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 > 沉思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沉思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沉思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沉思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扈学秋著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01

书籍编号:30616630

ISBN:978755114794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66482

版次:1

所属分类:文学-散文随笔

全书内容:

沉思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读过扈先生的《一年之隙》,知道他能写,却不想他精力如此旺盛,时间刚刚过了几个月,便得知他第二本散文集将要出版。我顿时觉得自愧不如。扈先生实属真性情,因此他的文字在人们心中能激起一层波澜。当然,在我看来,若非真性情,散文是写不好的。如家喻户晓的“唐宋八大家”,这几位哪一个不是耿直忠诚、宁折不弯的性情中人。


读扈先生的新书《沉思集》,我发现那更像是一种整理自己记忆的探索体验。因为他写的故事,都像是我成长经验中不可或缺而且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之前有一大段时间,我几乎是不读散文的。我猜大概是因为生活动荡不安、心浮气躁所致吧。最近这一年来,生活渐渐稳定,我慢慢拾起读散文的习惯,欣闻灵性文字散发的清香。扈先生的文字十分有自己的风格,他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也不堆砌丰富的修辞,只是用淡然的口吻平铺直叙,把点滴的人生感悟和所观所思娓娓道来。其实这就是散文的魅力所在,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波澜壮阔。


扈先生的内心是丰富的,他时常感叹死亡的不可避免、年味儿的消失、冬的萧条和秋的颓废,同时他又赞美孩童的天真、家庭的温暖以及人生的美好。他有时困惑,有时开悟,有时惆怅,有时狂喜……这些特质从他的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实从侧面也反映了扈先生真性情的一面。


扈先生的全名是扈学秋,单听名字就十分有散文家的气质。再看他的文章,立刻会产生一种感觉:对上号了,这就是他写的。这说明,文字是受某个人气质的影响、同时也沾染上相同气质的。这种“玩弄”文字的能力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希望扈先生能借这种能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著名作家 王掩

散文选


一到过年


一到过年,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回忆从前:从前怎么样过年,现在怎么样过年。


一到过年,总爱回忆从前,从前的春节食品、春节大餐,仿佛就在眼前。


一到过年,总想起老家。老家的房屋虽然破旧,却总装在心里;每每在梦中回想起来,那种温馨的感觉,布满全身,给人的感觉真好。这个世界上再精美的宅院,也比不上老家的老房老屋,更值得我怀念。


一到过年,思绪总是回到童年,儿时的时光令人怀念。儿时缺衣少穿,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过年不仅有新衣服穿,过年,还能有肉吃。那时候的肉,几乎只有到了过年,才可以放开让孩子们吃一次吧。


一到过年,总是心烦,一年又一年过去,当年的小小孩童,现在已经人到中年。鬓角的白发,彰显了流年;上有老下有小,过年的时候,都要照顾到。这个社会就是一张网,每个人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一到过年,每个节点,都在快速旋转。转得越快,忙得越狠,每个人最后都是头昏脑涨、晕头转向。


一到过年,事情就特别多,越是在事情多的时候,越要静下心来,慢慢地干。慌张只会让事情更难干,上火也只能帮倒忙,着急更没有用,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生活的考验。过年堵在大街上,看车来车往,看人来人往,空气仿佛变得紧张起来。过年不让放鞭炮,但是大街上的火药味,并没有减少。这时候,保持好心态,尤为重要;保持好心情,更为必要。


一到过年,满怀期盼,期盼游子归家,期盼家国平安。平常的思念,都已经风轻云淡,一到过年,思念总是翻番;加倍的思念,让心头沉重,天边的游子,别忘了归家,家中还有老爸老妈的默默守候,还有妻子儿女的殷切盼望。


一到过年,不想过年。平常吃的已经够好,过年再吃,纯粹给胃增加负担。平常穿的已经很好,过年再添新的衣服,原来的衣服,总是占空间。过年的应酬多,过年的寒暄多,过年的酒场接连不断,这些对身体也是一种挑战。


一到过年,总要总结刚刚过去的一年,有了哪些收获,有了哪些遗憾,有什么值得纪念,有什么需要改变。


一到过年,总要展望新的一年,新的一年,祝工作更美,新的一年,愿生活更甜。


又到过年,时光不会为了谁而改变,年也是这样一年又一年。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年年难过年年过,今又过年,年年有余。


太阳和雪花的恋爱


因为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所以难以醒来,老婆心疼我,想让我睡到自然醒,清晨也没有叫醒我。迷迷糊糊中,梦很杂,梦很乱,梦又很遥远。梦中的人,都是那么模糊;梦中的事,永远那么朦胧。猛地一怔,我从睡梦中醒来,灵魂似乎还在梦里面,睁开眼,刺目的阳光已经照进了窗子。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草堂睡醒,迎来了自己的人生转变,刘备正在窗外等待。我在睡梦中,悄悄地醒来。抬眼望望窗外,一片光明。阳光特别的刺眼。拉开窗帘,阳光扑面而来,那么清新,那么明亮,好久没有见过这样的阳光了。


