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破”与“立”并举,“制”与“治”融通。国家高端智库理事张维为,领衔复旦中国研究院,有关中国话语的新时代前沿理论成果。
作者:张维为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1-01
书籍编号:30616132
ISBN:978720815977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11897
版次:1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中国共产党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张维为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中国话语丛书/张维为主编)
ISBN 978-7-208-15977-8
Ⅰ.①中… Ⅱ.①张… Ⅲ.①社会主义-研究-中国 Ⅳ.①D6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45559号
书 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 者:张维为 寒竹 文扬 范勇鹏 吴新文 白果
出品人:姚映然
责任编辑:贾忠贤 周灵逸
排 版:欣博友
ISBN:978-7-208-15977-8/D·3451
本书版权,为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所有,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进行编辑、翻印、仿制或节录。
豆瓣小站:世纪文景
新浪微博:@世纪文景
微信号:shijiwenjing2002
发邮件至wenjingduzhe@126.com订阅文景每月书情
建构中国话语——“中国话语丛书”总序
张维为
中国以今天这样的规模崛起,人民生活水平以这样的速度提高,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前所未闻的。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要伴随自己话语的崛起,否则可能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回望中国崛起的过程,如果当初我们没有自己的坚持,而是按照西方话语去做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整个国家大概都会像苏联那样解体了,哪里还会有中国今日之崛起。
中国的崛起早已超出了西方理论和话语的诠释能力。过去30多年,西方对中国政治的预测几乎都是错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的误判除了有意识形态的偏见之外,还有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本身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缺陷。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难民危机、颜色革命褪色、“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冬”,以及西方世界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等,其实都反映了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今天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西方话语这些年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却相当之深,特别在政治学、经济学、新闻学和法学等领域,造成了许多人只会在西方话语的语境下论述中国与世界,这就无法真正读懂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讲好中国故事,更不要说与西方话语交锋了。
中国已经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完全可以以中国人的眼光和话语来观察、评述自己的国家与外部世界。我们要建构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话语体系。所谓“全面的”就是指我们的话语要能够解释中国的成绩、问题和未来;所谓“透彻的”就是要把中国和世界上的事情及其背后的逻辑和规律研究透并讲清楚;所谓“强势的”就是要强有力地回应西方话语的挑战。我们需要进行话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建构包括学术话语、民间话语和国际话语在内的大话语体系;建构接地气的、有丰富学术含量的、能与外部世界沟通和对话的原创性的话语体系。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解构西方话语、建构中国话语”作为自己的学术使命,我们力求通过原创性的理论创新和话语建构,从根本上动摇西方话语对中国的主流叙述。我们推出这套“中国话语丛书”,就是为了不断地向外界推介中国话语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丛书以本院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为主,同时也接受其他优秀的研究成果,内容将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目的是通过颠覆性的原创研究,尽早构建属于中国学术界的话语体系。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型国家,她是延续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国家的重叠。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在大部分时间内都领先西方,中国落后于西方是近代发生的事情。今天中国崛起只是重返自己在世界上曾经享有过的崇高地位。中国是带着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孙子等伟大先哲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是带着五千年伟大文明并汲取了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之长而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这样的国家当然要产生与其伟大传统和实践相适应的话语体系,我也相信越来越多的优秀学人会加入中国话语崛起这一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
仅为序。
2017年1月1日
于淀山湖畔
前言
(张维为)
2017年4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组团去美国耶鲁大学参加中美论坛,我做了一个演讲,谈中国模式与中美关系。当时一位美方学者问了我一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才会放弃国家资本主义模式?我说:错,我们不是国家资本主义模式,而是中国社会主义模式。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当时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Herry Merritt Paulson)专程访华,请求中国帮助美国摆脱危机,坦率地说,就是请求中国社会主义模式来拯救美国资本主义模式。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美国陷入次贷危机后,股市崩溃,大公司纷纷破产,美国政府手头没钱了,但它又想救市,要增发国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券。但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之一,如果不带头购买这些债券,其他国家可能都不愿意买。保尔森因此飞来中国,恳请中国购买美国债券,帮助美国渡过难关。
我记得当时英国的《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发文写道:美国的救市计划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美国纳税人,也取决于中国等国家的支持。文章认为最终决定史上最大的金融救助计划命运的将是中国等国家,所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北京开展巡回演说时才说道,“他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单膝下跪”。文章还指出,如果中国决定不再购买美国新发的债券,或抛售目前持有的债券,那美国的前景将会非常糟糕,当然中国的利益也会受损。
从当时中国的经济情况来看,外贸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逾60%,而中美贸易又占很大的比例,所以美国的金融海啸确实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中国人也真的认为,世界经济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国的文化基因是与人为善,大家同舟共济,互相帮助。中国政府经过慎重思考,决定出手帮助美国,大量增持了美国国债,同时自己也进入货币相对宽松时期,出台了后来颇有争议的“四万亿计划”。但我个人认为,总体上“四万亿”还是利大于弊,毕竟我们用这“四万亿”,使中国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包括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好的高铁网络。
