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六,美日对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太平洋战争.六,美日对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多国史料展现多国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多角度解读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兴起,至二战战败投降全过程;还原战争细节,揭秘历史真相,思考民族、国家与人性
作者:青梅煮酒著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01
书籍编号:30616419
ISBN:978751438355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29559
版次:1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军事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太平洋战争. 六,美日对决/青梅煮酒著.—北京:现代出版社,2020.3
ISBN 978-7-5143-8355-3
Ⅰ. ①太… Ⅱ. ①青… Ⅲ. ①太平洋战争-史料 Ⅳ. ①E195.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09185号
太平洋战争. 六,美日对决
作 者:青梅煮酒
责任编辑:姚冬霞
出版发行:现代出版社
通信地址:北京市安定门外安华里504号
邮政编码:100011
电 话:010-64267325 64245264(传真)
网 址:www.1980xd.com
电子邮箱:xiandai@vip.sina.com
印 刷:三河市国英印务有限公司
字 数:564千字
开 本:710mm×1000mm 1/16
印 张:35.75
版 次:2020年5月第1版
印 次:2020年5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143-8355-3
定 价:68.00元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第一章 麦克阿瑟鏖兵巴布亚
御敌国门之外
1942年3月26日清晨,一辆悬挂四星上将标志的褐色吉普车开出了墨尔本孟席斯饭店的大门,向北疾驰而去。当天傍晚,经过510公里长途跋涉的吉普车风尘仆仆地停在了堪培拉总理府大院内。未等警卫上前开门,车上嗖地跳下一位身材瘦削的陆军上将。只见他身穿卡其布素色军装、开领衬衫和熨得笔挺的裤子,头上俏皮地斜戴一顶镶金边的帽子,脸上架着一副宽大的雷朋黑色墨镜,口中叼着玉米芯大烟斗。他毫无倦意地迈上了总理府的台阶。早已等在那里的澳大利亚总理约翰·柯廷大步迎上前去,紧紧握住了来客的双手:“欢迎您,麦克阿瑟将军!”互致寒暄之后,两人并肩朝会议室走去。
和西方政要大多出身名校不同,平民政治家柯廷并无高深的学历。他12岁辍学后,先是到墨尔本一家工厂打工,之后当过铁路工人、报纸编辑。1928年,柯廷以工党代表的身份进入联邦议会,后因酗酒在1931年丢掉了席位,1934年重返议会。1935年,他出人意料地当选为工党领袖。柯廷性格坚强,为人朴实,极富才华。二战爆发之后,他加入了国家战争咨询委员会,并于珍珠港事件前夕的1941年10月出任澳大利亚第十四任总理兼国防部长。因领导国家度过了历史上最危险的时期,柯廷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今天,珀斯一所国立综合大学——柯廷科技大学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虽然没有受过正规大学教育,但柯廷性格坦率、正直、敏锐且通情达理,他比其他政治家更早预见到,能够挽救澳大利亚的是美国,而不是老东家大英帝国。于是,他将政治生命和国家安危完全寄托在麦克阿瑟身上。不管发生什么变故,柯廷始终站在麦克阿瑟身边,毫无保留地提供一切帮助并反对一切批评他的人。
近段时间,柯廷的日子的确不太好过。1939年9月欧洲战争爆发之后,作为英联邦成员国的澳大利亚随即对德、意宣战,成为大英帝国战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宗主国对抗轴心国的事业,许多澳大利亚青年背井离乡,远赴欧、亚、非各洲作战。该国四个精锐步兵师除一个旅的三个营留在本土防御之外,其余第六、七、九师远在中东和北非作战,第八师(欠一个旅)帮英军守卫新加坡,后来活着的人全进了日军战俘营。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战争似乎离澳洲大陆还很遥远,1941年的澳大利亚几乎是不设防的。