冬天的太阳,一副昏昏沉沉的样子,一点也不刺目,一般都是朦朦胧胧的,一点也不耀眼。现在的冬天,由于雾霾严重,整个冬季,天几乎都是雾蒙蒙的,远远地望去,天边总是一副暮霭沉沉的样子。可是今天的阳光,竟然有点像秋天的阳光,一尘不染,清新明亮,阳光洒落的地方,都是一片明亮,都在闪耀金光。


古往今来,对月抒怀的迁客骚人太多,唐诗宋词中,也有很多写月亮的诗和词。细细地想来,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想不起来几首与太阳有关的诗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也只是写到了太阳,目的不是为了太阳,而是为了表达耕种者的辛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虽然写到了太阳,可是已经日薄西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抒发了对黄昏时候太阳的一种感叹,一种惋惜。“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似乎也不是对太阳的赞叹,而是对人生的夙愿。


寒冷的冬季,冬日的暖阳。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我伸出手去,想握住这难得的阳光,想抓一把阳光,放进我的心房,让梦中阴郁的心中,也充满灿烂的阳光。难得在没有雾霾的天气,能够握住这份温暖的阳光。太阳洒在前天的雪地上,雪地上一片灿烂的金光。我的心猛地一怔,突然有点心疼,心疼这一冬天没有下雪,好不容易地上铺满了银霜,阳光猛烈地照来,雪肯定会悄悄地躲起来。


太阳和雪花,应该不是恋人,可是阳光轻轻地、柔柔地抚摩着地上的洁白,让一地的白雪,更妩媚,更漂亮。没有阳光的装扮,哪里有如此魅力的雪地!


雪花很好,给地里的麦苗提供水分;阳光很好,它想把埋在雪下面的小草唤醒,阳光照在光秃秃的枝条上,用温暖抚慰经历了一冬严寒的树枝。


在雪地的滋润下,在阳光的抚摩下,柳树枝头已经鹅黄,杨树枝头,似乎已经有了一个个鼓起的小包。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小草在雪地里伸了伸懒腰。等到雪化了,冰消了,春天就来到了。太阳和雪,也许真的是一对恋人,共同把冬天送走,一起把春天迎来。我喜欢明媚的阳光,我心疼阳光下的雪地,但我更向往春天,向往春光。


多事之冬


最近一段时间,闲事、杂事、俗事、闹心事,太多太多。我就像是一只气球,在不断地吸取空气,慢慢变大,终于在某一天再也支持不住,一下子炸裂开了。多年来的清净、闲适、默默无闻、与世无争、风平浪静,被冲击得支离破碎,直让我焦头烂额,难以应付。


平静的生活,突然生起波澜,一个冬日的夜晚,我突然接到电话。得知印春哥过世了。印春哥是老婆大舅家的大表哥,多年患病在床,终于撒手西去,也算解脱了。印春哥家在离城七八十里的乡下,我住城南,他在聊城市的西北。前去吊唁,要走的不仅仅是七八十里公路,还要穿越半个城市。现在的城市,路宽车也多,红绿灯多,摄像头多,单行道多,大道不好走,小道不宜行。来回一趟吊唁,就是半天的工夫。


在吊唁回来的路上,接到老岳父电话。身体一直很好的岳母,有个肾囊肿,现在正慢慢变大,社区里的医生,让她到大医院再检查一下,看看是否需要做手术。岳父家虽然也住在城里,但他住在开发区的北部,我住在市区的南部,相距也有一二十里,高速公路的一二十里,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城市的一二十里,就需要半个多小时。第二天我和妻子接岳母到东昌府区医院做检查,


去找一个在医院当主任的高中同学,不巧的是,他下乡了。另外一个医生看了看B超报告说问题不大,最好做个肾功能检查,因为吃了早饭,需要空腹做,只能第二天再来。第三天再次来到医院,这次老岳父不放心,也跟着来了。见到我的同学,他一看,立马说最好做手术,因为囊肿有点大。泌尿外科不在这个院区,要到聊大医院分院。聊大院区与本院相距又是十多里,他联系医生,我又驱车到聊大医院东昌府区分院。办理住院手续,安排各种检查,准备手术。


