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励志 > 思维与智力 > 没有计划的人一定被计划掉:精进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没有计划的人一定被计划掉:精进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没有计划的人一定被计划掉:精进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没有计划的人一定被计划掉:精进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萨如拉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书籍编号:30617207

ISBN:978721814121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5484

版次: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思维与智力

全书内容:

没有计划的人一定被计划掉:精进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1996年的初夏,有一个硕士毕业生在中央民族大学里徘徊:我接下来干什么呢?我人生的道路应该向哪个方向前进呢?走到西门的弯道上,她遇到了自己的研究生导师,这个33岁的女学生问老师自己该怎么办。导师问她:“你能告诉我,北在哪儿?”女学生不解,她疑惑地指了指中央民族大学的北面,也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方向。导师只说了一句话:“谁给你规定的?”之后,就走开了。留下女学生一个人,在那个安静的下午思考着那句决定了她一生的话。


我就是当年那个女学生。


是啊,谁给你规定的“北”就在那里呢?你人生的方向、你心里的航线,谁规定你就必须如此呢?你想要什么,关键是你的心有多大,有多“野”。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合理而科学的职业规划,用120度的激情和努力,去争取、去得到。


杨澜在主持的《天下女人》节目中,评价我是“最神”的一位老师:我曾经带过的一个财政班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就业;我抡起大锤“打击”学生,“魔鬼”训练,让他们的思维、视野不仅仅局限于校园这个象牙塔;我用许多“雷人”的语句告诫学生:“不伤害你是最大的伤害”“没有计划的人一定会被计划掉”“趴在地上做事是最牛地站着”“野心是个好东西”……我这些看似有点“离经叛道”的做法,就是要让学生“沸腾”起来,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提早规划未来。


我要求学生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就要给自己定四年的计划,除了学习,还要接地气儿,接触社会。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Doyourbest(竭尽所能)!就是在最好的年龄,做最该做的、最好的、最有效率的和最美的事情。年轻就要力争做到极致。极致,就是你要让自己“沸腾”到120度。野心是助燃的燃料,推动年轻无极限的心!


而在这个年龄段,你需要知道那么几件事,是必须要做的,这就是我在书中讲到的9个忠告。


这9个忠告,如同跟学生们讲的9堂课,每一节内容都带有太多的期许。要时时记得,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在大学里,在社会上,在每一个梦想起步的地方,开始你的人生修炼。从此,天高至视野难及,地广至视无边际。

第一章 认识自己:你才是最贵的


每个人应该在职业之初就想好,自己想成为哪种品牌,就是希望别人怎样看自己。对每个人来说,“善于合作的”或“值得信赖的”都是首先应该具有的品牌特质。


不要站在云彩上,那样会摔伤


每个人都有追寻自己梦想的权利,我也鼓励大家追寻自己的梦想。但是要注意,绝对不能站在云彩上编织自己的梦想,因为那样是会摔伤的。


梦想应该是接地气儿的。也就是说,你可以在生活中做梦,但不能在梦中生活。即使要退一步妥协,也只能是在梦中休息。


可是,我见到的有些人,生活在自己的梦中而不自知,或者有所领悟,却依然情愿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浮云般的温情。


这样是很危险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清醒很重要,尤其是在需要为未来奋斗打拼的时期,虚无缥缈的梦想会浪费你的青春与热情。


我和我的一名徒弟聊天——很多学生跟我以“徒弟”和“师父”互相称谓,学生叫我“师父”,那就说明他们和我不见外,是“自己人”,他告诉我想考某名校的研究生。我毫不客气地对他说:“别做梦了,你就没有考上的命啊!”


为什么呢?


凡事都有果必有因。我的这个徒弟做事情很少有规划,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从未名列前茅,外语水平不是那么突出,思维逻辑不是那么缜密……拿什么来搭建脚下通往成功大门的通途啊!


这些话我当然不会直接对他说出来。我开玩笑地说:“我们打赌吧。你考上了,咱不放礼花,咱放卫星!”


徒弟很受打击。


我拍拍他的肩:“孩子啊,你这是生活在梦里呢!”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如果目前还做不了什么,就应该把努力的方向调整到合适的目标上。


不要仅仅把“梦想”当成一个名词,要把“梦想”放到实际中去做。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就要实实在在地付出,去要,去闯!


