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夏加尔:浪漫的狂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梦见夏加尔:浪漫的狂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让夏加尔不仅是个“名字”。传记+关键词+164幅正文配图+时间轴+BOX注释+年表的新形式!写给大家的360度艺术启蒙书。
作者:郑治桂,黄茜芳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9-11-01
书籍编号:30615923
ISBN:978756993167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75741
版次:1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艺术杂谈
序
郑治桂
关于艺术的赏析、阅读或者研究,无非是面对原作,感受形色之美的经验延伸。至于艺术品的文化意义,以至审美判断,在印刷复制佐助下的书写与阅读中,也存在着不可取代的经验——面对原作。这种真实的经验既滋养了阅读的趣味,也助长着想象的蔓延。关于绘画,关于文学,关于哲学,都在艺术的书写中各自寻找彼此的连结。所有的艺术书写,也无非是鼓舞读者借由文字与叙述,借由知识分享与感受抒发,燃起趋向艺术原作的热情。
繁简字体的转换,不仅是版本的差异,同时牵涉到美感文字的叙述,甚至是观察与表达模式的不同思维。举例而言,关于印象派的光影缤纷与时髦情调,不仅仅是文字对于画面的叙述或者造形与色彩的分析,更牵涉到19世纪法国美好年代的生活品味与都会情调。我很幸运地撷取我在巴黎与台北生活的经验,借着文字,传递我亲身体会的种种“现代生活”(la vie moderne)[1]的反映与写照,洋溢出跨越文化的魅力。
本套丛书从印象派名家入手,着重于莫奈、雷诺阿,甚至夏加尔、梵高与高更。他们以巴黎为舞台,辐射出美感与时代精神。距今超过150年的印象派,那诉诸悦目之美与感性的表现,即使通过一张小小的明信片,或是计算机屏幕的图文件,都能轻易地跨越时代的隔阂与文化的藩篱,传递出当时的生动气息。也正由于印象派脱离了沉重的历史、文学掌故门槛,与西方文化观点的屏障,成为诉诸造形与色彩魅力、洋溢现代精神的艺术风貌。
本丛书以两条路径“接近”艺术家:传记与作品。前半部的传记,叙述艺术家线性的生涯与发展;第二部分的10件经典选粹,聚焦于风格分析与围绕该作品主题的跨时空对照。传记与作品赏析的对照,交集互补。然而,作品的选件固然是依据画家创作的时间为主轴依序书写,却更是感性的鉴赏。10件作品的阅读顺序,读者可以依据兴致随机阅读。
此外,关于年代数字等信息的细节,则舍弃批注形式,采用box[2],补充正文数据;而本书的简要年表,则是编者细心测绘艺术家生命轴线的坐标。以上种种以图作为主的编辑思维,希望能提供新颖鲜活的艺术阅读经验。
2019元月于台北
Marc Chagall 1887-1985
生命的终点是一束花,所以我们带着梦流浪。
——马克·夏加尔
故乡的土壤滋养我艺术的根。
——马克·夏加尔
艺术是一种使命,
任何画都可以倒过来看,
这样才能看到真实。
——马克·夏加尔
【注释】
[1] 150年前的印象派,实质上,就是巴黎“现代生活”(la vie moderne)的图像写照。
[2] “盒子”样式的独立注解,即书中的青蓝色部分。
PART 1 Chagall Event Book 夏加尔事件簿
作者 黄茜芳
1-1 相信上帝相信爱——犹太艺术家第一人
深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犹太人肩负实践神祇的使命,以乐观、宽容处世,接纳万物。“若不是身为犹太人,我压根不会成为艺术家”,是夏加尔的心声。
Kipa小帽提醒人人谦虚为怀
头戴Kipa小帽(形状似中国的瓜皮帽),蓄着大胡子,是许多犹太男士标准的外在形象。小帽在上教堂祈祷或参加祭典时绝对不可或缺,不是犹太人也得戴上,时时刻刻提醒“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真理。
被誉为“书的民族”的犹太人,原是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18世纪迁往现在的以色列。公元70年罗马帝国驱逐犹太人,犹太民族便开始四处流散的历史,长达1800年。目前,全球犹太人不超过1600万人,散居世界各地,约有540万住在以色列(有古犹太新祖国之名)。第二次大战时期,欧洲约有600万犹太人人惨遭德国纳粹大规模屠杀。
