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摄影 > 戏剧影视 >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王平,刘连伦

出版社: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01

书籍编号:30617627

ISBN:978788952046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4971

版次:1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戏剧影视

全书内容:

cover.jpg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王平,1954年生于天津市。


京剧武生、文武老生演员。


天津京剧院原院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王平的父亲王宝春为天津京剧团武生演员,他从小受到家庭熏陶,跟随父亲练功学戏。七岁登台。“文革”期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文工团,担纲主演了现代戏《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剧目。复员后加入天津京剧院任武生和文武老生演员。曾先后师从费世延、厉慧良、谭元寿,并得到王金璐、王世续、叶蓬、丁振春等名师亲授。1991年在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京剧电视大赛中获得“最佳表演奖”,从而蜚声剧坛。常演剧目有《八大锤》《艳阳楼》《长坂坡·汉津口》《四郎探母》《野猪林》《打金砖》等。近年来由他主演的新编京剧《华子良》《康熙大帝》《护国将军》等深受观众好评。曾两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以及上海“白玉兰主角奖”等多种奖项。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康熙大帝》王平饰康熙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王平/Wang Ping

王平扮相英武,气概不凡,功底扎实,文武兼备,颇有艺术魅力。


舞台上,他是文武双全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舞台下,他是平易谦和的院团管理者。梅花奖、白玉兰奖等荣誉是对他个人艺术成就的肯定;青年演员的成长,新剧目的创排,则是他最挂心的头等大事。他就是天津京剧院原院长王平。


常演剧目有《挑华车》、《艳阳楼》、《长坂坡》、《秦琼观阵》、《野猪林》、《夜奔》、《闹天宫》等。他的老生戏《四郎探母》、《击鼓骂曹》、《战太平》等,深为行内外人士称赞。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挑华车》王平与张世麟合影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钟馗嫁妹》剧照

生长在梨园家庭的孩子/00:02:17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我从记事起耳边听到的就是锣鼓点儿和各种唱腔,看到的就是连唱带打的各种人物形象。”


一两岁的时候,我就跟我的父亲王宝春,也是天津京剧院一个武生老演员,学戏。我们当时在天津是住在中国大戏院的楼上,楼下是剧场,楼上就是他们练功、排戏的一个大功房。所以从小我就听到这些个京胡的声音,打击乐的声音,演员们喊嗓子、发“咿咿呀呀”的声音,我就在这个氛围当中成长。从小我也有模仿力,比如说厉慧良厉先生他们演的《钟馗嫁妹》,看到钟馗前挺后撅的造型,挺有特色,觉得这个好玩儿。枕头稍微大一点儿的,捆在这个腰的后面,突然这个形象就出来了。最有特点的就是我们的前辈艺术家张世麟先生,他的谢幕很有特色,就是到了台口之后,他跟观众一个箭步,“啪、啪、啪、啪、啪”他要给观众一个连作揖再点头的动作,就是对观众表达诚恳的一个谢意。

扎实的幼功训练/00:04:43


学戏,最讲究的是幼功,如果学戏的孩子从小就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那对他一辈子的演艺生涯就会起到极大的作用。做父亲的是唱武生出身,那他就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子继父业,将来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武生演员。而要做到这一点,那就要让孩子经受这皮肉之苦,不怕苦,不怕累,一年四季还要持之以恒地练功。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父子练功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王平七岁饰演林冲

我父亲是一个话非常少、非常慈善、也非常疼爱我的一个好父亲。他从小就看着我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开始要引导我。有一次他问我:“孩子,怎么着,你想不想唱京剧?”我的回答就是我想唱戏。为什么?好玩。这个能化妆、漂亮、然后观众还叫好;演员们说演的好还能吃上肉、吃上虾、吃上我们天津话叫的蹦虾仁。但是一练功之后,我觉得我父亲就变了一个人。就先说撕腿,躺地下,这条腿往里扳,然后膝盖得直,脚得往里勾,开始勾到腰,从这儿开始到肩,最后还得从这儿往下走。真是哭一次不行,哭两次不行,那得哭几次。