如果喜欢一个人,那就去表白啊。一定要有行动,一定要让对方知道,不然就断了念想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天天把自己藏着掖着,在自己的世界里要么自苦,要么自乐,这也是在做梦,不过这个是自欺欺人的梦!


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你们都这么大了,要明确人生的方向。不能站在云彩上做梦,站在云彩上做梦的确很美,但是很有可能会摔下来。你们应该坚实地站在大地上,而不是站在云彩上。


这里我说一个学生的事例,也许对大家有启发。


我的一个女学生玛丽,来自湖北。她一上大学就迷上了唱歌,非要当歌星不可。她几乎天天不按时上课,而是去各个演唱会追星,回来自己猛练歌。我对追星没有异议,只是说:“当歌星大概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但可以当上歌星的人是很少很少的。另外,你看哪个歌星不是奋斗了很多年才出来的,一定要有大量的专业积累和实践经验才可以啊。你总躲在自己的宿舍唱歌,成为歌星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我鼓励她出去唱歌,去参加各种比赛,展示自己。在我的鼓励下,她参加了校园歌手大赛,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她最终得到了优秀歌手奖。


我很高兴,大声对她说:“祝贺你!”


没想到她却说:“老师,其实我尽力了,只是水平还没有达到我期望的那个高度。另外,我参加了比赛才知道,唱得好的人实在太多啦,他们都是怎么冒出来的?”


我又问:“那你估计需要多长的时间,你才能够达到你的目标呢?在这期间你还要学习各种专业课和选修课,大二要过英语四级考试,大四要实习和做毕业论文,还要找工作……你看看你唱歌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她说:“老师,我肯定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后来,这个女生毕业了。在工作单位,她成了一名文艺积极分子。做歌星的梦想,她还可以做下去。但首先,她要坚实地站在大地上,先解决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才行,梦想才能一步步实现。知道了自己的实际水平,也要先解决生存问题再去唱歌。


这就是我常常说的,吃饱了饭再做梦吧。千万不能站在云彩上做梦,那是件很危险的事情,掉下来可能会摔伤自己的。


下面来看看我的学生小周的故事。


小周是中央民族大学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和很多有高远梦想的人一样,她也梦想远大,甚至想将来能在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高院”)担任一名大法官,张扬法律的威严,维护正义。她一直以为只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大量知识,参加一些考试就有机会实现这个梦想了。于是大学期间,她就只注意学习理论知识,却不重视对知识的运用。殊不知,全国有很多人和她一样学法律,也想进高院,也想当大法官,除此之外,还有那么多在司法机关从事法律工作的人。


后来她慢慢了解到,想进高院,得首先考虑怎么进普通法院,而且高院很少招收应届本科生。一般进法院必须要通过的考试有两个:一个是司法考试;一个是公务员考试。这两个考试的难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有的法院还有学历的要求,比如北京现在的法院一般只招研究生,而进高院的要求就更高了。况且,想成为一名大法官,办案经验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考核标准。


2009年,她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认真准备后,充满自信地参加了当年9月份的司法考试。成绩下来后,因为几分之差没有通过。而与她同考的人不少都通过了考试,甚至不乏以400多的高分通过的人。这些人就是比她更优秀的竞争者,而她拿什么和他们竞争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再来一次,一定要通过司法考试,这是个必须要过的门槛,至少不能输在起点上。


她也想报考当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在报名时她看了招收条件后惊讶了:“两院”招的法官都要求研究生学历、通过司法考试,且大多数岗位还有工作经历的要求。她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这又怎么能和有报名资格的人比呢?


可是,到了这时才明白这点是不是有点晚呢?这不是应该在树立理想之前,就要有的基本认识吗?


小周和众多的毕业生一样,考研也是她为自己选择的又一出路。两个月的奋战真的是饱受煎熬,因为考研不仅考的是考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考验着考生是否有乐观的心态和成熟的心理状态。上百万的考生中,除了应届的考生,还有很多往届的考生,甚至“二战”“三战”的考生不在少数。这时,小周作为一名懵懵懂懂的应届生,脱颖而出的优势又在哪里?


