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盛夏的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台湾文学金典奖、金鼎奖得主林俊頴散文集书写人与人之间遥远星光般的情谊
作者:林俊頴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书籍编号:30615987
ISBN:978753217301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24893
版次:
所属分类:文学-散文随笔
版权信息
书 名 盛夏的事
作 者 林俊頴
责任编辑 刘志凌
出版发行 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2173013
关注我们的微博:@上海文艺出版社
关注我们的微信:shanghaiwenyi
意见反馈:@你好小巴鱼
蜂巢[1]
佛灭之日
——黄皙瑛《悠悠家园》
白领工蚁十三年后,中央空调的办公大楼依然没有寒暑感,那一天如同之前无数个工作日,又是一个只有例行工序消磨时间的平淡日子。
我通常是第一批早到的鸟儿,入口传感器读了员工卡,很久很久以前觉得是阿里巴巴的宝藏秘门、玻璃门打开,空气阴凉,睡了一晚的机器、文具、影印纸、盆栽、化纤地毯,确实如同古墓的殉葬品,恍惚有灵,而隔板规划出一格一格的工作空间,又像是训练白老鼠的迷宫。我无耻地妄想过中子战后的末日早晨,游魂归来,一人得以霸占整层空间,骑独轮车,放风筝,充满了无人的喜悦;落地窗下眺一长排云龙般美丽的樟、栾树树冠,自南徂北。
两个月前,我桀傲的工作搭档嗅出已经没有转机了,机伶递上辞呈,那时我还不了解“专业者只有自行转换跑道,没有留下来被砍头的”与“革命者只有被杀,没有自杀的”两者的差别。整整一年了,办公室弥漫着一股窒闷,显得死气沉沉,所谓总监的位子悬缺很久了,旧客户不送新案子,新客户引不进来。从口水有血丝到吐出一只鹅的谣言每个月进展。剧本一,虽然是老字号的跨国公司,但总部大头们见了区域财务报表连续几年营收溜滑梯,心里动摇了,唯一时还找不到买主也还不能决定抛售的价码。剧本二,水流湿,火就燥,对岸两地正兴旺,商人唯利是图的决策,果然准备迁往冒险家大乐园去,正在京沪港进行评估、前置作业,树迁猢狲散的日子不远了。剧本三、四、五……我们的生产力与创意有了出口。
我父亲彼辈近乎道德洁癖的工作伦理是一日不作,一日不薪,不作而领薪是为贼。他总以日语“泥棒”强化语气。我与工作搭档那段时日正是两条快乐的泥棒,没有工作不是我们的错,两人遂寻宝般吃遍了周围每一家商业午餐,饭后长长漫游,自以为是两块大磁铁吸收了沿途这城市的灵光铁片零件,收藏以待来日大用。
但突然一声霹雳,掉下了新任总监。搭档火速打了几通电话摸清了她的底,找出一本年鉴,指着新总监的代表作,一张修图的大水管平均对分,一半水流一半哗哗啦钱币,不屑哼道,这老梗也叫创意,凭那半世纪前的埃及艳后发型来监督指导我吗?干。在那倾轧之必要、批斗之必要、竞争之必要,因此互相鄙视仇视之必要、一点点暴力与羞辱之必要的钢骨水泥丛林,他或想点醒我的律条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办公室没有不可被取代的职位,关系决定一切,我们既然在她的人际网络最外沿,不是旧识或心腹,要存活下去的两条路,附势上去表态效忠,或者自行滚蛋让出位子避免受辱,走向自己的光明。
一切,蜗角蚊睫的可怜又可耻的斗争。我们甚至比不上梭罗于瓦尔登湖旁记录了红黑两只蚂蚁大军的决死之战,无论死伤,光明磊落。
“与其给我爱、金钱或名誉,不如给我真理。”真理是,白领工蚁十三年,我平均不到两年便移枝别栖一次,视职场的游戏规则如粪土,自然被反视为粪土的机率逐年增加。因为土象星座作祟,当我还犹豫着是否也再次递辞呈,还庸人自扰着工作、薪水的意义是什么?那早晨我在走道遇见埃及艳后头皮笑肉不笑的向我打招呼,本雅明的书名变形如一尾响尾蛇昂首咬了我一口,“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人啊”。下午,我接到了生平第一道资遣令。
解放之日
借用陈映真《万商帝君》的讥刺谐音,那昏沉的下午,总“马内夹”(经理)电召我到他方位采光绝佳的办公室,有一套设计名师线条简洁的桌椅陈设,最宜观赏夏日雷雨。据说他才去了太平洋观光小岛玩海底摄影度假归来,正值壮年的总马内夹是张爱玲形容佟振保的,即便衣服肘弯的皱纹也“皱得像笑纹”,却不愿或不敢抬头直视我,只说了句:“我觉得你还是不适合。”文明地取代了“你被解雇了。”
我不反驳,不争辩,即使最起码的为什么也不问,自然也没有《推销员之死》老威利之戏剧化悲愤,“你不能吃了橘子就扔了皮,人可不是水果,”我心底冷笑,“一年了,你才认为我不适合?”
