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休闲 > 健康养生 > 性能力的自我修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性能力的自我修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性能力的自我修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性能力的自我修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高晓明著

出版社:中国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01

书籍编号:30616983

ISBN: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1292

版次:1

所属分类:生活休闲-健康养生

全书内容:

第七章 我有词新律,能改古今诗


掌握了新格律之后,一般人都能对诗词的声调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都能逐字逐句地指出其中的成功与不足。在这种细致入微的、逐字逐句的分析过程中,一般人都有能力成为超越前人的诗词格律评论高手。


成为评论高手之后,就会发现在唐诗与宋词之中,原来还有那么多不合律的、那么多需要改动的地方。在为之惋惜的同时,往往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那就是想仅从新格律的角度出发,来不自量力地尝试着对这些地方进行某种纠正。


纠正需要标准,这里的纠正都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的。所以,本书的这些纠正并不说明古代诗人有什么错,说明的只是应用新格律就可以快速地发现,有些古诗词是不适合用普通话来朗诵的。


第一节 改唐诗


(一)绝句


归山深浅去,0 0 0 0 1


须尽丘壑美。0 1 0 1 1


莫学武陵人,1 1 0 0 0


暂游桃源里。1 0 0 0 1


这首五绝是裴迪的《送崔九》。单从声调的角度出发,第一句中的“去”字的位置应作如下变动,让这联诗句的声调成为两边同形走中央。多读几遍后,就会发现由于“去”字的发音显得力度十足,一联诗句的朗诵效果也就大为改观。


归山去深浅,0 0 1 0 0


须尽丘壑美。0 1 0 1 1


刘长卿的《弹琴》


泠泠七弦上,0 0 0 0 1


静听松风寒。1 0 0 0 0


古调虽自爱,0 1 0 1 1


今人多不弹。0 0 0 1 0


下联的第四个字都是去声,其结果是造成声调重心的重叠。单纯从声调的角度出发,这首诗的第四句可作如下的改动。改动之后,由于“不”字显得力度十足,朗诵一下便可以感受到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


古调虽自爱,0 1 0 1 1


今人不多弹。0 0 1 0 0


祖咏的《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0 0 0 0 1


积雪浮云端。0 1 0 0 0


林表明霁色,0 1 0 1 1


城中增暮寒。0 0 0 1 0


上联的声调是左右对称,诗句的朗诵效果令人十分满意。下联中的第三个字都是去声,与一联相对公理不相符合。为了与新格律符合,可将第四句的“暮”字与“增”字的位置作出如下之交换。


林表明霁色,0 1 0 1 1


城中暮增寒。0 0 1 0 0


多朗诵几遍就会发现,第四句中的“暮”字已是力度十足,诗句的朗诵效果也就大为改观。这种交换的不足之处,在于两句之间的语言对仗关系受到一些损伤。


杜牧的《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0 0 1 1 0 0 0


唯觉尊前笑不成。0 0 0 0 1 1 0


蜡烛有心还惜别1 0 0 0 0 0 0


替人垂泪到天明。1 0 0 1 1 0 0


上联的声调是左右对称,诗句的朗诵效果令人比较满意。下联中的第一个字都是去声,与一联相对公理不相符合。依据新格律,从普通话的角度出发,可以对第三句作出如下之改动。


有心蜡烛还惜别0 0 1 0 0 0 0


替人垂泪到天明。1 0 0 1 1 0 0


改动之后,由于声调已成为两边同形走中央,诗句中“蜡”的发音也就显得力度十足。


(二)律诗


腰间羽箭久凋零,0 0 0 1 0 0 0


太息燕然未勒铭。1 0 1 0 1 1 0


老子犹堪绝大漠,0 1 0 0 0 1 0


诸君何至泣新亭。0 0 0 1 0 0 0


一身报国有万死,1 0 1 1 0 1 1


双鬓向人无再青。0 1 1 0 0 1 0


记取江湖泊船处,1 0 0 0 0 0 1


卧闻新雁落寒汀。1 0 0 1 1 0 0


这首七律是陆游的《夜泊水村》,它的第三联是“一字两救”的经典了之作。在分析平仄格律时,本书指出这种拗救是一个错误,同时也提出了一个修正的方案。为了更清楚地看清这个问题的真相,以下从新格律的角度出发,对这一联诗句的修正方案进行再一次的研究。


