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职业技术 >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诊治管理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诊治管理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诊治管理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诊治管理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秦耕,朱丽萍,宋莉等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01

书籍编号:30617745

ISBN:978711728336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41839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职业技术

全书内容: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诊治管理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诊治管理教程/秦耕,朱丽萍,宋莉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ISBN 978-7-117-28336-6

Ⅰ.①孕… Ⅱ.①秦…②朱…③宋… Ⅲ.①孕妇-妇幼保健-技术培训-教材②产妇-妇幼保健-技术培训-教材 Ⅳ.①R71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63491号

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诊治管理教程

主  编:秦 耕 朱丽萍 宋 莉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20年3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8336-6

策划编辑:左巍

责任编辑:胡冰雪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前言

近年来,为加强精细化管理,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卫妇幼发〔2017〕42号)和《关于印发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17〕35号)等规范性文件。相关规范主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孕产期保健中推荐的采用疾病症状和体征用于早期筛查妊娠风险的要求。本书结合相关规范和上海市创新性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总结提炼转化,希望可以为各地规范开展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2018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指导下,由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牵头组织编写《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诊治管理教程》,旨在指导各级专业人员切实做好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在各地孕产妇全程保健管理和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细化落实相关文件要求,不断提高母婴安全工作质量。本教程的创新性在于,在相关规范的指导下,注重把人群健康风险管理理念应用于孕产妇,把传统的高危妊娠评分与管理优化为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分类管理模式,通过保健与临床将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管理有机融合,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这样既便于推动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关口前移,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同时又充分体现分级管理、上下联动的整合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实施策略,提高卫生资源效能。

本书分设风险初筛篇、风险评估诊治篇和风险评估管理与危重救治篇,从孕前和孕产期风险初筛到妊娠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的疾病识别、风险分级、风险评估方法、保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有助于指导各地开展生育全程保健管理与临床诊疗工作,为各级专业人员尤其是基层医护人员规范开展妊娠风险筛查评估与诊疗管理提供更深入细化、更具操作性的实用工具。本书汇集了临床、保健和管理等诸多学科资深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内容创新性强、操作性强,希望能为各地进一步提高产科工作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实用且具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在此,对编写中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及编写组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鉴于我国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分级管理工作刚刚推行不久,尚需不断探索和完善,特别是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疾病种类繁多,疾病发展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同时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与保健管理也在不断进步,本书所提供的内容和方法尚需根据以上进展不断完善和修正。希望读者和同行给予批评指正,我们将根据各地实践和医学进步及国际进展不断改进本教程,与广大同道一起为保障母婴安全而不懈努力。

编写委员会

2018年11月

第一篇 风险初筛篇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为预防和减少孕产妇及婴儿死亡,切实保障母婴安全,要加强妊娠风险管控,积极开展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

第一章 孕前保健与风险评估

世界卫生组织在分析全球母亲安全的干预措施时,曾提出母亲安全的三级预防策略,其中一级预防即从开展健康教育和提供服务保障、提高孕前保健意识方面来保护母婴安全。二级预防的重点在于早发现、早处理异常情况以降低不良影响。它是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管理模式的第一步内容。

第一节 孕前保健意义

孕前保健是指在受孕前向女性和夫妇提供生物医学、行为和社会健康干预措施,旨在改善其健康状况,减少导致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结果不佳的行为、个人及环境因素,最终目标是在短期和长期内均改善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机会发生在生命的多个阶段,需要采用从婴儿期到儿童期,从青春期到成人期的全生命周期视角来制订强有力的公共卫生计划。孕前保健则尤为重要。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孕前保健已被认为是对妊娠影响最重要的产科预防环节,是产科的预防医学。孕前保健服务是为准备妊娠的夫妇在怀孕前4~6个月提供的保健和咨询服务。孕前保健目的是使妇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怀孕,预防和减少影响妇女健康和妊娠的不利因素,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它是提高人口素质和保障母婴安全的基础。

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男女双方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子的质量直接影响新生命的质量。而精子和卵子的质量又与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夫妇双方若患有遗传性疾病或有遗传性疾病的家族史,他们的生殖细胞就有可能携带这些遗传病的基因;夫妇双方若处在不良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中,他们的生殖细胞就有可能因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而受到损害。准备怀孕的夫妇双方如能通过孕前保健进行医学咨询、检查,就能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遗传性疾病的传衍,避免环境中有害因素对生殖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可为新生命的产生和发育创造良好的先天和后天条件。孕前保健可指导准备怀孕的夫妇在最佳的身体、心理和环境状态下做到有计划受孕,为新生命的诞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起点,可以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保障母婴安全

妊娠和分娩虽然是都是生理过程,但是孕育一个新生命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是长远的。在准备怀孕前,通过孕前保健进行医学咨询、检查,对母亲的健康状况能否胜任孕育新生命的负担,及所患疾病是否会影响胎儿等进行风险初筛评估,尽早采取措施来消除或减少风险的不良影响,可以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预防意外怀孕,预防怀孕和分娩期间的并发症,预防死产、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感染、体重不足、发育不良和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的垂直传播,降低儿童癌症及以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对保障母婴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孕前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六大功能之一,将孕前保健知识纳入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在群众中普及孕前保健重要意义,做到社会重视,家庭支持,营造“母婴安全”的良好氛围。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主动与社区内公安、民政、计划生育、妇联等相关部门联系,掌握辖区内(包括外来人口)需要孕前服务的重点人群即新婚夫妇、婚后尚未生育和准备生育夫妇的基本情况,通过面对面咨询、组织讲座、观看录像和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为这些重点人群提供孕前保健的健康教育。

