阶段照护操作技巧。

这4本书的出版,不仅为大量需要长期照护的神经疾病老年患者带来福祉,也开启了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照护模式的新篇章,对于推动我国老年神经疾病专科照护工作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希望能对未来居家照护、养老照护、社区照护等提供有效的借鉴及指导,最终让更多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得到专业照护,提高生活质量。

赵国光

2018年12月

前言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给我国造成的经济负担每年高达647.8亿元,且呈上升趋势。作为主要致死性慢性病之一,脑卒中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痛苦不仅是急性期的危急症状,还包括漫长的,甚至伴随患者终身的功能障碍。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建立支持家庭养老政策体系,充分利用家庭机制分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作用,推动专业化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发展;以科学理论知识为指导,最大限度地协助被照护者解决居家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尽可能协助及维持其机体的正常功能。

相当一部分脑卒中患者需要在家中接受长时间的康复照护,延缓疾病进展并尽可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本书系统介绍了脑卒中相关基础照护、生活照料、康复照护及预防保健照护方面的内容,并通过操作演示视频直观地展现了相关护理操作的要点。希望本书能够帮助照护者掌握脑卒中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及时解决患者居家照护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全国老年神经疾病照护联盟众多单位的专家们精诚合作,为本书的编写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汗水,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常 红 宋海庆

2019年5月

第一章 脑卒中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临床表现

脑卒中是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的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有资料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每年约增长8.7%,每年的相关治疗费用在100亿元以上,间接经济损失近200亿元,造成了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也给健康保障和服务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是脑卒中的最常见类型,占70%~80%。

(一)临床表现分型

1. 完全前循环梗死

表现为大脑高级神经活动(意识、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等)障碍,同向偏盲,对侧3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有较严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2. 部分前循环梗死

出现局限或不完全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3. 后循环梗死

表现为椎-基动脉综合征,如病灶同侧脑神经麻痹、对侧感觉运动障碍及小脑功能障碍等。

4. 腔隙性梗死

表现为各种腔隙综合征,如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等。

(二)病因分型

1.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质损害体征,如失语、意识改变、体象障碍等,或有脑干、小脑损害体征。

2. 心源性栓塞型

临床表现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相同。

3. 小动脉栓塞型

可无明显临床表现或表现为各种腔隙综合征,但无大脑皮质受累的表现。

4. 其他病因型

指除以上3种明确病因的分型外,其他少见病因,如血凝障碍性疾病、血液成分改变、各种原因血管炎、血管畸形、结缔组织病、夹层动脉瘤等所致的脑梗死。

5. 不明原因型

包括两种或多种病因、辅助检查未找到病因和辅助检查不充分等情况。

(三)缺血坏死机制分型

依据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机制,可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脑梗死3种类型。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均是由于脑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占全部脑梗死的80%~90%。前者脑动脉急性闭塞是因为局部血管本身病变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故称为脑血栓形成;后者脑动脉本身有或没有明显病变,是由于栓子阻塞动脉所致急性闭塞,故称为脑栓塞。大部分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在卒中发病早期即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自然再开通。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脑梗死者,供血动脉没有发生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是由于近端大血管严重狭窄加上血压下降,导致局部脑组织低灌注,从而出现缺血坏死,占全部急性脑梗死的10%~20%。下面主要介绍较为常见的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1. 脑血栓形成

(1)病因: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的常见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常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血压病,同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此外,各种原因导致的动脉炎症,可使管腔狭窄或闭塞。药物作用、血液系统疾病、遗传性高凝状态、烟雾病等少见病因也可导致脑血栓形成。

(2)病理:

脑梗死病例中,颈内动脉系统病变约占80%,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约占20%。缺血、缺氧性损害表现为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挽救缺血半暗带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一个主要目的,而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供血和对缺血脑组织实施脑保护是挽救缺血半暗带的两个基本治疗途径。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和严重程度加重,中心坏死区越来越大,缺血半暗带越来越小。大部分缺血半暗带存活的时间仅有数小时,因此,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必须在发病早期进行。有效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治疗时间,称为治疗时间窗。

