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摄影 > 戏剧影视 > 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裴咏杰,刘连伦

出版社: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01

书籍编号:30617631

ISBN:978788952087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0465

版次:1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戏剧影视

全书内容:

cover.jpg

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裴咏杰,湖北省京剧院著名麒派老生及红生,“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流派班”导师,京剧麒派艺术第三代领军人物,“南陈北裴”中的“北裴”。


裴咏杰生于1962年1月,八岁起随父练功。初学余派,后来由于对麒派艺术和红生戏的热爱与追求,先后向小王虎辰、李师斌、赵麟童、周少麟等四位前辈京剧名家拜师学艺。1988年裴咏杰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明星班,得到了主教老师萧润增系统规范的教授,使他对麒派艺术的理解和表演技艺都有了长足的提高。擅演剧目有《斩经堂》《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乌龙院》《古城会》《走麦城》等,新编剧目有《楚汉春秋》《牛子厚》等。

序言


京剧以其剧目的丰富性、表演的细腻性、流行的广泛性屹立于中华戏曲之林。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国粹”京剧不但得到了我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此次推出的《国韵承传 京剧艺术传承人》项目,由40位京剧名家传戏说艺视频及其经典唱段的音频组成,同时还配有由名家谈戏说艺的口述实录、唱段唱词、经典照片组成的画册,形成拥有音视频、纸质图书组成的立体化的大型京剧传承类产品。


在二百多年发展历史中,京剧经历了孕育与形成(1790年至1850年前后)、成熟与兴盛(1851年至1916年)、发展与鼎盛(1917年至1948年)、新生与推陈出新(1949年至今)等四个时期。当前,面对多元文化及多样娱乐形式的冲击,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挑战,面临着历史性的大变局。一方面京剧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出现了人才断档、艺术水准滑坡等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际,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则被提高到国家层面。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京剧这门国粹艺术,便成为我们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后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传承京剧表演艺术及流派特点的《国韵承传 京剧艺术传承人》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也得以顺利实施。


《国韵承传 京剧艺术传承人》项目旨在将各行当、各流派顶级艺术传承人的表演理念、技巧及流派的精髓通过视频及图书记录下来,为京剧的发展留下宝贵的可资借鉴的艺术史料。本项目的实施得到多方的支持。首先是资深专业人士的鼎力相助。他们以传承京剧艺术的赤诚之心,以公正不失偏颇的态度遴选参与录制的艺术家、精心策划录制内容为保证项目的权威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40位京剧艺术传承人的鼎力配合。他们完全不计个人得失,只是力求将自己所思、所学、所创的京剧艺术讲解全面,在视频录制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这里有耄耋高龄又艺术卓绝的上海戏剧学校正字辈的刀马花旦张正芳,有来自于梨园世家、得到先辈艺术真传而又艺术精湛的传承人李鸣岩、李玉芙、萧润增、吴钰璋、钟荣、陈志清、杨少春、李欣、薛亚萍、叶金援、尚慧敏,有师从名师、天赋异禀的李光、杨春霞、李崇善、王展云、蔡正仁、林懋荣、沈健瑾、王玉珍、安云武、辛宝达、龚苏萍、范以程,有艺术精湛、有创新意识并成果显著的京剧传人张建国、张四全、王平、侯丹梅、刘子微、裴咏杰,有在京剧传承教育上卓有成效的艺术家陈国卿、蔡英莲、王志怡、李文敏,有京胡演奏家燕守平、宋士芳,有史论研究家胡金兆,还有对祖、父辈艺术有独特视角和理解的后人荀皓、杨健先生以及在京昆艺术上得到过真传并很有研究的名票顾铁华先生。


在京剧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京剧舞台上涌现出的名家巨匠,势如河汉繁星、不胜枚举。他们所塑造的众多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及丰富的艺术经验,为我国民族戏曲艺术谱写了辉煌的一页。本次参与拍摄的传承人作为京剧艺术变迁过程中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对京剧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本项目通过记录他们的讲述,从不同层面、不同方位全面阐释京剧艺术,力求能系统地反映出京剧艺术的魅力和本真。


能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一直是本项目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作为“国粹”,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虽然目前京剧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京剧艺术还是拥有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希望《国韵承传 京剧艺术传承人》的出版,能够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古城会》中裴咏杰饰演关羽

