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动变革:区块链落地的4D实践模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链”动变革:区块链落地的4D实践模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李京生,郑懿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书籍编号:30615906
ISBN:978711553318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19550
版次:1
所属分类:互联网+-电子商务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链”动变革:区块链落地的4D实践模型/李京生,郑懿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5
ISBN 978-7-115-53318-0
I.①链… Ⅱ.①李… ②郑… Ⅲ. ①电子商务一支付方式一研究 Ⅳ.①F713.361.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05164号
著 李京生 郑 懿
责任编辑 赵 娟
责任印制 彭志环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s://www.ptpress.com.cn
三河市中晟雅豪印务有限公司印刷北京鑫丰华彩印有限公
开本:880×1230 1/32
印张:7 2020年5月第1版
字数:113千字 2020年5月河北第1次印刷
定价:68.0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 81055493 印装质量热线:( 010) 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 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
内 容 提 要
本书从区块链实践者的角度介绍了区块链落地应用的全过程:从理解概念到案例验证,从搭建平台到设定战略,充分展示了区块链从基本概念到生态系统的各个发展阶段,提出了面向区块链实践的4D模型,即探索(Discover)、设计(Design)、实施(Deploy)、布局(Distribute)。希望通过总结在区块链实践过程中的感受,更好地帮助人们找到实践区块链的方法。本书适合高校学生、企业管理与业务人员、对区块链应用感兴趣的大众阅读与学习。
推荐序1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究与实践锤炼,区块链正在逐步走向更多应用的新阶段,2020年将成为开启区块链落地的重要一年。
天时:昨日数据是信息,今日数据成资产。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列为提供劳动报酬的七大生产要素之一,强调形成按照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由此可以看出,数据在信息时代将成为重要的业务资产,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石油”,促进由“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转变的新动能。而区块链作为支撑数据资产确权和流通的核心技术之一,将成为未来网络信息产业发展的必备技术。
地利:中国正在成为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的新高地。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指明区块链与产业变革相结合的发展方向。2019年,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量第一的国家,在产业投资总量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技术实力进步明显,实践经验日益丰富。
人和:区块链生态联盟规模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在信息时代,生态联盟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各个技术、行业领域都在成立对应的发展联盟。近几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牵头的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Trust Blockchain Initiative,TBI)已经成立了相应的技术研究和行业应用工作组,在支撑区块链技术研究与行业实践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风向已在,人随势动。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我相信区块链技术势必会迎来又一次的发展热潮。然而,在步入新阶段之前,更好地总结前期经验将对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此关键时期,本书提出的4D模型将对区块链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借助作者在区块链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经验,读者可以看到从探索、尝试、应用到扩展区块链的整个思考路径。小到一个论证,解释筛选适当场景的方法;大到一个联盟,介绍衡量发展前景的标尺,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相信读者在阅读完本书后,将对区块链应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企业选型、价值判断提供指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
何宝宏博士
推荐序2
我最早了解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是在2002年创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初期。为了落实我国大力发展软件与微电子产业的国家战略,我们把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交叉型和国际化人才作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办学目标,我亲自主管国际合作,与美国知名大学和跨国企业深度合作,引入创办了管理技术系、数字艺术系、金融信息工程系等11个系,形成了独特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2005年还荣获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设计公司IDEO总裁兼CEO蒂姆·布朗(Tim Brown)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认为是第一次把设计思维理念扩展到设计圈子之外的地方。
设计思维的理念是一种创新的问题求解过程,它运用设计师思维中的元素(例如共情和实验)来获得创新的解决方案。想要使用设计思维技能,可以根据未来客户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决策,而不是仅依赖于历史数据,或者说基于本能直觉而不是证据进行风险押注。
正像蒂姆·布朗所说:“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创新方法,它从设计师的工具包中汲取了灵感,将人们的需求、技术的可能性以及对业务成功的需求进行整合。”
像设计师一样思考可以改变组织开发产品、服务、流程和策略的方式。IDEO将这种称为设计思维的方法形成知识和技能体系,将人的观点与技术上可行且经济上可行的观点结合在一起。它还允许未经过设计培训的人员使用创意工具来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把设计思维与区块链结合起来——这的确是我第一次见到的。这本书与其他区块链图书都不一样。作者不仅运用了设计思维的基本理念,而且在设计思维基础之上大胆创新,提出4D(Discover、Design、Deploy、Distribute)场景落地模型,并结合区块链落地应用的现实难题总结了探索区块链应用的特性与准则。更为可嘉之处是,作者结合亲身经历的落地应用实践展示了4D模型拓展到区块链跨领域落地的成功案例,这为许多还不熟悉区块链技术如何与自己的业务相结合的技术与业务人员提供了示范。
