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了父母怎么办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宝宝生病了父母怎么办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刘慧兰,郭爱民等编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0-03-01
书籍编号:30616152
ISBN:978751806991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94763
版次:1
所属分类:家教育儿-母婴养护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宝宝生病了父母怎么办/刘慧兰,郭爱民编著.——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3
ISBN 978-7-5180-6991-0
I.①宝… Ⅱ.①刘……②郭… Ⅲ.①小儿疾病—防治 Ⅳ.①R7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69328号
责任编辑:傅保娣 责任校对:韩雪丽 责任印制:王艳丽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东里A407号楼 邮政编码:100124
销售电话:010—67004422 传真:010—87155801
http://www. c-textilep.com
中国纺织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2119887771
北京通天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202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开本:710×1000 1/16 印张:15
字数:229千字 定价:49.80元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图书营销中心调换
第一章 带宝宝看病前,先学点就医知识
你选对医院了吗
宝宝生病了选择什么样的医院呢?这就需要家长对医院的分类有所了解。
医院的分类了然于心
选对医院有“攻略”
了解了医院的分类,家长朋友们大概知道了:等级越高的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越高,随之排队时间也就越久。所以,给宝宝选择医院,并非档次越高越好,尤其是一些常见病症,三级医院的治疗效果并不一定比基层医院强,但排队时间一定会更长,收费也更高。当然,一些疑难病症还是需要去高级别的医院。
北京三甲医院的慧兰主任和河北二甲医院的爱民医生倾情奉献给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一套完备的选医院攻略。
按症状选择
(1)宝宝流涕、发烧、咳嗽、呕吐、腹泻、尿频、尿痛、脓疱等常见症状,优先考虑基层医院。
(2)呼吸困难、出血、昏迷等,优先考虑大医院。
按病情轻重缓急程度选择
(1)感冒发烧、腹泻、湿疹等常见不严重的病症,优先考虑离家近的社区门诊、基层医院。
(2)在基层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长时间得不到诊断,及时转诊到高级别的医院,以免延误病情。
(3)吞硬币、重大外伤、抽搐等紧急情况,选择能够较快到达的最高级别医院。
提前了解当地各家医院的特点
每家医院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应该根据当地的口碑,选择评价最好的医院。例如,有的医院擅长内科,宝宝有感冒发烧、腹泻、便秘等内科疾病,就选择这家医院;有的医院擅长外科,宝宝出现摔伤、卡喉等外科疾病,就选择这家医院。
当然,了解当地医院的先进医院设备也非常重要。有的医院虽然等级不高,但却购置了大医院没有的特别治疗设备。例如,高压氧舱目前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即煤气中毒)效果最佳的工具,如果宝宝煤气中毒,优先选择有高压氧舱的医院就非常正确。
带宝宝去医院就诊需要携带什么
准备带宝宝去医院了,需要携带什么呢?慧兰主任和爱民医生给大家列了如下清单,家长们可要根据宝宝的情况,仔细核对这些清单哟!
挂号也有技巧
报纸和网站上经常报道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人满为患,候诊时间普遍在半天以上,甚至更长。其实对于儿科医生来讲,很多患儿挂号的科室根本没有“对症挂号”,内科疾病挂外科诊室,消化科疾病挂感染病科等屡见不鲜。
面对排了半天队的家长,医生很同情和无奈,但不是本专业的特长,也不敢贸然给患儿诊疗,浪费了彼此很多时间。故儿科慧兰主任和新生儿科爱民医生告诉家长们:到了医院,不要看到儿科就往里冲。找对科室挂号就诊,才能节约时间,让宝宝尽快进行对症诊疗。
是的,挂号也有技巧。对于家长来讲,学会根据宝宝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科室挂号,绝对会事半功倍,让宝宝少受不少颠簸之罪。
如果您去的是综合性医院,一般是挂儿科。有的综合性医院也分儿科、新生儿科,那么28天以内的宝宝,挂新生儿科;28天以上的宝宝,则挂儿科。
眼皮儿活些,善于利用“导诊台”咨询挂号问题
如果您去的儿童专科医院,则是根据症状去挂号。
就医的选择
有经验的家长,通常来看病前就向别人打听好了想为宝宝选择的医生,或是选择认识已久的医生。如果没有来过这家医院,家长也可以通过医院网站或医院大厅展板上的专家榜,来选择适合给宝宝看病的医生。
作为一名好的儿科医生,他应该能专心致志地听你述说宝宝的病痛,然后询问一些有关疾病方面的细节问题,为诊断疾病收集临床资料。如果需要做实验室检查,交代清楚实验室检查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可能会发生的检查结果,不讲大量的医学术语。诊疗结束,向患者交代清楚用药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还有一些家长会问:给宝宝看病是找中医还是找西医好呢?这个问题其实家长根本无须纠结,看哪个就医方便,或者你愿意相信中医还是西医,自由选择即可。
一般来讲,如果宝宝除了病症外,精神、饮食还好,也不影响玩耍,家长不想给宝宝吃药,可以考虑中医推拿、按摩、食疗等,慢慢调养。在本书的疾病章节,我们会针对具体疾病提供相关的食疗和中医外治法。如果疾病影响到宝宝的饮食、睡眠,精神差,建议优先选择西医,待宝宝病情平稳后,联合中医进行理疗。
第二章 宝宝发烧了,这是为什么?该怎么办
正确认识宝宝发烧