在岳母住院期间,又传来消息,妻子的小舅舅,因为小脑萎缩,患了大脑炎,在另一个医院住院。别的不说,最起码需要抽出时间去看看。


岳母住院期间,我叔伯哥哥家的孩子,添了一个女儿,在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做剖宫产,母女平安。住院第三天的时候,需要去医院看看大人、孩子,并根据礼节,掏些“看钱”。按照我们这边的风俗,男孩过十二天、女孩过九天家里人要吃面庆祝。吃面在我的老家,聊城西南一个小小的农村。


给孩子吃面前两天,老家又传来消息,我的妗子——对舅母的一种称呼——前段时间住院,我还去医院看望过她,感觉她精神还不错,现在突然说身体要不行了,需要我立即回老家看看她。我只能立即驱车前往。舅舅已经过世多年,姥娘门上,只有这一个老妗子是长辈了。回到家见到三个表哥、三个表姐都守在床前。老妗子已经不言不语,三四天没有进食了。


第二天,噩耗传来,老妗子终于告别了人间,到天堂享受宁静安详去了。抛下儿孙,离开悲苦。人世真的很悲很苦,三个表哥,关系也不融洽,特别是大哥和二哥之间。噩耗传来之后,收到消息,作为外甥的我,需要家人陪伴立即去吊孝。


第三天,刚出生的小娃娃吃面,哥哥一再要求我尽早回去,在家中摆席,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我还要帮忙去写礼单。这样的场面,就是一场亲戚聚会,见到很多平常不见面的人,回到老家,也见到老家的这些邻居,父老乡亲。越是农村,越是讲究,礼节也越多。端茶倒水,倒酒递烟,丝毫不敢马虎,怕被人取笑。


第四天,老妗子出殡,还要回老家,作为外甥,要早回去,还要陪灵,外甥到了姥娘门上,规矩更多,特别是我,小时候光屁股在姥娘家长大。更需要感恩!我见到姥娘家的这些亲戚,认识的少,不认识的多。我们六个姨表兄弟,再次汇聚一堂。农村老丧,发丧很晚,不到太阳落,不起棺。我是外甥,必须送到坟上,发完丧才能离开。昨晚到家,已经快晚上7点。


事情到此,似乎结束了,我也已经筋疲力尽。但是人活着,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昨天刚回来,一个朋友邀请我小酌谈心,并让我今天去参加一个画展。


也许这就是生活,也许这就是生命。大人渐渐老去,孩子在默默成长,这个冬天,还没有下雪,应该快下雪了吧?


马上春节了,春天也应该快来了吧。


好好过年


春节越来越近了,大街上、商场里、网络里,年味越来越浓了。儿子放假回家,拿回来一张印满字的承诺书,让孩子和家长签字,承诺这个春节不放鞭炮。报纸上、手机里,也不时接到信息。聊城今年城区依然不允许放鞭炮,为了空气的清新洁净,我发自内心地拥护这个决定。可是老人们却纷纷叹息:过年连炮都不让放,这年过得还有什么劲?孩子拿着手机,看着电脑,对放鞭炮早已经无动于衷,听到老人的叹息,我也只是微微一笑。


过春节,似乎已经是老三样,放鞭炮,吃饺子,看春晚。现在鞭炮不让放了,饺子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春晚也越来越令人感到不满意。年味真的是越来越淡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春节也在改变中前行。之所以人心不古,是因为我们一直活在怀念中,活在记忆里,活在童年留下的印记里。如果时光倒退二十年、三十年,那时的老人,也会和我一样对现在的春节不满意。如果时光再向前流逝三十年、五十年,现在的孩童到老了,他们也许会像我们怀念过去一样,在未来怀念现在的春节更有味道。


怀念总是美好的,越是物质匮乏的时代,越充满对物质的怀念;越是精神荒芜的时代,人们对精神的追求越渴望。历史是无情的,过去是温馨的,我们的回忆,会自动地过滤掉一些东西,


然后剩下的都是温馨,都是美丽。所以怀旧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春节,是一年的总结。你的生活,是一分一秒地过;你的日子,是一天一天在重复;而春节,用一年又一年来计算时光。生年不满百,用年来计算,人生更是短暂。不在你身边的人和物,一年见一次的人和事,真的是用年来计算。去年抱在怀中的婴儿,今年已经懂得牙牙学语,步履蹒跚;去年还谈笑风生、推杯换盏的老人,今年已经驾鹤西去、烟消云散;很多事情好像仍在昨天,可是已经过去一年,甚至数载。


怀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岁月的增长越多,可怀念的人和事就越多;可怀念的越多,感慨越多,伤感越多。过多的感慨和伤感,越发催人老。小孩子很少怀念过去,而是盼望着快快长大,长大了可以像大人一样。老年人很想让时光停住,让容颜永驻,让青春永驻。可是岁月无情,时光无意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