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澳大利亚日益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1942年1月23日,日军南海支队攻占澳洲西北新不列颠岛上的军事重镇拉包尔,预示着战争正在不断迫近。2月15日,灾难突然降临,由南云忠一率领的机动部队出动189架舰载机对澳北重要港口达尔文实施毁灭性打击,当场亡238人、伤逾300人。3月8日,南海支队登陆并占领了澳洲北部屏障——新几内亚岛北岸的莱城和萨拉莫阿,距此仅270公里的战术要点莫尔兹比港从此进入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打击范围。蛮荒之地新几内亚显然不值得大动干戈,一切预示着日军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澳洲大陆也。澳大利亚幅员辽阔,人员稀少,战时人口仅700万。因主力部队外出作战,本土只剩下临时集结的7个民兵师。他们装备极差,仅配备有最低数量的轻武器,兵员几乎未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他们被外出征战的正规军戏称为“巧克力士兵”,意思是在高温下极易融化。一旦日军踏上澳洲的土地,谁都知道未来将是什么结局。
开战之初,美、英盟国希望所谓的ABDA四国联军能够守住马来屏障,如此,澳大利亚的安全是无须担忧的。但随着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战局急转直下,澳大利亚面临的形势越发严峻。作为盟军未来反攻的最佳基地,澳大利亚不容有失。1942年2月17日,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命令第四十一步兵师的两个团紧急开赴澳大利亚,另一个团将在船舶到位后立即出发。
在助人为乐和保命之间,人们往往会本能地选择后者,澳大利亚人自然也不例外,危急关头,靠谁都不如靠自己。经过柯廷据理力争,丘吉尔勉强答应将原本在中东作战的澳军第六师、第七师放回澳洲。其间,2月20日,罗斯福和丘吉尔曾建议回国途中的一个澳军师改道前往保卫缅甸,遭到澳大利亚人的严词拒绝。柯廷高调宣称,他的首要义务是“拯救澳大利亚”。非但如此,他还强烈要求将第九师也撤回国内。丘吉尔认为紧急关头将颇具战斗力的第九师调出中东,将严重削弱盟军的西部沙漠防线,继而带来灾难性后果。经与罗斯福协商,华盛顿将原拟派往北爱尔兰的第三十二步兵师改派澳大利亚,作为第九师留在中东的交换。澳大利亚战时内阁表示赞同。抛开战斗力姑且不论,如果一个澳军师被日军包围,那肯定是凶多吉少。但是,一个美军师如果陷入同样的窘境,山姆大叔一定会派来更多增援的。
眼见日落西山的大英帝国自保都困难,在外长赫伯特·伊瓦特的支持下,柯廷逐渐改变了在军事上依赖英国的一贯政策,转而加强同美国的联系。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柯廷决心把澳大利亚的命运与美国紧紧联系起来,毕竟避免国家遭受侮辱才是第一位的。麦克阿瑟还在菲律宾浴血奋战时,柯廷就郑重发表声明:“我首先需要阐明的是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传统友谊。我们知道美国正面临着战争危机,分散力量是非常危险的。但要知道,我们澳大利亚是绝不会被压倒的,我们将全力支撑战局,直到胜利为止。”1942年3月21日,抵达墨尔本的麦克阿瑟仿佛大救星一样从天而降,表明了美国将与澳大利亚一道战斗到底的决心,怎能不让惊恐万分的澳大利亚民众欣喜若狂?
因为面临共同的敌人,麦克阿瑟与柯廷的会晤非常愉快。两人迅速达成共识,在今后合作中“绝不应在言论、思想或行动上相互背弃”。会谈临近结束时,麦克阿瑟站起身来准备告辞,他将手臂搭在柯廷的肩膀上,热情地说:“您照顾后方,我来对付前线。”柯廷拉着麦克阿瑟的手激动地说:“我早知道,选您当最高统帅保准没错。”
第二天晚上,在堪培拉市政府金碧辉煌的宴会大厅,柯廷为麦克阿瑟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席间洋溢着亲切友好的气氛,柯廷在致辞中再次高度赞扬麦克阿瑟在战争中发挥的杰出作用和巨大贡献,表达了澳大利亚政府和人民希望与美国合作的强烈愿望,同时向美国发出了“太平洋第一”的强烈呼吁。
