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WAN架构与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SD-WAN架构与技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华为官方出品,从关键技术到成熟实践,深度解析软件定义广域网的设计与部署
作者:盛成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01
书籍编号:30615916
ISBN:978711553092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08559
版次:1
所属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信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SD-WAN架构与技术/盛成主编.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12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华为数据通信系列
ISBN 978-7-115-53092-9
Ⅰ.①S… Ⅱ. ①盛… Ⅲ.①广域网一架构 Ⅳ. ①TP393.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76311号
主 编 盛 成
副 主 编 白 杰 孙 奇
责任编辑 韦 毅
责任印制 李 东 杨林杰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s://www.ptpress.com.cn
固安县铭成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720×1000 1/16
印张:23.5 2019年12月第1版
字数:435千字 2019年12月河北第1次印刷
定价:99.0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 81055552 印装质量热线:( 010) 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 81055315
内 容 提 要
本书从企业WAN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入手,介绍了SD-WAN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特性,并结合技术实现,详细阐述了SD-WAN解决方案的系统架构、运转机制和应用场景。本书通过解读SD-WAN的关键技术,并分析SD-WAN的实际部署案例,为读者提供了SD-WAN解决方案的设计方法和部署建议。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能够帮助读者了解SD-WAN解决方案的实现原理,掌握SD-WAN解决方案的设计原则。本书可作为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络规划工程师等ICT从业人员的理论学习用书,也可以作为网络技术爱好者的参考资料。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编辑委员会
编辑委员会主任:苗 圩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刘利华 辛国斌
编辑委员会委员:
冯长辉 梁志峰 高东升 姜子琨 许科敏
陈 因 郑立新 马向晖 高云虎 金 鑫
李 巍 高延敏 何 琼 刁石京 谢少锋
闻 库 韩 夏 赵志国 谢远生 赵永红
韩占武 刘 多 尹丽波 赵 波 卢 山
徐惠彬 赵长禄 周 玉 姚 郁 张 炜
聂 宏 付梦印 季仲华
专家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于 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 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少萍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王建民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王哲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
尤肖虎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邓宗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甘晓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叶培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英富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朵英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大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怡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韵洁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逢春 中国工程院院士
苏彦庆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
苏哲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伯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应红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新亚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杨德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宏科 北京交通大学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陆建勋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燕荪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陈一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懋章 中国工程院 院士
金东寒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立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纬民 中国计算机学会原理事长
郑建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屈贤明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项昌乐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柳百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
闻雪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德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长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维中 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
黄卫东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
黄先祥 中国工程院院士
董景辰 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焦宗夏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
新一代信息技术·华为数据通信系列
专家指导委员会
主 任
张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主任
陈 钟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殿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技术指导委员会
主 任
胡克文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裁
副主任
钟开生 华为企业BG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副总裁
委 员
刘少伟 华为数据通信研发管 理部部长
赵志鹏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园区网络领域总裁
顾雄飞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广域网络领域总裁
王 雷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数据中心网络领域总裁
邵明嵩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交换机与企业网关产品部部长
解明震 华为数据通信数字化信息和内容体验部部长
王建兵 华为数据通信架构与设计部部长
推荐语
该丛书由华为公司的一线工程师编写,从行业趋势、原理和实战案例等多角度介绍了与数据通信相关的网络架构和技术,同时对虚拟化、大数据、软件定义网络等新技术给予了充分关注。该丛书可以作为网络与数据通信领域教学及科研的参考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未来网络研究中心主任 李幼平
当前,国家大力加强网络强国建设,数据通信就是这一建设的基石。这套丛书的问世对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网络技术生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 何宝宏
该丛书以网络工程师的视角,呈现了各类数据通信网络设计部署的难点和未来面临的业务挑战,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包含丰富的第一手行业数据和实践经验,适用于网络工程部署、高校教学和科研等多个领域,在产学研用结合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填补了业界空白。
——东北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兴伟
该丛书对华为公司近年来在数据通信领域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内容实用,可以作为数据通信领域图书的重要补充,也可以作为信息通信领域,尤其是计算机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等领域的教学参考。这套丛书既有扎实的技术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出版有助于加快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人才。
——清华大学教授、计算机系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徐恪
该丛书汇聚了作者团队多年的从业经验,以及对技术趋势、行业发展的深刻理解。无论是作为企业建设网络的参考,还是用于自身学习,这都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王震坡
这是传统网络工程师在云时代的教科书,了解数据通信网络的现在和未来也是网络人的一堂必修课。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容,迎接我们的可能就只有被淘汰或者转行,感谢华为为这个行业所做的知识整理工作!