祈祷与学习贯穿人生
长久以来,犹太人认为学习就是敬拜神,研究真理学习教训的同时,是神从彼方与人对话。必须遵守诚心正意简短告解,其余时间好好利用学习神所指示的各种真理。
1 夏加尔/维捷布斯克城镇上空 1915-1920/油彩·画布
2 夏加尔/犹太教堂的聚会 1917/40×35cm
“若不是身为犹太人,压根不会成为艺术家”是出类拔萃、荣耀犹太民族精英的夏加尔的心声。
《圣经》与《犹太法典》为必读经典
《圣经》(《旧约圣经》希伯来语为“拉托”,意思是犹太人的史书)与《犹太法典》是犹太人虔诚必读的经典,前者虽是古老经典,但在犹太人眼里日久弥新,宛如每天油墨刚干送达订户的最新报纸,天天重读都有收获。崇尚学习是至高的德性,为延续犹太文化与传统,学习《圣经》才能成为犹太人、赞美神,犹太男子经过12岁成年仪式(Bar Mitzvah),就得研读《圣经》与祈祷书,安息日父母得教孩子们读书与写字,所以犹太人都识字,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
原意为伟大研究的《犹太法典》(Talmud),是一部250万字的经典,是犹太民族数千年生活规范的总汇,耗时数百年编撰而成,为数以万计的拉比们(Rabbi)阐述《圣经》的演绎与讨论,充分显现犹太人的思考逻辑,民间流传“三日不读《犹太法典》非犹太人”的俗谚,夏加尔也终身拥抱这两部历久弥新的经典。
爱说笑又乐观有梦想的性格
重视个人生命的犹太人,深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肩负实践神祇的使命,崇尚智慧,认为没有智慧的知识有害无益。虽然被迫害而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人生态度始终却是“保持乐观且充满梦想”。喜爱说笑是犹太人的特征之一,在苦痛中求生存的宿命,相信苦中作乐是人生避风港的生活态度,消遣对方扳回优势,同时揶揄自己获得慰藉。
在家庭聚会上,犹太人一定说说笑笑维持欢乐与热闹,维系家庭情感与友谊。尤其碰面交换趣闻,更是头脑的柔软体操,是犹太人乐观民族性的表现。生长在充满关爱和欢笑家族的夏加尔拥有这般特质,另外,爱因斯坦与弗洛依德也是个中高手,玩笑的同时深悟人生的哲理。
3 夏加尔/绿色犹太人 1914/油彩·木/98.1×78.1cm
4 夏加尔/拉比 1923-1926/117×89.5cm
摄于1943年苏联犹太代表团访问美国
乐观是宽容,也是一种包容力,为自己、为好人、为坏人,随时准备好改过迁善的活门生路,接纳万物,“神赐福给乐观者,乐观不仅自己开朗,同时也让别人开朗”,悲伤眼神曾是犹太人共同的特征,心底却是无穷喜乐,心扉是口,心窗是耳,谁都会在镜中看见自己最喜欢的人。
马克思身为无神论者,面对身为上帝选民的使命,整合智慧、力量与行动,企图改变世界,虽然讨厌犹太教的戒律与传统,但他流着犹太裔的血液,仍有喜爱吃酱菜泡菜的习惯,浸淫在犹太的传统酱缸里。
爱因斯坦与弗佛洛伊德的经典笑话
犹太裔的杰出代表繁多,不但是爱书的民族,也是爱学习的民族,爱因斯坦说:“相对论就如出色的笑话一般,是专求宇宙真理的线索!”是最经典的代表。研究人的心理一辈子,心理学之父弗佛洛伊德说:“30年来,我一想要解剖女人的心,可是迄今未获任何答案,最主要的问题是,女人到底在追求什么?”
5 夏加尔/红色犹太人 1915/油彩·木板/100×80.6cm
6 夏加尔/安息日 1910/油画·画布/91×95cm
1-2 爱情生活——幸福人生的5个推手
世上最幸运的莫过于与初恋爱人结婚,夏加尔正是那幸运儿。近100岁的生命中,有5个重要的女人:母亲、第一任妻子贝拉、情人维吉尼亚、第二任妻子娃娃及女儿伊达。
神会为妻子数眼泪
生长在讲意第绪语(Yiddish)的小犹太农村,夏加尔遗传了斯拉夫民族爱幻想、乐观与浪漫的天性。结婚(希伯来语Qiddushin)是基本的道德心,与“圣事”是同义词,所以结婚是神圣的义务。如《婚礼》,夏加尔画下传递全村共襄盛举合力办喜事的欢乐气氛,为参加别人婚礼或出席自己的婚礼,一定要注意聆听结婚进行曲的响起,得像军乐的旋律,精神抖擞,生气蓬勃。
1 夏加尔与初恋情人贝拉摄于1909
2 失去爱妻的夏加尔与情人维吉尼亚
3 夏加尔与女儿伊达
4 夏加尔与第二任妻子娃娃
寓意永恒的婚戒是犹太人重要的发明之一,俗谚“每当一对新人结婚,神就创造了新语”,男女双方共组新世界,会产生两人能通的新语言,戴上婚戒象征无始无终,婚姻永恒,新娘得围着新郎绕7圈。
犹太社会有典型重男轻女的社会标准,男人是一家之主,女人则隐在身后,扮演辅佐的角色,打理家务与生养孩子。“神会为妻子数眼泪”,神知道女人为家庭付出的辛苦与伟大。