不仅是这个撕腿,撕腿完了之后你还得吊呢。这条腿一吊上,一吊就是一个小时。你以为完了吗,没有,还得踢呢。不踢,我们这个就叫“存筋了”。就是不踢开那个腿关节容易长大疙瘩,容易存住了。多少腿?200腿,300腿。每一条腿都是这个数,都规定好了。小的时候尤其“耗膀子”的时候,我们叫“云手”也好,叫“山膀”也好,都得扣进去。这感觉,臂要圆,手要抠,是这样,你看这样不规范的这就完了?这不行,都是这种很规范的。而且必须坐如钟、行如风。我的母亲呢也是一个评戏演员,母亲没有不疼爱儿子的,当然看到我这个又哭、又不敢哭的样子,就非常心疼。当她给我松一点儿的时候,我父亲那就非常严厉地说:“你这要干什么?我的事你不要管!”我母亲也含着泪问我:“孩子,咱不干这个行不行?你真喜欢吗?还干不干,不干我跟你爸爸说说情,咱不干这个了。”我当时小眼泪也含着,就说我愿意干,我想唱戏。我母亲说那你能吃得了这苦吗,受得了吗?我看你都感觉有点儿吃不消了。我说干。从那之后,我就开始练。七岁的时候,我就登台了,演《林冲夜奔》《乾元山》。现在还留下小的时候演《夜奔》林冲的一个照片呢。每当看到这个照片的时候,我也是有回忆,回想到当时我父亲是感着冒、戴着大口罩坐在侧幕条上,看着我演这个。我那场演出还真是受到了当时的叔叔、大爷们的喜欢,还有戏迷、观众朋友们,也是真喜欢。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苦练春秋

通过一段时间的付出和努力,我也得到这个享受了,感觉到了甜头,有甜头。从那之后继续规范地打基础,现在感觉就那一段的积淀,对我后来的成长、艺术道路都至关重要,非常重要。


艺术发展正要成熟,我正要往更深一步地去深造,开始要进入正规学戏的这个时期,突然“文革”开始。“文革”开始以后,我就感觉确实是荒废了。但是有一点,当时半导体到处广播,都是样板戏。因为毕竟我还是喜欢京剧,所有样板戏的这个杨子荣啊、郭建光啊、李玉和啊等等这些形象都很熟悉,他们只要唱一段我就会一段,唱一段会一段,到16岁的时候,文工团也普及样板戏,我就参军了。

进入文工团,成为文艺兵/00:11:01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我父亲拿着一个鸡毛掸子,陪着我一块儿考的后勤文工团。”


当样板戏风靡全国的时候,全国掀起了大演样板戏的热潮,就连全国各个军区、各个兵种,也纷纷成立了以演京剧为主的文工团。能够入伍参军,这是年轻人众所向往的心愿。当然,已步入青年行列的王平也不例外,经过几年的锤炼,王平已经掌握了演京剧的技能。于是,他很幸运地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我父亲拿着一个鸡毛掸子,陪着我一块儿考的后勤文工团。当时我父亲还陪着我打了一套座山雕和杨子荣“夺刀”的那段开打,就是凭着这一根掸子考入了部队,在部队当了十年兵。这十年兵当然都没有离开舞台,也是个锻炼。当时还要自编、自演、自导,什么形式都有,唱歌、跳舞、小品,然后说快板、说相声,各种丰富的文艺形式都有。什么小曲剧、什么小话剧都有。我觉得这一段,倒是给我后来塑造一些形象、一些舞台人物的刻画,积累了一些素材。所以说后来我觉得,在我创作的这个新剧目当中,内容也确实是更加丰富了。

走进了专业剧团/00:13:14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进了剧团之后呢,我几乎是从零开始。”


随着“文革”的结束,全国的部队文工团陆续解散,王平和战友们依依惜别,虽然脱下了军装,但部队里的生活,却让他终生难忘。


进了剧团之后呢,我几乎是从零开始。为什么呢?这个基础本来就不太扎实,学的戏也少,会的也不多,到了剧团之后,对传统戏自己已经很生了。唱、念、做、舞,我光有一个条件、天赋不行,这些知识、这些个程式怎么办?要说我这个父亲呢,确实是起到了我艺术道路当中非常至关重要的这么一个环节。练功,每天扎靠,像什么《挑华车》《八大锤》《长坂坡》。武生戏,我父亲从头开始一点一点的又给我下功夫。我哪儿扎过靠啊,穿着靴子,那个时候真是一天、可以说几乎长在练功房。

师从三位恩师/00:14:45


有道是“井淘三遍出好水,人从三师技艺高”。“文革”后文艺复苏,传统戏重新回到了戏曲舞台上,要想适应传统剧目的演出,王平除去刻苦练功,就是投师问艺。他以尊师重道的精神,向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老师学戏,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以后在舞台上展现才华而孜孜不倦地做好积累。其中有三位老师对他的艺术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师从费世延习文戏,得著名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厉慧良指授,又得王金璐、王世续、叶蓬、李甫春、丁振春等名师亲授,从而使他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2000年,他又拜在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先生门下。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王金璐老师授课

恩师费世延/00:15:46


“那个时候特别单纯:老师就是教戏,奉献、付出,自己就是学戏,杂念很少。”