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裴咏杰/Pei Yongjie

裴咏杰,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在继承“麒派”的同时,大胆地借鉴了“余派”唱腔的演唱技巧艺术来丰富“麒派”的声腔艺术。其念白富有韵律,每个字的运腔都能听出字头、字腹和字尾,行腔归韵恰到好处;唱腔字正腔圆、清晰味浓,归韵准确。他在唱、念、做、打方面结合自身条件以及对艺术的审美和理解,有着独特的展现。

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少而有志,随父学艺/00:02:09

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裴咏杰父亲裴少春

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群英会》中裴咏杰饰演曹操

我的祖父叫裴寿山,他就是武戏演员,而不是具体的哪个行当。过去我们这行叫什么?叫打武戏、打下把。我父亲叫裴少春,唱武生,我叔叔叫裴少双,也唱武生,我叔叔主要以傍我父亲为主。你比如说《三岔口》,我父亲不来任堂惠,他要演歪脸的刘利华,老扮相的那个角色,都是我叔叔陪着他唱。我母亲叫陈秀芳,她是唱青衣的,嗓子非常好。我就是在这种家庭里受这种熏陶,所以自然而然就爱上戏。我们家到了山东之后,我因为语言的不方便,主要是交流起来不方便,所以就学了戏。我父母非常反对我学这个,因为我在家里最小,就比较疼爱我,觉得我们这行很不容易。首先说要吃很多苦,而且成才率又很低。因为这个事情,我爸爸妈妈还是坚决地反对的。后来我母亲觉得我比较坚决,一定要学戏,就不上学了。所以母亲为了疼我,偏着我,就给我父亲做工作。我父亲同意之后,我就开始跟他学戏。我的第一位老师、我的启蒙老师就是我的父亲。跟他从踢腿下腰、拿大顶开始练武功,比如说《林冲夜奔》《三岔口》这样的戏,还有后来的《周瑜归天》《战马超》以及《挑华车》,都是我父亲传授给我的。

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裴咏杰母亲陈秀芳

出身梨园,痴迷“麒派”/00:04:04


裴咏杰出身于梨园世家,祖孙三代从事京剧事业。裴咏杰的嗓音天赋条件好,又喜欢唱老生,于是他父亲请了多位老师为他教授余派戏。


我比较喜欢文戏,所以我父亲给我请了很多的老师。流行现代戏的时候大家都是学样板戏,样板戏也是好几位先生教我。像孟俊臣老师,就是咱们老北京人,这老太太唱得相当好的,学现代戏的时候她教我们,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以及后来的《磐石湾》。等开放传统戏之后我主要学的是余派老生。我刚说了这个武生戏是我父亲教的,那么文戏由孙述权老师、叶盛华老师、戴孝轩老师、孟俊臣老师、杜振华老师等传授。我的老师很多,都是来教我余派,因为我父亲和老师的思想是统一的,觉得学余派学不出毛病来,就好比写字,它是正楷,打基础要学余派,而且我当时的条件比较适合唱余派。1980年开始我作为一个主演能唱一些戏了,是以余派老生为主,像包括《打金砖》这样的戏,也是唱了很多。

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打金砖》刘秀

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京剧大师周信芳

周信芳大师创立的麒派艺术,以他深厚的唱念做打艺术功底、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特别是善于通过外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和思想变化塑造的萧何、徐策等众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我为什么迷上麒派?因为在1979年底我看了周信芳大师的这个舞台艺术片,叫《周信芳舞台艺术》,就是纪念他老人家舞台艺术六十年,那个时候看的这部电影,麒派的表演风格一下就把我迷住了,我一口气连着看了三场,这是1979年。回来以后我就开始比划、模仿,就跟魔怔了似的。我父亲觉着奇怪,说你怎么回事,我也给他学学舌,说怎么回事。我觉得这麒派太好了,我原来没有接触过麒派,见过第一个麒派的戏恰恰就是周信芳大师的电影。所以觉得它太有吸引力了,艺术魅力太强了,牢牢地吸引住了我,我就开始模仿麒派。


