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进口原版 > 医学 >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管洪在,刘成玉等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01

书籍编号:30617751

ISBN:978711728459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86011

版次:1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全书内容: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实用血液学图谱/管洪在,刘成玉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ISBN 978-7-117-28459-2

Ⅰ.①实… Ⅱ.①管…②刘… Ⅲ.①血液学-图谱 Ⅳ.①R331.1-6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84300号

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实用血液学图谱

主  编:管洪在 刘成玉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20年4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8459-2

策划编辑:郑 帅

责任编辑:郑 帅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主编简介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管洪在

副教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青岛大学医学部医学检验学系副主任,临床血液学教研室主任。主讲“临床血液学检验”及“临床输血学检验”两门主干课程。主编、副主编及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21部,其中1部主编教材获得山东省优秀教材二等奖,1部参编教材(主编单位)获得人民卫生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及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出版《骨髓细胞形态学(中英文双语)CAI课件》一部。多年来,积极进行“临床血液学检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主持并参与省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4项,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主要从事恶性血液病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及青岛市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连续2次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获省、市级科研奖励。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教学及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12篇为SCI收录论文。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刘成玉

教授,青岛大学医学部医学检验学系主任,临床技能学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医学整合课程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数字医学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教育分会、山东省医学会诊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教学工作33年,主要承担诊断学、临床技能学、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工作。现为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省级特色专业“医学检验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临床检验基础”负责人。先后完成省部级教学研究课题12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教材奖12项,主编和参编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22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0篇。

前言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造血系统疾病可以借助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技术在基因水平上得到明确的分类与诊断,特别是WHO提出的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将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与诊断从细胞水平上升到了亚细胞及分子水平,进一步揭示了疾病的发病机制。然而,传统的显微镜检查及细胞化学技术尚不能被完全取代,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依然是造血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的最基本、最简单易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某些造血系统疾病而言,细胞形态学仍是确诊的唯一依据。基于此,我们诚邀部分从事临床血液学(形态学)教学与临床、富有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编写经验的专家,编写了这本适用性广、实用性强的《实用血液学图谱》,以供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使用,也可作为临床医生及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参考书,同时还可以作为行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资料。

《实用血液学图谱》共分十章,涵盖了正常血细胞形态、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等内容,从大量的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和染色体制片中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视野,拍摄400余幅彩色图片编写而成。本书具有以下特点:①以疾病为线索、形态为核心,展现不同疾病的血液学形态的变化。②图片真实可靠,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真实病例、真实视野,涉及的病种多而齐全,除常见病外,还有一些少见疾病及罕见疾病的细胞图片。③某些疾病在血液及骨髓细胞形态的基础上增加了细胞遗传学的图片和分子诊断信息,尽可能体现WHO所倡导的MICM分型要求。④对绝大多数图片附上详尽的图解说明,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对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异常之所在及其辨认的要点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便于读者学习与掌握。⑤所有图片均采用高像素成像显微镜拍摄,图片清晰如镜下直观,能极大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质量。书中所有细胞形态图片未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者均为瑞特(Wright)染色或瑞-吉(Wright-Giemsa)染色,100×10倍放大。

本书由国内部分从事临床血液学教学和临床工作、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共同努力编写而成,虽历经全体编者的精心策划、反复讨论、相互审校,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此外,在图片的拍摄过程中得到了青岛大学医学部临床血液学教研室乔宏老师、卢伟老师以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诊断实验室侯方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管洪在 刘成玉

2019年1月

第一章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染色

第一节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

血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适宜的造血微环境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各系祖细胞,再继续分化为形态可辨的各系原始细胞。原始细胞再进一步发育成熟,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终末细胞。

骨髓细胞包括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浆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的细胞和骨髓中的非造血细胞。各系统细胞又可分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三个阶段,根据细胞胞质中所含颗粒的性质不同,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血细胞的发育成熟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发育过程中其形态的演变遵循一定规律见表1-1和图1-1。

表1-1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定规律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一、红细胞系统

红细胞系统(简称红系)包括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和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在发育为成熟细胞的过程中,其形态变化规律为:①胞体:圆形或类圆形,有的原始红细胞及早幼红细胞可见瘤状突起;②胞核:圆形居中(晚幼红细胞有脱核现象);③胞质:颜色从深蓝色→蓝灰色→灰红色→淡红色,无颗粒。

1.原始红细胞(pronormoblast)

①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或椭圆形,常有瘤状突起。②胞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多居中;核染色质呈较粗的颗粒状,呈紫红色;核仁1~3个,大小不一,呈浅蓝色,边界常不清晰。③胞质:量较多,呈深蓝色且不透明,有油画蓝感,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无颗粒,但因核糖核酸丰富而自行聚集,有时呈深蓝色的假颗粒(图1-2)。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血细胞发育规律一览图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2 原始红细胞

2.早幼红细胞(early normoblast)

①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形。②胞核:圆形,居中;核染色质浓集呈粗颗粒状,甚至小块状;核仁模糊或消失。③胞质:量略增多,呈不透明蓝色或深蓝色;无颗粒,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仍可见(图1-3)。

