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永定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西山永定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全面而详尽的北京西山和永定河介绍,研究西山和永定河文化的必备之品
作者:万安伦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5-01
书籍编号:30617636
ISBN:978720014561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6785
版次:1
所属分类:生活休闲-旅游地理
版权信息
书名:西山永定河
从书名:文明游北京
作者:万安伦 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ISBN:9787200145618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前言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之都”是北京最耀眼的城市标识,是中华文明的一张“金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北京的发展,2014年和2017年两次视察北京,对首都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寄予殷切期望。他强调,“北京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而向世界展示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北京,正是 “文明游北京”系列丛书出版的宗旨和目的。
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殷商时代,北京地区已是颇具规模的部落定居点,具备了城市的雏形。从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在殷商原有封城的基础上分封燕和蓟两个封国算起,北京的建城史至少有3064年。北京城经历了从“封国方城”(周代至战国)到“大国边城”(秦代至唐代),再到“辽国陪都”(公元938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陪都)、“金国中都”(1153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都城),直至“国家都城”(元代起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首都)。在漫长的城市发展和历史积淀中,北京的城市地位一直处在上升状态,这为北京孕育灿烂辉煌的城市文明、博大精深的城市文化及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现实可能。
中央文明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扶持重大历史题材、京味文化、传统文化等主题作品;要以“一核一城三带两区”为重点,加强对“三山五园”、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把北京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本套丛书正是以此为宗旨,让读者更多地发现北京之美,自发地爱北京、护北京、建北京,在宣传好北京文化“金名片”、续写好北京文化新篇章的同时,提升游客的文明游览水平,谨防不文明游览行为的发生。
根据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文明游北京”系列丛书从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几方面展示了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丛书共10册,包括《名人故居》《传统村落》《红色景区》《胡同胜景》《文化地标》《工业遗址》《亲子胜地》《长城胜迹》《西山永定河》《京城大运河》。它立足于北京自身特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物,以独特的视角全方位地对北京这座城市进行了细致解读。其内容涵盖从古至今坐落在北京大街小巷里的名人故居,荣获北京市第一批市级传统村落的44个古村落的发展状况和特色景观,散落在北京各处的红色革命景区,象征着老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北京胡同,以故宫、颐和园、鸟巢、水立方等为代表的古今文化地标,以798为代表的工业遗址园区现状,最适合亲子游的一些玩乐之所,世界上最雄伟壮观建筑之一的长城胜迹,“三山五园”、西山八大处和永定河沿岸的景观,以及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周边的旖旎风光。整套丛书,对一般读者深度认识北京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建筑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对热爱北京文化研究的读者来说,也具有一定的资料意义和收藏价值。
“文明游北京”系列丛书于2017年启动,丛书的大纲和文稿经过了十多次修改。值得一提的是,为给读者提供第一手的景点信息,编撰团队亲自去了书中收录的每一个景点进行信息采集和照片拍摄。丛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从面到点,规划线路,介绍景点的位置、特色、故事及相关人文、历史等信息,适合于对人文、历史、建筑、旅游感兴趣的读者。丛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希望为北京文明旅游和文化传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万安伦
2018年11月27日
第一章 相约文明游北京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一直是“神秘的东方文明”的代名词。站在中华大地上回首,有一座都城熠熠生辉,那就是北京。历经千年,方圆数百里,社会的变化带来了城市的变迁,文明的进程携带着历史的更替,若是您有机会来到这里,不如让我们相约一起,文明游北京。
·忠于祖国 建设北京 关心集体 守护家庭
·崇文尚德 明礼诚信 勤劳简朴 敬业创新
·遵纪守法 平等包容 见义勇为 乐于助人
·低碳生活 美化环境 理性上网 文明出行
对于中国人来说,北京有多重身份,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同的集中体现,是祖国的首都,北京的院落和巷子、戏剧和博物馆更是国人内心骄傲之所在。对于世界来说,北京也有多种意义,是东方之光的象征,是古老文明的象征,故宫和长城则是世界人民心中对神秘东方迷恋和向往的地方。
所以,当您来到这里,走进这古城的春风之中时,一定别忘了将春风留住,将古都之美留在心间,也一定别忘了遵守首都市民文明规范,共同守护这座美好的都城。
人与集体的关系:
忠于祖国 建设北京 关心集体 守护家庭
祖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首都北京则是中华儿女衷心向往的地方,从不断扩展的北京环线到古城里的大街小巷,处处浸透了一代代建设者们为这座城市付出的汗水,首都北京的建设,是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们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从来不是单一的“动物”,集体是我们在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每个成员都要关爱集体以及集体的财物,让集体成为这个社会具有凝聚力的温暖的港湾。家庭作为社会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一个让内心感到温暖的地方,家庭和睦才会最大可能地激发出人们对生活和未来的渴望和动力。用心守护家庭吧,它会让您更加安心地展望未来。
人与自我的关系:
崇文尚德 明礼诚信 勤劳简朴 敬业创新
