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进口原版 > 医学 > 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名老中医、中医儿科专家郑启仲教授五十年儿科经验精华,临证用药心得。

作者:郑攀,郑宏等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01

书籍编号:30617753

ISBN:978711728657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13479

版次:1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全书内容:

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郑攀,郑宏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ISBN 978-7-117-28657-2

Ⅰ.①郑… Ⅱ.①郑…②郑… Ⅲ.①小儿疾病-中药疗法 Ⅳ.①R27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27357号

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

主  编:郑 攀 郑 宏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20年3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8657-2

策划编辑:陈东枢

责任编辑:骆彩云

封面设计:东方信邦 赵京津

纸书版式设计:陈 朊

电子书责任排版:刘 欣 闫 然

电子书责任设计:古丽先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郑启仲教授简介

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郑启仲,1944年生,河南清丰县人,国家级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著名中医儿科专家。第三、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指导老师,仲景书院首批“仲景国医导师”。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第四、五届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中医药学会常委兼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从事中医儿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五十余年,苦嗜经典,博览诸家,深研钱乙“五脏证治”儿科学说,突出“从肝论治”儿科学术思想。擅长小儿望诊。擅治小儿时行疾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抽动症、多动症、发作性睡病、癫痫、疑难杂症,提出“顿咳从肝论治”“秋季腹泻因燥起”等独到见解。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省厅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编参编《郑启仲儿科经验撷粹》《郑启仲儿科医案》《郑启仲经方名方应用经验》《伤寒论讲解》《实用中医儿科学》等专著2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1987年获“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8年获“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发展突出贡献奖”。

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1989年国务院授予郑启仲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1991年郑启仲教授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1992年人事部授予郑启仲教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儿科鼻祖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序曰:“医之为艺诚难矣,而治小儿为尤难。自六岁以下,黄帝不载其说……其难五也”,为后世留下“治儿五难”之论。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则将民谚“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载入《景岳全书》,可知治儿之难自古如是。

余业儿科年已五十有四,坦言儿科临证,可谓“临渊履冰”,且日年愈久,其感愈深。治儿之难,难在哪里,一曰四诊难,二曰辨证难,三曰用药难,而用药之难实乃难中之难矣。正所谓“人命至重也,一药之投,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呼吸之间,生死遂判,片时偶误,虽悔何追”(清·杨璿《伤寒瘟疫条辨·朱跋》),在儿科尤显珠玑。温病大家吴瑭说:“古称难治者,莫如小儿……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温病条辨·解儿难》),真乃深察儿科用药之难者也。

余本不才,幸于上世纪60年代初被国家选为儿科名老中医王志成先生学术继承人。先生温文儒雅,博古通今,医德高尚,经验丰富。擅治小儿惊风、痘疹、咳喘及疑难杂症,辨证精当,用药灵巧,疗效卓著。“硼砂化顽痰而治顿咳”“车前子利痰善止咳喘”等,乃王老家传不宣之秘。然,命运多舛,天有不测风云,未及盈年,恩师突然驾鹤。感组织关怀,急调至儿科名家王瑞五老师门下。先生深研经典,博采众方,长于望诊,经验宏富,擅用经方,法度井然,用药简洁,出神入化。“咳嗽不止金樱子,大热不退白芍将,泄泻不止丁香用……”乃先生脍炙口授之经验。

“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善医者必识药,受两位先师用药风格影响,临证偶有所悟,反复验证,凡数十年,历久而小有所获。几袋诊余随笔,传人视为“珍宝”,筛选取舍,整理成文近百篇,将单味药、对药分为上篇、下篇,后选部分相关医论、医话为附篇,冠以《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之名而成今貌。翻阅再三,实感怯于示人,承蒙人民卫生出版社抬爱,拟予出版,在此即将付梓之际,唯期同仁贤达斧正是愿。

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8年5月

前言

“故善医者,分观之,而无药弗切于病情;合观之,而无方不本于古法,然后用而弗效,则病之故也……而不然者,即偶或取效,隐害必多,则亦同于杀人而已矣”(《医学源流论》)。郑启仲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科研、教学五十余载,苦嗜经典,博览诸家,潜心临床,笔耕不辍。虽已年逾古稀,仍勤奋如初,手不释卷。写心得,记病案,著书立说,“三更灯火五更鸡”。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郑启仲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作为郑师学术继承人,我们在整理郑师手稿资料时,发现很多用药心得笔记,如荆芥治血尿,芦根一味治呕吐,全蝎治腹胀,苍术单味治溢乳,仙鹤草治哮喘,代赭石治顿咳,猫爪草消蛋白尿,羚羊角抗过敏等,均有新义;全蝎配蜈蚣治脑病,黄连配肉桂治汗证,五倍子配黄柏治口疮等,皆具特色;同一药生与熟配对的应用经验,也颇资参考。我们即将《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列入整理出版计划。

本书编写,遵照郑师“宁缺毋滥,源流分明,小题小做,抛砖引玉”的原则,根据郑师用药心得、病案资料、失误教训等整理成上篇“单味药应用经验”60篇,下篇“对药应用经验”36篇,重点介绍其用药心悟、独到见解、配伍技巧等;数则用药教训献与读者,可见郑师胸襟;除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者外,郑师对同道、对读者无不宣之秘,书中不少篇末注文多为郑师亲笔,虽为零金碎玉,确十分珍贵;为全面了解其学术思想、用药风格,选集部分医论医话作为附篇,以供与上下篇互参。书中经验大多为郑师临证心悟,属师长传授、同道交流者,均一一注明。

