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党务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办公室党务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党务工作者实用手册,大力加强基层党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快速提升党政机关文秘人员自身实力,办公室党务管理有这一本书就够了。
作者:梁娉婷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01
书籍编号:30616657
ISBN:978751088045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53746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职业技术
前言
办公室党务管理从总体上说就是协助领导者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我国的办公室党务管理,特别是行业性的和基层单位的办公室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工作范围越来越广泛。就目前办公室管理的现状和工作要求而言,其主要职能就是参与政务、掌管事务、搞好服务。
办公室参与政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从本机关或本单位领导工作的需要出发,围绕领导工作的重心,帮助领导者出主意、提建议、拟方案,为领导者当好参谋。二是督促基层单位和相关部门落实好领导者的决策及决定,并检查、了解和搜集落实过程中的情况,及时向领导者反馈,使决策的落实工作有始有终。
办公室掌管事务,就是负责处理机关工作和领导工作中的各种日常事务以及其他方面工作。事务工作既有政务方面的事务性工作,也有后勤保障方面的事务。政务中的事务性工作一般有文电收发、文书处理、印信管理、机要通讯、档案管理、公务接待、调查研究、综合情况、传输信息、督促检查、会务组织、信访处理等等。后勤保障方面的事务一般有行政办公用房分配、办公用品配备、设备维护、内部保卫、车辆调度,等等。各级机关或单位因为管辖的范围不同、行业性质的不同,以及在机构设置上不尽相同,其办公室管理的范围也有所不同。
搞好服务,是办公室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宗旨。办公室的服务工作是大量的、方方面面的,归纳起来为“三服务”,即为领导机关和领导者服务,为部门服务,为下级和基层服务。在服务中,特别要把握的是,应从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出发,着眼全局来办文、办会、办事,而不能站在部门的立场,成为部门的代言人。
本书关于办公室党务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现代办公室管理实务,主要包括办公室管理的基本原理、办公室管理的职能与特征、办公室管理的机构体制及依据标准以及办公室人员工作定位。中篇:办公室党务公文写作管理,主要撰写了办公室党务写作以及办公室公文规范处理。下篇:办公室信访工作管理,主要叙述了信访工作体制、信访业务流程、信访矛盾分析、信访工作介绍。
办公室管理既有边界,又无边界,是有与无的统一;办公室管理中有些工作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是显性劳动与隐性劳动的统一;办公室管理需要依靠个体的高素质作基础和保证,但又必须重视分工协作和群体整合,是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的统一;办公室管理中有大部分工作是靠规则与程序为中介而开展的,但实质上各项工作的开展及完成,需要进行思路创新、方法出新。
上篇 现代办公室管理实务
第一章 办公室工作综述
第一节 办公室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科学与科学管理
(一)众说纷纭的“管理”定义
管理,是古已有之的社会现象。对于“什么是管理”,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人从字面上解释,认为“管”原指锁钥,后引申为“管辖”“主事”,“理”为“处理”“治事”,管理就是对人和事的主管和治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管理是一种劳动,是每一种结合中生产方式中必然进行的劳动。”我国著名科学家成思危认为:“管理是管理者在多变的客观环境下设法运用各种资源来达到既定目标的各种活动和全部过程。它既有科学的规律可循,又有艺术的运用之妙。”
由于管理涉及面较广,所以一般人大多按照某种需要,从某个角度来谈论管理、对待管理。在经济学家看来,管理是生产劳动的一个条件,没有管理就没有生产,管理出高产,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在政治家眼里,管理是一种职权系统。社会学家认为,管理是一个阶级的地位系统。心理学家说,管理是使人们适应于组织的过程。在管理学家的理解中,“管理是联系社会系统中各层次、各部门的纽带,是社会生产力所在。社会系统中的一切功能都必须依赖管理才能得以发展。”在日本,有人把科学技术和管理看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而且认为在促进生产和社会进步过程中,管理比科学技术更重要。这是因为,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没有管理作媒介,就不可能发挥作用。
(二)观点各异的管理学派
在西方,管理方面的著作很多,学派也很多,他们对管理的阐述各不相同。尽管如此,他们的观点对我们完整理解和把握管理概念的内涵是大有益处的。根据美国唐纳利、吉布森、伊凡赛维奇合著的《管理学基础》,关于“什么是管理”的学派主要有三派,这就是古典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古典学派:也叫早期的科学管理学派。作为标志的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泰罗的理论。他们认为,管理是一种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是一个为了达到同一目标而协调集体所做的努力的过程。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对人、财、物、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泰罗认为,管理是由规划、组织、执行和指挥四项功能所构成的程序,用以决定并达到所要探求的目标。另一代表人物列文斯顿也认为,管理是指采用最佳方法,使用最少时间与金钱,将现有设备做最佳应用,以达到特定目标的活动。
行为科学学派:一般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教授主持的著名的霍桑实验为标志,将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引入管理学,强调人际关系和对人的行为动机的研究。他们把管理理解为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求达成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特别是他们提出“社会人”概念弥补了古典学派把职工看成需要严加管束和强制的“经济人”的不足。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管理就是要解决人的行为、动机和需要三者之间的关系。
管理科学学派:这个学派的特点,是通过计划和控制,熟练地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手段来解决生产和运筹问题。他们强调技术而不是人的行为,所以,该学派也称“科学管理现代化”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伯法等。他们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式和程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其最优的解答,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日益广泛,这个学派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三)层次分明的学科结构
我国的管理学家,从管理科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出发,将现代管理的学科结构归纳为三个基础和三个层次。
三个基础:数学、经济学、心理学。数学是管理科学中数量分析方法的基础,最常用的是统计学(包括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及非参数统计等)、组合数学(主要研究存在性、计数、构造及优化等问题)、数学规划(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及目标规划等)、随机过程、离散数学和模糊数学等。经济学是管理科学中各类决策的出发点和依归,最常使用的是理论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如工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和计量经济学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科学。它是管理科学中研究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依据。最常用的是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等。