高尚道德是中华民族锲而不舍的追求之一。中华民族是崇尚礼仪和高尚道德的民族,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属于我们古老民族的道德准则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传承下去,如明礼诚信,作为中国传统美德,就应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美德,无关财富的多少,也无关地位的高低,而是个人对待物质的一种理解和尊重,是一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崇高体现。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创新成为各行各业焕发生机的动力,当然,它离不开人们对于工作的热爱和努力钻研。
人与他人的关系:
遵纪守法 平等包容 见义勇为 乐于助人
游览时要遵守法律和法规,长城、故宫、国家博物馆等景区游客众多,需要排队进入,在注意提前预约和错峰出行的同时,如果赶上排队,一定要遵纪守法,多一份平常心,多一份包容,帮助工作人员维护秩序,见到违法乱纪的行为时,及时出手制止。当他人遇到危险时,合理地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
人与环境的关系:
低碳生活 美化环境 理性上网 文明出行
美好的环境关乎你我的健康,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惬意,我们应尽量减少碳排放,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理性判断网络信息,理性发表网络言论,这是当代网络大潮中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做个文明出行的好公民,为首都的文明建设奉献出我们的力量。
北京的四季都很美,无论您何时来到这里,北京都有不同的风景等待您的探索。希望您在充分欣赏这个美丽古都和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注意举止文明,北京也会因您的到来,更添一个故事,平添一份美丽。
第二章 闲来话北京—西山永定河
西山作为古都北京的一道屏障,不但阻挡着来自西北的风沙雨雪,也是这座都城命脉的所在,还为这座古都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风景。一年四季里,西山绝美的风景犹如一道多彩的屏风,为北京增添着属于山野的艳丽之色。
春雾弥漫,夏日翠绿,秋日金色耀眼,冬日银装素裹,难怪那么多文人钟情于这座大山,愿为它泼墨,愿为其流彩。
西山之美
中国人在居住方面向来注重有山有水,中国的文人更是喜爱山水。而对居住在北京城的文人们来说,西山无疑是他们最向往的地方。有的文人寄情于西山的秀美风光挥毫泼墨,有的文人隐居于此独享一份自在与快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佳句广为人知。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有个韭园村,村内的西落坡村有一元代古民居,当地村民们世代相传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座大四合院,门前有小桥流水。细细地观察,发现故居门前的景物和《天净沙·秋思》的意境很相似。另外,在马致远的其他曲中也写到了其故居。如马致远的《清江引·野兴》:“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这西村应该就是西落坡村,是对东落坡村而言,东落坡村为东村,东西两村相连,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故居的所在之处。
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孙承泽退出政坛后,在西山樱桃沟筑造别墅,修造“退翁亭”,自号退翁,不问政事,在余下的二十年里,吟诗赏画,以文会友,闭户著书,手不释卷,开始了隐逸山林的文人学者生活。他所著书中,《春明梦余录》和《天府广记》是两部有名的北京地方史料。此外,他还着手整理前朝史料。现已知道他写过《崇祯事迹》《四朝人物传》等书。
与孙承泽有着相似经历的纳兰性德,也隐居于西山。纳兰性德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作为诗文创作的奇才,纳兰性德在内心深处厌倦了官场生活的善变和尘世的喧嚣,无心功名利禄,向往平淡的生活。他取海淀、西山一带的山水胜地,构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园。而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墅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二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词人取流水清澈、淡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不亦乐乎。纳兰性德的作品大都是他游历北京西山一带时创作的。
若干年后,也是在西山脚下,破落贵族子弟曹雪芹写出了《红楼梦》。曹雪芹和纳兰性德都是康乾盛世中人,他们的家世与经历,有许多共同之处。纳兰性德淡泊名利,寄情于西山的山水,创作出了《饮水词》;曹雪芹在经历起伏的大半生后,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西山的山石之中,创作出了《石头记》。生活中的重大转折让他深感世态炎凉,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宁愿守在孤寂的西山。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他在西山安静孤独的环境中创作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红楼梦》。而关于曹雪芹的故居还有一段故事。1971年4月的一天,西山脚下舒成勋家西轩的房梁断了。为了修房子,家人在往外搬东西的时候,碰落了一块墙皮,露出了里层墙皮。里层墙皮上有很多字迹,他们又揭去了部分墙皮,露出了更多的字迹。他们发现原来这是一堵题诗壁。墙壁上有对联、诗词,排列整齐,布局有序,墨色清晰,内容多是描写江南景色。这一发现惊动了红学家和文物部门。同年,在北京又发现了两个题有“芹溪处士绝句诗”的松木箱,上面还画有兰花,落款是拙笔,和诗壁上的落款相同。文物部门通过论证认为黄叶村39号舒成勋的房子就是曹雪芹的故宅,这对黄松木书箱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曹雪芹再婚时,好友旗人明泰赠送的礼物。
西山之美不仅属于中国文人,它还属于世界上每一个内心敏感的人。著名的法国诗人、外交官、196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圣琼·佩斯就有着浓郁的西山情结。圣琼·佩斯在他的日记和文章里,多次提到西山那座已经破落没有香火的道观,那是他伟大的作品《远征》的诞生地。1917年8月2日,诗人写信给母亲,信中写道:“我从一个小庙宇里给您写信,它位于北京西北部的一个山冈上……在我的脚下,距离一条因流沙淤塞的河道不远处,一个村落正在消亡……它建在一座小山丘上,从这个小山丘可以俯瞰那通往西北边陲的丝绸之路。”同年9月22日,圣琼·佩斯在写给法国医生贝熙业的信中,几乎重复了上面的描述:“在我的脚下,是一个低矮的山谷,一条被流沙淤塞的河道。穿过层峦叠嶂,是延伸至内蒙古和新疆的辽阔的土地……”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之都,北京的文人眷恋着西山。西山蕴含着一种神秘的色彩,一种孤独的力量。那连绵的山脉,那汹涌的河水,铺就了一条通往心灵世界的道路。几百年来,历史的积淀、人文的熏陶给西山这块宝地平添了很多魅力。西山让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们在心灵世界中相互解读,诗意地栖息。它代表着文人们共同的情感财富,也承载了文人对人生、对命运的感悟,他们将人生融入作品中,将精神传承给后世。
京西翠山玉河的过往云烟
从北京作为都城开始,西山便不可避免地与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因此,对于北京、对于中国来说,它又是一座有着特别意味的山。北京从元代开始作为全国政治、经济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