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美国从危机中稍有复苏就忘恩负义。那次我对在场的耶鲁学者说,以我自己的判断,美国资本主义爆发下一场大危机只是时间问题,是一年之后,还是三年之内,现在还很难预测,但这场危机会来的。对于中国自己来说,中国社会主义模式是阻止这场危机蔓延到中国来的唯一手段,所以中国不可能放弃中国社会主义模式,这是中国克敌制胜的法宝。我希望下一次美国危机爆发的时候,不要再来求中国帮忙,希望美国资本主义可以自己扛过去。我也希望下一次危机到来的时候,中国政府也考虑一下对于一个忘恩负义的国家,有没有必要出手相助,或者说,中国社会主义有没有必要帮助拯救美国资本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究竟怎么构建,我们都在探索,但它的基础只能是合作共赢,而不是美国奉行的唯我独尊、以邻为壑与零和游戏。
那么为什么中国不是国家资本主义,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它至少有西方制度没有的三个特点。第一,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公有制占主导地位,这包括土地的公有制,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领域内一批大型国企的存在,还有国家对许多战略资源的拥有,这和美国以私有制为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们的宪法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现在证明,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制度安排,“混合经济”带来了中国今天的全面崛起。
第二,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国民都是受益者,多数中国人的财富在过去数十年中大幅度提高,这和美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中产阶层从无到有,今天已达四亿,超过美国总人口。中国中产阶层今天到美国也是中产阶层——有房产,有稳定的收入,而美国多数人的实际收入在过去40年中几乎没有提高,美国中产阶级的规模在过去20多年缩小了近10%。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具有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层,向世界输出最多的游客,具有世界最大的也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中国还基本实现了全民养老和医保的覆盖,虽然水平仍然参差不齐,但美国目前还做不到。
第三,中国有一个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政治力量,也就是中国共产党,而美国今天找不到代表美国人民整体利益的政治力量。中国作为一个“百国之和”的文明型国家,在自己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统一执政集团的传统,一旦背离这个传统,国家就陷入四分五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很大程度上还是这种政治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中国这种独特的制度安排使整个国家可以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制定超长时间段的奋斗目标,然后一代接着一代干,从而克服西方模式下最常见的民粹主义、短视主义和政治极端主义等弊病。
总之,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二是多数人从发展进程中受益,三是有一个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政治力量。我个人认为,这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中国社会主义说成是国家资本主义,很像把今天的美国资本主义称为“美式社会主义”。美国政府现在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恐怕令世界上最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也感到瞠目结舌了。
显而易见,中国的迅速崛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早已超出了西方理论和话语的诠释能力,时代呼唤以中国眼光和中国话语来读懂中国道路、读懂世界。本着这样的精神,我们接受了2017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研究”的课题和复旦大学“两大工程”下的“中国社会主义话语演进”课题。本书就是我们研究团队参与这两个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我们分别从历史比较、国际比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政治经济学等视角出发,对中国社会主义及其话语体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其中不少成果曾先后发表在《求是》《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环球时报》等报刊,也有一些发表在观察者网等网络平台。我们提出的许多观点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发表的文章也产生了一定的甚至较大的社会影响,但这两个课题需要探索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们的见解只是一家之言,定有不妥之处,诚恳欢迎批评指正。
谨借此机会,真诚感谢我们研究团队成员的宝贵贡献,真诚感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复旦大学“两大工程”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没有大家的支持,本书的面世是难以想象的。
2019年8月1日
于淀山湖畔
第一部分 历史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
(寒竹 文扬)
中国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在中国,都是晚近的事物,理论上的历史未超过100年,实践上的历史未超过70年,而现在所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不到40年。若放在5000多年中华历史的长度上衡量,只是百分之一二,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割裂分立的,必然是传承发展的。
正所谓存在决定意识。中国的社会制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追根溯源,是由支撑着“中国”这一国家政治意识的两个巨大的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第一个巨大存在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所依托的以中原为中心并向四周延展的、很早就被认为是“天下”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第二个巨大存在是中华民族独自创造出来的、绵延5000年不曾中断、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直到今天独特的中华历史文化。这两个巨大的客观存在都属于天然存在,它们在最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各种上层建筑——历史上不同的政治组织形式,乃至今天的社会制度。
而由于这两个天然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中国的社会制度在本质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与来自西方的各种社会制度之间,也许会有“暗合”的关系,或“殊路同归”的关系,但绝无源流和继承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这是一个正确的、科学的表述。
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不仅独一无二,而且完整统一,无法割断,无法分拆。在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乃至整个东亚地区,说到国家,就必定要从夏朝说起;说到皇帝称号,就必定要从秦始皇说起;说到年号纪年,就必定要从汉武帝说起,这个特殊纪年不仅比公元纪年早一百多年,而且在史书上一年不缺地一直排到宣统三年……
还有历法、文字、习俗、典章、器物、观念、精神等,世界上再找不到第二个如此悠久、连续、完整、同一的巨型文明。
首先看清楚这个现实,再来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