——平安科技平安云网络产品部总监 丘子隽
该丛书将园区办公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和广域互联网的网络架构与技术讲解得十分透彻,内容通俗易懂,对金融行业的IT主管和工作人员来说,是一套极佳的学习和实践指导图书。
——兴业银行信息科技部数据中心主任 郑倚志
推荐序一
初识华为,要从二十多年前的一件小事说起。那时候我刚入职中国电信,华为的MA5200也刚发布,正于上海的城域网中试用。后来联调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思科、华为的工程师和我一起赶到现场通宵诊断,最终确定是以太网后退时延赋值不正确以及缓存过小所致。原以为项目会因此延期,没想到仅过了一天,华为工程师就拿出了新版本,使得联调顺利通过。这样的效率和实力让我又惊讶又钦佩。我想,这也正是华为公司快速发展、成为业界翘楚的重要原因吧。
感谢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广域网络领域总裁顾雄飞先生邀请我为《SDWAN架构与技术》一书作序,让我能有机会和同行们分享对SD-WAN的个人见解,抛砖引玉。在我看来,就像二十多年前的以太网,SD-WAN是生长在互联网沃土上的野雏菊,虽然在技术上未见得有革命性的突破,却能野蛮生长,最终在数据通信市场上傲然绽放。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SD-WAN的扁平化架构使其组网更为便捷、经济,可管理性也更强。与传统的组网方式相比,SD-WAN因其具有统一管理、细分策略、集约部署、安全增值和终端现场零配置等优点,逐步被市场所接受,尤其在连锁业中率先得到运用。企业既可自主组网,也可由SD-WAN运营商提供服务。近两年来,金融业、制造业中的很多企业,包括跨国企业,对SD-WAN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其次,SD-WAN为数据通信行业的繁荣创造了一片新天地。众所周知,传统通信运营网络都比较“重”,投资大、回收期长,业务变革也严重依赖设备制造商,中小企业想要从事通信运营,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如今,以云基础设施为底座,只需几个月时间和少量的花费,任何一家数据通信企业都能构建起覆盖全国的SD-WAN,对外提供组网等服务,于是一大批与SD-WAN产品研发、运营相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各大云商也纷纷推出了以SD-WAN技术为重要支撑的虚拟网络平台,如华为的iMaster NCE(Network Cloud Engine,网络云化引擎)、阿里巴巴的洛神和腾讯的云联网,这些平台既可作为自身云网融合的管道,又可对外提供通信服务,可谓一举两得。
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SD-WAN运营商异军突起,组网业务“五马分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球的通信运营商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唯有转型才能浴火重生。近年来,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先后发布了云战略,陆续开发了多款智能连接产品,其中就包括SD-WAN。通信运营商具有熟悉客户需求、接入网资源丰富、骨干网品质可靠、服务体系健全等先天优势,因而必将成为提供SD-WAN服务的主力军,比如中国电信的SD-WAN已对接亚马逊的AWS Direct Connect和万国数据的Xelerator,为云计算厂商提供服务。
面临同样挑战的还有通信设备制造商。坦率地讲,前几年大部分通信设备制造商并不太关注SD-WAN这朵通信市场中的小花,但华为却敏锐地洞察了这一技术的前景,较早开展了SD-WAN的研发。在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向业界同行展示了相关产品、网络和服务成果。近两年来,华为更是集中了一大批研发人员来支持通信运营商开展SD-WAN产品研发,在实现SD-WAN全国组网的基础上,开发入云网关和融合网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云网融合。
SD-WAN前景广阔,百家争鸣。但同时,缺乏统一标准也成为制约SDWAN发展的障碍。不过,从混沌到有序是任何一种新技术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据我了解,通信行业的相关管理部门也正着手制定针对SD-WAN运营的规范性文件,这会为SD-WAN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于SD-WAN的文章已有不少,见仁见智,但系统地介绍SD-WAN的起源、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增值服务、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的专业图书并不多见。《SD-WAN架构与技术》出自华为广域网络的“硬核”研发之手,干货满满,特推荐给同行们认真一读。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信息网络部党委书记、总经理 张 慷
推荐序二
看到华为编写的图书《SD-WAN架构与技术》即将出版,我深有感触,不由得想起了这几年在SD-WAN领域与华为合作的经历。
从概念到落地,SD-WAN的发展一直受到业内的关注。在早年概念期,作为新生事物的SD-WAN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归其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玩家众多,产业没有形成事实标准,SD-WAN技术不成熟且不稳定、引入费用高昂,客户仍在观望中,若贸然引入SD-WAN,将是对客户极其不负责任的作为;二是SD-WAN相关的产业环境还不够成熟,对它的需求还不够迫切。
直到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集中爆发和逐步落地后,推出SD-WAN解决方案的迫切性才逐渐凸显。SD-WAN是云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企业应用在多云、多分支的不同混合链路之间的平衡与优化,是提高企业广域网的可靠性、灵活性和运维效率的必然结果。
中企通信作为中信集团旗下专注于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业务的板块,长期服务于全球化企业,为客户提供广泛的网络覆盖和综合的ICT解决方案,打造高品质的数字化体验。截至2019年,我们已经在全国重点城市部署了近90个节点,合作伙伴遍布全球,覆盖了140多个节点,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伴随着SD-WAN逐渐进入成熟期,我们先于2018年推出了SD-WAN产品(CeOne-CONNECT Hybrid混合广域网服务),并于同年12月拿到了中国跨境数据通信产业联盟“SD-WAN服务标准起草单位”的聘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