在天津,我父亲有一个好朋友叫戴孝轩,我管他叫大爷,正赶上戴大爷到山东出差,顺路去看我父亲,我父亲在家里招待他,就说起话来了。戴大爷是周啸天先生的大弟子,那是造诣很深的人,后来吃完饭,我跟这个戴大爷聊天,我说您会不会《徐策跑城》?他说我会啊,我们都唱这些戏。我说那太好了,我跟您学一学,正好他那时候在德州出差,待一个礼拜,这么着我就跟他学了一个礼拜,把这出《徐策跑城》就拿下来了。我麒派的启蒙老师,就是戴孝轩先生。学了之后,我马上通过排练就把它演出了,演出效果还不错,觉得还有点意思,但是我父亲是坚决反对的,当时因为我学这个我爸爸就很生气,他说这么多人,全剧院的人,别的老师也跟我父亲讲,说你儿子这么好的条件,不好好让他学余派,他想弄什么就弄什么那哪行啊?我爸也这么说。我说不要听他们说,我喜欢我就学。我父亲说:“假如全剧院100个人,99个人都反对你,就你一个人还要坚持吗?”我当时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来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还跟他逗,因为这个我爸爸还追着打我。所以我说这个道理,就是说麒派艺术确实魅力无穷。从那开始,我第一出麒派戏就是《徐策跑城》,那是玩票,票麒派。

京剧艺术传承人:裴咏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平贵别窑》中周信芳饰演薛平贵

第二出戏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戏我是和山东聊城的李忠华先生学的,李老师教的我。他是“小麒麟童”陈锦章先生的弟子,教的是非常地中规中矩,非常地道。我那个时候一共就学了这么两出麒派戏,也就是在玩票,票麒派。但是我是非常地迷、非常地喜欢麒派。虽然以演余派戏为主,但是这些戏我也是经常地演。


再一条就是我非常痴迷关公戏,咱们戏班儿的话就叫“老爷戏”。我第一次见红生戏是杨建忠老师的戏,在《古城会》里演关公,他去给部队慰问。我到聊城去看我叔叔裴少双,这样,连着看了两场《古城会》。我觉得这个老爷戏啊,关老爷很威武,台上很庄严肃穆,我觉得非常好,我就跟我叔叔说,我想学这个。我叔叔呢又比较偏爱我,说好吧,所以我就跟我叔叔学了这出《古城会》。那个时候也没有剧本,他用手给我抄一个剧本。我唱关公的启蒙老师就是我的叔叔裴少双。

师从小王虎辰学老爷戏/00:12:13


裴咏杰渴望学习麒派艺术的同时,也希望学演关公戏。20世纪80年代,他还有幸拜了两位师父,第一位是擅演关羽红生戏的小王虎辰,第二位是周信芳大师十大弟子之一的李师斌。


我拜小王虎辰先生为师,跟王先生学他的老爷戏,包括《走单骑》《走麦城》《单刀会》,还有《群·借·华》。我觉着我们王先生的老爷戏是什么特点呢?美、帅,太漂亮了。一个是髯口方面,他是关美髯,他身量不高,个子不大,个子也就是一米六五左右的样子。但他的髯口是三尺长的髯口,关美髯一定要突出这个髯口,不能少于三尺。而且不是装摆设,你得要用,得会用。他这髯口用得是特别好、特别美。再一个青龙刀拿出来你得有青龙刀的特色,你不能拿成大刀片儿,这青龙刀要拿成大刀片儿那就没有意思了。还有个厚底儿,这厚底儿都是三寸半的厚底儿,是老三寸半,这么厚的厚底儿。它是上海“南鸿泰”做的,底子窄,花盆儿底,切得狠。他那功夫太厉害了可以说是,台上你看不出他快来,但是不论你跑多快,他永远赶着你。你比如说《打銮驾》里他老是贴着你的感觉,你怎么跑也跑不了,可是你也觉不出他快来,所以我觉得非常的神奇。


我们师父跟我说,他唱老爷戏主要是宗了那么三、四位老先生,一位是白玉昆先生,白派的创始人。白玉昆先生有“摩登老爷”之称。因为白先生是武旦改的武生,所以他的老爷戏特别的美、帅,而且身上干净、溜,扮出戏来呢,他比较小巧,就很玲珑剔透的那种感觉。所以我师父讲,白先生有“摩登老爷”之说。再说白先生的嘴里是最好的,他的念白、口白最清楚。上海很有名的,“白玉昆的嘴”,这是很厉害的。像《过五关》卖嘴皮子功夫,他的【流水】,像这个“风波亭”的岳飞,我跟他学岳飞,他这个戏的名字白派就叫《岳飞》,不叫《满江红》,也不叫别的名字。前面朱仙镇大战,褶蟒、扎靠开始,中间儿箭衣马褂,12道金牌调岳飞,后边素褶子、甩发。这个大理寺,剥皮拷,剥皮拷审岳飞。风波亭归天之后赶疯僧,《疯僧扫秦》,这都是白派的绝活。所以我师父传授我这些戏,我是看着学的,我看他演,而且不是一回,那太有特色了,今天就看不着那种特色了,人走艺也就没了,这种戏确实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