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维护母体健康,母体是孕育新生命的小环境,其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将会对新生命产生直接的影响。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1.日常生活的起居作息要科学、规律地安排,注意个人卫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吸毒、网瘾等)。

2.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活络筋骨,增强肌肉,改善心肺功能。

3.避免高强度的工作,保证充分睡眠。

二、营养指导

均衡营养,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节食,暴饮暴食,经常吃垃圾食品,进食过快等)。食盐加碘,管理糖尿病,控制体重,保证孕前体重指数正常(BMI 18.5~24kg/m2)。孕前多食含叶酸的食物如肝、肾、蛋等动物性食品和菠菜、芹菜、莴苣、橘子等蔬菜水果或加服叶酸片(叶酸0.4~0.8mg/d),既往发生过神经管缺陷的妇女,需每天补充叶酸4mg。

三、良好的生活环境

避免高噪音环境、家庭暴力,避免密切接触宠物,避免接触生活、职业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有毒有害物质(如放射线、高温、铅、汞、苯、砷、农药等)。停止使用不必要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药物。

四、重视口腔卫生

许多研究报道,妊娠期牙周病与早产有关。主要由于牙周炎症的细菌和细菌毒素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管内膜发炎。胎盘血管炎症可以影响胎盘血流,造成胎盘功能障碍,故而诱发早产。因此孕前保健中应当进行口腔保健,治愈口腔疾病,尤其是牙周疾病。

五、调整避孕方法

决定计划受孕后,要调整避孕方法。采用口服避孕药避孕者,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后生育力多立即恢复,停药后对子代没有影响,停药后即能妊娠;长效口服避孕药则需考虑长效雌激素在体内的积蓄作用,推荐停用后半年妊娠较为安全。如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应取出节育器。

六、预防接种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风疹、乙肝、流感等疫苗的接种工作。

七、优生优育

有准备、有计划地妊娠,尽量避免高龄妊娠,有遗传病、慢性疾病和传染病而准备妊娠的妇女,应予以遗传咨询及相关检查。

八、做好孕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1.心理准备 保持心理健康,愉快地接受怀孕给自己生理和心理带来的各种变化,预防孕期及产后心理问题的发生。

2.物质准备 包括居室准备、经济准备及了解生育保险的领取途径和给付标准。

九、进行孕前医学检查(详见本章第三节)

第三节 孕前医学检查

孕前保健门诊对备孕夫妇双方的一般情况、体格检查、生殖系统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和评估备孕夫妇是否存在可能威胁母婴安全或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遗传、环境、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风险因素,给予相应医学建议。

对于患有遗传性疾病或携带异常基因、携带异常染色体但表型正常的夫妇,有遗传病家族史、不良妊娠史的夫妇,应转诊至有资质的相关医疗机构接受遗传咨询,作进一步风险评估和规范处理。

一、评估孕前风险因素

1.备孕夫妇目前健康状况。

2.慢性疾病史、家族史和遗传病史、传染病史、避孕史及近期用药情况。

3.生活方式、饮食营养、职业状况及工作环境、运动和劳动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

1.常规体格检查 包括精神状态检查、特殊面容检查、五官检查、甲状腺检查、心肺听诊、肝脾触诊、四肢脊柱检查等。

2.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m)]2

3.女性生殖系统检查 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双附件。

4.男性生殖系统检查 阴茎、包皮、睾丸等。

三、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白带常规、血型、空腹血糖、肝肾功能、HBsAg筛查、梅毒血清学筛查和HIV筛查等。

2.特殊检查项目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TORCH筛查、淋球菌检查、沙眼衣原体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血脂检查、盆腔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检查、地中海贫血筛查(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区)等。

3.必要时可建议进行妇科内分泌测定、心理量表测定等。

第四节 风险初筛和评估分类

根据孕前医学检查的结果进行风险初筛和评估分类指导。

一、风险初筛阴性

凡医学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均正常的夫妇,属于风险初筛阴性。属第一类,进行常规的孕前保健指导。

二、风险初筛阳性

孕前医学检查中发现以下情况者为风险初筛阳性。

1.女方年龄≥35岁。

2.女方BMI<18.5kg/m2或>24kg/m2

3.生活方式不规律、饮食不正常,有偏食、节食,或有不良嗜好。

4.双方或一方生活或工作环境中有不良因素接触史。

5.有不孕史、习惯性流产、死胎、死产等不良生育史。

6.双方或一方有遗传病家族史。

7.曾有重要脏器疾病史、传染性疾病史、性传播性疾病史、生殖系统疾病史、免疫系统疾病史及精神病史等。

8.体格检查发现心、肝、肺、肾等有异常症状。

9.生殖系统检查发现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情况。

10.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出现异常指标者。

三、风险初筛阳性者的分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