意第绪语文学发达
在东欧的犹太人主要说带有德国腔的意第绪语,在德国、罗马尼亚、波兰、爱沙尼亚、乌克兰等国,还有各种意第绪语地方方言,写《变形记》闻名于世的文学家卡夫卡,是意第绪语文学的佼佼者。意第绪语是夏加尔会说的第一种语言,进入学校才学俄文,在法国会听、说、写(一点点)法文,但,完全不会英文。
聆听军乐般的结婚进行曲
犹太人认为结婚仪式仿佛是欢送两名战士踏上征途,开始征战沙场,无可避免会受伤,年老时,两人要如伤兵残卒帮对方疗伤,彼此慰藉。结婚进行曲响起,得有军队出征的雄壮气势,所有人热情鼓掌,为新人好好打气、加油。
神创造母亲,实践家庭教育传统
神创世纪时要人们生育繁殖,充满大地,只把恩惠赐给有妻室的人,孩子出世成为夫妻的黄金枷锁,养育孩子是神圣的任务。犹太教不反对离婚,离婚不是一种罪恶,世上最幸运的人莫过于与初恋爱人结婚。不过离婚后再婚的夫妻,被灌输“四名男女共寝一床”的观念,于是更小心翼翼地经营新的家庭。
5 夏加尔/母性/1912-1913 油彩·画布/193×116cm
6 夏加尔/婚礼/1911 油彩·画布/99.5×188.5cm
7 夏加尔/诞生/1911 油彩·画布/113.3×195.3cm
8 夏加尔的前半生,沉浸在妻女的爱与幸福中。
9 夏加尔的后半生,有同样学艺术的妻子娃娃,相知相伴。
夏加尔生命中的5个女人
夏加尔将近100岁的生命中,有最重要的5个女人:母亲、第一任妻子贝拉、情人维吉尼亚、第二任妻子娃娃以及贝拉生的女儿伊达。贝拉是初恋情人,1921年,母亲病逝在故乡,夏加尔与妻子远在圣彼得堡,无法赶回来,同年爱女伊达诞生。失婚的维吉尼亚陪伴夏加尔7年,是全能的贤内助,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国东岸,盼不到正式名分,即便生下儿子大卫,夏加尔也刻意在犹太社交圈里隐瞒与这对母子的关系。
同样学艺术的第二任妻子娃娃,两人同乡,说一样的语言,最懂得夏加尔的所有心思,却面临前夫不放手,先与夏加尔谈恋爱,经过多年纠缠,终于结束夫妻关系,才顺利与夏加尔结婚,是陪伴夏加尔最长的人生伴侣。
贝拉、维吉尼亚、娃娃是夫婿最佳帮手的典型犹太妻子,以及最好的母亲,放弃自我的兴趣与发展,全心全意协助先生。由于神不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所以创造母亲代其职。同时与夫婿一起担负教导孩子学习、生活与人生智慧的重任,实践发扬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
10 夏加尔/我的生活 1964/油彩·画布/296×406cm
1-3 波希米亚的先锋——巴黎的艺术家朋友们
波希米亚曾是贫民的代名词,但随着艺术家与作家进驻巴黎、歌剧《波西米亚人》大受欢迎,而转换成“浓烈浪漫艺术色彩的神话”。
具有浪漫艺术色彩的波西米亚
19世纪初,波希米亚(Bohemia)是贫民的代名词,但是19世纪中叶开始,艺术家与文学家进驻巴黎,特别是小说家亨利·穆杰(Henry Murger)的《波希米亚人》(La vie de Boheme)问世。接着,1896年音乐家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歌剧《波西米亚人》(La Bohemia)大受欢迎,终于使波希米亚挣脱“贫民”标签,转换成“浓烈浪漫艺术色彩的神话”。
1 1911年于巴黎的夏加尔
2 蜂巢
进入20世纪,有“万国博览会首都”美名的巴黎,是标准的国际大都会,包容性大,集合了不同肤色与多种民族,东方的中国、日本与俄国也占有一席之地。不管是逐梦的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还是流亡的异国贵族、暂避风头的左翼运动者,都被来来去去的波西米亚人发掘,尽情挥洒生命,交错纵横,把巴黎这异质的城市空间梳理得缤纷多彩、层次分明。
夏加尔的恩师巴克斯特的舞台设计与舞者的衣装,影响着巴黎新艺术延伸的装饰艺术的发展,尤其东方情调的绚丽颜色,启发了当红的时尚设计师波雷瓦的灵感。恩师的实质鼓励与期勉,带领夏加尔踏入“有艺术阳光照耀”的巴黎,成为波希米亚族群中俄国的杰出人物。
美国犹太裔史坦兄妹赞助文艺人士
具有德国犹太裔的美国作家格特鲁斯·斯坦(Gerrude Stein)与哥哥李奥深爱艺术与文学,在波士顿求学,从小耳濡目染,因家族传统与训练,拥有深厚的文艺人脉。喜欢艺术收藏的兄妹两人于1903年在巴黎开设画廊与沙龙,主推前卫艺术,提供初抵巴黎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