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外名著 > 中国名著 > 胡适、鲁迅解读《西游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胡适、鲁迅解读《西游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胡适、鲁迅解读《西游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胡适、鲁迅解读《西游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大师解读中华文化经典丛书

作者:汉唐编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01

书籍编号:30617605

ISBN:978754513694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53231

版次:1

所属分类:中外名著-中国名著

全书内容:

cover.jpg

总 序


阅读,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基础工程。数千年来,一部中国的阅读史,也是一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砥砺前行的中华文化成长史。我们的文化基因和民族文脉,在这条长河中流淌、沉淀,绽放光芒,奔向未来。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全民阅读”,并会同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今年,时值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十周年之际,迎来了辽宁省第五届全民读书节,在中央提出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战略的关键时刻,阅读对我们显得更加富有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但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远低于世界文化强国,与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人均阅读数量、阅读习惯,还是阅读设施及服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核心和关键,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工程,是关乎国家未来、民族素质的大事。因此,提升全民阅读水平,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工作。可喜的是,各级政府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断努力为群众创造了必要的阅读条件,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广大读者对阅读的关注与兴趣也逐渐提高,示范效应正在放大,蔚然成风指日可待。


作为辽宁省的重要文化企业之一,辽宁出版集团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集团的出版方向,多年来,出版了大批导向正确、服务大局、传播学术、雅俗共赏的优秀图书,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次读书节的准备时间虽然紧张,但是编委会紧锣密鼓,高起点布局,精心组织策划,推出了这套“书香辽宁”丛书,涵盖了政治理论、红色传记、文学作品、国学经典、科普读物五个方面的精品佳作。这些书立意高,内容新,可读性强,不仅为读者节省了从浩瀚书海里挑选的时间成本,同时也将历经岁月检验的经典著作再度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呈现了经典与时尚高度结合的特点。我相信,这些书是能够让读者愿意放在案头信手翻来、掩卷深思的作品。这套丛书的出版,必将带动辽沈大地的火热阅读季,像三月春风一般,滋润万物,乐享万家,同时,为这片黑土地播下书香的种子,为不久的将来书香四溢奠定良好的根基。


辽宁是新中国工业崛起的摇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曾经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创造过无数举世瞩目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的3月份,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出“全面振兴决心不能动摇”,由此可见中央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视程度。因此,我们希望以读书节为契机,以更多类似“书香辽宁”丛书的好书为媒介,促使辽沈大地上的更多人都能成为爱书人、读书人,涓滴凝聚,汇流成海,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创新意识,这一切必将在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雄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是为序。


范卫平
2016年4月

前 言


20世纪虽然成为历史了,21世纪也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这个世纪的总体特征,我们现在还难以先知先觉,更难做出十分准确的把握;但是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个知识的发展呈爆炸形态的世纪,是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世纪。在这样的世纪里,一个人,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真才实学是难以立足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如果对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缺乏应有的知识、应有的了解和认识,那就更加可怕,更难以立足。所以,如何读书学习,如何掌握过硬本领,如何认识和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特别是中华文化知识,不仅是世纪性的课题,也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回答的一张严肃的考卷。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要为这张考卷做出完美的答案,找到一个正确的门径,找到科学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到正确的门径,就可以事半功倍,左右逢源;而误入歧途,必然事倍功半,南辕北辙,离真正的目标越来越远。如时下不尊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歪曲中华文化经典、随意解读、信口雌黄的不正之风就是如此,长此下去,愧对祖宗。


那么,读书、治学,特别是解读中华文化经典的科学门径在哪里呢?虽然新世纪条件下如何读书、如何治学还不易做出全面的科学预见,但是鉴往可以知今,总结过去可以推知现在。20世纪直至今天的一些著名学者,特别是一些学术大师们读书与治学的路径和富于创造性的学术活动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确实有指点迷津的作用。尤其是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黄侃、鲁迅、胡适、朱自清、闻一多等学术大师,他们当年所处的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碰撞、交会的社会文化环境与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经济文化全球化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所以他们在知识结构的重组和文化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值得我们珍视和借鉴,特别是他们在解读中华文化经典上有开辟意义、有示范作用、可为我们开启法门的经典之作,对我们更有方法论上的意义,能使我们获得思想上的灵感,少走一些弯路,尽早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