一身报国有万死1 0 1 1 0 1 1


双鬓向人再无青0 1 1 0 1 0 0


从新格律上来说,这种修正的结果是让其声调成为上下交错;从实践来说,朗诵几遍后就能感受到“再”字已是力度十足。


杜甫的《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0 0 0 1 0 0 1


南浦清江万里桥。0 0 0 0 1 0 0


海内风尘诸弟隔,0 1 0 0 0 1 1


天涯涕泪一身遥。0 0 0 1 1 0 0


惟将迟暮供多病,0 0 0 1 1 0 1


未有涓埃答圣朝。1 0 0 0 0 1 0


跨马出郊时极目,1 0 0 0 0 0 1


不堪人事日萧条。1 0 0 1 1 0 0


这首七律中,前两联的声调结构是两边同形走中央,第三联的声调结构是上下交错。美中不足之处,在于第四联的第一个字都是去声,从而与一句交替公理不相符合。


出郊跨马时极目,0 0 1 1 0 0 1


不堪人事日萧条。1 0 0 1 1 0 0


以上所示,是从新格律的角度出发,对第四联诗句作出的一个调整。这种调整的结果,是让这一联诗句的声调大致地成为上下交错。


杜甫的《咏怀古迹》


诸葛大名垂宇宙0 0 1 0 0 0 1


宗臣遗像肃清高0 0 0 1 1 0 0


三分割据纡筹策0 0 0 1 0 0 1


万古云霄一羽毛1 0 0 0 1 0 0


伯仲之间见伊吕0 1 0 0 1 0 1


指挥若定失萧曹0 0 1 1 0 0 0


运移汉祚终难复1 0 1 1 0 0 1(祚音坐)


志决身歼军务劳1 0 0 0 0 1 0


这首七律中,第一联的声调是两边同形走中央,第二联的声调结构是上下交错,第四联的声调也是两边同形走中央,诗句的朗诵效果都令人十分满意。美中不足之处,在于第四联的第一个字都是去声,从而与一句交替公理不相符合。


运移汉祚终难复1 0 1 1 0 0 1


决志身歼军务劳0 1 0 0 0 1 0


以上所示,是从新格律的角度出发,对第四联诗句作出的一个调整。这种调整的结果,是这一联诗句的声调成为上下交错,从而让诗句的朗诵效果大为改观。


(三)歌行吟


汉皇重色思倾国,1 0 1 1 0 0 0


御宇多年求不得。1 0 0 0 0 1 0


云鬓半偏新睡觉,0 1 1 0 0 1 1


花冠不整下堂来。0 0 1 1 1 0 0


峨嵋山下少人行,0 0 0 1 0 0 0


旌旗无光日色薄。0 0 0 0 1 1 0


鸳鸯瓦冷霜华重,0 0 0 1 0 0 1


翡翠衾寒谁与共。0 1 0 0 0 0 1


以上四联诗句,均摘自于白居易的《长恨歌》,由于不符合新格律,诗句朗诵效果都有些不尽人意。单从新格律的角度出发,可对这这些诗句的声调作出以下修改:


汉皇重色思倾国,1 0 1 1 0 0 0


天下多年求不得。0 1 0 0 0 1 0


云鬓半偏新睡觉,0 1 1 0 0 1 1


不整花冠下堂来。1 0 0 1 1 0 0


峨嵋山下行人少,0 0 0 1 0 0 1


旌旗无光日色薄。0 0 0 0 1 1 0


鸳鸯瓦冷霜华浓,0 0 0 1 0 0 0


翡翠衾寒谁与共。0 1 0 0 0 0 1


以上修改的结果,是让第一联与第二联的声调成为上下交错,让第三联与第四联的声调成为两边同形走中央。多读几遍就能体会到,改动后诗句的朗诵效果已是大为改观。


弟走从军阿姨死,1 0 0 0 0 0 1


暮去朝来颜色故。1 1 0 0 0 1 1


我闻琵琶已叹息,0 0 0 0 0 1 0


又闻此语重唧唧。1 0 0 1 1 0 0


以上两联诗句,均摘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由于不符合新格律,诗句的朗诵效果都有些不尽人意。单新格律的角度出发,可对这这些诗句的声调作出以下修改:


从军弟走阿姨死,0 0 1 1 0 0 1


暮去朝来颜色故。1 1 0 0 0 1 1


我遇琵琶已叹息,0 1 0 0 0 1 0


又闻此语重唧唧。1 0 0 1 1 0 0


多读几遍就会发现,改后两句的声调都已成为上下交错,诗句的朗诵效果也就大为改观。


杜鹃无语正黄昏,1 0 0 1 1 0 0


荷锄归去掩重门;1 0 0 1 0 0 0


愿侬此日生双翼,1 0 0 1 0 0 1


随花飞到天尽头。0 0 0 1 0 1 0


以上两联诗句,均摘自于曹雪芹的《葬花吟》。两联诗句中都有去声相粘的现象,其结果是与一联相对公理不相符合,也就有必要对之进行以下之修改。


无语杜鹃正黄昏,0 0 1 0 1 0 0


荷锄归去掩重门;1 0 0 1 0 0 0


此日愿侬生双翼,0 1 1 0 0 0 1


随花飞到天尽头。0 0 0 1 0 1 0


如上所示,修改后两联的声调结构,一联成为上下交错、一联成为两边同形走中央,诗句的朗诵效果都是令人十分满意。


(四)乐府诗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主要掌管音乐,并监管搜集各地的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0 0 0 1 0 0 0