前后不超过两分钟,我起身要走,总马内夹才也起身与我惯性的握手。我去洗了手,随即新任总监埃及艳后头扮白脸上场,她的办公室面积小多了,风格走亲和路线;一交手她便知道了我没有泼硫酸或拿枪扫射的威胁性,虚张声势的开心朗声:“你早说嘛。”
回到我蜂巢般的工作隔间,着手收拾自己的私人对象,所幸只有一个马克杯、几本书、一把牙刷一管牙膏、一件抗冷气的外套是真正属于我的私产,其余因为工作衍生且累积的文件数据都可以资源回收处理,一扔了事。十几年的好习惯,我始终将办公桌与下班后私领域的交集保持在最低限度,我喜欢好莱坞电影常见的来去办公室皆一硬纸箱的简便无罣碍。我钦佩女同事以小盆栽干燥花、印度织布靠枕、填充布偶、化妆品零食、偶像海报亲人照片将一几隔板空间装置得一如居家。
人与现代生产组织的关系,我服膺如此逻辑,生灭的是人,恒在的是位子;淘汰流动不是悲欢离合,体制的健康(永生?)大于个人的感伤(必死?),秩序必定是美德。或者,至今依然令我玩味也莞尔的还是陈映真不免天真嫌疑的句子:“上班,是一个多大的骗局,一点点可笑的生活的保障感折杀多少才人志士啊。”因为只消替换几个关键词,马上逆转成为正面表述:“造就多少才人志士啊。”
为什么得上班?或者我应该彻底反省的是,有此一问者究竟间在想什么?职场十几年我老是间歇发作如同疟疾的发寒热。我就是那刻舟求剑的愚人吧?十九世纪中叶,二十八岁的亨利·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盖自己的房子,总计材料费花了二十七点九四美元,之后他更结论一年只需工作六周就足以得到生活所需,支撑他以自由、独立的状态从事一己志业。亦即心智澄净的梭罗确实执行了生活与物质的减法至最低限度,得以拒绝做谋生与薪水的工奴,大不了吃吃土拨鼠肉。
那么,心不在焉的职场“泥棒”如我终于被解雇,岂不是合理、正当的吗?天行健般的体制机器岂容许一个只愿一年工作六周、“食碗内,看碗外”的无忠诚者?
最后一次的下班时刻,等电梯时遇到公司的包打听,幸灾乐祸对着我奸笑得如一头卡通猫,我木木看着他却说不出口,你才是这职场的蛆!然而步出那“每个上班族心中都有一座华盛顿大楼”,眼前林荫大道如层积云,其上是城市的光害才开始,如同脱了网的鱼,我感到那沛然的自由大海令我一下子有些茫然。
有窗景的办公室
一九八八年,当哈里森·福特还不是福伯的电影《上班女郎》中,最后的一幕画龙点睛,从基层爬升成功、爱情事业双双告捷的女主角,得到了一间有大玻璃窗的专属办公室供她献身继续打拼。然而镜头戏谑拉远,卡莉·赛门有如启示般唱着“让河水奔流”,美梦正酣,我们跟着起飞,看清了那毕竟是如同巨大蜂巢的办公大楼无数细格中的微小一个。
我们之中,那个是聪慧的,那个是愚笨的,谁配得到一个呢?当然,我们都知道,有窗景的专属办公室是体系赏赐、酬谢起码马内夹以上的经营者与老板,虽然没有朝仪,没有官服,没有御林军,却是职场专职分工也是权利位阶的具象化,绝对不是抽签或轮流可得。如同那句俏皮警语,“真爱如鬼,人人都有话说,见到(得到)的没几个。”
陈映真小说《上班族的一日》,折射着主角职位抢夺之内心怨毒,有几段商办大楼街景的文字深具临场感与压力,“栉比而来的车子、穿梭其间的机车、潮水似的人的流徙,在林立的、静默的、披浴着盛夏的日光的高楼巨厦……都仿佛皆以窗为银幕,无声地、生动地、细致地上演着。”
一般上班族被隔板与中央空调圈养在建物中间,头顶上一排日光灯管雪亮。这或者是颠倒了十八世纪边沁的环形监狱设计?边沁的理念是核心一座塔楼,环绕它辐射出去是一圈前后有窗的低矮的单人囚房,因此便于完全监督、控管;福柯说那就是“规训与惩罚”的实践。核心的塔楼来到现代轻易的被针孔、隐藏式摄影机取代,全天候录下的影像更可以无限期保存,配置与形式遂转化为马内夹与老板们的窗景办公室,我们寄生在隔板内,虽不至于像《漂亮水手》比利·巴德所处的“不屈号”炮舰住舱甲板的逼仄,一日日圈养惯了,各安其位,望向走道那头几扇门,想象其后的风光,各自必定暗暗有了“彼可取而代之”、“大丈夫当如是也”的妄念吧。
