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名家文集 > 威尼斯:晨昏岛屿的集市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威尼斯:晨昏岛屿的集市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威尼斯:晨昏岛屿的集市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威尼斯:晨昏岛屿的集市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打开一本书,许你一座城。英国传记作家、历史学者、《伦敦传》作者彼得?阿克罗伊德力作

作者:(英)彼得·阿克罗伊德,朱天宁译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01

书籍编号:30616073

ISBN:978753216733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90104

版次:

所属分类:文学-名家文集

全书内容:

威尼斯:晨昏岛屿的集市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版权信息










第一章
海中诞生的城市


起源


他们驾船驶入这片遥远偏僻、人迹罕至的水域。他们的平底船越过浅滩。他们是一群背井离乡的流亡者,从北部和东部的贼窝中逃离。他们已来到这块蛮荒之地,这是一片广袤而平坦的潟湖[1],来自陆地河流的淡水和来自亚得里亚海的咸水在这里交汇融合。落潮时分,这里四处都是被溪流、小河与河沟分割而成的块块泥滩;涨潮时分,这里是座座岛屿,由淤泥和沼泽中的水草形成。沙洲上覆满了芦苇和野草,只比水面堪堪高出一截。有几块陆地常年处于水下,只有在特定的落潮时才升出水面。荒凉的沼泽,连水面也难得覆盖。远远隔开的盐沼和海岸共同构成了这片池塘与小岛星罗棋布的宽广区域。这里也有阴暗无光、死气沉沉的湿地,如同潮水不曾触及的海域。一串由沙砾与河流堆积形成的岛屿有助于保护这片潟湖免受海水侵袭;松木在这些岛屿上茂密生长。


尽管这片潟湖与一度辉煌的罗马文明中心地带相距不远,然而却是人迹罕至的荒凉所在。这是一处避世之地,不时划破寂静的只有海鸟的鸣叫,巨浪的轰鸣,和海风的呼啸。夜晚,这里沉入无边的黑暗,只有几处永不止息的海水被月光照亮。然而白天,在流亡者们靠近时,这银色的大海伸展成了一条雾霭迷蒙的细线,阴云密布的天空仿佛也辉映着海水银色的起伏。流亡者们不由被那一处光之源吸引。他们发现了一座岛屿。然后一个潮涌般的声音告诉他们,要在这块新发现的土地上修建上帝的礼拜堂。这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威尼斯起源故事中的一个。

威尼斯:晨昏岛屿的集市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威尼斯早期地图,制定于十五世纪晚期或十六世纪早期;在水的世界中,这座城市显得狭小、脆弱、没有防备。

这片潟湖本身就是一处既不属于陆地也不属于海洋的模糊地带。它长约三十五英里(56千米),宽约七英里(11千米),是意大利东北部海岸的一处新月形地区,六千年前由七条汇入亚得里亚海的河流带来的泥土、淤泥与沉积物形成。七条河流中的干流——布伦塔河[2](Brenta)、西莱河[3](Sile)与皮亚韦河[4](Piave)——携带着阿尔卑斯山与亚平宁山脉的物质顺流而下;在将来的某一天,这些来自大山的点滴沉积物上将矗立起一座石头建造的城市。湿地、沼泽与泥滩由一条狭长的沙滩与大海分隔,这条沙滩又被几道河沟分成数个小岛;其中最长的小岛就是现在的利多岛(Lido)。河沟在屏障上打开出口,也就是供海水流入潟湖的“港口”。现在,共有三个港口,分别位于利多,马拉莫科[5](Malamocco)与基奥贾(Chioggia)。正是这些海潮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注入威尼斯。


这是个变幻莫测、永不固定的景象,一部分泥浆、一部分沙砾、一部分黏土;它随着潮汐,从不停下千变万化的运动。一道来自地海的水流蜿蜒流向亚得里亚海域,每一个港口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流域。这就是几个世纪以来,潟湖的外观不断变化的原因。有人推测,迟至六到七世纪,这片潟湖本质上还只是一片涨潮时被水覆盖的沼泽。在十九世纪,根据约翰·拉斯金[6](John Ruskin)的记载,在几次低潮期,威尼斯看起来就像是被困在一片广阔的,由暗绿色水草形成的平原上。事实上,如果不是威尼斯人自己的干预,这片潟湖早在五百年前就已干涸成旱地了。潟湖现在仅仅是威尼斯的一部分,是恰巧非陆非海的一处居所。但它正渐渐回归海洋。水位在逐步上升,并且盐度越来越高。这里已是岌岌可危。背负基督过河的圣克里斯多福[7](Saint Christopher)曾是这座城市广受欢迎的圣人。