美酒佳肴加上柯廷的热情致辞,令麦克阿瑟大为感动,他站起身,慷慨陈词:“我对澳大利亚政府和人民给予我的欢迎深为感动。贵国对外宾的热情是举世公认的,但我做梦也没想到,会受到如此深厚的礼遇。这虽然是我第一次访问澳大利亚,但我觉得就如同在美国国内一样。我们具有同样的抱负、同样的希望、同样的理想,对未来前途抱有同样的远景。我深信,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今晚在这里,我向各位明确表示我们军人不知失败的精神,那就是‘不胜利,毋宁死’!在此我庄严宣誓,为打赢太平洋战争,要贡献我的祖国的巨大力量,我愿为此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按道理,类似保证只有罗斯福或国务卿赫尔才能做出,但对澳大利亚人来说,这就是他们拼命渴望得到的明确而毫不含糊的保证。随后,美国驻澳大使纳尔逊·约翰逊代表罗斯福总统向麦克阿瑟颁发荣誉勋章,将晚宴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翌日,澳洲各大报纸头版头条清一色麦克阿瑟的巨幅照片,广播电台向民众全文播发了美国陆军上将在晚宴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民众担心被抛弃的消极心理,点燃了他们渴望胜利的火种。约翰逊称,罗斯福派麦克阿瑟到澳洲来,是一个“天才的举措”。麦克阿瑟的出现消除了澳大利亚人的疑虑,每天都有数百人聚集在孟席斯饭店大门外,只为在他出入时能看上一眼。麦克阿瑟有意迈着大步,挥舞手杖,看上去轻松而自信。澳大利亚人因此觉得,这位将军看上去完全是那种可以让人对他寄予厚望的传奇人物。
但是,在鼓舞人心的欢迎场面背后,隐藏着一股危险的消极主义情绪。在麦克阿瑟到来之前,澳大利亚参谋部已经制订了守卫本土的“布里斯班计划”。该计划的出发点是放弃澳洲北部和西北部的大片领土,依托中部山脉为屏障与日军展开决战,澳军将从中部的布里斯班沿达令河,途经东海岸,直达南部阿德雷德,形成一条防线。一旦该计划投入实施,防线前方约3/4的国土将拱手让给日本人。在这条防线的背后,是澳大利亚几个重要城市和主要居民点,属于国家心脏地带。对这样一个消极的防御计划,澳军内部同样存在诸多不同声音。既然麦克阿瑟为防卫澳洲而来,陆军部部长福特很快就召开了专题防务会议,亲自向他介绍了计划的内容。
在墙上悬挂的一张作战地图上,参谋人员用蓝色铅笔标出的虚线代表“布里斯班防线”,由北向南伸过来的两道棕色箭头代表日军预定到达的位置。对福特的发言,与会人员众说纷纭,不少人提出了新的建议。有人认为,必须扼守在海岸和敦斯威尔山脉之间,有人提出防线应该设在悉尼一线或更南面的墨尔本,陆军部则坚持中部的布里斯班一线。大家争论得异常热烈,新来的“客人”麦克阿瑟始终一言不发。
当福特最后向他征询高见时,麦克阿瑟缓缓站起身来,一字一顿地说道:“先生们,既然诸位让我发表看法,那么我要说的是,澳大利亚的防线应该跨过北面海峡,到新几内亚去。”在巴丹和科雷希多,麦克阿瑟已经吃够了狭小空间作战的苦头,这回,他无论如何也不愿再在一个四周都被敌人控制的海洋包围的孤岛作战了。
一张新地图被钉上木架,作战参谋肖特上尉手中的蓝色铅笔尖小心翼翼地越过布里斯班防线,一直向北,跨过20多度经线,在新几内亚境内的欧文·斯坦利岭停下,沿着蜿蜒的山脊标绘出一道蓝色虚线——这就是美国人提出的新计划。麦克阿瑟全盘推翻了澳军精心制订的“布里斯班计划”,将战线前推至巴布亚半岛,利用高耸入云的欧文·斯坦利岭作为抵御日军的天然屏障。该计划将战线整整向前推进了2500公里,将保卫澳大利亚的战斗完全放在澳洲大陆之外——“御敌国门之外”。如果盟军在巴布亚半岛的作战能够成功,澳洲大陆就可免遭侵犯,那里也将成为盟军未来转守为攻的绝佳前进基地。
麦克阿瑟比谁都清楚,这是一项极度冒险的作战计划,它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预定作战区域地形复杂,奇峰耸立,泥浆沼泽遍布,海岸尽是危险的暗礁,气候变化无常,热带疾病泛滥。他们还要在最短时间内在丛林中修建一系列前进机场,将大批兵员和弹药补给从澳洲基地运过海去,要对陌生地区进行地形勘测,绘制地图、海图,与土著沟通,等等。
新计划在给澳大利亚人带来希望、振奋和鼓舞的同时,也使一些人特别是军界人士产生了疑惑。他们认为该计划困难太多,难以实现。麦克阿瑟后来说:“这是我最困难、最危险的一项决定,但它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具决定性的战略之一,我们的将士克服重重困难立下了不朽功勋,说明我对他们的信赖是正确的,其结果完全证实了我的一切希望,并且拯救了澳大利亚。”后来事实证明,战线北移不仅有效抑制了日军的推进速度,也为盟军下一步作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机动空间。
4月4日,麦克阿瑟和澳军总参谋部对当前形势共同出具了分析报告:日军已完全掌握了西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对澳洲本土或周边的海上交通线发起进攻;澳洲东南及东海岸地区对战争的成败至关重要。报告特别提出莫尔兹比港乃重中之重。日军只要拿下这个港口,就可以随时向南进攻澳洲大陆,或向东南方向攻占斐济、萨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切断美澳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以他们现在占据莱城、萨拉莫阿以及在拉包尔周围囤积重兵的态势来看,目前日军不但完全具备这种能力,而且进攻随时可能发起。当务之急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