3.中幼红细胞(polychromatic normoblast)

①胞体:直径8~15μm,圆形。②胞核:圆形,居中,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呈块状,副染色质明显且较透亮,宛如打碎墨砚样、龟背纹样或花瓣样;无核仁。③胞质:量多,红蛋白合成逐渐增多而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使胞质呈多色性(蓝灰色、灰色、灰红色),无颗粒(图1-4)。

4.晚幼红细胞(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

①胞体:直径7~10μm,圆形。②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聚集,呈多个大块或紫黑色团块状(“碳核”),副染色质可见或消失,有时胞核碎裂或正处在脱核状态。③胞质:量多,呈淡红色或灰红色,无颗粒(图1-5)。

5.红细胞(erythrocyte)

①胞体:直径平均7.2μm,两面呈微凹的圆盘状。②无核。③胞质:量多,呈淡红色或灰红色,中央部分可见生理性淡染区,大约为细胞直径的1/3(图1-6)。

二、粒细胞系统

粒细胞是因胞质中常出现颗粒而得名,包括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从原始到成熟的发育过程中,粒细胞形态变化规律是:①胞体: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②胞核:圆形→椭圆形→核一边扁平→肾形→杆状→分叶状;③胞质:无颗粒→非特异性颗粒→特异性颗粒出现、非特异性颗粒减少→仅有特异性颗粒。各阶段粒细胞形态学特点如下。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3 早幼红细胞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4 中幼红细胞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5 晚幼红细胞

A,B.晚幼红细胞;C.晚幼红细胞含Howell-Jolly(H-J)小体;D.嗜碱性点彩晚幼红细胞(核碎裂);E.嗜碱性点彩晚幼红细胞(核偏位);F.晚幼红细胞(核溢出)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6 正常红细胞形态

1.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

①胞体:直径10~20μm,圆形或类圆形。②胞核:较大,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沙样均匀排列,无浓集;核仁2~5个,较小,清晰,呈淡蓝色。③胞质:量较少,呈蓝色或深蓝色,有时在近核处胞质颜色较淡;无颗粒(原始粒细胞Ⅰ型)或有少许细小的非特异性颗粒(嗜苯胺蓝颗粒)(原始粒细胞Ⅱ型)(图1-7)。

2.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

①胞体:直径12~25μm,较原始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②胞核:大、圆形、椭圆形或一侧微凹陷,常偏一侧;核染色质开始聚集,较原始粒细胞粗;核仁常清晰可见。③胞质:多或较多,呈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含数量不等、大小、形态不一的嗜苯胺蓝颗粒,颗粒分布不均匀,常在近核一侧先出现,也有少许覆盖在核上。有时在早幼粒细胞中间部位近核处有高尔基体发育的透亮区,呈淡蓝色或无色,称之为初质区(图1-8)。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根据胞质中含特异性颗粒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中性中幼粒细胞、嗜酸性中幼粒细胞和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7 原始粒细胞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8 早幼粒细胞

(1)中性中幼粒细胞(neutrophilic myelocyte):

①胞体:直径10~20μm,圆形;胞核呈椭圆形,一侧扁平或略凹陷,其凹陷程度/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1/2。②胞核:常偏于一侧,占胞体的1/2~2/3;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常无。③胞质:量多,呈蓝色、淡蓝色;含中等量细小、大小较一致、分布密集的中性颗粒,呈淡红色或淡紫红色,中性颗粒常在近核处先出现,嗜苯胺蓝颗粒数量较少或无,常分布在细胞边缘。因中性颗粒非常细小,在普通显微镜下其大小及形态不清楚,因此在中性中幼粒细胞胞质中常只能在近核处看到浅红色区域(图1-9)。

实用血液学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9 中性中幼粒细胞

(2)嗜酸性中幼粒细胞(eosinophilic myelocyte):

①胞体:直径15~20μm,比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大。②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③胞质:量多,呈蓝色;内含较丰富的粗大、大小一致、圆形、排列紧密的嗜酸性颗粒,呈橘红色,并有立体感及折光性,如剥开的石榴。有时嗜酸性颗粒也可呈暗黄色或褐色。有的胞质中不仅有嗜酸性颗粒,还可见紫黑色颗粒,颜色似嗜碱性颗粒,这种嗜酸性粒细胞称为双染性嗜酸性粒细胞,常出现在嗜酸性中幼、晚幼粒细胞阶段,随着细胞的成熟变为典型嗜酸性粒细胞(图1-10)。

(3)嗜碱性中幼粒细胞(basophilic myelocyte):

①胞体:圆形,直径10~15μm,较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小。②胞核:呈椭圆形,轮廓不清楚,核染色质较模糊。③胞质:量中等,呈蓝色;胞质内及核上含有数量不多、粗大、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排列凌乱的嗜碱性颗粒,呈深紫黑色或深紫红色(图1-11)。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根据胞质中含特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