首先就是费世延费老师。父亲看到我的条件非常好,想走文武这条道路,那么我父亲跟费世延老师求助,请他给我打下文戏的基础。从那之后,我二十多年一直跟着费世延老师,所有的文戏,你像什么《红鬃烈马》《四郎探母》《打渔杀家》《碰碑》,等等。你说那个时候老师也特别地清贫,我们也特别朴实。老师也不要钱,也不让我们照顾。我给老师买点水果都不行。我就觉得大家怎么这么朴实,那个时候就这么朴实,还收什么学费呀、要什么,没有这些事。我骑着自行车就去了,学完就走,老师还给你沏好茶、喝点水什么的。我就觉得那个时候特别单纯:老师就是教戏,奉献、付出,自己就是学戏,杂念很少。我就突然多了一个膀子,除了武戏我又加上文戏,这样一个基础,戏路子就宽了,所以说我非常地怀念费世延老师。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王平与费世延老师合影

费世延,富连成科班“世”字科的学生,工老生。艺术功力很深厚,还曾正式拜谭富英先生为师。

恩师厉慧良/00:17:54


“国粹京剧大家为什么都认为它好看,得到认可,因为它是一个全方位的展示,不是单纯的卖弄,这是我说的厉老师的观念。”


厉老师啊,其实他厉派厉派,他并不是说是给你教什么程式,我觉得是教人物,教技巧的运用和教你的法术,每个戏应该什么风格,用什么技巧,合理不合理,这个时候用这个东西,它是一种什么环境什么氛围,同时他内心是一种什么东西,用怎么一个程式来展现给观众,才能达到一个完整的效果。这一点儿上我觉得,我特别特别的感觉到充实了。后来在舞台上展现,全方位展示,观众才能够感觉到,并不是看你的一个跺泥,看你的一个转灯,看你的一个枪没掉,或者是完了以后最后亮一个激烈的【四击头】,不是光这个问题。它是完整的,从你一出场就开始。


厉老师永远有这么一句话,就是说你这个戏,这个演员好与坏,被认可不认可,被认可的程度有多少,从哪开始打分。比如说100分,从你一出场,这个第一个亮相,甭管是怎么打分,上来你就起码必须达到50分,后边你再扮相,然后台步,整个演员的那个素质,然后再用你的技巧,把唱腔、程式结合,最后整个舞台呈现的这个结构,是一个整体。后来又跟着厉老师一块儿同台,他带着我们一块儿演出,《长坂坡》我们一块儿演赵云,《艳阳楼》一块儿演高登。这个《挑华车》都在高处。我觉得光看、光学是不行的,同台演出,这个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潜移默化、聊天、说话,然后你演完之后,马上就给你具体的指点,给你说给你提建议,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次我在演《挑华车》的时候,大枪捅出去之后,他说你那是大枪吗,跟苍蝇拍似的,轰来轰去的。我们表演都有这个角度,而且都有造型的。国粹京剧大家为什么都认为它好看,得到认可,因为它是一个全方位的展示,不是单纯的卖弄,这是我说的厉老师的观念。我就感觉从舞台的大气上,和舞台的把握上,包括节奏和人物上,这是非常受益的一段经历。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王平与厉慧良老师合影

厉慧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能文亦武,尤以武生戏在京剧界独树一帜,世称“厉派”。他在继承前辈京剧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吸收各家之长,发展和丰富了武生表演技艺中的高难度内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恩师谭元寿/00:24:20

京剧艺术传承人:王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谭元寿老师教授王平技艺

谭元寿,著名京剧武生、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门第五代嫡传人,著名京剧大师谭富英的长子。出身于梨园世家。谭元寿是当今谭门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传统京剧《定军山》《桑园寄子》《问樵闹府》等。


京剧的每个行当都很精彩,这些精彩都源于演员的博学和苦练。王平初学武生,长靠、短打都很出色,而他的追求却是要文武全能。他在武功上有着很好的基础,学文戏也具备较好的天赋。但做到亦文亦武都能出类拔萃又谈何容易。王平知难而进,多年过后,他在舞台上的呈现,时时令人惊叹不已。


谭元寿老师确实是博古通今,传统戏特别是基础棒,那就没得说了。现代戏演得又这么好,郭建光啊、许云峰啊,现代戏演过很多。我后来跟谭老师聊天的时候才知道这些的。谭元寿老师早就看过我的戏,在电视当中看过一个《岳飞》,里面的杨再兴就是我演的。然后又看了一个转播的《八大锤》。他就说这个孩子适合往谭派上发展,是第一个主动收我的老师。当我接触了谭老师之后,我才感觉到文武老生,如果能撑得起这个行当,那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