(3)临床表现

1)颈内动脉闭塞:

单眼一过性黑蒙,偶见永久性失明或Horner征。远端大脑中动脉血流供应不良,可以出现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或)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伴失语症。

2)大脑中动脉闭塞:

根据梗死部位不同,会出现“三偏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意识障碍、病灶对侧感觉受损、视野缺损、失语等表现。

3)大脑前动脉闭塞:

根据梗死部位不同,会出现截瘫、二便障碍、失语、感觉运动障碍、人格改变、反应迟钝等表现。

4)大脑后动脉闭塞:

根据梗死部位不同,会出现病灶对侧同向性偏盲、视野缺损、失语、失认、病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轻偏瘫、视幻觉等表现。主干闭塞症状取决于侧支循环情况。

5)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

基底动脉或双侧椎动脉闭塞是危及生命的严重脑血管事件,可引起脑干梗死,出现眩晕、呕吐、四肢瘫痪、共济失调、肺水肿、消化道出血、昏迷和高热等。脑桥病变患者可出现针尖样瞳孔。

2. 脑栓塞

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3。

(1)病因:

根据栓子来源,脑栓塞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和来源不明性3种。

1)心源性:

占脑栓塞的60%~75%,栓子在心内膜和瓣膜产生,脱落入脑后致病。心源性脑栓塞主要见于以下几种疾病:①心房颤动是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因。心房颤动时左心房收缩性降低,血流缓慢、淤滞,易形成附壁血栓。②心脏瓣膜病是指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疾病引起的心瓣膜病变,可以影响血流动力学,若累及心房或心室内膜可导致附壁血栓形成。③心肌梗死,若面积较大或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可导致血液淤滞,形成附壁血栓。④其他如心房黏液瘤、二尖瓣脱垂、心内膜纤维变性、先天性心脏病或瓣膜手术,均可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即可引起脑栓塞。

2)非心源性:

指源于心脏以外的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内造成脑栓塞。常见原因: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性血栓栓塞:主动脉弓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形成栓子,沿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入脑;②脂肪栓塞:见于长骨骨折或手术后;③空气栓塞:主要见于静脉穿刺、潜水减压、人工气胸等;④癌栓塞: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可以破坏血管,瘤细胞入血形成癌栓;⑤其他:少见的感染性脓栓、寄生虫栓和异物栓等也可引起脑栓塞。

3)来源不明性:

少数病例查不到栓子来源。

(2)病理:

栓子常停止于颅内血管的分叉处或其他管腔的自然狭窄部位,常见于颈内动脉系统,其中大脑中动脉尤为多见,而基底动脉系统较少见。脑栓塞病理改变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但由于栓塞性梗死发展较快,没有时间建立侧支循环,因此栓塞性脑梗死较血栓性脑梗死临床发病更快,局部脑缺血常更严重。脑栓塞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分缺血性、出血性和混合性梗死,其中出血性更常见,占30%~50%。

(3)临床表现:

脑栓塞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患者多在活动中急剧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大多数老年患者伴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等,或存在心脏手术、长骨骨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栓子来源病史。

不同部位血管栓塞会造成相应的血管闭塞综合征(详见脑血栓形成部分)。与脑血栓形成相比,脑栓塞更易复发和出血,病情波动较大。初期病情严重,但因为血管再通,部分病例临床症状可迅速缓解;有时因并发出血,临床症状可急剧变化;有时因栓塞再发,稳定或一度好转的局灶性体征可再次加重。

二、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在我国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虽然脑出血发病率低于脑梗死,但其致死率高于后者,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一般高血压性脑出血可在30分钟内停止出血,血肿保持相对稳定,其神经功能缺损在出血后30~90分钟内进展。少数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在发病后3小时内血肿迅速扩大,血肿形态往往不规则,密度不均一,尤其是使用抗凝治疗及严重高血压控制不良时,神经功能缺损的进展可延长至24~48小时。

(一)病因

脑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病因包括动-静脉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