海上明月共潮生。0 1 0 1 1 0 0


滟滟随波千万里,1 1 0 0 0 1 1


何处春江无月明!0 1 0 0 0 1 0


江流宛转绕芳甸,0 0 0 1 0 0 1


月照花林皆似霰;1 1 0 0 0 0 1(霰音现)


空里流霜不觉飞,0 0 0 0 1 0 0


汀上白沙看不见。0 1 0 0 1 0 1(汀音听)


江天一色无纤尘,0 0 0 1 0 0 0


皎皎空中孤月轮。0 1 0 0 0 1 0


江畔何人初见月?0 1 0 0 0 1 1


江月何年初照人?0 1 0 0 0 1 0


人生代代无穷已,0 0 1 1 0 0 1


江月年年只相似。0 1 0 0 0 0 1


不知江月待何人,1 0 0 1 1 0 0


但见长江送流水。1 1 0 0 1 0 1


白云一片去悠悠,0 0 0 1 1 0 0


青枫浦上不胜愁。0 0 0 1 0 1 0


谁家今夜扁舟子?0 0 0 1 0 0 1


何处相思明月楼?0 1 0 0 0 1 0


可怜楼上月徘徊,0 0 0 1 1 0 0


应照离人妆镜台。0 1 0 0 0 1 0


玉户帘中卷不去,1 1 0 0 0 0 1


捣衣砧上拂还来。0 0 0 1 0 0 0


此时相望不相闻,0 0 0 1 1 0 0


愿逐月华流照君。1 0 1 0 0 1 0


鸿雁长飞光不度,0 1 0 0 0 0 1


鱼龙潜跃水成文。0 0 0 1 0 0 0


昨夜闲潭梦落花,0 1 0 0 1 1 0


可怜春半不还家。0 0 0 1 1 0 0


江水流春去欲尽,0 0 0 0 1 1 1


江潭落月复西斜。0 0 1 1 1 0 0


斜月沉沉藏海雾,0 1 0 0 0 0 1


碣石潇湘无限路。0 0 0 0 0 1 1


不知乘月几人归,1 0 0 1 0 0 0


落月摇情满江树。1 1 0 0 0 0 1


这首乐府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这首诗的高雅意境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由于篇幅较长,这首诗的美中不足之在于其声调结构中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滟滟随波万千里,1 1 0 0 1 0 1


春江何处无月明!0 0 0 1 0 1 0


江流宛转芳甸绕,0 0 0 1 0 1 0


月照花林皆似霰;1 1 0 0 0 0 1(霰音现)


空里不觉流霜飞,0 0 1 0 0 0 0


汀上白沙看不见。0 1 0 0 1 0 1(汀音听)


一片白云去悠悠,0 1 0 0 1 0 0


青枫浦上不胜愁。0 0 0 1 0 1 0


昨夜闲潭梦落花,0 1 0 0 1 1 0


可怜春半难还家。0 0 0 1 0 0 0


以上所示,是仅从新格律的角度出发,对这首诗作出的几处修改。多读几遍就会发现,修改后这些诗句的朗诵效果已是大为改观。


第二节 改宋词


(一)鹊桥仙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0 0 0 1 0 0 0 1(缑,音勾)


不学痴牛騃女。1 0 0 0 0 1


凤箫声断月明中,1 0 0 1 1 0 0


举手谢时人欲去。0 0 1 0 0 1 1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1 0 0 1 0 0 0 1(槎,音查)


尚带天风海雨。1 1 0 0 0 1


相逢一醉是前缘,0 0 0 1 1 0 0


风雨散、飘然何处?0 0 1 0 0 0 1


这首宋词,是苏轼的《鹊桥仙》。上片的声调都是上下交错,诗句的朗诵效果都是令人十满意。下片第一联的第一个字都是去声,与一联相对公理相违背。仅从声调格律的角度出发,可对之进行如下调整。


银河波浪,客槎曾犯,0 0 1 1 1 0 0 1


尚带天风海雨。1 1 0 0 0 1


如上所示,调整后的声调已成为上下交错,诗句的朗诵效果也就大为改观。


(二)一剪梅


无限伤心夕照中,0 1 0 0 0 1 0


故国凄凉,剩粉余红。1 0 0 0 1 0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