《上班女郎》展示的是职场灰姑娘的晋升术,或者只是一场幻术吧,她一步步复制上司亦导师的OL发型、穿着风格,将自己嵌入规范里,踏出了成功的第一里路。幸好我们没那么天真,但从隔板间到窗景办公室究竟有多远?女主角的闺蜜说了一句俏皮却醒世的实话,“有时我也会只穿内衣在卧室跳舞,但那不会让我变成麦当娜。”
最快速的自然是蒙老板召见,肾上腺素刺激下,我们鱼贯走进不二门,一次有效率的会议,得到了策略性指示,大家都高兴,仿佛到了祭坛前领了圣体,灵魂新了一新。
也是一个脑袋浑沌的下午,只有我被叫进去,无关工作、情报或个人奖惩,事业正在巅峰的老板闲聊他才看了一个颇有大师架式的欧洲新导演的电影,我答也喜欢,他欣慰点头,霸气地自得地坐在那仿路易十四宫庭风格的真皮座椅,提起了片中那个非写实高悬海天的乳房镜头。这是他的艺文休闲时间吧,需要一个附和者。我讷讷接不上话,想象这样私密空间一对一的机遇在电影不正是翻身的关键,但我只觉得如坐针毡,误闯一个非我族类、磁场失灵的空间。我注意到如同宽弧银幕的落地窗外,美化大楼的壁灯已经煌煌亮了,高大樟树轻晃如同浪尖,我做梦般听到底下是东河或哈德逊河流着,歌声汹涌,“让河水奔流,让梦想者唤醒这个国,银色城市起来吧,看晨光照亮迎接它的街道。”
我是那么迷惘地觉得自己跌入了一个希望的深渊。
理想的波士
港星许冠英翻唱过一首英文老歌Sunny为《波士》,又讥诮又世故又酸溜溜的市井蓝白领心态,“佢只要钟意,做乜也可以,只要支票上识签纸,做波士,真轻松,确写意,确写意。”无关左派右派,浅薄如我们看来,老板是哈哈镜里扭曲的形象,可以合法又理直气壮炫富的有闲阶级。
那时候,我们共有三加一个波士。附加的一个,据考证是半途加入结盟,因为年长一轮,锋芒倒了,笑眯眯的好好先生如同慈祥的祖父。我们都无异议的喜欢他,言必尊称先生,不忍取他绰号。我们之所以喜欢他无非是势利眼,明了他有名无实,不在决策圈,不会与我们有职权冲突。套句流行语,他是我们隔板圈的小确幸(真令人厌烦的流行语)题材。
真正的三波士得从一张旧照片说起,初入职场、瘦如螳螂、脸上还冒着青春痘的菜鸟,一身白衬衫尼龙西装裤,持帚扫地,被摄影者一叫,偶一抬头便留下那朴实、诚恳、努力的永恒影像。让每个隔板圈的人都感动了,那个只要认真打拼明天会更好的时代哪里去了?来日这一张照片将是他们成为神话的第一页。三波士与我们同代人,前段班与后段班的只差了六七岁,在升学体系屡试屡败,早早服完兵役,祸福相倚搭上了彼时经济起飞的特快车,顺利也算是及早取得了第一桶金。关于三波士的第一桶金,怎么看都像是意外惊喜,古人曰天赐。无人预知于某个神秘的历史时刻,当集体财富累积到了某个临界点,对某些财货如轿车、不动产的需求有如疯狗浪打上岸?
我们非常不服气、好吧还是酸溜溜的认为,三波士基本上秉持了传统的困勉、打拼与硬颈,然而时也命也比诸专业素养、才学扮演了更重要的成功因素吧。善于教科书与考试的我们终于做了隔板圈工蚁,回头看,当三波士持帚扫地食苦当食补时,我们正忙于梦想着做地球村、跨国企业的子民,苦恼着或西行或东渡取经去,大口吞咽着譬如刚崛起的名牌消费的种种亚知识或MBA的新神话,如此起跑点或选择的分歧,“流泪播种的,必欢欣收割”,谁当波士谁做工蚁,因果分明,一点不冤枉。
我们唯一信仰不摧的是,“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何其熟悉那不正是“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的腐儒说词吗?——却是我们换波士或翻身的凭借。因此一周五天,每日例行放风时段,午餐时间也是我们以波士下饭,用着最时髦的词汇消遣之,苛薄之,践踏之,批评波士从衣着家具到女人的可怕品味、买艺术品文化美容的低劣手法、看似节俭其实悭吝不大气的习性,更重要的是不知今夕何夕,落伍的营销观念、令人傻眼的决策质量。我们借此获得完美的精神胜利,好快乐的身心饱足。
隔板圈元老L不放过每一只新进工蚁,总追问面谈时是如何与波士议定薪水的?她大眼大嘴保有一种学生式的天真,承认自己在这上头的致命弱点,拉不下脸谈价码,捍卫自身的尊严与价值,她分析自己的情意结,“我希望是老板主动赏识我。”
我不怀好意的笑了。赏识,欣赏与鉴识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