本书在郑师指导下,几经寒暑,数易其稿,在即将付梓之际,我们对各级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编委会同仁付出的辛勤劳动,研究生段培、李经伟同学积极参与文稿打印等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我们水平所限,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

郑 攀 郑 宏

2018年5月16日

上篇 单味药应用经验

1.荆芥祛风解表,尤治血尿

【功能主治】

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功能:祛风解表,透疹消疮。主治:外感表证,疮疡初起,疹出不透,吐血下血。《本草纲目》云其:“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盖厥阴乃风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荆芥汤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

【应用经验】

郑师讲,荆芥不仅具有解表之功,还有止血之效,可用于鼻衄、肌衄、便血、尿血诸症。《神农本草经》谓其“破聚气,下瘀血”;《药性论》云其“主通行血脉。”郑师认为,荆芥炒炭则表散之性大减,而祛瘀作用犹存,且善入血分以理血,故为祛瘀止血之佳品。临床善用荆芥治疗过敏性紫癜等出血病症,且总结出如何应用荆芥的经验:①紫癜与血尿共存时,用荆芥与荆芥炭各半;②皮肤紫癜消退而血尿不消时,用荆芥炭;③炒炭一定要存性,不可成灰,成灰则止血作用大减。

【病案举例】

段某,男,9岁,河南周口市人,2013年3月22日初诊。

主诉:

皮肤紫癜3月,血尿1月余。

现病史:

患儿3个月前因食用海鲜,继而下肢出现较多出血点,压不褪色,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予口服氯雷他定片、维生素C片等药治疗,皮肤紫癜时轻时重,1月前出现尿检异常,隐血(+)。中西医诊治不见好转而请郑师诊治。诊见:双下肢较多出血点兼有紫癍,色暗红,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血常规未见异常;尿常规:蛋白(±),隐血(++)。

中医诊断:

葡萄疫。

西医诊断: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辨证:

血热发癍,伤及肾络。

治法:

清热凉血,化瘀消癍。

方药:

犀角地黄汤加减。

处方:

水牛角丝(先煎)15g,生地黄10g,赤芍10g,丹皮10g,荆芥炭6g,荆芥6g,凌霄花10g,栀子10g,大黄3g,白茅根20g,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2013年3月29日):

患儿紫癜明显消退,未再有新出血点,大便已通畅。复查尿常规示:尿蛋白(-),隐血(+)。效不更方,再取7剂,每日1剂。

三诊(2013年4月5日):

患儿紫癜消退,紫癍变黄,复查尿常规示:尿蛋白(-),隐血(±)。上方去栀子、大黄、荆芥,加当归10g、红花6g,荆芥炭加至10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症状消失而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注:

笔者曾治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先后服银翘散、犀角地黄汤、小蓟饮子、知柏地黄汤、归脾汤加减,血尿(+)~(++)迟迟不消,请郑师指导,郑师诊后嘱:此方(归脾汤加茅根炭、茜草炭)改茅根炭、茜草炭为荆芥炭、干姜炭,再进14剂。果然7剂血尿消失,守方调2月而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记忆十分深刻,常有如梦猛醒之感。借此书一角以献同仁。

(冯 斌 郑 攀)

2.胡荽辛温发表,透疹极佳

【功能主治】

胡荽又名“芫荽”,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功能:健胃消食,醒脾调中,发汗透疹,利尿通便,祛风解毒。主治:疹出不透,纳食不佳,饮食不消。始载于《嘉祐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李时珍考证:“系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曰胡荽”。它是一种广泛、常食的蔬菜,富含挥发油、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芫荽性味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胡荽辛香升散,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开胃醒脾,调和中焦。药理研究证明,芫荽提取物具有显著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有促进外周血液循环的作用,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

【应用经验】

郑师讲,芫荽辛温解表,透疹尤妙。20世纪60年代,农村麻疹流行,鲜芫荽酒(亦称胡荽酒):鲜胡荽1握,约30g,30度医用酒精或30度白酒,200ml,加热;鲜胡荽洗净、揉成团,蘸酒擦浴患儿皮肤。从手、足、四肢至躯干快速擦,面部及会阴部不擦,擦至皮肤潮红为佳。随后覆被令汗出。擦浴透疹,既可透疹外出,又可解表散热,控制体温,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活人甚多。这一外治小单方不可小觑,用之得当,大有“四两拨千斤”之功,常收“柳暗花明”之效。

【病案举例】

高某,女,7岁,濮阳市人,2008年3月11日初诊。

代主诉:

发热、咳嗽7天。

现病史:

患儿于7天前发热、咳嗽,当地诊所以感冒给予感冒颗粒、止咳糖浆服2天,咳嗽加剧,体温增至39℃以上,急赴某医院急诊科,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脉补液、抗生素(不详)、地塞米松等,发热退,咳嗽减轻,停药后又高热,且咳喘加重而请郑师诊治。诊见:高热,体温39.7℃,无汗,咳嗽声重,目赤怕光,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红,咽红,口腔黏膜粗糙,麻疹黏膜斑明显,耳后、胸前疹点隐隐,大便日2~3次,稀便,小便黄,舌质红,苔白腻兼黄,脉数有力。听诊:两下肺可闻中小湿啰音。

中医诊断:

麻疹合并肺炎喘嗽。

西医诊断:

麻疹合并肺炎。

辨证:

麻毒闭肺,肺失宣肃。

治法:

透疹解毒,宣肺平喘。

方药:

升麻葛根汤合麻杏石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