当然,诸位名家,尤其是那些学术大师的著作部头较大,今天的读者,不易通读,也不易把握精髓;常常有望洋兴叹之感。有鉴于此,我们从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年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读书与治学的方法、门径为主题,以帮助广大读者,尤其是大专院校学生较快地解决治学方法、门径,特别是如何解读中华文化经典的问题为宗旨,从著名学者和学术大师卷帙浩繁的著作中精选出他们解读中华文化经典的著作和有代表性的单篇文章,编辑成书,避免大而全,力求少而精;以小见大,以少总多;使广大读者,特别是大专院校的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容易地把握著名学者、尤其是学术大师们求知与治学方法的精华,找到解读中华文化经典的科学门径,把握读书、治学的要领,提高学习效率,早日成为有真才实学的国家栋梁,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薪火相传。


编者
2016年3月

鲁 迅

一、《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节选)


《西游记》,世人多以为是元朝的道士邱长春做的,其实不然。邱长春自己另有《西游记》三卷,是纪行,今尚存《道藏》中:惟因书名一样,人们遂误以为是一种。加以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所作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序》冠其首,人更信这《西游记》是邱长春所做的了。——实则做这《西游记》者,乃是江苏山阳人吴承恩。此见于明时所修的《淮安府志》;但到清代修志却又把这记载删去了。《西游记》现在所见的,是一百回,先叙孙悟空成道,次叙唐僧取经的由来,后经八十一难,终于回到东土。这部小说,也不是吴承恩所创作,因为《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在前边已经提及过——已说过猴行者,深河神,及诸异境。元朝的杂剧也有用唐三藏西天取经做材料的著作。此外明时也别有一种简短的《西游记传》——由此可知玄奘西天取经一事,自唐末以至宋元已渐渐演成神异故事,且多作成简单的小说,而至明吴承恩,便将它们汇集起来,以成大部的《西游记》。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都喜欢看!这是他的本领。而且叫人看了,无所容心,不像《三国演义》,见刘胜则喜,见曹胜则恨;因为《西游记》上所讲的都是妖怪,我们看了,但觉好玩,所谓忘怀得失,独存赏鉴了——这也是他的本领。至于说到这书的宗旨,则有人说是劝学;有人说是谈禅;有人说是讲道;议论很纷纷。但据我看来,实不过出于作者之游戏,只因为他受了三教同源的影响,所以释迦、老君、观音、真性、元神之类,无所不有,使无论什么教徒,皆可随宜附会而已。如果我们一定要问它的大旨,则我觉得明人谢肇胡适、鲁迅解读《西游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所说的“《西游记》……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这几句话,已经很足以说尽了。后来有《后西游记》及《续西游记》等,都脱不了前书窠臼。至董说的《西游补》,则成了讽刺小说,与这类没有大关系了。

二、《中国小说史略》(节选)


《西游记传》,四卷四十一回,“题齐云杨志和编,天水赵景真校”,叙孙悟空得道,唐太宗入冥,玄奘应诏求经:途中遇难,终达西土,得经东归者也。太宗之梦,唐人已言,张胡适、鲁迅解读《西游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朝野佥载》云,“太宗至夜半奄然入定,见一人云,‘陛下暂合来,还即去也’。帝问‘君是何人’?对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入见判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向见者又送迎引导出”。又有俗文,亦记斯事,有残卷从敦煌千佛洞得之(详见第十二篇)。至玄奘入竺,实非应诏,事具《唐书》(百九十一《方伎传》),又有专传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佛藏》中,初无诸奇诡事,而后来稗说,颇涉灵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有猴行者、深沙神及诸异境;金人院本亦有《唐三藏》(陶宗仪《辍耕录》);元杂剧有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钟嗣成《录鬼簿》),一名《西游记》(今有日本盐谷温校印本),其中收孙悟空,加戒箍,沙僧、猪八戒、红孩儿、铁扇公主等皆已见。似取经故事,自唐末以至宋元,乃渐渐演成神异,且能有条贯,小说家因亦得取为记传也。