潟湖上一直有人类定居。蛮荒之地毕竟也能物产丰饶。从最早期开始这里就有小规模的居民——渔民和捕鸟人,他们伺机从丰富的野禽与水生物资源,以及秋季从河流迁徙到海洋的鱼类中获利。沼泽也是收获盐的天然之所。盐是一种价值不菲的商品。威尼斯人素以商业头脑著称,然而这一地区贸易的萌芽,早在威尼斯人的祖先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早期的部落早已湮灭在史前的黑暗中。不过目前已知最早的威尼斯先民是从公元前八世纪开始,陆续在这片环绕着潟湖的地区定居下来的。他们是居住在意大利东北部及现在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海岸的居民。他们被称为威尼西亚人(Veneti)或威尼托人(Venetkens);荷马[8](Homer)将他们称作埃尼托人(Enetoi),因为古典希腊语中没有“v”音。与后世的威尼斯人一样,他们主要是商人,做琥珀、蜡、蜂蜜与奶酪买卖。他们建立起庞大的市场,规模不亚于后世威尼斯人最终建立的。他们与希腊人做生意,就像后世威尼斯人终有一天与拜占庭及东方进行贸易一样。他们专研海岸地区盐的萃取,仿佛预示着后世威尼斯人在制盐业的垄断地位。


他们身着黑衣,所以后来黑色成为威尼斯贵族男性的典型服色。赫拉克勒斯[9](Hercules)是威尼西亚人的部落英雄,后来成为了威尼斯传说中的守护者;他半人半神,以自身力量取得其他神祇凭权力获得的一切。威尼西亚人认为自己的血统可追溯至安忒诺耳[10](Antenor),他带领他们逃离被毁的特洛伊。他们以航海技术著称,天生就是海员。他们服从国家权威,就连婚姻和家庭事务也是如此。这些人定居在诸如帕多瓦[11](Padua)、阿尔蒂诺[12](Altino)、阿奎莱亚[13](Aquileia)和格拉多[14](Grado)的地方。他们就是那些为了安全而来到潟湖水域的流亡者。

威尼斯:晨昏岛屿的集市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威尼斯远景图,以油彩绘制于画板上,展示了这座城市最庄严高贵的风貌。

在逃难时代之前,威尼西亚人都是彻底罗马化的。到公元二世纪,他们已和罗马政权达成了协定。在屋大维[15](Augustus)的统治下,这块潟湖地区被划入意大利的第十大区,在四世纪又成为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潟湖的一部分已有人定居。在其中的圣方济各岛(S. Francesco del Deserto)上,人们曾发现一座罗马港口的遗迹,包括一世纪的陶片和三世纪的刷墙粉。


这座港口无疑由往来阿奎莱亚和拉文纳[16](Ravenna)的船只使用,这些船只装载着来自潘诺尼亚[17](Pannonia)的粮食,以及来自更遥远的海滨的货品和物资。这里曾发现两耳细颈酒罐,用于运输产自东地中海的葡萄酒和橄榄油。大型船只会在岛上靠岸,然后将货物分装到小船上,以便驶入潟湖的浅滩。所以此地一定会有领航员,引导船只通过这片浅水域。托尔切洛[18](Torcello)岛上的圣母升天圣殿(S. Maria Assunta)第四中殿下曾发现一条公元二世纪的走道。圣乔治·马焦雷(S. Giorgio Maggiore)岛上曾发现深埋的罗马遗迹,一些小岛上也发现过一和二世纪的古物。其他岛屿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四至七世纪。有迹象表明,潟湖外侧的岛屿可能曾被用作罗马舰队的停靠站;更不用说,完全可以想见,别墅也曾在此修筑。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大陆流亡者来此定居,这片潟湖的性质有了根本的改变。没有大规模的迁出,只有持续不断的移民潮,最终在六世纪末达到顶峰。403年,西哥特[19](Visigoth)国王阿拉里克[20](Alaric)突袭威尼西亚省,威尼西亚人纷纷逃离侵略者的统治;根据罗马历史学家克劳狄安[21](Claudian)的说法,“风闻蛮族进军,满城风雨,人心惶惶。”阿奎莱亚和维罗那[22](Verona)陷落,许多居民逃往安全的岛屿。当阿拉里克的威胁过去后,有些人重返故土。但其他人却留在了这里,在这片潟湖上展开了新生活。446年,阿提拉[23](Attila)占领了从多瑙河[24]到巴尔干半岛[25]的罗马省份,六年后,又攻占了阿奎莱亚;阿尔蒂诺和帕多瓦也遭洗劫一空。再一次地,流离失所的难民逃往潟湖落脚。