健康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6.0~37.2℃(腋窝),小宝宝的体温通常会稍高一些,通常在36.0~37.4℃之间。当然,每个宝宝都有自己正常的体温,而且每天的体温都有可能上下波动1~1.5℃。但如果超过37.5℃,一般就“怀疑”宝宝发烧了。
不同部位的发烧体温各不同
临床测量体表的温度用体温计测量,测量部位主要有口腔、腋窝和直肠,各个部位的发烧温度是不同的。
1.直肠温度
2.口腔温度(比直肠温度低0.5~1℃)
3.腋窝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5~1℃)
发烧不一定是坏事,但也不能放任宝宝烧下去
发烧是俗称,医学专业术语是发热。宝宝一发烧,家长就会下意识地去找退烧药,总担心宝宝烧坏了或者脑子烧糊涂了。其实发烧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这种提高体温的反应不利于微生物繁殖。如果宝宝一发烧就吃退烧药,很容易掩盖症状,不利于疾病的诊断。
有些家长可能发现了:小宝宝较大人更容易发烧,而且容易发高烧。其实发烧有利于宝宝建立自身免疫系统。对此,美国《过敏和临床免疫学杂志》曾刊登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过。文章中阐述,研究组通过跟踪调查一组美国0~6岁儿童的健康状况,发现1岁以前没有发烧经历的宝宝,有50%会对灰尘或猫毛过敏;有过一次发烧经历的宝宝,过敏程度要轻一点;发烧超过两次甚至更多次的宝宝中,只有31.3%的人会得过敏。所以,主持该调查的威廉姆斯博士认为,发烧也许能促进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
家长看过来:发烧是身体正在清理病原菌的正常保护反应,可以促进宝宝免疫系统的发育。所以,宝宝一发烧,切勿慌乱使用退烧药,先给宝宝机体增强免疫力的时间和机会。
宝宝发烧的过程,是聪明的身体在和侵入机体的病菌、毒素做斗争的过程。所以不要宝宝一发烧,家长就心急火燎地找退烧药,要给宝宝机体增强免疫力的时间和机会。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发烧都放任宝宝的机体自行和病菌做抗争,发烧的坏处仍然不可小觑。随着体温的升高,机体的消耗也会增大,各器官部位的工作负担也会加重,若长时间高烧不退,虽然体内的病原菌被杀灭了,可是人体本身的功能也消耗殆尽,是非常危险的。
发烧不一定是坏事,但宝宝持续高烧需要及时就医
宝宝发烧不要慌,家长跟着这样做
宝宝发烧了,究竟应该怎么做呢?郭医生用一个简单的流程图来告诉大家,对于不同程度发烧的宝宝,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
说明1:物理降温
对于婴幼儿来讲,如果发烧体温未超过38.5℃,且没有其他严重症状,刘医生和郭医生的建议是先别急着吃退烧药或去医院,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一般不太严重的发烧,通过几次物理降温,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并逐渐痊愈。
多喝水,多排泄
宝宝发烧时,高体温会消耗体内大量的水分,如果出汗,水分流失的就更多。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发烧的宝宝多喂水,让宝宝多排泄,通过尿液将体内的热量带走,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
水的选择:首选白开水,如果宝宝确实不喜欢喝,可以榨点新鲜果汁兑在温开水里给宝宝喝。
喝水方法:少量多次的喝,大概每半小时喝一次。
适用范围:所有发烧的宝宝。
温水擦拭降温法
工具准备:小脸盆1个,干净的小毛巾1~2条。
水温:高于50℃。
时间:10~15分钟。
部位:额头、耳后、后颈、前胸、腋下、手心、脚心等。
适用范围:所有发烧的宝宝。
家长看过来:水温要高于50℃,因为毛巾在蘸水的过程中会自然降低几度,然后以略高于宝宝体温的毛巾擦拭宝宝额头、耳后、手心、脚心等部位。不可用冷水,冷水会刺激神经,导致宝宝抽筋、惊悸等症状。
使用退热贴
小儿退热贴是通过凝胶中水分汽化将体内的过多热量挥发出去,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退热快,降温效果好,安全无毒副作用。
适用范围:退热贴面积小,对于高烧的宝宝来说退热效果不明显。
不适宜宝宝使用的物理降温法
说明2:6个月内婴儿发烧
3月龄内的婴儿,原则上出现任何病症都要及时去看医生。如果体温持续在38.5℃以上,需要立即去医院。
3~6月龄内的婴儿,如果体温持续在38.5℃以上,需要立即去医院。
说明3:退烧药物知多少
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球儿童推荐的不良反应小的退烧药只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下述三个细节问题。
月龄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宝宝,布洛芬可用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
服药时间:无论是对乙酰氨基酚还是布洛芬,忌长期服用,一般疗程不超过1周,而且不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搭配禁忌:退烧药不要和碱性药物同时服用,否则会降低疗效。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种退热药。
对乙酰氨基酚:低月龄宝宝的首选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是目前儿科临床最常用的退烧药物,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婴儿和儿童高烧时的首选退烧药,常用于发烧、头痛和其他轻微疼痛,是多种感冒药和止痛药的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作用缓和而且持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因此,只要是3个月以上的宝宝发高烧都可以用这个药。家长可以在家中常备,以便宝宝发高烧时能及时退烧。
代表药物:泰诺林、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服用剂量: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4~6小时服用1次,一天最多服用4次,连续服用不超过3天。
注意事项:如果宝宝的发烧是感冒引起的,家长要同时给宝宝吃对乙酰氨基酚和感冒药的话,那在给宝宝吃之前,要看看感冒药中是否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如果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