全书之前九回为孙悟空得仙至被降故事,言有石猴,寻得水源,众奉为王,而复出山,就师悟道,以大神通,搅乱天地,玉帝不得已,封为齐天大圣,复扰蟠桃大会,帝命灌口二郎真君讨之,遂大战,悟空为所获,其叙当时战斗变化之状云:


……那小猴见真君到,急急报知猴王。猴王即掣起金箍棒,步上云履。二人相见,各言姓名,遂排开阵势,来往三百余合。二人各变身万丈,战入云端,离却洞口。……大圣正在开战,忽见本山众猴惊散,抽身就走;真君大步赶上,急走急追。大圣慌忙将身一变,入水中。真君道,“这猴入水必变鱼虾,待我变作鱼鹰逐他”。大圣见真君赶来,又变一鸨鸟,飞在树上,被真君拽弓一弹,打下草坡,遍寻不见,回转天王营中去说猴王败阵等事,又赶不见踪迹。天王把照妖镜一照,急云“妖猴往你灌口去了”。真君回灌口;猴王急变做真君模样,坐在中堂,被二郎用一神枪,猴王让过,变出本相,二人对较手段,意欲回转花果山,奈四面天将围住念咒。忽然真君与菩萨在云端观看,见猴王精力将疲,老君掷下金刚圈,与猴王脑上一打。猴王跌倒在地,被真君神犬咬住胸肚子,又拖跌一交,却被真君兄弟等神枪刺住,把铁索绑缚。……(第七回《真君收捉猴王》)


然斫之无伤,炼之不死,如来乃压之五行山下,令待取经人。次四回即魏征斩龙,太宗入冥,刘全进瓜,及玄奘应诏西行:为求经之所由起。十四回以下则玄奘道中收徒及遇难故事,而以见佛得经东归证果终。徒有三,曰孙行者、猪八戒、沙僧,并得龙马;灾难三十余,其大者五庄观、平顶山、火云洞、通天河、毒敌山、六耳猕猴、小雷音寺等也。凡所记述,简略者多,但亦偶杂游词,以增笑乐,如写火云洞之战云:


……那山前山后土地,皆来叩头报名,“此处叫做枯松涧,涧边有一座山洞,叫做火云洞,洞有一位魔王,是牛魔王的儿子,叫做红孩儿。他有三昧真火,甚是利害”。行者听说,叱退土神……与八戒同进洞中去寻……那魔王分付小妖,推出五轮小车,摆下五方,遂提枪杀出,与行者战经数合,八戒助阵,魔王走转,把鼻子一捶,鼻中冒出火来,一时五轮车子,烈火齐起。八戒道:“哥哥快走!少刻把老猪烧得囫囵,再加香料,尽他受用。”行者虽然避得火烧,却只怕烟,二人只得逃转。……(第三十二回《唐三藏收妖过黑河》)


复请观世音至,化刀为莲台,诱而执之,既降复叛,则环以五金箍,洒以甘露,乃始两手相合,归落伽山云。《西游记》杂剧中《鬼母皈依》一出,即用揭钵盂救幼子故事者,其中有云:“告世尊,肯发慈悲力。我着唐三藏西游便回,火孩儿妖怪放生了他。到前面,须得二圣郎救了你。”(卷三)而于此乃改为牛魔王子,且与参善知识之善才童子相昆矣。


又有一百回本《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传》之后,而今特盛行,且以为元初道士邱处机作。处机固尝西行,李志常记其事为《长春真人西游记》,凡二卷,今尚存《道藏》中,惟因同名,世遂以为一书;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撰《长春真人西游记》之序文冠其首,而不根之谈乃愈不可拔也。


然至清乾隆末,钱大昕跋《长春真人西游记》(《潜研堂文集》二十九)已云小说《西游演义》是明人作;纪昀(《如是我闻》三)更因“其中祭赛国之锦衣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兵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