回想我担任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创始院长的8年创新实践历程,在软件学院里创办数字艺术设计系的大胆之举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的,学科专业目录往往是交叉创新的屏障,能形成技术与艺术、技术与管理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实属不易。设计思维训练在西方高校已经普遍得到重视,纵观我们全国高校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近年来在系统能力培养方面已经得到了普遍提升,然而,系统化地培养设计思维依然是一个短板,依然是我作为一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尚未实现的梦想。
设计是一个广泛而普及的理念,遍布在我们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设计思维是帮助我们实现创新的有效工具。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帮助信息化从业人员更好地提升创新的系统化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希望我们的大学教育在推进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普及的同时,也能够重视和推进设计思维的普及教育,为我国未来各行各业的创新驱动、创新引领源源不断地输送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创始院长、教授
陈钟博士
2020年3月28日于燕园
注:共情(Empathy)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一种能够感受被分析者感受的能力,也是一种心理分析的技术和产生心理分析治愈效果的重要条件。在设计思维中引申表示设计者对客户的需求能够以人为本、感同身受的方法和技能。
推荐序3
唯有创新,应对变革
那是2019年4月,晚上快11点,我乘坐的飞机刚刚落地,就收到了微信,是作者希望我为她的新书写序,她是听过我课的一个学生,也是设计思维的热爱者,平时经常看她在朋友圈发布在各个高校、企业做Design Thinking的公益课程,没想到如今她把这套方法运用到了她的实际工作中——区块链项目落地实践。我非常爽快地答应下来,并鼓励她,希望能将设计思维发扬光大。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新书,兴奋不已,该书将这么难以讲清楚的区块链讲得如此一目了然。加之对创新设计思维的应用,提出区块链场景落地的4D模型,为寻找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一套很实用的方法论和工具。对于技术人员、业务人员、教练等来说,该书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
区块链技术是非常新兴的技术,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人们的关注度倍增,如何把还未发展成熟的新兴技术,运用到实际落地中,Design Thinking在问题解决方面的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者抓得很准,运用得很到位。
变革时代,唯有创新破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一定深有感触,近十几年的变化快过前几十年,最大的零售商阿里巴巴可以没有一件库存;最大的出租车公司Uber可以没有一辆汽车;最大的房屋租赁公司Airbnb居然没有一间房子……我们身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冲击着现实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们在感慨这个世界变化太快的同时,也不由得思考,如何应对这个变革的时代。时代飞速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变化无处不在,唯有创新是不变的旋律。创新是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式、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可以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可以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或手段的创造,可以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可以是流程和商业模式的重新再造,还可以是企业战略转型的模式,甚至是社会责任的转变等。
创新其实不难,人人皆可创新。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创新思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尝试。对于创新的项目,可以从用户端出发,也可以从组织端出发,还可以从一个项目的实施端出发,都可以获得创新的解决方案。例如,一家初创公司就需要完全从用户端考虑问题,探讨市场的需求,客户的痛点,制定什么样的创新产品或者服务,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围绕着创新的产品,公司如何设计、生产产品或者服务,需要什么样的组织架构,采取什么样的商业模式,等等。对于已经存在的公司或者组织需要转型时,一般也应该从用户端开始考虑,这就是企业的第二曲线战略。
对于企业的第一曲线,企业需要提升精细化管理,在流程、运营、服务、营销、管理等方面创新,可以从组织的现状出发,改进企业的运营,这时可以从方案设计域出发,当然也要考虑讨论主题的利益相关者和客户画像,但是这时的客户不一定是终端用户,可能会是公司的员工、企业的老板、管理层或者供应商等。如果企业已经制定了一个项目,需要执行,也可以寻找创新的执行解决方案,这时的出发点可能是实施交付域,这时的客户可能是企业的某个部门,或者整个企业。
拥抱创新,身边事皆可为。作者此次将设计思维巧妙地运用到区块链场景落地的实践中,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范例,特别是针对新兴的事物,他们从用户画像,利益相关者分析,到寻找解决方案,再到原型搭建,测试反馈,不断迭代……有效地帮助那些对区块链这项新技术的应用落地还不熟悉的人们,找到了简单且实用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依然鼓励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运用设计思维不断进行尝试,鼓励大家从身边的事物开始。例如,企业流程改善,产品设计更新,企业创新创业,甚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都可以。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在这场变革的大潮中,成为勇敢的“弄潮儿”。
世界五百强背后的管理大师
SAP中国区创新工场首席客户创新专家
鲁百年博士
大咖推荐
区块链技术已经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大众的视角也从关注“区块链为何物”,转移到“如何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阶段。当前,如何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应用好区块链技术,成为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的关键。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区块链应用场景的挖掘尚处于探索阶段。区块链应用只有发挥区块链技术的特性,才能真正体现这项技术的特有价值。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介绍了4D实践模型,4D即探索、设计、实施、布局,4D实践模型为区块链技术研发人员有效挖掘区块链应用场景提供了一套方法论,这套方法论不仅可以用于区块链的应用挖掘,也可以用于其他新兴技术的应用场景挖掘。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国内区块链应用场景的深入挖掘,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 斯雪明
如果说区块链技术之新,对很多人来讲,还是一座难以攀爬的高山,那么4D实践方法就是一把开山的利器。它巧妙地运用了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