难民们的迁徙有其固定的模式。比如,阿尔蒂诺人通常迁往托尔切洛和布拉诺[26](Burano),特雷维索[27](Treviso)人则来到里亚尔托(Rialto)和马拉莫科。帕多瓦居民驶往基奥贾。阿奎莱亚公民迁往沼泽护卫着的格拉多。随行者有工匠和建造者,农民和劳工,贵族和平民;他们带着家乡教堂里的圣器,甚至连公共建筑上的石块也一并带来,用以重建。可是,他们能在这不断移位的土地上,在泥和水上建造家园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们将许多十到十二英尺长的木桩插入泥浆中,直至抵达更坚硬的黏土或稠沙处,以此作为坚实的地基。这就是潟湖底部的“边界”。于是一批叫作“卡索尼”(casoni)的小屋涌现出来,这种小屋由木桩和木板建造,有着板条和芦苇编成的斜顶。


诸如赫拉克利亚[28](Heraclea)和伊奎里奥(Equilio)即耶索洛[29](Jesolo)的新兴城镇在潟湖边缘建立起来。岛上成立起村社,领袖与人民集会共同商议各项事务。威尼西亚人还在营地加强了防御工事,以防匈奴人或哥特人进犯。不过,岛民们都是争强好胜又倔强易怒的;这片潟湖上的各城镇总也做不到联合一致。所以,在阿提拉入侵二十年后的466年,潟湖上的全体威尼西亚人在格拉多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决定,每个岛上选出一名护民官,共同为公共利益服务。毕竟,他们都面临着共同的危险与困难——尤其是来自海洋的威胁。这就是公众和公共精神的首次展现,这一精神将在后世的威尼斯发扬光大。


到六世纪,威尼西亚人已是这块地区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们受雇运送乘客与货物,往来于大陆的各口岸与海港。他们将拜占庭士兵从格拉多送往布伦塔河。他们还将自己的官员和商人载往拜占庭。他们的航海技术闻名遐迩。他们的小船溯意大利北部的河流而上,向沿途的城市与村落贩卖盐和水产。


关于这些岛民的第一次描述出现在一名东哥特王国[30]的使者523年寄给威尼西亚护民官的信中,当时东哥特势力在意大利北部盛行一时。卡西奥多罗斯[31](Cassiodorus)在信中要求威尼西亚人将葡萄酒和油通过水路运往拉文纳。“你们就像海鸟一般生活,”他写道,“你们的家园星星点点,如同基克拉泽斯群岛[32](Cyclades),散落于水面各处。你们栖居的土地只以柳条和板条筑成;而你们却毫不犹豫地以如此脆弱的壁垒抵抗凶蛮的大海。”此处的描述不尽准确,因为当时的威尼西亚人已开始用大陆上的石块和砖瓦筑造房屋。他继续写道,威尼西亚人“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取之不尽的鱼类资源。你们之间不分贫富,因为你们吃的是同一种食物,住的是相似的房屋。”这也并不准确。现存的证据表明,即使是在这片潟湖发展的初始阶段,贫困和富裕的家庭就已经出现。卡西奥多罗斯(Cassiodorus)补充道,“你们将精力倾注在盐田上,那里寄托着你们的繁荣兴旺。”至少在这一点上,他说对了。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处至关重要的细节,“你们将自己的小船拴在家门外,就像是马一样”。幸运的是,后人曾在泥浆中发掘出一艘这样的小船。人们在圣方济各岛上发现了橡木的肋材和石灰的船体;这艘船属于五世纪。它所处的位置如今已沉入水下,只有偶尔在低潮期才能露出水面。


尽管如此,威尼斯城本身还没有诞生。在一幅公元四世纪该地区的地图上,威尼斯没有被标注,这片潟湖被描绘成无人的航线。然而,威尼斯历史学家宣称,威尼斯城于421年3月25日正午由一位叫做乔瓦尼·波诺(Giovanni Bono),又叫“好人约翰”(John the Good)的穷渔夫建立。这一说法颇具优势,因为这一天正是春分日、圣母领报[33]的日子,同时还被认为是罗马城的创立日。好人约翰未卜先知地在这三重巧合的日子来到威尼斯,这一点很难让人信服;但这正是威尼斯人以神话代替历史的高明之处。正如德语诗人里尔克[34](Rilke)1920年访问威尼斯时所说,“镜花水月一场空,你只会被卷入捉摸不定的谜团中。在威尼斯,一个人整日沉湎于形形色色的意象中,却连哪怕是一个实体也无法抓住。威尼斯的一切都关乎信仰。”


事实上,威尼斯在一个世纪后才出现,当时他们已经历了伦巴底人[35](Lombards)从560年代末到570年代初的一系列入侵。威尼西亚省再一次被外族击败。与匈奴人不同的是,这些伦巴底人并不愿洗劫一空后就离开,而是在此定居下来。他们侵占的地方现在就以他们的名称被命名为伦巴第[3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