她终于明白了。后来,她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


大三在上“法律诊所”这门课时,我接到一个校园里发生的行政方面的案子,可以说很简单的一个案子,但自己处理起来是那样的生疏和生硬。实践和理论还真有很大的区别。今年寒假有人向我咨询法律问题,一个是民事上的,一个是刑事上的,我才发现以律师的身份给出解决方案真是很讲究、很重要的。不仅要考虑另一方会怎么反击,还得考虑法官会怎样判案,这就要吃透法律、熟悉社会。而我对法律既没有吃透,对社会也不是很熟悉,又怎么和那些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比呢?


说了这么多,反问了这么多,并不是否定我的理想,只是告诫自己,以及和我一样的人:不能只是一味地做梦。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可是应该学会站在地上去看自己的理想,看自己的理想能否够得着,看自己该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理想,看自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理想,看自己实现理想必须要做些什么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少摔跟头。


从小周的信中,我感觉到,她明白了该站在什么地方去看自己的理想:要担任大法官,就应该从普通法官做起,放得更低点就是从法官助理做起;而要做法官助理必须要做的是通过相关的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在不同的省区还有学历、工作经历等条件要求。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实际工作中又会涉及不同的因素,这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实现做大法官理想的基本步骤;而对于一些从事法律工作的人,要求又不一样了。这些过程对于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来说,都是需要主动去了解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的,也就是要学会先站在地上认识自己的理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所以同学们,做梦没有什么,重要的是你要站在大地上勇敢地、有规划地一步步去实现你的理想,而不是站在浮云上瞭望!

你知道自己的角色吗?


“你知道自己的角色吗?你以为你是谁啊?”这是我对我的学生们经常说的一句话。


刚接触我的学生,听后可能会觉得这个老师说话可真犀利啊,这样责问自己的学生。他们可能还会想:我又哪里做错了?哪儿做得不合适了?为什么老师要问我这个问题?其实,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诚惶诚恐,心想:老师生气了?


没错,我这么说的时候就是对学生的行为不满意的时候。很多大学的老师、辅导员在批评自己学生的时候会采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尽量避免伤害学生们的自尊心。


但是我不会。我的批评就是这样直接,就是这样的不绕圈子。我要学生在被当头棒喝后思考:自己哪里做错了,哪里不妥当了,从而对这件事印象深刻,铭记于心。


彼得·巴菲特是鼎鼎大名的“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儿子、财富之子,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但是,他没有进入华尔街,选择少奋斗20年的路,更没有躺在父亲的金钱下安然度日。因为沃伦·巴菲特曾经说过:“生下来嘴里就含着一根银汤匙的人,最后可能变成背上插着银匕首的人,因为他们容易产生权力感而鲜有成就。”彼得·巴菲特没有子承父业,而是选择发自内心热爱的音乐事业。


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角色,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功。


回到正题,你知道自己的角色吗?你认识自己吗?你知道自己是谁吗?这里讲的我和一个学生的故事或许会给你带来启发。


有一个女学生小洁,有段时间她常和我在一起学习、聊天。我想考察一下她这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于是就问她:“你说说,你的角色是什么啊?”


她很奇怪地看看我,回答:“您的学生啊!”


我又问她:“那为什么最近我们定好早上8点见面,你8点10分才来呢?我们定好下午2点见面,你2点10分才到呢?”


她很困惑地看着我,很明显,她不知道我是什么意思。


我不放过她,又问:“我安排你去那个网站主页查资料,你查了吗?有两个星期了吧,你是不是还没有查啊?”


她的眼睛一亮,表情告诉我,她已经想起什么来了。


我没理会,接着追问:“你的考研计划书呢,做出来了没有?还不拿来给老师看看啊,研究生到底考不考啦?”


就是最后这一句,把她给说得表情严肃起来了,她立刻说:“老师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你的角色是什么?和老师约好的见面时间随意推迟10分钟两次!交给你的任务居然给忘掉了!发誓说要考研,就是不做复习计划书拿来给老师看看,帮你把把关。你到底想干什么啊?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吗?不守时,不把重要的事放在心上,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考研计划,你觉得你凭什么考上梦寐以求的研究生啊!你以为你是谁啊!”我越说越激动,一句接一句没有停顿。


这把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