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不负梦想,过高配的人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愿你不负梦想,过高配的人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高配的人生,从来都不是命中注定。写给平凡又渴望成功的你,让你在艰难的日子里看到希望,大胆地努力拼搏,所有的美好都会如约而至。
作者:汪少锋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9-02-01
书籍编号:30616709
ISBN:978755816142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91002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青少年励志
前言
随着襁褓中的一声啼哭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便开始了人生的旅程。然而每个人的人生旅程又不尽相同。其中既有伟大的成功者,也有渺小的失败者;既有积极的希望者,也有消极的失望者;既有愉悦的幸福者,也有惆怅的痛苦者……
当我们扪心自问人的一生究竟应该如何度过时,不由得会让大家想起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这段话:“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作者用小说的形式在遵循现实的基础上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近乎完美的融坚强意志和刚强性格于一体的艺 术形象,从而给大家展现了一幅革命年代绮丽人生的画卷。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19世纪,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拿破仑拥护者爱德蒙·邓蒂斯船长因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而被小人陷害入狱,而19年的狱中磨炼令其彻底脱胎换骨。他人生中的贵人神父在狱中传授了他诸多知识和技能,他出狱后披荆斩棘,从复仇之路走向人生成功。最终,他将人生的一切智慧归结为四个字:“等待”和“希望”。鲁迅在《故乡》中最后一段这样写道:“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空有希望不去奋斗,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不懈地奋斗,希望便“无所谓无”。只要人们都满怀梦想,坚持奋斗,就会迎来幸福的新生活。
过去几十年,我们周边涌现出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事业成功者,如美国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中国华为公司的任正非、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和百度的李彦宏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事业成功榜样。
另一方面,我们将视角从事业转向家庭这个角度。明朝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这样写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封建婚姻家庭的关系基础是薄弱而难以维系的。而在当今世界,却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美满幸福家庭的榜样。微软的比尔·盖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就是美满家庭的 典范;影视娱乐界的陈道明和刘德华也都是幸福家庭的榜样。从诸多的家庭成功案例来看,家庭是否幸福与夫妻营造的家庭文化息息相关。与此同时,一对夫妻营造的良好的家庭文化又是家庭教育的优质土壤。
中国传统文化告诉人们,真正的幸福并不是短暂的欢悦。不可否认的是,美满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是我们得以幸福的基础。深究下去,一个人有着美好家庭和成功事业的背后需要的是先天禀赋和后天人性的培养。欣赏一个人也应该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此外,学会洞悉外界动态复杂的环境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中国的《易传·系辞》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把握好天时、地利和人和前提下,藏器于身的你可以无往不胜。
人们禁不住会思考,究竟是否有系统、实用的方法可以指导成功和幸福的人生旅程呢?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秦朝末年,隐士高人黄石公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和兵家思想为一体编著了一本奇书——《素书》。黄石公在三试张良后传授此书,随后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下了汉朝的江山。在峥嵘岁月里,《素书》给出了系统的法则去指导人们去修身、治国和平天下,那么在和平建设年代是否也应该有一本系统的专著可以指导人们去修身、齐家和建立自己的事业呢?在本书中,笔者在融合了心理学、经济社会学和东西方文化与哲学比较的理论基础上,运用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的一生发展以及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最终达成人生幸福的过程。
本书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出发,前半部分重点探讨了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资源、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建立和培养;后半部分重点探讨了具体的环境分析和个人价值创造,以及人生需求的满足和幸福的达成。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人生是长期和动态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起自己的独特资源和核心能力。这里的独特资源是指个人的人格、天分和知识(内部资源),而核心能力包括个人的主要能力和辅助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来自团队的人脉和资本(外部资源)以及团队的互补能力。
全书共五个部分。首先,从深刻了解并超越自我谈起(个人独特资源)。其次,给出了塑造训练有素的自我的方法(个人核心能力)。第三部分分析了我们在建立家庭和事业团队的基础上(外部的资源和能力),如何与社会环境在互动中创造价值。第四部分阐述了对两种“异化”现象的审视与在新环境下的创造和探索。第五部分,在分析人生需求和境界的基础上给出了人生幸福达成的建议和方法。
就像我信奉的人生格言所描述的那样:“深刻认识并超越自我,在建立和塑造个人独特资源与核心能力的同时,整合外部资源与能力,在环境中竞合或调适来创造价值,以平稳地心态去积极进取,用心去感受生活海洋中每一朵属于自己的浪花!”在这里,我也将此格言赠送给每一位读者,希望能帮助你们学会用个人的睿智去开启并行走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汪少锋
2018年10月于苏州东山
第一部分 深刻了解并超越自我
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们的人生之路也随之拉开了序幕。然而医学 的研究告诉我们,由于基因的遗传,每个坠落的天使都与父母有着某些相同之处。与此同时,我们周围的成长环境又不尽相同。在个人内在 和环境外在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在认知和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慢慢长大,同时也形成了典型人生的各种阶段。如果你能够发现自己的天分,并与兴趣和激情相结合,这样的人生容易成功。当然,如果真的是缺乏天分也不用悲观失望。荀子在《劝学》中有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一生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了奇迹。
不加控制的欲望和自私自利是人性的弱点。一方面,我们需要把握欲望的“知止”与“中庸”之道,学会做欲望的主人而不是被其奴役。另一方面,我们人性的生物层面的确有着与生俱来的自私基因,但人性的社会和精神层面却要求我们学会关爱他人、社会乃至自然。
西方的《圣经》和东方的佛教都总结并指出了人性的弱点,而中国秦末汉初的隐士黄石公在结合儒、法和兵家思想的基础上创作的《素 书》,指出了人的全面修身之道。此书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践行的指南。
人类的意识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人脑机能的基础之上的,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活动而实现的。从“意识”到“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由陌生到熟悉的一个过程。人格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同样是在个人天性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健康和统一的人格是我们最重要的个人战略资源,它是由“六种美德”和“二十四项优势”构成的。我们可以依靠成熟的“自我意识”来驱动健康和统一的人格的形成。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