三个层次:管理基础、职能管理、战略管理。管理基础是管理中带有共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主要包括管理数学、管理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管理社会学、管理会计学、管理组织学及管理史学等方面。职能管理是将管理基础与特定的管理职能相结合,例如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科技管理、机关管理、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战略管理包括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它不但要以管理基础和职能管理为基础,还要包括政治学、法学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二、现代管理的科学理论
(一)系统与系统论
系统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首创的。其全面论述系统论的代表作是1968年在加拿大发表的《一般系统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系统论以系统为对象,考察和研究其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并采用最优化方法求得系统的最佳化结果。系统论的出现和发展,不但为控制论、信息科学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而且还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
系统是指两个以上各不相同的元素为达到共同目的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而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的概念并不神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以碰到“系统”。根据多数学者的观点,在运用系统理论分析研究各种现实问题过程中,一般遵循4条基本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就是将各种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有机相关的整体,从整体出发研究整体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研究对象的运动变化规律;二是结构功能原则,就是依据结构、功能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分析研究各种系统,进行结构的复制或功能的模拟,把握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发展规律;三是目的性原则,即在反馈机制作用下,维持一个特定稳定状态,以保持系统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四是最优化原则,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使系统实现最理想的目标。这是系统科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系统论尤其是系统方法,作为一般科学方法理论,应用非常广泛,遍及各个领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起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信息与信息论
材料、能源、信息是组成社会物质文明的三大要素。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材料、能源已经不再是社会生产中突出的主要矛盾了,而信息问题却被日益尖锐地提了出来,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这样便产生了信息论和信息科学。
信息论是一门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变换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最佳地解决信息的取得、度量、变换、存储和传递问题。信息科学是在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各种信息的产生、取得、变换、处理、存储、传递和控制的一般规律。
信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普遍使用的一个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我国学者认为:“信息可以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状态及它的特性、关系的表征或标志”,“信息本身不是事物或事物的属性、关系,而是事物及其属性、关系的标记。”在一定意义上,信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当今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高度信息化。信息产业在各种产业中比重的大小,利用信息资源的水平和程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信息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已相当广泛。例如在行政管理中,情况的汇报、意见的交换、方案的制订、方案的选择、方案的下达和执行结果的上报等整个过程,也就是信息的输入、传递、存储、利用、输出、反馈等的整个过程。在领导决策中,输入、传递的信息不准确,有虚假、有错误,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输入、传递的信息没有足够的量,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信息论在现代办公室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努力掌握信息论的各项理论知识和输入、传递、存储、利用、输出、反馈信息的科学方法和现代技术,以提高办公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控制论是一门研究各种系统信息的利用、变换和控制的共同规律的边缘学科。它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神经生理学、生物学、数理逻辑、统计力学等各门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产物。1948年,美国科学家维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标志着这门新学科的正式诞生。维纳把控制论定义为:关于动物和机器中的控制和通讯的科学。
控制论中的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存在于开放性系统之中,一切能够相互联系、构成整体的事物都存在这种过程。从管理学来看,控制是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职能。控制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联系和调节。运用“控制”这一思想来解决问题、处理事物的方法,就是管理中的控制方法。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控制论向各个领域广为渗透,相继出现了工程控制论、神经控制论、经济控制论、社会控制论、智能控制论等分支。控制论已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正在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控制论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十分密切。法国物理学家安培曾把控制论这个词用于他所设想的国家管理科学之中。行政管理就是指的国家通过行政机关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的管理。所以,控制论与行政管理,不仅在文字上有亲缘关系,而且在内容上关系也很密切。现在,人们不仅运用控制论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而且用来研究人才培养、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决策和领导科学化等问题。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1982年发表《我国的国家功能结构体系》一文,探讨如何运用控制论的方法“寻找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国家功能结构体系。”他认为,国家功能结构有8个方面的内容。他在第四个方面,着重运用控制论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了国家和各级行政管理机关的结构及其功能,展示了控制论的广阔应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